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31 15:14:57| 人氣1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改崩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年教改崩盤補習班12,000家激增5.5倍

台灣教育史上消失七年的九九乘法,即將在今年九月正式復活。在教改過程中出現的「建構式數學」,也將在九九乘法回鍋之後,不再獨領風騷。但從建構式數學實施以來,受到影響的學童超過二百八十萬人,政策反覆,誰該給他們一個交代?原本廢除聯考,希望減少補習,結果補習班十年增長五.四倍,家長一年多花的書籍費和補習費平均多出十萬元。十年教改,沒有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反而逐步崩盤。

「台北市延壽街介壽國中對面,短短不到五十公尺的距離,就開了三家補習班,連便利商店都不敢開得如此密集,你說補習的情況多還是少?」一位拎著便當在校門口等待兒子的媽媽,以一種既習慣又無奈的神情說。


密度比美便利商店

十年教改,到底改了什麼?學生沒有變得更快樂,老師、父母的壓力依舊﹔改變最多的,可能是補習班開得更多,成了一種新商機。

根據教育部與台灣省教育會的統計數字發現,最近十年,全國立案的補習班數量從二千六百多家暴增到一萬四千多家,足足成長了五.五倍,平均每二.四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補習班,其中和升學息息相關的文理、外語補習班就多了上萬家。照這樣發展下去,也許有一天,台灣補習班的密度會超過便利超商。

平常的家教、安親班、例行補習不說,只要一到暑假,九年一貫補強班、建構數學搶救班等攸關學生升學的補習班,幾乎是班班爆滿。「這都是拜教改所賜。」在台北市某明星國中任教十多年的李老師說。

「這是整個大環境政策面的問題。」教改是美意,目的是要杜絕補習,讓學生更快樂,「但是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等於是把十年來的學生當成白老鼠在實驗。」李老師也坦承,在這種大環境下,他的兩個小孩也不得不上補習班。


基測壓力不輸聯考

補習班遽增是必然的現象,因為無論是一綱多本還是建構式數學,最後都得走到考試這一關。學測也好、基測也罷,所有學生都得面臨升學考試﹔所謂多元入學,不過就是把以前聯考的肅殺之氣淡化而已,但考試的本質依然沒有改變。

另一個造成補習班盛行的原因,在於教改推行後,許多傳統、有效率的教學方式被摒棄(如背誦等),而家長、學生對於強調理解力的教學沒信心、甚至沒耐心,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求助於補習班。

更慘的情況是,以前補習多半主攻英、數、理化,現在連國文、作文、社會都要補,尤其是作文。光是台北市,去年就多了一百多家作文補習班,因為國中基測開始要考作文了。

九年一貫希望減輕孩子升學壓力的堅持,反而造成教學品質全面下滑,學生在沒有壓力的假象中學習,但這個假象只要經過考試輕輕一戮,立刻煙消雲散,露出缺乏競爭力、即將遭淘汰的困窘局面,家長與學生當然只有選擇全面補習一途。

一位補習班業者笑著說,他們怕的不是教改,而是現代人愈生愈少。也許到了沒有學生的時候,補習班在台灣才會消失吧。


建構數學大解構
九九乘法表重出江湖

報導孫沛芬

「乘法加加加……。」正在念國小四年級的堯堯,一句童言童語,讓一旁的大人聽得霧煞煞,搞了半天,原來說的是建構式數學把乘法用加法來算的過程。

「那真的很慢。數目少還可以勉強湊合,數目大了要孩子怎麼算?我還記得為了協助孩子寫作業,我們也都下海做建構式數學,一起研究怎麼把過程解出來。」張媽媽過去所學的九九乘法,雖然可以快速算出答案,但不符合學校要求的過程,為了孩子,只好自己也開始學。

「建構式數學不是不好,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只是不需要教那麼久,孩子理解就夠了。」堯堯的爸爸張雨民認為,九九乘法有運算上的便利性,建構式數學有助於協助孩子了解九九乘法是怎麼來的,但不是惟一的數學教學法﹔像堯堯的九九乘法,就是安親班老師教會的。

目前正在念高一的三十萬學生,是「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課程、一綱多本、多元入學」等教改新政策的白老鼠,歷經許多教改的「第一次」實驗,他們的痛苦呈等比級數往上竄。

「打開高中數學課本,看起來就像天書,一看就頭昏。」就讀高一的陳同學提起數學,就一肚子苦水,問題出在他學的是建構式數學,現行高一課程沒有隨著九年一貫的課程更改,導致數學產生大斷層。

教育部緊急亡羊補牢,安排高一上下學期共三十六小時的銜接課程,希望白老鼠能夠接得上高中課程,但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一邊上補救課程,一邊要上現有進度,教育政策的疏失,居然要莘莘學子埋單。

「今年高一的孩子,我在他們小五、小六的時候教過,那時候就發現他們連除法的直式計算都不會。」有十三年教學經驗的敦化國小老師李淑芬認為,這些孩子未來碰到因數、公因數時,根本無力招架。

李淑芬說,三百除以六十,學過九九乘法的,幾秒鐘就算出來﹔學建構式數學的,要用三百減五次六十才能得到答案,至少多花三倍時間,這樣的孩子,上了國、高中,當然每下愈況。

其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站在教育第一現場的老師,最清楚怎麼教對孩子有幫助。既不能違背教育部的課程綱領,又希望孩子數學能力更扎實,李淑芬一針見血,說出建構式數學無法單軌進行的問題:「建構式數學重在理解,但實際運算,還是需要有九九乘法輔助,才會迅速確實。」

只見課堂上,老師先教小朋友九個九相加的建構式數學原理,然後再告訴大家這就是九九乘法中為何是九九八十一的結果:「兩者相輔相成,並不衝突。」

學校比教育部政策走得快,一發現建構式數學有問題,馬上自己研擬補救措施。

「這個學區的家長社經地位都很高,就算老師不教,家長也會要求老師要教。」敦化國小教務主任詹淑貞,在跟家長幾度協商後,決定採取雙軌進行的折衷辦法。

敦化國小今年的寒假作業,就已經要求家長監督小朋友背完九九乘法,不只要會正著背,還要會倒背如流,最後抽背也要沒問題才行。現在,九九乘法在各小學已經不是消失的名詞,而是非學不可的當紅炸子雞。



一綱多本霧煞煞部編本教材回鍋翻紅

報導孫沛芬

一綱多本到底是對是錯,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很多老師已經開始回歸部編本的做法,不難看出大家對教改前的懷念。為了順應民意,教育部也從九十四學年起,重新發行國中、小數學、國中自然的部編本教科書,目前採取民編及部編本並行。

有許多學校開始棄一綱多本,改採部編本教學。「不是部編本特別好,而是部編本比較有系統和一貫性。」目前在台北縣任教的林老師認為,只要是對孩子好,用部編本沒什麼不妥。

不僅是檯面上已經大量發行的部編本備受青睞,有些像高中歷史、地理等科目,也已經在高中校園風行。根據本刊明查暗訪發現,連北一女的老師,都開始用部編本上課,學生對部編本的內容評價也很好。

「以歷史來說,部編本真的寫得很清楚,不論是時間和事件的脈絡,都讓我們一目了然,所以我們也很喜歡。」北一女的小孟說,讀部編本歷史課本是很「快樂」的事。

那麼其他版本的歷史課本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仔細翻閱,發現各版本儘管編法不同,但同樣的問題是單一事件導向,沒有完整的歷史縱橫觀,學生常搞不清楚歷史事件之間的關連及時間序列。

教育部長杜正勝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曾說過:「教改列車,不會回頭,但會在進行中修正。」從十二年來的種種跡象看來,不僅是修正,更是有部分政策的確有「回鍋」的趨勢。

不論是九九乘法回流、部編本復活,都給教改重重一擊。

「很多政策原本立意良好,但配套不足,教育訊息不夠流通、基本數據不足,就會造成落差。」台灣省教育會總幹事王玲惠認為,過去因為聯考造成過大的升學壓力,大家急於鬆綁,卻沒拿捏好尺度。

「教改是邊修邊改、邊改邊修,應該由第一線的教師反應實際問題、狀況,不是坐在辦公室的官員自己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為,教改不會走不下去,只是大家要以「怎麼做對小孩最好」為出發點,否則就很容易愈改愈離譜。


家長負擔每年多10萬

報導孫沛芬

一年十萬元,對一般家庭來說,是筆大支出﹔教改之後,成了家長必須硬著頭皮扛下來的負擔。

「想省錢,又怕孩子跟不上人家。」楊太太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一綱多本雖然沒有每個版本全買,但國語、數學、自然、社會,每一科多買兩個版本,加上參考書,一學年的兩學期加起來,少說二十本跑不掉﹔以目前小學教科書平均單價約五百元計算,一年楊太太光是多買的教科書,就要支出一萬元,但這還不是全部。

除了多買書,還要多補習,因為有些科目的授課時數實在不足,學校老師拚命趕課,品質可想而知。敦化國小教務主任詹淑貞以國語科為例,過去每周至少十堂課,扎扎實實就是上國語﹔現在所謂的「語文課程」,低年級總共只有六堂,還要分鄉土語言跟英語課,等於學生真正學國語的課程只有四到五堂,老師課都趕不完,根本不可能再加強作文及課外讀物教學。

怎麼辦?很多家長送孩子補國語、補作文,為的就是不希望孩子長大了只會寫「火星文」。
除了國語,還有英語,國小一年級就出現的英語課程,讓家長大傷腦筋,怕孩子在學校學得不夠,自己沒時間沒能力教的,只好丟給補習班。

另外,建構式數學讓許多家長不知所措,孩子回家寫作業,連指導的餘地都沒有,沒有時間研究的家長,只好又把孩子送去補習,這一補,又是一筆大支出。

以坊間平均每科約兩千五百元計算,一個月三科就要七千五百元,一年十二個月,就要九萬元,加上多買教科書的一萬元,一年就要多花十萬元,對小康家庭來說是筆大負擔。不只花錢,還要花時間。

「課本或習作會有很多問題問孩子,如果沒有家長在旁輔導,有時候作業也很難做得出來,所以我們只好自己上網找資料、解答。」學生家長張雨民,常常陪著孩子寫作業,連科展作品都要親自出馬當顧問,每天下了班的時間,還得貢獻給孩子,每天平均花一小時陪做功課,這些無法以金錢計算的代價,對忙碌的家長來說更是莫大的負擔。


搶救白老鼠
每年6,000萬

第1屆九年一貫白老鼠去年剛升上高中1年級,就得接受數學補救課程。台灣省教育會總幹事王玲惠表示,以每位老師每小時400元鐘點費估算,全台公、私立高中共有4,357班,1年下來總共要花6,274萬餘元。


小一、小二沒有自然課

仔細看小學的課表,會發現沒有自然課。一般人也許覺得沒什麼,看在老師眼中卻是嚴重的問題。

「我們覺得欠孩子兩年的自然課,等到他們升3年級再正式學,其實已經落後很多,我很擔心孩子未來的科學基本能力變差。」敦化國小老師李淑芬,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

目前國小1、2年級,只有生活課,裡面會帶到自然的部分,只有正常課程的1/4不到。

「1學期只能做到1、2個實驗,真的不夠。」李淑芬大力呼籲,如果台灣重視科技人才,這樣的課程安排,恐怕競爭力將很難提升。

台長:
人氣(1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