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23 18:06:10| 人氣2,0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赫的「大復格曲」與「小復格曲」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巴赫有兩首g小調復格曲。一首是「幻想曲與復格曲g小調」BWV542,另一首是「復格曲g小調」BWV578。前一首規模較大,後一首規模較小。在還沒有BWV編號時期,前者稱為「大復格曲」,而後者稱為「小復格曲」以便區別。等到BWV編號出現後,講巴赫的作品都以BWV編號稱呼,現在說「大小復格曲」,是沿用當時的習慣而已。這次就一併談這兩首復格曲。
 
幻想曲與復格曲g小調 BWV542
(幻想曲與復格曲g小調BWV542,Hans Andre Stamms 風琴)
http://youtu.be/OIiU2-JyqsE  (1/2,幻想曲)
http://youtu.be/6clTa8_QYQE  (2/2,復格曲)
(Jeong-hwa So 風琴)
http://youtu.be/g6Kul3JzKI0 
 
「幻想曲與復格曲g小調」BWV542與「前奏曲與復格曲e小調」BWV548、「帕薩喀牙舞曲與復格曲c小調」BWV582(見本台前文)等曲並列,為代表巴赫風琴曲的最大傑作之一。
 
依史必達(Philipp Spitta. 1841–1894)等人的研究,這曲是巴赫在1720年擔任柯登宮廷樂長時,遇漢堡聖雅各教堂風琴師的職位出缺,巴赫應試,在北德風琴樂派的荷蘭作曲老大師約翰‧亞當‧萊肯(Johann Adam Reincken,  1643 - 1722)等3人徵試官面前演奏的作品。萊肯很賞識巴赫的演奏,但要得到這個職位,規定需要捐相當多的錢,巴赫沒有捐款因而喪失機會。
 
此曲的幻想曲部分可能早在威瑪時期就已作曲,復格曲則於1720年在漢堡作曲。復格主題取自當時盛行的荷蘭民謠,以表示對萊肯的敬意。曲中表現的大膽獨創性,在他的作品中也屬於非常獨特,富於即興趣味。所表現出的激烈不協和弦,嶄新的和聲性格與轉調的可能性等,都浮現巴赫超越時代常識的才能。
 
此曲有米特羅波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等人的管弦樂編曲,與李斯特的鋼琴編曲。
 
(復格曲部分 彩色分析)
http://youtu.be/4WhPUqpaRp4 
樂譜:
http://javanese.imslp.info/files/imglnks/usimg/6/6e/IMSLP212664-WIMA.e877-bwv542-a4.pdf
 
復格曲g小調 BWV578
(復格曲g小調BWV578,Ton Koopman風琴)
http://youtu.be/PhRa3REdozw
 
「復格曲g小調」BWV578有認為是阿恩施塔特時期(1703 - 1707)的作品,但因曲中可以看到義大利巴洛克音樂最盛期的影響,以及復格主題之均勻流暢而有認為是威瑪時期(1708 – 1717)的作品。巴赫曾為風琴寫數首獨立的復格曲,這些作品幾乎都是威瑪時期以及在此以前譜寫,其中包括依據雷格連齊(Giovanni Legrenzi)主題譜寫的(BWV574),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主題譜寫的(BWV579),其他各曲也可以看到他研究當時義大利樣式的痕跡。這首「復格曲g小調」也是其中之一曲。
 
4小節半的復格主題是此曲的最大魅力所在,也以巴赫最容易懂的旋律而有名。後續的復格,像一滴水溢出來之後成為泉水般的展開下去。此曲是4聲部復格曲,其結構非常精密有如數學,還有對位旋律。更使用柯賴里最有名的作曲手法。也就是在互相模仿的兩聲部中出現8個音符,前4個音符一口氣跑到高處後,後4個音符又一口氣跑下來。
 
(彩色分析)
http://youtu.be/ddbxFi3-UO4 
樂譜:
http://javanese.imslp.info/files/imglnks/usimg/2/2b/IMSLP212992-WIMA.9b8c-fuga-bwv578.pdf

台長: 雲翁
人氣(2,059)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獨奏曲(含二重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理查‧史特勞斯:大提琴奏鳴曲F大調
此分類上一篇:巴赫:帕薩喀牙舞曲與復格曲c小調BWV58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