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13 13:38:51| 人氣3,95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爾托克:管弦樂協奏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43年,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庫塞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透過庫塞維茲基財團委託巴爾托克創作一首作品,以紀念他自己就任音樂總監20周年,並追思已故夫人。庫塞維茲基財團是庫塞維茲基為了推廣現代音樂,會同他的夫人設置的財團。巴爾托克應委製而完成的作品,就是這首「管弦樂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

1940年10月30日,巴爾托克偕同再娶的迪塔夫人(Ditta Pasztory)帶著簡單行李,離開匈牙利移居美國。幫他移民的,有弗里茲·萊納(Fritz Reiner)、約瑟夫·西格提(József Szigeti)等朋友。當時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移居美國的音樂家,有辛德密特、斯特拉斯基、荀白克、米堯等人,因而美國音樂界呈現空前盛況。這些音樂家依其才能而各得其所,生活安定。惟獨巴爾托克一直未能得到安定的工作,生活困苦。

巴爾托克生於1881年,8開始作曲,10上台演奏鋼琴,18進布達佩斯音樂學院(現在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作曲與鋼琴。26起在該學院擔任教授三十多年,並以作曲家聞名於世,當鋼琴演奏家也頗有實力。跟作曲家高大宜一起做的匈牙利與羅馬尼亞民謠的收集與研究,廣受世界各國學者與音樂家的注目。以這種名聲與實力,到美國後卻一籌莫展,真令人難以致信。

當然,他自己也有原因。他的個性不易親近別人,也不喜歡別人同情他,更不會違反自己的意思迎合時代潮流。當初,他想演奏鋼琴謀生,但他的演奏樣式不是讓聽眾狂熱的那種華麗形態,他最喜歡演奏的自己的鋼琴曲,又不合美國聽眾與樂評家的興趣,因此在美國當演奏家的路就走不通了。另一方面,在音樂學校教書的路,又因他不想教書的時間限制作曲時間而都沒有就任。最後得到哥倫比亞大學民族音樂的名譽博士,才得到講師職位他一方面從事聽民謠音採譜與分類,以時有時無的不穩定收入,勉強維持生活。

1942年3月,移居美國約1年半,他寫信給他學鋼琴的學生説:「我們兩人的況日益惡化。如果説無法忍耐,那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已經很接近了……。我已經變得相當悲觀。無法相信任何人,任何國家,任何事情……。」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得白血病,身體開始逐漸衰弱。

跟他同的朋友,指揮家弗里茲·萊納與小提琴家約瑟夫·西格提看不過他的窮,把事情訴諸美國作曲家協會(ASCAP,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ompos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讓巴爾托克得到該協會的援助而能安心養病。1943年夏天,協會讓巴爾托克到紐約北部山中的休養地沙拉納克湖(Saranac Lakw) 養病生活。

巴爾托克移居美國後,完全喪失創作的意願,如果沒有庫塞維茲基的委製,很可能弦樂四重奏曲第6號1939)就成為他最後一首作品。有這麼一説:當時巴爾托克因病情惡化而進醫院,連畢生事業的民俗音樂研究也無法隨意進行,版權收入因戰爭而停止,以致經濟方面墮入困境。於是他顯得非常憂鬱。弗里茲·萊納與約瑟夫·西格提等人為了鼓勵巴爾托克提起精神,就提議庫塞維茲基委製作品。據説,庫塞維茲基為了要委製作品而造訪巴爾托克的病房時,還攜帶1,000美元(相當於委製費半額)的支票,這在當時是破格的金額。

這移居美國後的第1件委製,非但恢復巴爾托克的創作意願,還讓周遭的人覺得叫醒了他的生命力。巴爾托克覺得,雖然委製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否有體力作曲?庫塞維茲基看到他躊躇,就説:「這次委製並沒有期限」以説服他。沒想到他移到沙拉納克湖後,只花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這首作品。之後,在他1945年去世前,還譜作「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第3號」等作品。

1942年,布吉與荷克斯(Boosey & Hawkes)出版社的老闆寫信給巴爾托克説,是否可以寫像「巴赫布藍登堡協奏曲集的作品」。巴爾托克移居美國時,也帶來工作夥伴高大宜的「管弦樂協奏曲」。這些事情,或許給巴爾托克譜寫這首作品的靈感,但事實如何並不清楚。

此曲在1943年8月15日著手譜作,在1943年10月8日完成。首演是1944年12月1日在波士頓交響樂廳,由庫塞維茲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舉行。首演時巴爾托克忽視醫師的忠告前往波士頓,參加練習。依當時波士頓交響樂團團員的回憶,巴爾托克在旁邊參觀練習,卻再三叫喊「太大」「別急」而讓練習停止,並予指示。站在指揮台上的庫塞維茲基忍不住説:「如有意見請寫下來,以後檢討。」在休息時間兩人互相討論,最後巴爾托克回去。繼續練習時,庫塞維茲基告訴團員説,「問題都解決了」。首演很成功,巴爾托克告訴朋友或寫信説,他因答謝聽眾的喝采,好幾次走到舞台前面。庫塞維茲基稱讚此曲説:「這是過去50年之,最高的傑作。」這首作品,現在已成為他最高傑作之一。

患病的作曲者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完成這麼一首傑作,一直被認為是奇蹟,但是這傳多少有點誇張,因為素材與創意的一部分,早在以前就在作曲家的頭腦中。1942年荷克斯提議譜寫像「巴赫布藍登堡協奏曲集的作品」時,他已開始寫這類作品。當時所想的,最後有多少落實在「管弦樂協奏曲」樂譜中不得而知,不過至少其第2樂章最初的草稿,是在庫塞維茲基委託作曲之前就存在。這件事經過各研究已弄清楚。他在這首作品的第1、3、5樂章,依貝多芬「從苦惱趨向歡樂」模式架構樂章之後,在其間插入已有雛形的比較輕小的音樂。

這首作曲者在病中完成的作品,不只是在第2樂章,在第1樂章與第5樂章都需要高超的獨奏技術,不虧曲名叫「協奏曲」。另一方面,在第1樂章與第3樂章把同一主題變形使用,以實現不痴肥的堅固結構。

最驚人的是終樂章。作曲者不單讓管弦樂模仿小提琴與風笛等傳統樂器的聲響,在發展部還根據養豬者角笛風格的主題寫成復格。巴爾托克一向嘗試把原始的「農民音樂」放入貝多芬那種奏鳴曲式的框架裡,在這裡他重新以容易懂的方式,還帶著輝煌的聲響表現出來。這對管弦樂的史來説,是一件得慶幸的事。

演奏此曲算是不容易,因而常當國際指揮比賽的指定曲,也是年輕指揮家的試金石。這首作品,有作曲者自己改編的鋼琴獨奏版。

巴爾托克在首演時的節目單上寫了這麼些句子:「全曲的氣氛,─除了第2樂章以外─表現從第1樂章的嚴肅與第3樂章悼念死亡之歌,轉移到終樂章肯定生命的漸進遷移。……給這首交響曲似的管樂樂曲這麼一個曲名,是由於曲中把各樂器用得像是在協奏與獨奏……。」

此曲是為波士頓交響樂團譜作的。該交響樂團不乏超級演奏技巧的演奏家,此曲的譜作重點也在發揮這些演奏家的演奏技巧,因此其内容會令人想到巴洛克時期的合奏協奏曲。

「管弦樂協奏曲」共有5個樂章,各樂章有巴爾托克自己給的曲題。

1樂章 序章(Introduzione) 不太慢的行板─活潑的快板(Andante non troppo - Allegro vivace),3/4─3/8拍子。有導奏的奏鳴曲式。
Seiji Ozawa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https://youtu.be/04M2pQ0jOeE

3/4拍子的導奏部,出現在低音弦上面的弦樂器神秘的音色,以及把此動機微妙變化曲趣的音樂。這是巴爾托克獨特的作法。這導奏部分的伴奏音型,很可能與匈牙利民謠的5聲音階有關。接著進入傳統奏鳴曲式的主題呈示部。f小調的第1主題是3/8拍子,由弦樂器奏出復格風格的激烈旋律。第2主題是B調,由雙簧管紡織出有點傷感的旋律。發展部與再現部使用在布拉姆斯的交響曲裡常看到的兩部混為一體的樣式。在發展部裡,把第1主題的素材予以各種變化,再現部則以第2主題開始。在發展部最後,全銅管樂器使用連接第1主題與第2主題的過渡樂句,奏出很華麗的卡農。

2樂章 成對的提示(Presentando le coppie) 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2/4拍子。3段體。
(Seiji Ozawa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https://youtu.be/_9tO1uUbkqM

開頭與結束處的小鼓節奏很有特其間,成對的木管樂器依低音管、雙簧管、單簧管、長笛、小號之序登場,各自奏出二重奏。在各自的樂句中,成對的兩管相隔的音程完全不同。例如低音管是小6度,雙簧管是3度,單簧管是7度,長笛是5度,小號是兩度等。這部分有詼諧曲的氣氛,但進入中間樂段則氣氛轉變,銅管樂器奏出平靜的聖詠。再現部又從低音管奏出二重奏,但這次樂器數增加,韻味也較複雜。

首演時,這樂章的標題是「成對的遊戲」(Giuoco delle coppie)

3樂章 「悲歌」(Elegia) 不太慢的行板(Andante non troppo) 3/4拍子,3段體。
Seiji Ozawa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https://youtu.be/TyuODWFVj6E

巴爾托克典型的「夜之歌」。採用他獨特的拱門形式(A-B-C-B-A)B的主題取自第1樂章導奏的主題。中間樂段由中提琴演奏的主題,可能根據匈牙利民謠悲嘆之歌的歌詞構造而來。

4樂章 「中斷的間奏曲」(Intermezzo interrotto) 稍快板(Allegretto)。3段體。
(Seiji Ozawa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https://youtu.be/3NNxPYtNESs

依巴爾托克自己在首演節目單上的説明,這樂章的曲式是「A-B-A-中斷-B-A」。是一首輕鬆的以民謠風格為中心的音樂。

樂章名稱中所謂「中斷」,是指在樂章中段,冒然出現從蕭斯塔可維奇交響曲第7號「列寧格勒」第1樂章發展部主題引用的很吵雜的部分。這被稱為「戰事的諷刺性模仿」部分,描述納粹侵犯列寧格勒的戰事,而這旋律本身就很可能從賴哈爾的「風流寡婦」中引用而來。以長號的滑奏表現的「喝倒彩」,與木管樂器的「嘲笑」很突出。

開頭部分A的主題,是節拍會變化的農民音樂風格的旋律;第2部分B的主題很美麗,據研究,其旋律類似匈牙利輕歌劇「漢堡的新娘」中的詠唱調「美麗而出色的匈牙利」。

5樂章 「終曲」(Finale) 沉重的─急板(Pesante - Presto)2/4拍子。有點像是3段體,但作曲者本身説是奏鳴曲式,也接近輪旋奏鳴曲式。
Seiji Ozawa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https://youtu.be/dIYUNOBPXL4

圓號的齊奏開啓到處有民俗音樂語法的無窮動終曲。接著,小提琴奏出急速而曲曲折折往返於音階的無窮動旋律。這旋律會重現好幾次,並逐漸高昂。不久,小號奏出新的旋律,並由各種樂器以對位法風格發展,最後以有力的尾聲部結束全曲。

巴爾托克自己對首演時的尾聲部覺得有唐突感,因在19452予以修改過。因此有首演時的「從尾聲部的高潮急速結束」的一套,與「由全管弦樂更進一歩高昂後結束」的一套。出版的樂譜並列修改前後的部分,現在大都採用修改後的版本,但修改前的版本也有人演奏。

(Nicolás Pasquet指揮法蘭茲·李斯特威瑪音樂大學管弦樂團)https://youtu.be/C68SkzGb6Ww
(Andrés Orozco-Estrada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pG26BMDVR9E
( Fritz Reiner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 https://youtu.be/pb37dJFPoFg

 

台長: 雲翁
人氣(3,953)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李斯特:「死之舞蹈」
此分類上一篇: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

Scott Lin
協奏曲?
不容易體會"協奏曲"的涵意
有受騙之感
2020-01-03 12:48: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