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14:01:23| 人氣5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猜火車猜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在世上,有沒有一個理想典範或成功典型,人可不可以孤獨且不顧一切的活著?人是本質先,還是存在先於本質?現實如何超越理念? 墮落如何上昇?德語中Dasein與法語中的existence都用來指「生活」或「生存」這類的意思,海德格賦予Dasein特殊的意義,我們把它譯成「現實存在」,這裡的現實存在,不僅意味著相對於本質存在的現實存在,而是表示人類存在之特殊狀態的用詞,作為一個存在的人,活著,就免不了要去知道,選擇,超越存在無限的障礙與困難,人在時間內旅行,在時間內認識自己,也在時間內走向死亡,人的存在並非只是出脫於外,而是超脫出自己的存在,從非本來自我到本來自我的過程,海德格把現代人這種存在遺忘、故鄉喪失叫做人本主義,也許有些人認為存在主義是虛無消極的,但是從某種角度說,我們可以在存在主義看似消極虛無的哲學裡,看到人生的另一個面向。

英國電影《猜火車》,一部充滿頹廢,反美學,反社會的電影,呈現叛逆、焦慮、選擇、自由、毒品、性及正常社會的反思等,《猜火車》(TRAINSPOTTING),Irvine Welsh 1993年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編劇John Hodge,導演Danny Boyle ,1996年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出品 ,榮獲第四十九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電影一開始就是主角瑞登、變態男、Begbie、Spud四個街頭混混,因為偷竊被警察追逐的緊張畫面,接著是足球比賽與吸毒,旁白則是主角從一開始就不間斷地,從頭開始追問一連串的問題:”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big fuckin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k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選擇家庭、事業、生活、醫生、藥品、西裝還是休閒服、更的大電視還是健保、健康、食物種類…各式各樣的選擇問題,一開始,主角已經思索,我是誰,接著自己回答,我一輩子會不會困在選擇裡腐爛到底,在種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裡跟小孩家庭終老一生,接著主角頗具存在主義哲理的,反省出的耐人尋味的答案是:「我選擇不選擇人生,我選別的…原因? 沒有原因」,如同所述卡繆說:「我不快樂,因為我『不得不』維護我的自由」,主角不快樂,面對種種選擇的自由,他陷入迷失裡,卡謬的抗議的方式如是自殺和反抗的話,主角將兩者合一,主角是選擇以毒品海洛因與性尋求快樂,對人生表達無言的反抗,某種程度,亦可視為慢性的自殺,主角等四個社會的邊緣人耽溺於毒品,他們的絕望代表的靈魂的死亡,這四個墮落的敗德者,浪費生命,極力避免現實的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生活著,此時此境道德退位。

整個故事簡單來說,是描述四個社會失敗者,吸毒、偷竊、敗德亂性,這種屬於社會敗類、不負責任的墮落人生裡靈魂掙扎的反美學,反浪漫電影。諷刺意味十足的是一幕主角借全蘇格蘭最髒最噁心的廁所的情節,主角拉肚子,想到珍貴的鴉片毒品已經掉進馬桶裡面了,導演突然安排一段寓言式畫面,主角鑽進馬桶內尋找,導演切換鏡頭與音樂,突然屎尿污穢的馬桶,變成一個充滿聖光的通道,通向光亮的藍色天堂,主角在屎尿構成的天堂裡面自由自在的游泳,如同仙境的畫面與音樂響起,世界的髒亂宛如一個笑話,主角找到他要的鴉片,全身臭氣地出來酒吧時,大家(正常人)看到一個髒臭的瘋子走出來了。

導演或許想表達主角清醒生活就是可怕的經驗事實,而設計了一個不願意選擇的主角,他必須赤裸裸面對無能為力的生活,正常人不說謊,不吸毒,不背叛社會,電影一開頭,幾乎是存在主義的語言:「自由是自由的選擇,而不是不選擇的自由。不選擇,實際上就是選擇不作出選擇…由此產生自由的荒謬性」的辯證,《猜火車》的主角選擇性與毒品,它們是麻藥,不是解藥,主角逃避了生存的重責大任,但他逃避不了生存的焦慮,所以,整部片子主角的旁白,總是困惑,總是反省抗議著什麼是我,我應該過什麼樣子的生活,可能性與否定性並存,沙特說「自由就是被詛咒為自由」(Etre libre c’est etre condamne etre libre)人面對自由同時也面對負荷與責任,照存在主義的說法地獄就是別人,此時就產生一個重要的命題:自由的共同存在是可能的嗎?人時時在尋求自己,在他人的目光中,企圖尋求安身立命,《猜火車》主角的毒品的自我辯證,「如果一個人藉助毒品、酒精、食物、性、工作、社會活動、運動、娛樂和智力活動,不是為了得到它們帶來的愉快,而是為了要麻痺他的感覺,那麼他這麼做是因為他渴望逃避他的憂慮」,主角說「他沒有理論解釋這種時刻,我也沒有,唯一的答案是繼混下去,痛上加痛,然後在湯匙上(指毒品)溶化自己的痛苦,注射進發臭流膿的血管裡,繼續起床偷搶拐騙,以搞砸一切來鞭策自己,不管偷多少都不夠」,此時的背景畫面是一連串的逃亡奔跑,警察奮力追捕主角等幾個痞子,警察的秩序,主角隱喻著脫序的靈魂,對焦慮的叛逃,雅斯培列舉出四種具有分別性的臨界狀況(Grenzsituation),分別是死、苦惱、戰爭、責任對主角來說最苦惱的臨界狀態,除了戰爭之外,他樣樣俱全,主角說:「藉上帝之助,我將克服痛苦」,此時上帝之名的懺悔更像是一種無聊的反諷,主角自陳:「我從沒感覺過的這個孤獨」,主角為什麼孤獨,或許就像齊克果所說:「生活是黑暗的格言」(Life is a dark saying),人離棄上帝後的孤獨存在,也在黑暗中找尋出路,照卡謬的說法,的人生是不斷悔恨和虛弱無能的歷史,混亂,缺乏意義,無所事事的無聊生活解放出來的方法,卡謬推論出來的結論:荒謬就是沒有上帝的罪惡。

講荒謬的人生時,電影配樂穿插在他糜爛的生存情境內,配樂是「美好的一天,看一場電影,然後,回家,共渡美好的一天」,他癱在馬路中央,配樂歌詞繼續唱「靈魂自由遊蕩,忘了自己,覺得自己是別人,一個好人,美好的一天」,後來他選擇戒毒,戒毒過程他瞭解:「真正的折磨才開始,盜汗、冷戰、噁心、痛苦、渴望,很快會遍及全身,無法脫逃惡化的人生」,主角描述戒毒的過程,更像是精確描述戒毒後面對的真實生存處境,人的渺小與偉大,就在於對存在的荒謬性作出反省,猜火車的哲學課題,包含著政治歷史,社會文化的倦怠,憂鬱,悲傷,苦惱,悔恨,前述種種存在於現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性之中的真實世界。

現代資本主義商品化,科技化、現代化等疏離異化的生活,富裕的表象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標竿,《猜火車》的主角們不適應社會,吸毒吃藥,藉此暫時逃避與遺忘人生,但「履行機械化生活最後的結果就是疲憊,但同時它卻產生意識的衝動。它喚醒了是意識和接踵而來的一切。接下去的行為,便是逐漸重新套上那鏈鍊,再不然就是豁然的醒覺。醒覺的結局及時導出兩種後果:自殺或復元。」主角最終是復原超脫了,這部電影論證現代文明體系下,人怎麼活下去的命題,焦慮、選擇、自由、毒品麻木、性等等可能的選擇,主角最後選擇再投入世界生活,使得《猜火車》~一部暴力,一點點性,與污穢的電影,看來深具啟發性。

台長: 黑鼠台長
人氣(5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