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0 23:17:33| 人氣12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應不應該追求一致的道理?﹝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前和老爸、老哥談到是否應該追求一致的道理﹝真理﹞的這個問題。發現他們的說法與同學十分相似,記下以供參考。

老爸認為世間所謂應該﹝或不應該﹞的道理,其實就是社會的共識。隨時代地點的不同會有所轉變,並無普世不移的真理。老哥也認為世間也無所謂普世不移的真理,人唯一能肯定的判準,就是人自己的意願。此兩說法在學理上可歸為反對獨斷主義的懷疑論者,相當多的同學也有這樣的看法。

根據懷疑的程度,我們又可將上述的意見區分為極端懷疑論者與溫和懷疑論者。前者經常說:「一件事無所謂真假,因為對你來說或許是真的,但對我不是,一切都是個人的意願」;後者則常說:「一件事在以前可能是真的,但現在已經不是了」。因此追求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在兩者看來都是荒謬的。

欲回答上述疑問,我們必須先界定所謂一致的道理﹝或說真理﹞其基本的定義為何。所謂思想觀念上的「真」,意指一個人所相信的,或所判斷的,與實在界的事實一致或吻合。基於這樣的定義,所謂追求真理,即代表追求一個與實在界一致的敘述或判斷。

確定了定義,我們可嘗試檢討上述說法。極端懷疑論的問題在於未能分辨一個命題或敘述本身固有的真假,與一個人對那個敘述真假的判斷是有區別的。我們對於什麼是真的所做的判斷可能有差別,但那並未影響我們所判斷的對象本身。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極端懷疑論者無法回答其自身的陳述是一個真或假的陳述,亦或是一個主觀的感覺﹝意願﹞。而事實上,主觀此一概念本身即意謂不能與他人共同意識與感受。因此當一個人的言論可能完全是其個人私密的感覺時,即便這是正確的,我們也無法與之有任何討論的可能。

溫和懷疑論者的看法比較能為一般人接受。他們也許會承認有真假判斷,但是他們否認這是永恆不變的。其常見的說法是:「這對原始民族也許是真的﹝承認有真假、應該不應該的判斷﹞,但現在就不然了﹝但不承認其永恆性﹞。」或是說:「即使有在主觀陳述之外的永恆真哩,但在現實世界中也絕不可能發現。因此談論他們仍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回應這個說法,我們必須舉出有所謂自明的真理。最簡單的例子在數學之中,譬如「三角形是三個邊的圖形」此一敘述便為永恆不變的自明真理。又譬如當我們曾經發現一隻天鵝是黑色時,此時「並非古往今來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一個敘述,也是一個永恆自明的真理。

這兩個例子也許令人覺得悲觀,因為他們並無法提供更多的意義。然而至少他們否定了沒有永恆自明真理此一主張。再者,雖然自明的真理數量稀少,然而從黑天鵝的例子可得知,一般事實的發現有助於擴大真理的範圍,將那些過去視為不可確定的領域,轉變為確定的知識。

綜上所述,即使我們無法確知真理的全貌,然而這並不意味根據真理的判斷不存在,也不意味不能追求與擴展有關真理的知識。懷疑論所提出的理據並不能成立。

追求普世的真理的主張,往往令許多人覺得緊張﹝譬如胡適﹞,他們深恐唯一真理的存在,可能導致獨斷的意識形態。然而事實上。放棄對於普世真理的追求,卻正是肯定了世間無數封閉領域中自存的規範,譬如軍隊之內的不當管教、種族之內的激昂情緒,乃至公務機關內的陳規陋習。其言說的根本內涵,在形式上類似獨斷的真理,但在實際上卻正是忽略普世真理的探究所導致的偏狹價值。換言之,放棄追求唯一真理,絲毫不能保證理性寬和的態度,反而令人們更輕易的肯定自己的理念,而他人﹝譬如軍人受害者家屬﹞也無法提出任何質疑或批判的理由。以個人意志為判斷的第一因,其最大的弊病也在於此。

台長: Sean Wang
人氣(12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應不應該追求一致的道理?﹝2﹞
此分類上一篇:跟同學問好

補充
其實一個對於真理有探求的人,才會認識到所謂衝突與矛盾﹝無標準自然也無矛盾﹞,也才會是一個多元主義者。反之,一個宣稱自己是多元主義者的人,也必然保留對於最高真理的探求,否則他成為虛無主義者便可。﹝但虛無主義所表述的意見,無法有一致的內容,連虛無主義這個主張都不能視作他個人內心「真」的想法﹞
2008-03-31 02:41: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