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06 22:59:02| 人氣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技富翁,心靈乞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陣子讀了一本著名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的書《高科技‧高思維》。雖然這本書已出版三年,當中仍有許多觀念和想法值得思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類依賴科技取得許多便利,但若不自覺成了癮頭,失去的可能更多。
約翰‧奈思比歸納了六個高科技上癮的症狀:
一、從宗教到營養,寧取簡易方案、速戰速決。
高科技加增加了生命的速度感和空虛感。以美國人為例,近幾年藉由宗教靈修的人愈來愈多。然而靈修是一種長期而深入的過程,許多人尋求速決,市面上教戰手冊的速成書便陸續大賣(如:心靈雞湯)。更可怕的是,受益於科技的進步,各類營養補充品氾濫市面,讓許多人寧可每天一錠(營養補充錠或藥品等),而忽略對自己身體多一點關注和用心(如:生活作息、飲食等)。「這種OK繃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快速解決法,到頭來是一場空,」約翰‧奈思比說。

二、恐懼科技、崇拜科技。
科技到底是拯救人類還是毀滅人類?約翰‧奈思比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對比。他說,第一個千禧年時(一千年前)人類懼怕上帝會誅滅地球;第二個千禧年時,則是懼怕千禧蟲的災難,造成全球電腦科技大亂,連帶使電腦操空的東西也失控(如:全球經濟崩潰、機械大量失靈)。然而也有人一味崇尚科技。崇尚的人認為,每間教室都上網,學生的功課就會進步,基因改造作物,就可以餵飽全世界……。有那麼神奇嗎?

三、不太能分辨真實與虛幻。
這是個真假難辨的年代,不僅無形的價值觀念混淆,連有形的物體也藉由高科技複製之手,而瞞天過海。到底什麼是正宗?什麼是原作呢?電腦科技帶來的虛擬技術,也強調能帶給人親臨真實的感受。那到底什麼才是真的真實呢?

四、視暴力為正常現象。
常在玩電腦遊戲的人應該知道,很多遊戲軟體都強調戰鬥體材。然而如果連你都從未去質疑過遊戲內容的不適當性,就更別說沒什麼判斷能力、偏偏學習能力又強的小朋友了。暴力的因子也遍存於各種媒體,但電視中的暴力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如第三項症狀所提)?「因為拒絕承認螢幕上的內容是真實的,於是許多父母不假思索地讓自己和孩子定期吞下驚人的暴力,等到孩子在學校對同學開槍的時候,才大感震驚,」約翰‧奈思比說。然而想想,台灣的家長和孩子不也一樣?

五、把科技當玩具。
慾望和休閒被科技帶著走。約翰‧奈思比所指的科技玩具就是高科技產品(如:電腦、DVD錄放影機等),有些東西的確是需要,但也有些的確只是慾望,就像有人喜歡不斷換新手機的道理一樣。也許有時我們真應該停下來想想,慾望之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此外,約翰‧奈思比提到一個更吸引人的觀念--大家以為看電視是休息、是休閒。其實休閒不是建立在消費的慾望上,也不是消極的放鬆或娛樂。他並引了一段英國哲學教授所寫的經典註解:「休閒不是細鎖的追求、不是與工作毫不相干、不是混亂的生活中需要設法填補的鴻溝或真空。休閒是以最完滿、最豐富的方式生活。」

因為「有休閒,人生的意義和目的這類問題才能浮現。」這句話值得單獨呈現。

六、生活疏離冷淡。
電腦網路的發展,讓人際之間更為疏離的討論不斷。甚至可能因為依賴生活科技的程度過高,一家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卻關在各自房內獨立過生活。辦公室的電子郵件也許方便,但是否也因此減少了你和身旁同事口語表達的機會?更弔詭的是,科技發明照相機、攝影機,方便我們可以記錄生命中的點滴,但是否也因此讓我們忽略了去細膩品味當下的場景感受、專注生活體驗?

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到底是人類操縱科技?還是科技控制生活呢?其實科技的發展和運用,沒有對錯好壞之別。就如同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所言,科技是中性的,是利是弊?繫於人心一線之間。

當高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發展時,不僅考驗著人類的科技智商,其實也挑戰著人類的生命智慧。

2002/11/6

台長: 凈靈
人氣(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