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07 23:35:28| 人氣3,9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負面的魔力(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唐喬凡尼》Don Giovanni

很多時候,逆境反而是創作背後的動力,像是壓制西班牙社會將近40年的佛朗哥獨裁政權,不僅造就出卡洛斯索拉的超現實政治諷喻,影響力也延伸到阿莫多瓦離經叛道的通俗嘻鬧。

但在擺脫了佛朗哥的陰影後,索拉棉裡藏針的批判力道彷彿漸漸地失去了它的奇妙魔法,然而他卻又順利地從舞蹈、戲劇、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與其創作者生命間神秘詭奇的互動,找到了理想的寄託。從八○年代的「佛朗明哥三部曲」到九○年代的《情慾飛舞》Tango、《哥雅的最後歲月》Goya en burdeos和《莎樂美》Salome,都可見到他巧妙地模糊舞台前後(畫框內外)界限,袒露迷亂癡狂人性的招牌功夫。



索拉的新作《唐喬凡尼》便是以莫札特的同名歌劇為底,採取劇作家及作詞者羅倫佐達龐德的觀點來鋪陳創作的經過,並將其真實生活經歷穿插其中的同類作品,
故事的藍本,應該就是達龐德晚年所著的那本自傳,在書中,這個從「費加洛婚禮」「唐喬凡尼」與「女人皆如是」瞬間煙火般高潮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傑作的詩人作家,大言不慚地將這三大傑作的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而與索拉合作的傳記作家,似乎也照單全收地將這個看來有點兒穿鑿附會的創作心路,搭建成整個故事的骨架。

電影《唐喬凡尼》裡人生與戲劇的彼此牽動,讓人不由得聯想起索拉「佛朗明哥三部曲」裡的《蕩婦卡門》和《魔愛》,不過這部片卻一點兒也不陰沉複雜,也少有痛苦糾結的時刻,那股歡愉輕盈的調性,想來還反而比較接近英國的《莎翁情史》,而片中運用劇場舞台的疏離效果,來呈現主題意趣、擾動虛實邊界,則更讓人聯想到英國導演彼得格林那威。然而,我們所熟悉的索拉跑哪兒去了呢?

對於歌劇迷而言,這部作品確實是充滿極大樂趣的,它不僅完整地提供了歌劇中動人無比的詠嘆調曲目,搭配上如夢似幻的燈光場景,讓人聽得如癡如醉,也給劇迷們許多窺探內幕的私房趣味,彷彿有閱讀八卦花絮般的滿足感。

但就一個影迷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則是大有問題的,過度賣弄小聰明的劇本顯得瑣碎而且片段,一會兒講教會與社會風氣,一會兒提荒淫與享樂人生,一會兒思考愛情與自我救贖,一會兒又刻意牽扯莫札特與情聖卡薩諾瓦(達龐德如師如父的摯友),東拉西扯的結果,整部電影像雜匯拼盤般混亂無章,卻又完全無法在索拉的鏡頭中整合凝練起來,還算是有趣的觀點不是半途荒廢,就是胡亂收尾,感覺說了很多,其實又像什麼也沒說。如果是一個沒什麼名氣導演拍出這樣平庸可口的作品,或許可以說他是在為這部偉大的歌劇服務,希望能引導更多人認識其中的美妙(至於像肯尼斯布萊納《魔笛》那樣的作品顯然就適得其反),但這可是索拉耶!這個曾經讓人嘆為觀止、屏氣凝神、吟誦再三的犀利名導,居然沒有從這齣詼諧喜鬧中直現敗德與恐怖的戲劇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獨到觀點(許多理論大師都曾解讀出自己一套劇中的形上或社會意涵),連風花雪月的情愛糾葛也呈現得有氣沒力(索拉在描繪愛與性也曾是獨樹一幟),實在讓人不禁有些困惑起來。



會引發我這樣強烈的挫敗感,主要還是因為「唐喬凡尼」,對我來說,實在是莫札特歌劇中最耐人尋味的作品之一,它負面與陰暗的魔力,竟是如此完美地包裝在輕挑逗笑的情調中,連有些不屑劇中某些道德觀的樂聖貝多芬(他實在太嚴厲也太嚴肅了,難怪只能寫出一齣歌劇,還連連改了三四次),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特別是那首『清單詠嘆調』)。妙的是,
「唐喬凡尼」其實是一齣速成的拼湊之作,因為1786年底「費加洛婚禮」在布拉格的盛大成功,使得劇院經紀龐迪尼再度向莫札特和達龐德,提出隔年的作品邀約,達龐德便順手拿起加薩尼加一齣以古老傳奇故事編成的單幕歌劇,加以擴充成兩幕的劇本,而莫札特也極其快速地為它譜寫上音樂,次年秋天便在布拉格上演。

雖然有點兒急就章,而達龐德硬塞進故事裡的橋段,在後來的學者的眼中也覺得並不甚理想,但莫札特的音樂,就是有辦法讓那些充滿敗德、怨憤、猥褻與私慾的情節,變得理所當然也讓人願意敞開胸懷去接納,而莫札特透過音樂而讓人物性格與心境立體呈現的功力,也依然教人無比讚嘆,不僅每個角色,都因他們的獨唱詠嘆調與重唱而變得活靈活現,甚至還讓唐喬凡尼這個惡徒,顯露出某種獨特奇妙的反英雄形象。

此外,「唐喬凡尼」中還有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戲劇性要素,那就是莫札特前一年死去的父親:李奧普。李奧普這個父親,對於自己天縱英才的兒子是既驕傲又嫉妒,而莫札特對於這個嚴厲又情緒化的爸爸,則是既想親近,卻又避之唯恐不及。1986年的四月,李奧普無言地打贏了這長達多年的父子戰爭,以他的死亡讓自己的兒子陷入深深的心理創痛中,無法自拔。李奧普這個父親的陰影,正是莫札特內在最大的魔障,讓他還得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無意地不斷對抗著他,包括像歌劇「伊多梅尼歐」Idomeneo中,那個意外將自己兒子獻祭的國王,最後必須以退位來完成皆大歡喜的結局,其實就帶有著他自身私密的期待,而「唐喬凡尼」中,最後那個彷彿象徵著審判與詛咒的騎士長石雕像,將不知悔改的唐喬凡尼拖下地獄,莫札特用d小調的音樂,逼真兇猛地呈現出那不可思議的駭人陰暗,似乎就更帶有自身心裡罪惡恐慌的投射。(還好在劇末又出現了詳和歡娛的六重唱,撥散了濃重的黑暗氣氛,不過浪漫主義者似乎很不喜歡這個收尾,在上演時常會刻意刪去,不過這樣似乎就不那麼莫札特了。)

(未完待續)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9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幸福不清楚(九)沒有永恆,只有幻覺
此分類上一篇:儀式‧自然‧時間之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