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27 14:52:47|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道中的魔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69422.aspx

指奪人生命,且障礙善事之惡鬼神。全稱“魔羅”,又稱“惡魔”。意譯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此外,若梵漢並擧則稱爲‘魔障’。據《長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瑜伽師地論》卷四等所說,魔王住於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處。另據《長阿含》卷二〈游行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七、《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所述,魔王名爲波旬,有色力、聲力、香力、味力、細滑力等五力,又有魔女魔鬼等,常擾亂佛及其弟子等,妨礙善事。

簡介

  此中之‘魔’字,古譯經論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時,以其爲能惱人者,遂改作‘魔’。按,梵語mara,系從有‘死’之詞義的語根mr!轉來之名詞,即‘殺者’之義。原似根據夜摩之思想而來。依《梨俱吠陀》所述,夜摩爲死神,住在天界最遠之處,常以‘死’爲使者而奪取人之生命。由此可見,其意與具‘殺者’語義之‘魔’有相通之處。但至欲界六天之說興起,則認爲夜摩住於第三天,佛教另以濕婆爲魔神,而將之置於第六他化自在天,號破壞正法之惡魔,即天子魔。

  此外,又有自内觀方面以解說‘魔’之語義者,由此乃有煩惱魔、五陰魔等四魔說。《大毗婆沙論》卷一九七雲(大正27·984c)∶‘以諸煩惱害善法,故說名爲魔。’《大智度論》卷五雲(大正25·99c)∶‘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爲魔。’此處之‘魔’主要以‘破壞’爲其語義。又,《大智度論》卷六十八說夜有煩惱魔、五眾魔、死魔、天子魔等四種,其下並謂‘魔,秦言能奪命者,死魔實能奪命,而其餘亦能作奪命之因緣,亦奪智慧之命,是故名殺者’雲雲。《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闡明五陰魔爲死之所依,煩惱魔令感當來之生而至死,死魔正是死之自性,天子魔障礙欲超越死者,故共名爲魔。此中,以‘死’通爲‘魔’之語義,即根據夜摩之思想而來,實則其中唯有死魔相當於夜摩,天子魔指破壞正法之濕婆,煩惱與五陰二魔則是從天子魔之義轉來者。

  此外,舊譯《華嚴經》卷四十二謂魔有十種,貪着五陰稱爲五陰魔,煩惱能染污障礙稱爲煩惱魔,自憍慢稱爲心魔,遠離受生稱爲死魔,起憍慢放逸之心稱爲天魔,心無悔稱爲失善根魔,味着稱爲三昧魔,於彼生着心稱爲善知識魔,不能出生諸大願稱爲不知菩提正法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又總括爲分段、變易二魔。‘煩惱障’障礙三乘稱爲分段魔,‘所知障’障礙菩薩稱爲變易魔。分段、變易二魔各有煩惱等四魔,故總成八魔。凡此皆系以廣義解釋‘魔’之語義。

  另外,《法華經》卷五〈安樂品〉自煩惱魔等四魔中,除去天魔,而揭擧五陰魔、煩惱魔、死魔。《罵意經》更列出天、罪、行、惱、死等五魔,此系於上述四魔之外複加罪魔而來。《涅盤經》則在四魔之上另加無常、無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其他,如《摩訶止觀》卷八(下),曾就修禪中所起之魔而廣加分别;《大乘起信論》亦說及有爲魔邪諸鬼所惱亂之事。

  此外,依《普曜經》卷六〈降魔品〉所載,釋尊成道之際,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悦彼、快觀、見從等四女前來擾亂。迦葉佛時,有頭師魔王出現。《雜阿含經》卷三十九、卷四十五等處曾述及佛陀降魔之事。《中阿含經》卷三十亦述及有關佛弟子目連降魔之事蹟。而密教爲防止諸魔之侵迫,故於修法時常行結界等法以資防範。

魔之分類

  魔之分類有∶

  (1)内魔、外魔,内魔由自身產生障礙,外魔則系自他身而來之障礙。《定善義傳通記》卷三謂四魔之中,以天魔爲外魔,其他三魔爲内魔。又有就分段、變易二身而分,或從煩惱、所知二障而分。

  (2)五陰魔、煩惱魔、死魔三者,《法華經》卷五〈安樂品〉雲(大正9·39a)‘見聖賢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此三魔乃自四魔中,除去天魔者。

  (3)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四者,出自北本《涅盤經》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等。又,《超日明三昧經》卷上所謂身魔、欲塵魔、死魔、天魔者,亦同於上述之四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釋之雲(大正45·348b)∶‘煩多擾亂名爲煩惱;色等積聚名之爲蘊;將盡、正盡、盡已名死;神用光潔自在名天。此四即魔。’

  (4)天、罪、行、惱、死等五魔,出於《罵意經》。乃於上記四魔,複加罪魔。

  (5)《涅盤經》謂四魔加無常、無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又謂分段、變易二身各有四魔,故成八魔。

  (6)《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列欲、憂愁、饑渴、愛、睡眠、怖畏、疑、毒、名利、自高慢等十魔。[6]

  《華嚴經大疏鈔》卷二十亦列擧蘊、煩惱、業、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識、菩提法智等十魔。[7]

佛教中的魔

  佛教經典 華嚴經疏鈔 所言之魔

  (1) 蘊魔:以身中五蘊“色.受.想.行.識”積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奪智慧之命,故稱蘊魔。

  (2) 煩惱魔:貪、瞋、癡等煩惱,迷或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3) 業魔:殺等惡業,障蔽正道,害慧命者。惡業即“身”殺、盜、淫、“口”惡口、綺語、兩舌、妄言、“意”貪、瞋、癡所生之業。

  (4) 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我慢”便是驕傲之心,眼光過高,輕視他人。

  (5) 死魔:人之壽命有限,妨修道,能害慧命者。身老體弱而起煩惱,自命死期迫近而不學道者。

  (6) 天魔:欲界第六主,作種種障礙,害人之修道者。

  (7) 善根魔:執着於自身所得之善根,不更增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盲目亂做善事,不分是非,不修善心者。

  (8) 三昧魔:耽着於自身所得之襌定,不求升進,障蔽正道,害慧命者。襌定時卻入善惡境界,或見形形色色種種迷人之變化,非自身能自主者。

  (9) 善知識魔:慳吝於法,能說不說,不能開導人,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對所得之法,不願和人分享或藏私或有條件分享善知識者。

  (10) 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執着,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道教的魔

  依道教經典《靈寶大法》所言,魔有十種,分别是:

  (1) 天魔:上天試道者

  (2) 地魔:一切災難者

  (3) 人魔:引人入迷者

  (4) 鬼魔:冤魂惡鬼者

  (5) 神魔:貪利養之者

  (6) 陽魔:眷屬阻道者

  (7) 陰魔:夢中亂神者

  (8) 病魔:業病纏身者

  (9) 妖魔:木石禽獸之精者

  (10) 境魔:無定力幻境見神仙者

 

台長: 小童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阿修羅
此分類上一篇:十八羅漢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