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3 17:31:09| 人氣2,7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台灣女生的「外省」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台灣女生的「外省」經驗

Sunny
2004年2月28日天空美極了,媽媽動員全家手拉手結人鏈沒去,黃昏向晚總統府前晃啊晃。台上各路數搖滾人嘶吼「Say Yes To Taiwan ,Say no to China」,微微晚風中身子被太陽餘溫混合春日甜蜜氣息弄得幾許迷醉。身旁儘是青春正熾小朋友們,趕集交換春天吶喊消息,稍稍荒腔走板的表演熟悉可親了起來。是否感召起對台灣的痛惜與認同?很抱歉!完全沒有。

相較牽手228澎湃歡快的朋友,我的冷靜清明到了冷血無情女的地步。但是這樣的我又是多麼易被巨大理想(泡沫)呼喚的女孩阿!自國中夜讀許曹德傳、台灣四百年史、黨外雜誌等前衛出版社或爸爸不知哪而弄來的怪書,立志做俠女,獻身建國革命(秋瑾姿態多風采華麗!);高中和媽媽一同走街頭反核;大學入女研社搞婦運;回國後從媒體跳到社運界做小工…我的青春戀夢跟社會改革緊緊扣合,簡直就像永劫回歸沒完沒了。怎地今朝已成皮乾肉枯老兵,再也榨不出多汁熱血、肥美怒吼,剩下一雙眼睛不肯閉上。

生不出228歷史認同感,起身到228紀念館一探究竟。冷冽午后雨絲嘩啦啦,感受不到半點春光無線。剛從泰國執行醫療援助回台的YD一臉紅撲撲,印記著南國陽光與土壤,她說台北溼冷棉透入骨,還是泰國鄉下舒服些。告別YD走進228紀念館,接待處一對中年婦人先誤以為我是七年級生,讚嘆女學生居然有興趣了解「我們台灣人的歷史」,馬上又帶著淡淡戒心的說「妳國語那麼標準,外省人喔!?」,待解釋完兩項誤會,她倆啾著我說「妳需不需要導覽阿,我們可以幫你介紹」,期盼滿溢的眼睛,誰也不忍抗拒。

紀念館的文物跟讀過的資料沒有太多出入,也就是多了些受難者的照片。一張張黑白照片中是各各不同的人生,有年少俊秀看了讓人心疼的年輕學生、有意氣風發的台籍精英、有的臉龐溫潤如玉、有的頭面老實木訥、有張唇長得可口美味,靈透豐腴,引我一陣饞,眼口發燙…悲憤當然有,更多的是睜眼記歷史的認真自制。

詢問當年受難者人數,健談導覽婦人說的急,前一句疊著後一句,語調反倒模糊,「有專家說是兩萬八啦,但是我讀過的資料說不只啦,一定有好幾倍,他們是拿機關槍殺我們台灣人耶!死的人一定更多啦!有人全家都被殺就沒有算進去也有」「當時局勢亂,好像也有外省人被殺…」我又問,「那時候是有台灣人很氣,拿亂棒打外省人啦!人數應該不多啦!亂棒也不容易打死人阿,應該是受傷而已」…

一行三人在小小的展區緩步繞行,不知覺竟錯過閉館時間。黑暗中延梯下樓,半明暗間,婦人突然轉頭說,「他們那個當選台灣就完了,那個不知道檢討自己做錯的黨…」神志荒惚間我喃喃說了些「應該不會啦,台灣民主不會走回頭路」之類的話敷衍婦人,回家沖完熱水澡,恍然明白「他們」意指「外省人」與和唏泥的整套族群想像。

與D約師大夜市見,慣常在政大書城抓了本書一《風和日暖》,看介紹是年輕的法國學者研究台灣的「外省人國族認同」,月初買書、逛超市一直是我晴天儲糧的習慣。

《風和日暖》作者高格伏是那種真正喜愛台灣的外國人,相異於那些膀子上掛個長髮瘦女子、撈錢跑的外國人。他老老實實在台灣做了好幾年研究、住進眷村和研究對象做朋友。他以一個外國人的文化隔離度觀看台灣的族群與「外省人」在眷戀原鄉(第一代)、嚮往中國、認同台灣的幾個面向中徘徊。

高格伏研究他們,也同情那些活在台灣卻不認同台灣的外省族群。他的研究指出「外省人」其實在生活中越來越認同台灣,但因為社會的泛政治化,選舉時特定的政治操作,被簡化了。他的分析:「第一、二代外省人對目前台灣的走向懷著不安,對將來沒有信心;他們認為本土化的趨勢就是去中國化,意味著他們在台灣會沒有位置。高格孚結語:「我希望他們不要怕自己的認同,能自由地發現、承認和接受,最終能感受到這塊土地的風和日暖。」

想著謝阿姨、薛媽媽、林媽媽和我那一群小鄰居朋友們。童年公寓住著群玩伴,上下樓小孩年齡相近的鄰居太太們時相往來,謝、林兩家是傳統純粹的外省家庭,薛家則是客家媽媽配上海爸爸的組合。有一陣子各家媽媽們時興學麵點,大家擠在林媽媽家今天蒸饅頭、後天包餃子…玩得不亦樂乎;一下子又是流行勾毛衣,圍在薛媽媽家由女主人指點新花樣,媽媽個性急弄不來細女紅,我那件火紅綴小花毛外套從年初撥弄到年尾,小孩長得快,還是薛媽媽接手才不至於新衣穿不下的窘境。小孩眼光望出,媽媽沒表現過對外省人的不信賴與疏離。

童年靜悠安穩幾近無聊。在「本省人」「外省人」等同「清明節掃墓」「清明節沒墓可掃」的無差別感中長大。學校沒人會在意什麼本省外省的,只記得真真爺爺來自江蘇,死黨阿娟一說起台語她就發嬌嗔,用又軟又甜的調子,要我們別說她聽不懂得話。這一點也不重要,當時我們關心的永恆主題是四班男生。

彷彿高中左右吧(大約是李登輝主政後數年)!媽媽深深壓抑的台灣人意識如噴泉湧現,我也初初意識到本省人與外省人的不同比清明節掃墓這件事複雜多了。爸媽世代的台灣人/閩南人,深深經歷李登輝宣示的「台灣人的悲哀」,學校時期禁說台語、文化歧視台灣風物、被外省人貶低、白色恐怖盤繞…政治情勢一鬆綁,深埋記憶現身,再加上連串選舉激化,媽媽逐漸建構對「外省人」的「異感/他者感」,和票投「本土」的政治信仰。

這轉變緩慢深刻,同學來去家中玩耍,過去省籍從來不在媽媽問題單中,她通常問小客人「妳們家有幾個小孩啦!」「住哪裡?爸爸在做什麼?」「喜不喜歡陳媽媽煮的綠豆湯…」「XXX(就是我啦)在學校乖不乖阿」之類的婆婆媽媽,隨著台灣人意識破土而出,她會問來訪同學「你們家是台灣人嗎?」那變成某種探詢身分的動作,重要性跟小客人功課好不好差不多,隱隱的「we/the other」劃分。

張望小歷史,媽媽是有對「外來專制政權」憤憤的理由。每當我不諳福佬話而鬧了莫名笑話(弟弟們在私立國中習得一口垮垮的海口腔台語,與父輩台中腔、母系的大度腔略略不同),她總暗藏不住自責,怪自己當年被教育「台語比較沒水準」「怕你們在學校被罰」而沒教台語,懊悔女兒語彙如斷線風箏,天際亂舞…

媽媽刻意講國語不教台語的策略,確實在女兒身上遺留了荒唐後遺症。一來我的台語零零落落,加之怪腔怪調,時時被懷疑為外省仔子或ABC、再者我的國語有台灣化的嫌疑(媽媽都這樣說嘛!),捲舌音和不捲舌音楜成一團,在電視台當記者時吃盡苦頭。政治操縱語言的暴亂與謬誤,我是活體實驗白老鼠一隻。

有一回台北小孩玲玲大談台北城多麼令她魂魄相隨、誓死不離云云(打死不會去中南部就學…),一時間,十年前初初北上就學,「他者」經驗如木乃伊復活,令我對台北二字無端做噁。憶起台北同學總統稱非台北市同學為「你們中南部來的」,暗暗不喜「中南部人」的衣物、口音與走路的方式…沒特別惡意,就是帶點天子腳下的文化優越感。曾質疑台北友人「台中在台灣的中部耶!請不要說中南部好不好,你們該不會以為基隆也算中南部吧!」回望的眼神無辜、無解且無所謂。想來是台北城外儘皆蠻荒之地,中蠻與南蠻又有何不同?

初入台北城異鄉人或許忘不了,此城曾以無比自大口氣貶抑他們的「中南部故鄉」「中南部台客氣質」,暗暗編織「說台語沒水準」荒唐神話,馴服異鄉人認同台北文化,拋甩「台語文文化」。

我想像媽媽再也不願意背負異鄉人身分,她要做主人,反擊那些鄙視她的政黨與人們。而「外省人」三個字,直接承載了狂妄自大的國語文化與威權白色恐怖政權遺產,一份令我的「外省朋友」厭棄又不得不接受的遺產。

媽媽反應或許激動些,台北外省朋友或許自大些。只有老天知道,我們同樣嗜喝甘美咖啡,打死不退熱愛怪電影,愛中渾然不知本省外省,一個台灣女生的「外省」經驗終將成為歷史,一段孩子們搖頭不解的歷史…




台長: Sunny大小姐
人氣(2,72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飛揚
我能夠把您的這篇文章,轉載到我的部落格嗎?

感謝!
2006-10-07 10:41:49
Hi Marxist
張克輝屠殺閩南人,詳閱我的部落格:

http://himarxist.blogspot.com/2009/05/ckh.html
2009-06-16 06:37: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