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7 20:10:38| 人氣10,063|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堂問題:馮道是個好人嗎?(請參考資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學們我們五代十國很快的過去了,但是其中有些人物卻還是值得我們的目光稍微停留,馮道就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請同學根據下面有關馮道的文章,回答馮道是不是一個好人,記得不論回答什麼,都要提出自己的理由。

參考文章:
馮道在世至死後一個半世紀本是被人稱讚其德行,甚至被他人視為模仿的對象。但是,自北宋歐陽修出版《新五代史》,以其異常嚴格的標準將馮道列入《雜傳》,馮道開始被人批評。加上為馮道所作的少數申辯皆因為資料零碎,散佈各籍,不像「反面」意見都出於「大部頭」史籍。因此,在欠缺強而有力的理據下,馮道的正面評價備受忽視,後來更成為歷史上的主流意見,很多史書皆對馮道作出負面評價。例如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清官修的《續通志》,大多選用《新五代史》的《馮道本傳》來推論出馮道的為人「不忠」。

大體來說,馮道的為人實在未至於世人所說的不忠。

首先,《新五代史》的言論未免太過偏激,未能顧及馮道身處的時代背景。根據《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內的《雜傳》第四十二「歐陽修說:『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若如此,那麼禍亂敗亡就將無所不至了。況且身為大臣,攸關黎民生計,如果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國家豈有不亂,國家豈有不亡的嗎?我(歐陽修)讀馮道的《長樂老自敘》,見他自述歷任官階榮勳與平居自適的情況以為榮,真可以說是沒有廉恥的人了;由此,當時天下國家的情況究竟如何,也可以從而知之了。』」(林永欽《騎牆孔子-馮道》一書譯文)其實五代的衰亂自有其長遠的因由,而馮道一人沒有廉恥,應該不足以成為構成衰亂的主因。而且,五代衰亂,社會黑暗,使當時君臣上下皆不重德行,道德敗壞。正所謂,「不知者不罪」,馮道歷事「四姓十三君」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歐陽修的為人和其身處的時代,亦影響他對馮道所作出的評價。

讀《宋史.歐陽修本傳》常覺歐陽修青年論事時過於意氣,從他想支持范仲淹,卻上書責司諫高若訥,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一事便可知。而《新五代史》是他早年私撰,所以論人不論事的態度亦可從中窺知。

另外,宋代儒者大都陷入宋祖宗的圈套(歐陽修亦然),加上懲於五代之亂,於是矯枉過正,大都以忠君作為論臣子的先決條件。其實,早在春秋時,孔孟並不認為忠的定義是忠於一君,而是建基於一國之上,先國而後君。以孔子為例,當時子張問孔子:「管仲謀助公子糾奪其兄齊桓公,那是否『未仁』?」。但孔子則認為桓公能夠九合諸侯,不用兵戎相見,那都是管仲的力量。如今馮道向契丹王耶律德光說:「此時即有一佛出世,亦恐救不得百姓;唯皇帝才可救得。」只因馮道一席話,令契丹王打消攻打中國之念,憑他一語之善就改變了局勢。於是,當時無論中外,無論賢愚,都仰馮道為元老級人物;人們都說契丹終於沒有夷滅中國全靠這一言之善,從這「一言之善」我們可知馮道可媲美中國名臣管仲,如果管仲可以避免兵戎就是「仁」(孔子認為「仁」乃道德的最高境界),那麼馮道令契丹沒有夷滅中國就更值得稱許了。而且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禮臣忠,是君臣間治事的態度,臣子徒然忠於君主而不能忠其職守,那麼這個臣子便不值得稱道了。由此可見,孟子的忠乃是忠於國家和職守,與歐陽修的忠於君主是不同的,故歐陽修似曲解了孔孟之道。

於是,由於上文所述的種種因素,指馮道不忠是有一定程度的不成立。

其實,除了不少歷代名人或著作對馮道作出負面批評外,歷代有不少名著都對馮道作出正面評價。例如北宋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吳處厚的《青箱雜記》、吳曾的《能改齋漫錄》、明代李贄的《藏書》、清代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以及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六篇著作皆認為馮道雖然不忠,但亦不可忘記他高尚的私德。

但是,歐陽修卻對馮道的私德隻字不提。他只說馮道「少能矯行以取稱於世」,認為馮道的言行只是矯飾出來。然而他似乎未明馮道所處的五代環境對其為官之道實有影響。

就環境因素而言,馮道所處的時代──五代,是一個黑暗、動盪的時代。正如詩曰:「龍虎爭戰幾春秋,五代梁唐晉漢周;興廢風燈明滅裡,易君變國若傳郵。」可見當時朝代更替頻繁,政局動盪。可是,馮道卻能在亂世中泰然自處。如《資治通鑑﹒後晉紀》載:「(馮道)臨難不赴,遇事依違兩可,無所操決,唯以圓滑應付為能事」意即遇到不好辦的事情,便不出頭;如果躲不過了,就要多加請示,不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此則能夠應付了。若他不是懂得在亂世中為官之道,他也不可能頤養天年。所以,為人圓滑是亂世做官的變通之道,甚至可謂是必備條件,那麼評價馮道的為人處世時便應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了。

除了環境外,個人因素亦是不可忽略。根據林永欽在《騎牆孔子-馮道》和《四朝宰相馮道》說個人因素會影響史書的評論,尤其是中國史書。因為中國的史書多以傳統倫理道德標準把人物分類和評品。於是,世人如歐陽修便以為馮道是一個亂臣。

其實,馮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有私德、有學識、勇敢和目光遠大的人,他並非全然「視道德如草芥」。即使他誠然不忠,也未至於在歷史上沒有翻身的機會。

首先,薛居正《舊五代史》列舉馮道的德行甚多。例如卷一二六《周書馮道傳》說:「丁父憂,持服于景城,……凡牧宰饋遺,斗粟匹帛,無所受焉。」反映馮道的廉潔。

又「明宗入洛,……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孤寒士子,報才業,素知識者皆引用,唐未衣冠,履行浮躁者,必仰而置之。」從上可知馮道作風務實。

上述馮道事親、儉樸、廉潔、務實和事君等高尚私德,令他富有名望。連後漢末年迎聖駕劉贇一事都是他帶隊率領的。

至於就馮道的學識而言,從任贊和李琪二事便能得知他學識豐富。一日,朝中有人向馮道謂任贊譏諷他的學識一事,馮道就召了任贊來澄清,並說他(任贊)只懂得文場秀對(詞藻華麗),卻不懂得應試題目(實際知識),令任贊慚愧不已。另外,曾做過後梁宰相的李琪亦曾被馮道指正不懂得地理,使李琪心服。

另外,馮道為人極具膽色和目光。如記得馮道在後晉為相時自薦出使契丹,在契丹回京的過程中,他每到一處就小住一段時間,後來平安回來一事。其實,一般人都沒有這個膽色自薦出使,更會因為害怕而急急南返。但是,馮道深明縱使他想急急南返,契丹的兵馬亦可追到他,唯有緩慢前進才可保住性命。

台長: Sean Wang
人氣(10,063)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歷史問題 |
此分類下一篇:隨堂問題:為什麼契丹、女真會重蹈覆轍?
此分類上一篇:有關學習知識的幾個基本的問題

八愛 36 沈瑞恩
看起來馮道是個很替百姓著想的人。我挺喜歡他的!能撐數十年宰相可絕對不是等閒之輩。但就像老師所說的,宋代許多稱揚馮道的言論被忽視了,因此我查了歐陽修評論馮道的部分,閱讀完後會再來寫我的感想。感覺上,歐陽修很不喜歡馮道呢!
2007-12-11 22:18:19
八愛 36 沈瑞恩
看起來馮道是個很替百姓著想的人。我挺喜歡他的!能撐數十年宰相可絕對不是等閒之輩。但就像老師所說的,宋代許多稱揚馮道的言論被忽視了,因此我查了歐陽修評論馮道的部分,閱讀完後會再來寫我的感想。感覺上,歐陽修很不喜歡馮道呢!
2007-12-11 22:18:38
八愛 39 鍾易
我覺得是
因為馮道身為一位政府官員
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付出是很好的
雖然後世認為他不忠
不過我認為那是以君王一個人的角度來看
真正重要的應該是人民在他當官的這段期間生活狀況
他對人民有什麼影響力
他重視人民勝過於君王
這是過去君王專制時期很難得的
所以我覺得他算是個處處為人民設想的好人
2007-12-12 21:45:09
老師
TO 沈瑞恩
恩 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說說看歐陽修為甚麼這麼討厭馮道。
2007-12-13 20:17:58
老師
TO 鍾易
過去專制時代,其實也重視百姓的生活,只是他們認為維持皇帝體系,對於國家而言是更重要的,就像現在所謂民主國家,也會為了維持政府乃至國家的利益,因而對於人民有許多限制,譬如移民的限制、或是容忍菸酒的販賣。
2007-12-13 20:23:29
八誠 42 曹凱崴
  恩…好像很少有八誠的回文…

  馮道是不是好人,我不太清楚,不過汪老師是個好人,這點絕對可以確定。(閒扯…不怕歷史被扣分…

  一開始有點不解馮道這號人物是誰,後來上的知識+查了一下,才發現馮道就是老師講的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契丹的宰相啊…


  閒聊不講,講正式的-

  馮道真的是個好人嗎?歷任多國宰相的他被眾人評為「不忠」,這麼多國家的皇帝都重用他,而且不產生懷疑的心態,想必他一定對每個皇帝都十分忠心,說他不忠嗎?也不是那麼確切吧?

  馮道能任這麼多次宰相,絕對是因為他輔佐皇帝的能力有佳,這麼好的人,如果只因為改朝換代,為了追隨已經下台的皇帝而離開政府,是百姓人民的損失,但是他卻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如此替人民著想的人,怎麼不好呢?

  「忠」不是那麼簡單的字,不光是佔用兩個字元的單字,而是有多層面,多方向的意義的。


……
請那些古人不要亂用…

 Shouse
2007-12-13 22:32:25
老師
to 曹凱崴
你說「忠」不是那麼簡單的字,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討論馮道並不是我們認為「忠」是不重要的。而是希望同學能夠想想「忠」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一個美德會與其它美德衝突,我們是否還能夠稱呼它為美德?

「替人民著想」其實也是同樣值得思考的事,多數人都同意這個目標。但是很少人卻仔細思考它的內涵。譬如以前上課提到的隋煬帝,他的建設對於後代的百姓貢獻很大,造福了很多人民。但是我們卻不見得認為他是個明君。
2007-12-14 15:10:13
八愛 36 沈瑞恩
「自古忠孝難兩全」便是一個美德衝突的實例。題外話~
新五代史54卷看完,我看不太出來歐陽修對馮道強烈的反感呀,是否我國文太差呀?不過的確有認為馮道不忠之處。他說馮道「視喪君亡國亦未嘗以屑意」。而實際上,馮道事四姓十君,中國也沒有滅亡啊,改了個年代就是了。百姓的幸福不是看臣子是否隨己君亡而定,應該是看皇帝英不英明吧?
也許京師淪陷了,但就像國文老師所說的,在偏遠地的耕農,天高皇帝遠地,哪管什麼改朝不換代?只要沒有戰爭,吃得飽睡得好也就罷了。
就像台獨的例子,先不論若兩岸合併後政策的改變,也許對外國來講,都是中國人,但咱台灣人還是台灣人啊。就算原本在民進黨下工作的政客轉而在人民政府下工作,有才華依舊是有才華,會不會為人民謀福利大抵上不會應政府的改變而有所動搖。難不成要他們都跟現任總通一起隱居國外?
所以我想馮道可以說是很不錯的囉,何況能在如此亂世穩居宰相之座,就算他是「苟存」我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啦!
2007-12-16 21:37:42
老師
的確我們現代對於政治的看法,跟過去很不一樣。但是換個方面想,類似文天祥之類寧死不屈的忠臣,仍然被我們今日所推崇,同學也可以想想這是為什麼?或者是如果你覺得不應該,也可以說說原因。

你去找新五代史去看很不錯。現在就能有閱讀原典的習慣,以後就比較不會有人云亦云的問題,畢竟我們的課本所記載的歷史還是相當簡略,甚至偏頗。
2007-12-21 10:34:39
dreammaker
他是表率,能夠兼顧理想跟現實,這不是容易的事
他定是處處替人著想,他不受表現的好壞影響,而能以當事者的環境背景而想,謀求全部人最大的利益,我非常非常的佩服
2014-07-10 14:45: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