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11 19:55:23| 人氣6,2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心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何謂心律不整

正常人的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是以一定的間隔並以每分鐘約六十到八十次的頻率在跳動,但是頻率會因呼吸而有所變動,如一個人深深吸氣時心跳會加快而把氣吐出來時心跳則會慢下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除上提的生理性不規則外,心跳有不規則,就是心跳的間隔長短不一定時叫做「心律不整」或「不整脈」,習慣上心跳的頻率過快或過慢時也算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的結果從有毫無症狀到有一些症狀甚至到有生命危險等不同的症狀情形。心律不整時常見的症狀有心悸、心胸部的不舒服或疼痛、突然感覺的心跳或心臟的撞擊、頭暈、昏厥等輕重不一的狀況。

正常心臟的跳動

我們可將心臟比喻成一個具有發電系統的房子。一個人的心跳可持續不斷地跳動,是因為在心臟肌肉層中有複雜的電流傳導系統所致。心臟具有天然的節律器,它提供一個傳導的節律點,由心房開始傳導至心室。


而心律不整大致上可分類以下幾種:

a 良性心律不整

b 竇性心律不整

c 心房撲動,心房纖維顫動

d 心房早期收縮,心室早期收縮

e 房室傳導阻滯

f 左束枝傳導阻滯,右束枝傳導阻滯

g 病竇症候群,WPW syndrome





良性心律不整

偶發性及獨立存在的心房早期收縮,通常不會造成患者血壓及循環不足的變化,大都只是覺得心悸,因此沒有生命的危險,正常人都可能發生;但有些人較敏感,可以輕易察覺到,甚至因此而影響到工作、生活、睡眠以及情緒,此時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仍需尋求醫師的治療,讓生活品質得以改善。





竇性心律不整 (Sinus arrhythmia)

竇性心律不整,最主要是我們心臟的跳動是依靠心臟內一個所謂竇房結的組織放電刺激心跳;每放電一次,心跳就跳動一次,當這個竇房結放電不規律時,心跳就隨之不規律,故稱之為竇性心律不整。

竇性心律不整,大部分會受到呼吸的影響,我們一般吸氣時,心跳會變慢;呼氣時,心跳會變快,但是呼與吸的心跳差異並不會很大,但是有些人差異會比較大,使稱之為竇性心律不整,這種症狀一般是沒有關係的。





l 竇性心動過速(Sinus Tachycardiac)

成人竇性心率 >100次/分鐘,可能有心悸。見于運動或情緒激動,也可見于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肌炎、心衰等多種原因。

治療:

1. 通常無需治療。

2. 若需要藥物治療,乙型拮抗劑通常有效。

3. 去除誘發因子。

l 竇性心動過緩(Sinus Bradycardiac)
成人竇性心率 <60次/分鐘,一般在40~60次/分鐘之間,少數可<40次/分鐘。<50次/分鐘患者可能有頭昏、乏力甚至昏迷。見于運動員、顱內高壓、黃疸、藥物作用、病態竇房結綜合症(sss)等。

治療:

1. 除非有症狀否則無需處理。

2. 去除誘發因子及藥物。

3. 心跳相當慢﹑症狀明顯,且藥物治療無效時應放置人工節律器



異位脈衝:(ectopic beat)

心跳的起點是在叫做竇房結的地方,從竇房結有規律地送刺激過來而使心肌收縮舒張就是心跳,但當有從竇房結以外的地方,譬如心房,有刺激訊號送過來時心肌也會收縮,而這一收縮就變成了正常以外的多餘的心肌收縮 - 心跳,也就是異位脈衝。異位脈衝以刺激的來源的不同而分為兩種,當刺激是來自心房時叫做心房早期收縮,如刺激是來自心室時,就叫做心室早期收縮。異位脈衝在正常的心臟也會發生,所以有少數的異位脈衝時不一定是心臟有病。



心室早期收縮(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

心房早期收縮 ( 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APC)

VPC, APC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率不整。偶發性的VPC,APC出現時,可能使人感覺心臟悸動了一下,但也可能絲毫沒有感覺,但是當VPC,APC頻頻發生或接連出現時,可能使人感覺頭暈甚至昏厥。

VPC, APC在沒有心臟病的人身上出現並不會增加他們的死亡率即所謂的罹病率。但是對於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來說,VPC, APC出現的機會高達80%,而且當這些VPC,APC的出現頻率較高(1小時大於10次)或是連續出現時,將使他們的死亡率增加。

所以,在心電圖檢查中發現VPC,APC的機會本來就不低,只要你沒有心臟病史,沒有暈厥或是經常心悸的經驗,同時所發現的VPC,APC是偶發性的(不是頻發性的,也不是連發性的)就可以不用放在心上。



治療:

1. 無症狀而且無心臟病變者,只需去除誘發因子

2. 有症狀患者,可服用乙型拮抗劑

二重脈(Bigeming)

是指心臟跳動以2個為一組的節律來構成,即是每個正常心跳後跟著一個VPC和間隔著暫停。



三重脈(Trigeming)

是指心臟跳動以3個為一組的節律來構成,即是每個正常心跳後跟著一個VPC和間隔著暫停。



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

心房撲動(房撲)是一種起源於心房的異位性心動過速,它的發病機理及病因上與心房顫動密切相關,兩者常可互相轉化。心房撲動時心房內產生300次/分左右規則的衝動,引起快而協調的心房收縮。

輕者可無明顯不適,或僅有心悸、心慌、乏力,嚴重者頭暈、暈厥、休克、心絞痛或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肺水腫,部分因心房內血栓形成脫落而引起體循環動脈栓塞,以腦栓塞最多見,常導致死亡或病殘。



治療:

1. 如果低血壓、缺血性胸痛或嚴重心衰竭時使用電擊治療

2. 輕度症狀時則考慮藥物治療

3. 必要時可以用電氣燒灼術加以根治



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纖顫時心房失去規則活動而出現亂顫,有持久性和陣發性兩種。少數陣發性心房顫動者原因不明,而大部分患者有器質性疾病,例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心房顫動時心室率常在100至160之間,節律完全不規則。當心室律不太快時,病者可能無自覺症狀;室率過快時,則可能有心悸、頭暈胸悶、氣急等,常會引致心臟功能不全。有慢性心房顫動時,因為心房活動性不強,常會形成附在房壁上的血栓,血栓脫落而引致動脈栓塞。

治療:

1. 第一次發作

如果無心臟問題或WPW症候群,只須去除誘發因子並觀察即可

2. 陣發性心房顫動(PAf)

無心臟問題時,使用鎮定劑、毛地黃、休息即可。如果血壓穩定,心跳速率可用digoxin控制

3. 持續性心房顫動(persistent Af) (維持數天到數週)

終會變成慢性心房顫動;處理方式為控制心跳速率及預防其復發。

4. 慢性心房顫動

長期回復竇性心率之機會極微,處理方式為控制心跳速率。





治療:

3. 無症狀而且無心臟病變者,只需去除誘發因子

4. 有症狀患者,可服用乙型拮抗劑



左右束枝傳導阻滯 (RBBB ; LBBB)

左、右束支傳導阻滯及左分支前、後分支傳導阻滯。臨床上除心音分裂外無其它特殊表現。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

l 左束支阻滯常表示有彌漫性的心肌病變。最常見的病因為冠心病、也見于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急性及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傳導系統的退行性疾病

l 右束支傳導阻滯者無心臟病的証據,這種孤立的右束支傳導阻滯常見,其發生率隨年齡而增加。

房室傳導阻滯(A-V Block)

心臟的正常跳動需要電流的正常傳導,而傳導如受阻滯,會引致心跳減慢。房室傳導阻滯按其程度可分為三度:一度、二度和三度。



房室傳導阻滯可是先天性的,而發於青少年時期的多是因為風溼熱及心肌炎,中年以上則以冠心病為較多見,藥物如毛地黃、奎尼丁等中毒亦可引致房室傳導阻滯。

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時,臨床上無明顯症狀體徵。



二度房室傳導阻滯時,症狀多不明顯,雖然心臟跳動會較慢,並有心律不齊的現象。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時,患者常有心悸,眩暈甚至引起昏厥,心室率緩慢,每分鐘20至40次。心室率過低(低於40次)者,應考慮安裝人工心臟節律器



病竇癥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

由於竇房結不能正常調節心跳所引起的疾病,這可能引起過快或過慢的心跳.

臨床表徵:

嚴重頭暈反復性暈厥且常在心悸後產生

l 超過一半病竇症候群的患者,會有緩脈頻脈症候群。

l 緩脈頻脈交替發生,頻脈最常見為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偶而可以見心房早期收縮或房室連合心律過速,頻脈後常併發竇性緩脈、竇律停止、竇房傳導阻滯。

治療:

嚴重者須裝置永久性心臟節律器後,再針對頻脈予適當治療。







WPW syndrome (Wolf-parkinson white)



這是一種心室的提早激化﹙preexcitation﹚屬於心房心室傳導的一種異常,原因是異常的心肌傳導﹙Kentbundle﹚跳過AV node直接活化心室,EKG可見QRS complex前有一個提早出現的delta wave。

治療:

1.如無快速之發作,則無大礙,但由於1/3〜1/2之WPW的人,有快速心律之發作,因此須教導一些物理療法來終止快速心律。

l 冷水覆面

l 喝冷水

l 引發嘔吐反射

l 頸動脈竇的按摩

2.藥物治療。

3.心導管治療。

台長: 張老師
人氣(6,2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