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9 11:49:22| 人氣5,6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第3幕間奏曲與「婚禮合唱」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華格納在1846-48年間創作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此後完成的「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飛」「諸神的黃昏」「崔斯坦與伊索德」「紐倫堡的名歌手」「帕西法爾」都稱為「樂劇」(Musikdrama),因此,「羅恩格林」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首所謂「浪漫歌劇」作品。

華格納管叫這齣歌劇為「3幕浪漫歌劇」,卻是以後打出「樂劇」理念的第1步。劇中各場景以相同的曲調保持一貫性,不明確區分詠唱與敘唱,不用序曲而採用「前奏曲」。也就是說,不寫從歌劇本身分離而獨立的序曲,而是在各幕之前安排更簡略,其內容更貼近歌劇本身的音樂。這齣歌劇就這樣讓人預感華格納今後藝術趨向的萌芽。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很喜歡這齣歌劇。1850年8月28日在威瑪宮廷劇場由李斯特指揮首演。劇中,第1幕前奏曲、第3幕前奏曲、「婚禮合唱」(結婚進行曲)等曲常單獨在演奏會中出現。

此劇的場景在10世紀前半的比利時安特衛普。故事大綱是:

第1幕

安特衛普斯海爾德河畔。德國國王亨利一世來訪此地募兵。此時布拉班特公國

大公去世,遺留女兒艾爾莎與其弟哥特弗萊德。兩人的監護人帖爾拉蒙特伯爵向亨利一世控訴道:「艾爾莎帶她弟弟到森林中散步,卻一個人回來。其弟哥特弗萊德走失了。艾爾莎有問題,我該替代艾爾莎登基為國王…。」

亨利一世下令兩人決鬥以解決問題。艾爾莎指定在夢裡遇到的「天鵝騎士」替她決鬥。當艾爾莎祈禱,竟然真的有位騎士,搭乘天鵝拖拉的小舟出現。騎士説,只要她不查問他的姓名與來歷,就願意替她決鬥。艾爾莎答應。於是騎士與帖爾拉蒙特伯爵決鬥打贏,艾爾莎獲得清白。

第2幕

帖爾拉蒙特伯爵決鬥雖輸,幸免於死。然與其妻歐特魯得懷疑「天鵝騎士」的真實身分。歐特魯得接近艾爾莎,唆使她查問天鵝騎士的底細。原來歐特魯得是女巫,使哥德弗利失蹤的真犯人。是他們想陷害艾爾莎,霸佔布拉班特公國的陰謀。

第3幕

艾爾莎與天鵝騎士結婚。當夜在臥室只有他們兩人在房内時,艾爾莎忍不住查問騎士的名字與真實身分。騎士只好在國王面前與士兵之中,告訴艾爾莎自己是聖杯王帕西法爾的兒子,保衛聖杯的騎士羅恩格林,現在身分既白,就得離開此地。

跟來時一樣,天鵝拖拉著小舟到達斯海爾德河畔,當羅恩格林解開天鵝的鏈鎖時,天鵝變成失蹤的哥特弗萊德。原來哥德弗利被歐特魯得使用巫術化為天鵝,歐特魯得因巫術被破解而斃命。羅恩格林乘舟遠去,艾爾莎悲痛之餘,在哥特弗萊德擁抱中去世。

此劇中活力十足的第3幕前奏曲非常有名,經常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一開始,由全樂器爆發似的全奏帶出的導奏,馬上把音樂推上高潮,在弦樂器繼續不斷的3連音符上,銅管樂器朗朗吹出豪放的主題,聽者的情緒也隨之高昂。中間樂段則以比較穩定的主題,稍做休息,然後又盛起而回到開頭的豪邁情緒,在興奮當中進入第3幕。

(Franz Welser-Möst指揮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EGsAGPkpxAI

(演奏者不詳) https://youtu.be/ZOQlG8YRxEQ (前奏曲與婚禮合唱)

第3幕幕啟後,馬上出現有名的「婚禮合唱」。這首合唱曲後來被改編為器樂曲而成為「結婚進行曲」。在日本、台灣等地,一提到「結婚進行曲」大都指這一首,在教會中舉行的結婚典禮所使用的,大概也是這一首,但在西洋所常用的,大多是孟德爾頌在「仲夏夜之夢」中的一首。

 

 

台長: 雲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