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27 14:27:51| 人氣12,95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拉圖斯特拉如是(Also sprach Zarathustra) 作品30‧史特勞斯譜作的交響詩。譜寫此曲的靈感得自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所著拉圖斯特拉如是」一書,但並非具體表現原著思想,而是挑選原著某些部分,用音樂表現從這些部分得到的印象與氣氛。

拉圖斯特拉是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開創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傳性人物。這本哲學書的内容,大致是拉圖斯特拉隱居山中,思考結果參悟萬物永恆輪迴,於是下山到處預言。這種思想就寫在書裡。他在書裡講道德、戰爭、科學、有限與無限的生命等等,並透過這些話,對當時有理性的人講解「古代對永恆的自然所做根源的救濟」,也就是描述永恆輪迴的思想。世人以為‧史特勞斯用音樂描述這些事,但他本人的法並非如此。他:「不是把尼采所著書本的容寫成音樂,而是把著作此書的尼采的超人思想表現在音樂裡」。

史特勞斯寫這首作品是1896,同一時期的有名作曲家有華格納、布魯克納、馬勒等人。史特勞斯這一年32,在故慕尼黑擔任慕尼黑宮廷歌劇院的指揮,並已完成交響詩「唐璜」、「馬克白」、「死與變容 」、「提爾愉快的惡作劇」等作品。在譜寫拉圖斯特拉如是」之後不久,史特勞斯就任該歌劇院的總監。然而,前此發表的交響詩在當時是過於嶄新的音樂,這就讓他與保守的宮廷歌劇院對立,雖然互相設法修復關係,但雙方之間的溝渠始終無法填平,最後史特勞斯只好離開宮廷歌劇院。

‧史特勞斯在1888(24)1898(34)的相當年輕時期,就創作7首交響詩。這些作品可分為在歌劇「貢特拉姆」前的前期3首,與之後的後期4首。拉圖斯特拉如是」是後期4首中的第2首,並有副題説「為大管弦樂團的交響詩(自由依照弗里德里希·尼采)。「『自由』依照弗里德里希·尼采」是為了應付當時反對他的樂評家的説詞,還説「並不意圖寫哲學音樂,或用音樂描述尼采偉大的作品」。不過一般都認為此曲與尼采的哲學有很深的關係。此曲於1894年就可以看到其片段,18962月着手作曲,8月完成,馬上在慕尼黑出版。當年1127日在法蘭克福由作曲者本人指揮首演。此曲從首演時開始就褒貶兩半,樂評家漢斯力克與作曲家沃爾夫非議,而作家羅曼·羅蘭與指揮家尼基施則稱讚。

全曲包括9段部分,但從頭到尾繼續演奏而不間斷。基本上是自由形式,但曲中含有主題的對立、發展、再現等區段,因此也可視為留有奏鳴曲式的因素。

1. 序奏(Einleitung)

這一段1到21小節,C大調,4/4拍子,指定要「非常緩慢的」(Sehr breit)。

這首樂曲使用類似主導動機的主題(動機)。樂曲一開始,低音大提琴與風琴微弱的奏出最低C音的持續音。小號在此持續音上面奏出有名的「自然的動機」(Naturmotiv),作曲者在記事本上記載這是「太陽的主題」,在壓縮版總譜也記載「太陽上昇」。管弦樂全奏跟在後面激烈的在大和弦與小和弦之間來回,這表示大自然的神秘與無法解決的謎。這開頭的音樂,除「自然的動機」的C-G-C5度外還含有G-C-E,以及3度跳進後小逆行的C-E-Eb等重要要素,各種動機都從這裡發展,並在曲中頻頻出現。(參閱譜例)


這段有如用吊車把太陽吊起來的「日出」場景的確很有魄力,令人感到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這段序奏後來被許多人移用,而最有名的移用例子,莫過於史丹利·庫柏力克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http://youtu.be/e-QFj59PON4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的「查拉圖斯特拉之序白(1)」中有如下一段:「一天清晨天空微露紅暈,他起身對太陽説道:『你這偉大的星球啊!設若沒有被你所照耀的人們,則將何有於你的幸福!…然而,每日清晨,我們等候著自你身上汲取盈溢的光明,為此我們馨香禱祝。』」(尼采著,余鴻榮譯,志文出版社,27),史特勞斯的這段音樂想是呼應(不是描寫)這段文章。

在序奏後有8段音樂,目前各段都有曲名。但是,據音樂學者Walter Werbeck教授所説,這些曲名是史特勞斯開始寫總譜才增加,而不是一開始就有此構想。Werbeck教授從史特勞斯的日記、記事本上的記載認為,從這裡開始到復格為止的部分,有「凝視、崇拜、經驗、懷疑、理解、絕望」等標題。還有最後的「舞蹈之歌」「夜裡徘徨者」兩段,原來分為「舞蹈讚歌」「熱情」「如願的盼望」等3段。不管如何,史特勞斯最後還刪除這些曲名。目前,這些曲名在樂譜上都以括弧表示。


2. 關於遁世者(Von den Hinterweltlern)

這一段第2234小節是f小調─b小調─B大調,4/4拍子,較緩(weniger breit);第3574小節是降A大調,2/4拍子,敬誠而適度緩慢(Mäßig langsam, mit Andacht)。

接在序奏之後,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刻出「畏敬的動機」(Schauer-motiv)。這段想是呼應原著:
從前,查拉圖斯特拉也像所有的遁世者一樣,將他的幻想全部投注到人類以外的世界去。那時,世界對我而言,彷彿是一個受苦受難之上帝的傑作。」(前提譯書卷一3 遁世者 54頁)。
低音管與低音弦的撥奏,奏出b小調─B大調的音型,就是「憧憬的動機」(Sehnsuchtsmotiv)。參照原著:
受苦的人能因不目睹自身的痛苦而渾然忘我,對他來說,這是一種陶然的喜悅。同樣地,世界之於我也曾是一種陶然的喜悅和忘我。」(前提譯書卷一3 遁世者  54頁)。
然後,法國號奏出格雷果聖歌風格的旋律,樂譜上還記載天主教信經的文句「credo in unum deum」。然後音樂進入「敬誠而適度緩慢」的部分,小提琴奏出降A大調的旋律是「信仰的主題」(Glaubensthema)
參照原著故而,我也曾像所有的遁世者一樣,將我的幻想全部投注到人類以外的世界去。但是,果真如此逃脫了嗎?噢,兄弟們,我所創造的這個上帝,就像其他諸神一樣,是人類瘋狂的傑作。」(前提譯書卷一 3 遁世者54,55)。
以譜架(pult)或演奏者為單位細分的少數弦樂與風琴開始的音樂,逐漸增加聲部到20部以上而高昂,以弦樂為中心奏出令人陶醉的讚美詩。

3. 關於大憧憬(Von der großen sehnsucht)

這一段是第75114小節,調性頻頻轉變,2/4拍子。75小節處指示要稍快(Bewegter),在82小節處指示要依照前面的速度(適度緩慢)( früheres Zeitmaß (Mäßig langsam))。


「憧憬的動機」以b小調躍動似的2/4拍子很快的跑上去後,陪同一聲豎琴,以最最弱音滑落下來。前面出現的主題糾纏着出現,風琴的旋律註明是「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音樂逐漸高昂,最後豎琴的下降滑奏,引入下一段。從第3段到第4段的部分,以及進入第4段之後,有點歡愉又有點寂寞的旋律很感人。

可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我的心,我將你那小小的羞怯和角落的氣質統統洗刷淨盡,並且使你願意赤裸裸地面對太陽的眼前。」(前提譯書卷三58大希望 295頁)
我的心,我已授予你如大風暴「否定」一切以及如晴空「肯定」一切的權利,此刻你就像那陽光一樣的平靜,並從容穿過否定的大風暴。」(前提譯書卷三58大希望  296頁)
但是,我的心啊!倘若你不想哭出你那紫色的憂鬱,那麼就必須高歌──你看,我也微笑著向你預示:」(前提譯書卷三58大希望  298頁)

4. 關於喜悅與熱情(Von der Freuden und Leidenschaften)

這一段是第115163小節,以c小調為主,4/4拍子。在115小節指示要快(Bewegt)131小節指示要非常熱情而更快一點(noch bewegter, sehr leidenschaftlich)

節拍轉為4/4拍子,在前段略微露臉的「熱情的主題」(Leidenschaftsthema),以c小調表情豐富的出現。這主題發展到高潮,調性轉為降G大調時,長號奏出與之對抗的「厭惡的動機」(Ekel-motiv,或「懷疑的動機」(Zweifel-motiv))。調性回到c小調之後,從高音下降的旋律與從低音上升的動機對立,並趨向b小調。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以前,你把自己的熱情視同邪惡,如今卻剩下這些美德──它們皆自熱情而來。你將最高的目的灌注於這些熱情的深處,於是它們都變成了你的美德和歡樂。」(前提譯書卷一 5 喜悅與熱情 62頁。)
人是應當被超越的,所以你必須珍惜你的美德──因為你會因它們而大死一番。──  」(前提譯書卷一 5 喜悅與熱情 63頁。)

5. 墓之頌(Das Grablied)

這一段是第164200小節,b小調─C大調─b小調─升f小調,4/4拍子。指定要稍微平靜的(etwas ruhiger)

轉入b小調後,雙簧管平穩的唱出「埋葬之歌」,低音部與大提琴奏出「憧憬的動機」。在這一段處理跟前一段共通的動機,但釀出來的氣氛完全不一樣。不久,獨奏小提琴奏出拉長「熱情的主題」的旋律,一面轉調一面上昇。達到C大調後,小提琴在高音域甜美的歌唱,築起小高潮。然後b小調又取代C大調,音樂逐漸靜靜的沉下去,轉入升f小調後,就在屬七和弦上消失似的進入下一段。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那裡是墳墓之島,一個寂靜的小島;裡也是埋葬我的青春歲月之墳地,我要攜帶一個長春的生命之花冠前去。」我已下定決心,於是便航越大海。噢,你們這些屬於我青春歲月的景象與形影啊!噢,你們這些愛的一線光明與神聖的閃現轉眼即逝!今日我思念你們有如我死去的親友一樣。」(前提譯書卷二 33 墓之頌 153頁)
在吟唱之我的希望之鳥啊,他們為了殺我而將你們勒死!是的,怨惡總把它的箭射向我最親愛的你們──而命中我的心!」(前提譯書卷二 33 墓之頌 154頁)

6. 關於學問(Von der Wissenschaft)

這一段是第201286小節,調性在C調、B調、F調等之間動盪。節拍則從4/4拍子變為2/4拍子。速度記號,非常緩慢(Sehr langsam)-(Schnell)-稍有活力(etwas lebhafter)- 非常緩慢,依前面速度(Sehr langsamdes vorigen Zeitmaßes)-逐漸加快,速度加倍(molto accrelerando. doppelt so schnell)

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在低音域奏出從最低C音開始,使用全部12音根據「自然的動機」的主題形成緩慢的復格。這裡使用復格,説是因為這是「最有學問的樂曲形式」。不久,弦樂器與長笛提出「舞蹈的動機」(Tanzmotiv)。此後,「自然的動機」與「厭惡的動機」形成的過門樂句在木管樂器中高揚,並進行到下一段。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因為,恐懼乃是人類原始而基本的感覺。透過恐懼,一切事情都可得到解釋,包括原罪與道德。……這種長久以來之古老的恐懼最後變得十分靈敏,而又富於精神性和知識性──我想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學問。」(前提譯書卷四 75 學問 397, 398)
「啊呀!」他叫道,「……總之,就是勇氣,我覺得這才是人類整個原始的史。……這種勇氣最後變得十分靈敏而又富於精神性和知識性,將這人類的勇氣再增添鷹的翅膀和蛇的智慧──我想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拉圖斯特拉!」在場的人都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同時大笑不已,而在它們當中,忽然有一個烏雲樣的東西站了起來。(前提譯書卷四 75 學問 398)
……但當他走到洞口時,不禁又想到外面的清新空氣和他的鷹與蛇,於是打算再溜出去。(前提譯書卷四 75 學問 399頁)

7. 大病初癒者(Der Genesende)

287408小節,e小調-b小調-A大調-B大調-C大調,4/4拍子-9/4拍子。很有活力的,依前面速度(energisch des vorigen Zeitmaßes)-稍慢(Ziemlich langsam)- (Schnell)

尼采的「大病初癒者」的開頭是拉圖斯特拉病倒的場景。在前一段中斷的自然動機復格,以前段第1次中斷時的e小調,由長號有力的開始,陪伴的是「厭惡的動機」。不久,「厭惡的動機」反復,就像是表現「噁心,噁心,噁心」的叫聲。

終於,加上風琴的全樂器以最最強音的全奏,以大音響奏出自然的動機後,樂音驟然停止,一小節的全休止。拉圖斯特拉倒下去。

低音樂器奏出尖銳的b小調和弦,讓拉圖斯特拉回神過來,但臉色蒼白,身體發抖,體力虛弱。經過「憧憬的動機」等形成的過門樂句,進入小號的笑聲與小單簧管奏出的「厭惡的動機」等交錯的諧謔部分。以「舞蹈的動機」、「憧憬的動機」為中心築起高潮後,長笛、單簧管奏出鈴聲,並進入下一段。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拉圖斯特拉……從床上像個瘋子般地跳起來,並且厲聲大叫,……拉圖斯特拉卻說話了。起來,無底的思想從我內心深處起來吧!……我著實高興!請靠近些!將手伸給我──唉,算了!真是!──噁心,噁心,噁心──我真可悲!」(前提譯書卷三 57 大病初癒者(1) 287,288)
「查拉圖斯特拉一說完這些話,就像死人一般地倒下去,並且久久不起。當他甦醒過來時,臉色十分蒼白,還不住地發抖,他依舊躺在地上,完全不吃不喝,就這樣過了七天。」(前提譯書卷三 57 大病初癒者(2) 288)
「噢,查拉圖斯特拉,」接著鷹與蛇說道,「那些與我們想法一樣的人都認為萬物是自己在舞動的,它們牽著手而來,帶著笑而去──然後又回轉。萬物去了又來,存在之輪永遠在轉;花兒謝了又開,存在之時光一直在走。……永恆之路乃是彎曲的。(前提譯書卷三 57 大病初癒者(2) 290頁)

8. 舞曲 (Das Tanzlied)

這一段是409875小節,其長度佔全曲的三分之一,以C大調開始,也以C大調結束,但其間轉調頻繁。是以圓舞曲3/4拍子為基礎的舞曲。

這部作品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後的第789段,尤其是第8段的舞曲。雖然這一段音樂採用圓舞曲的3/4拍子節奏,但這不是圓舞曲或什麼其他舞曲。這裡有的,不是能夠跳舞的旋律。從第7段流進來的音樂,成為C大調3/4拍子,木管的顫音,令人聯想「一塊叢樹圍繞的綠茵地」,小號與小提琴把「自然的動機」逐漸變形為圓舞曲。獨奏小提琴在這裡很活躍。被分割成好多聲部的弦樂器奏出圓舞曲後,「自然的動機」、關於遁世者一段中格雷果聖歌風格的旋律、「舞蹈的動機」、「關於喜悅與熱情」一段裡的各動機相繼再現,之後,以前出現的動機交錯發展,並築起壯麗的高潮。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有一天的黃昏,當拉圖斯特拉和他的門徒穿越森林,要去尋找泉水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到一塊叢樹圍繞的綠茵地,草地上正有一群少女在跳舞。……查拉圖斯特拉乃親切地走向前去對她們說:「……美麗的少女啊,倘若我對這小天使稍微有所責罰的話,請千萬不要生我的氣!……而我將高歌相和。這是獻給我那被稱為『世界之王』的至高無上的魔鬼之一首舞曲和諷刺。」(前提譯書卷二 32 舞曲 150,151)
以下這首歌便是當邱比特和少女們共舞時,查拉圖斯特拉所吟唱的:「噢,生命!不久前我凝視你的雙眸,而彷彿便失落於莫測的深淵之中。然而,你以金鉤將我拉出深淵。……智慧也有生命的眼與笑,甚至金鉤──她們倆如此地相似,難道其責任在我嗎?……噢,親愛的生命!此刻妳再度張開妳的雙眼,而我彷彿又失落於莫測的深淵之中。」(前提譯書卷二 32 舞曲 151,152)
「噢,查拉圖斯特拉你正在思量那件事,我知道,你想儘快離開我!」「是的,」我猶豫了一下答道,「但是你也知道──」我附著它那亂髮覆蓋的耳朵說了一些話。……「噢,查拉圖斯特拉,你知道嗎?沒有人知道──」(前提譯書卷三 59 第二支舞曲(2) 302)

9. 夜裡徘徨者之歌 (Nachtwandlerlied)

876987小節,C大調─B大調,3/44/4拍子。在946小節處,指定要緩慢(langsam)

當「舞曲」以最最強音達到高潮後開始崩潰,午夜的鐘聲響起。鐘聲會敲響12聲,速度漸減。當半音階風格的和弦曲曲折折指向C大調進行時,鐘聲與低音大提琴持續奏出E音,長達70小節。鐘聲停止音樂轉為B大調4/4拍子後,在「關於大憧憬」「關於學問」等段提出的旋律,以極為緩慢的速度再現。到了終結部分,B大調與C大調等兩個調性有並存之感,而音樂交互奏出高音的B大調和弦(人類)與低音的C大調和弦(自然)而靜靜的結束。這種模糊的結束方式,曾在首演時引起爭論,但似乎在象徵人類與自然的對立永不停止。有人認為此曲有最高的開始,也有這最高的結束。

參閱原書下列各段:
──你聽到午夜的鐘聲時,你正在思量著那件事──(前提譯書卷三 59 第二支舞曲(2) 302)
噢,人啊!注意聽吧!
這深沉的午夜境在說些什麼?
「我早已睡著,
卻被人從好夢之中喚醒,並告以:
這世界是深沉的,
且比白日所見者為甚。
深沉的痛苦是深的,
歡樂卻比痛苦更深。
痛苦說:去吧!去吧!
然而歡樂希望永遠存在──
永遠幽深地存在!」(前提譯書卷四 79 醉歌行 (12) 427)

理查‧史特勞斯的這部作品,有許多研究者從哲學、宗教、音樂做多方面的探討議論與分析,其論點也很有分歧。有人認為這是偉大的傑作而喜歡此曲,但也有人根據「音樂不能表現音樂以外的任何東西」的哲學,認為此曲只有唬人的題名而内容很糟。很多聽者則只認識開頭「日出」那一段。

 

(Georg Solti 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http://youtu.be/IFPwm0e_K98
(Mariss Jansons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http://youtu.be/Y9QxaJLt7EA

 

樂譜:
http://conquest.imslp.info/files/imglnks/usimg/c/ce/IMSLP19119-PMLP12187-Strauss_-_Also_sprach_Zarathustra__orch._score_.pdf

台長: 雲翁
人氣(12,950) | 回應(3)|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雷史碧基:交響詩「羅馬之節慶」
此分類上一篇:戴流士:「布里格市集」

寫作習慣
沒想到尼采對交響樂也有影響
真是個超人
2014-11-27 22:45:10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14-11-28 13:43:39
tom
1896年華格納已經過逝超過十年了
2015-02-11 10:28:58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華格納1813-1883,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他們兩人共同活過同一段20年。史特勞斯創作此曲時格納已逝十年,但史特勞斯可以說是跟華格納、布魯克納、馬勒等人活在同一歷史時段的作曲家。這還只局限於德奧音樂界,如再擴大範圍,就會有威爾第等作曲家呢。
2015-02-11 12:26:53
我買的書剛好和您所標的是同一本,讓我查找非常方便。謝謝您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
2018-08-31 19:36:04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這首作品欣賞起來相當累。
2018-09-01 12:47: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