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18 21:06:14| 人氣7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尋回漸漸消逝的詩意——對舞蹈《小城雨巷》的一種解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吳國平
  在全國第五屆“荷花杯”舞蹈大賽中,南京軍區文工團的女子集體舞作品《小城雨巷》在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了創作、音樂、舞美三個金獎和表演銀獎,使在場的觀眾愛不釋手,也受到評委專家的高度讚譽,被認為是近年來少見的佳作。

  《小城雨巷》的成功反映出創作者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對美好江南的詩性表達。小城雨巷緩緩展開的美輪美奐的畫卷使我們讀到了一種久違的詩情。看了舞蹈《小城雨巷》之後,讓我想起了戴望舒的詩歌名篇《雨巷》。但舞蹈《小城雨巷》並非是詩歌《雨巷》的再現和描摹。在這裏,我們看不到戴望舒式的彷徨猶豫的小我情調,卻又保留和深化了那些人性化的、具有詩性特徵的情緒元素,輕柔、淡雅、婉轉、舒緩、空濛、濕潤、清麗而又純淨。加上音樂和表演一唱三歎式的鋪陳,娓娓道來,在詩歌的意象裏放大和強化了一種韻味和氛圍。從某種角度說,舞蹈《小城雨巷》借助了詩歌《雨巷》的情緒通道,展現了一個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的詩性世界。

  仿佛一切都在展示創作者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詩情畫意的沉迷和眷戀,他們循著傳統文化所提供的通道找到了自己內心與客觀事物暢意溝通的最佳方式,使舞臺上的每一個物件和道具都顯示了更多的深意,散發出靈性的光芒。比如白牆黑瓦、油紙傘、絲綢質地的旗袍等等,它們被時間抽象出來,都具有典型性和文化符號的特徵。既是江南的,又是中國的;既是具體的,又是空靈的;既包容了生活的固有特質,又極具象徵意味,富有生命的張力。在人們對於江南歷史和現實的感同身受中,白牆黑瓦有可能代表了一種鄉情和文化的認同。當潔白的牆上在細雨裏鑲嵌了一把把豔若鮮花的紙傘和姑娘們俊俏的臉龐的時候,當單純而又輕曼的音樂飄過屋脊從翹簷上滑下,被那白牆反彈愈發顯得婉轉動聽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白牆猶如一張白紙,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它是從文化中生長出來的亮麗風景。油紙傘讓我們想起了江南水的特性,濕漉漉的感覺裏似乎有一種東西在改變著什麼,生活從朦朧中顯現出來,目光也開始了聚焦。人們驚訝地發現,一把漂亮的紙傘能夠讓這個世界突然地鮮亮和生動起來。而旗袍更加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表情,它在彰揚女性美體的過程中顯得有些誇張和浪漫,讓我們想起了舊式的月份牌、留聲機和周璿式的甜美歌唱等等。然而,對於這些文化符號的運用並非是為了完成一次徹頭徹尾的懷舊,當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變成了一群可人的純情少女的時候,當少女們的舞姿消融在那個季節的一片淺綠和淡紅的時候,一切都被改變了。這時你會發現,白牆黑瓦、油紙傘、旗袍以及遠處的石橋在這個雨天裏是那麼貼切,它們製造了一個規定的情境,並不斷地強化著主題。在這個情境裏,編導設計了許多細節,不斷變化著的時空裏,少女們通過出門撐傘、提裙過橋、甩水收傘、在天放晴時把傘夾在胳膊下行走等等這些看似通常和瑣屑的動作,準確和細膩地表達了她們喜雨、避雨、在雨中歡鬧和嬉戲的種種感覺。這些加在一起,我們便看到了一幅如夢如幻的畫面。這就是創作者對小城雨巷故事的詩性講述,沒有時間的界定,充滿了體驗和發現,讓我們在身臨其境的欣賞中感到了一種生命的節奏和韻律,讀出了一個人格化的、甚而是女性般柔美的江南。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舞臺藝術,尤其是舞蹈藝術真的是精彩紛呈。《雲南印象》《千手觀音》等把這一藝術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然而從整體上看,我們還是很少看到具有深刻內涵和優美詩性的作品。由於電視媒體和新的聲光效果的介入,由於把即時地抓住眼球贏得掌聲作為衡量一個藝術品的重要標準,人們似乎更加重視技巧的展示和外在的形式表現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電視大賽中,那些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作品往往不討好。人們似乎把舞臺作為一個純粹的競技場,誰的圈轉得越多、跟鬥翻得越高,誰就是勝利者。這一導向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如此,一些作品大而化之,空洞無物,獲得了高分和很多掌聲卻無法進入經典的行列,也無法給人以更多的精神享受。說到底,這也是商業化的結果。現在,舞蹈藝術也像許多其他許多藝術一樣,在商業的強勢面前越來越類型化、越來越形式化、越來越單純的娛樂化、越來越像一次性的消費品了。無疑,《小城雨巷》的出現恰是一種對傳統藝術精神的堅持,也是對當代舞蹈詩性回歸的呼喚。

  現代社會高度的物質化和種種的便捷方式,在改變了我們從前固有的對於空間和距離、現實和心理的基本判斷後,也讓我們遠離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以及莎士比亞、普希金、蒙田等等他們所經歷過的那些詩性生活。然而,世道變了,我們卻不能喪失詩意的生活,不能沒有可與靈魂對話的審美,更不能沒有美對心靈的安撫。如果現實生活缺失了,我們仍然可以到文藝作品中去尋找,可以在對於歷史生動回顧和描述的拜讀中陶冶性情、啟迪心智和感悟生命。如此,文藝工作者不能放棄自己的使命。
  《小城雨巷》充分運用了舞蹈的特性和現代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一個優美的情境。它看似表現的不是當下的時尚生活,沒有多少大開大闔、跌宕起伏,沒有多少高難度技巧的展示,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宏大場景等等,但它卻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一再地回味,在不經意中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必須找到一條走進人類情感深處的通道,用詩性之手觸摸和彈奏人們的心靈之弦;必須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開掘,讓當代藝術根植于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必須學會講述,不是那種矯情的講述。當我們放棄了功利和被世俗化了的表達方式,依據於生命的本體站在天空和大地的立場上發言的時候,那一定是動人心魄的天籟之音。

台長: 舞影
人氣(72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舞蹈※舞文弄墨 |
此分類下一篇:東北師大在春晚的舞蹈《進城》
此分類上一篇:《行雲流水》

小静
看过春晚的都说这个节目好,所以下载来看了。我的感觉是:美感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舞台布景。出发点很好,可惜发展得不好,为什么一定要起一个大高潮呢?沉不住气。就不能将优雅、委婉、细腻、阴柔进行到底吗?
江南女子的内在美还表现得远远不够(大概有点模仿好莱坞影片“雨中曲”)。服装上也有点问题,最好不要露出大腿。我不是保守,是觉得不伦不类。前些年看过一个舞蹈,表现李白在船头上感慨,穿着长袍的他突然把一条腿抬起来,直到举过头顶,直指着天,我差点笑死了。
想起张曼玉、梁朝伟的《花样年华》,就没有故意堆积起一个高潮,情感始终蕴藏、克制,就像两人永远不可能得到的圆满,观众自始至终屏声静气地体会着其中巨大的情感张力。直到最后才被释放,这就是多年以后梁朝伟对着树洞叙说的时候,那高潮却完全是无声的。
2007-02-27 10:44:28
小静
“小城雨巷”的舞美是相当成功的!那江南清丽、古朴的石板街巷、极具特点的黛瓦飞檐,营造出的精巧景致,已经让人沉浸在一种情思的向往与眷恋之中了。在幽幽如丝的乐曲声中,飘出一朵朵水粉色的油伞,伞下舞动着一抹抹淡淡的秋香色……如果那群如水葱般的女子是张爱玲笔下的、是王家卫镜头里的、是李安骨子里的就好了!
我特别遗憾地觉得,那位充满了灵秀,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美感的编舞,一定不是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因为,他(她)不懂得旗袍,不懂得穿旗袍的江南女人。
旗袍不是谁都能穿的,它是一种很固执的东西,唯有东方女性,甚至只能是积淀了华夏五千年厚重历史的中国女人才能把它穿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境界来。旗袍对欧美人的诱惑就是这种境界。我们不得不承认,欧美女性服饰是世界服饰潮流的带动者,只是当她们发现古老东方的旗袍竟能穿出这种境界来时,她们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并把它引领成新一轮的世界服饰潮流。
但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穿着旗袍,穿出的都该是流动的旋律、婉约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的一定是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而“小城雨巷”中融入了太多的现代舞元素,把我心中的那份风姿绰约、妩媚动人撕扯成了舞者们身前身后莫名其妙晃荡的那两块布帘子!
时代在变迁,旗袍在某种意义上,也已与时具进。我们在旗袍本身的“脱俗但不免俗,华丽但不张扬”的丰富内涵之上,需要的是创新求变,使其多元化。但决不是脱离它自身悠远的文化传承,脱离它原本的精华,去再造其气质与属性。这实在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
一个舞蹈,为什么要那么面面具到?穿着上世纪初温温婉婉的流行服装,一定要大大咧咧的奔走在本世纪的斑马线上,才算跟上了时代吗?
同样是一个舞蹈,“进城”就让人看来很舒服。尽管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毫无特别之处,但是,它和谐、恰当、鲜明、透彻。
2007-02-27 10:46: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