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24 22:05:58| 人氣2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點紀錄1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場景:輔大新聞工作權講座
成員:蔡崇隆 陳文賢
傳學鬥成員 輔大百位學生

那天在講座結束前我提了兩個問題,主要是針對紀錄片的產製效應與罷工的連鎖效應鎖徵求行動主導者本身的看法,我問關於罷工的問題是源自於對歐洲屢見不鮮的罷工事件的諸多好奇。

罷工在歐洲資本社會似乎也建立起集結力量的傳統,近日法國高速鐵路也正在罷工,何時恢復運作尚不得而知,反觀台灣似乎就沒有任何罷工的歷史,而這之中當然也涉及很多工作權與生計的考量,但反過來說,罷工也是在為這些權益在做最高程度的奮鬥。陳文賢提到罷工的意義在於團體的集結,與自救的意識,而這些共識在凝聚成行動,透過號召到談判,這是深及改善的決心與態度,而這在主合的儒家工作倫理中頗受另眼對待。

但回到所謂資方與勞方的彼此溝通上,並非發言權或利益分擔或退讓空間的平均分配即可了事,而應就問題來爭取應得或應保有的權益,這個在資本主義發達的西方社會中受剝削的工人階級(工會團體)都已經懂得發出聲音,並且適時站出來爭取,甚至是以激烈手段都在所不辭。身為第三世界代工產業/勞動階級的我們,分明就是受資本宰制更為嚴重的受害者,不論外國廠商的進駐或本土企業因競爭所助長的剝屑員工意識,然在資方高層與中低層勞方(白領精神勞工與藍領勞工)的溝通與反省觀卻仍低落,資方不願保障員工生計與生活,勞方不敢反抗上司,而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造成迫害的繼續發生,這並不是被害妄想症的無端發作,而是於工作環境下的基本意識,故小至參與工會大至罷工協商手段都不應採負面態度或刻意忽略。

但若只關注工作權與生活權的問題,世界並不會因此而變好,而每份職責目的都是要帶領這個社會前往積極良善的一方,若專業的定義萎縮到工作的自我保障與能力的基本確立,仍對所謂正義與和樂無加速動力的驅使。

工作權是必要而重要的,但對週遭事物的問題意識並不能因此而減少,這或許這是對新聞專業的一項嚴厲的期許,人們總是選擇性的遺忘一些無關於己(因為自己能活最重要)、不具煽腥價值(因為媒體邏輯下的偽敘事規則)而次要(偏遠、少數、無關利益)的事件,但這往往才是人民生活的真相。而這樣具備如此弱勢關懷等問題意識的新聞相關人士,對我而言不僅是超越新聞專業,而更發揮了新聞人的力量,縱使這種力量如蔡崇隆所說,可能很有限,但是這些聲音有被聽到,有被聚焦過。

還記得幾個月前看了關於跨國企業RCA來台設廠所導致桃園縣蘆竹鄉水污染生態破壞與蓄意隱瞞導致女員工於撤廠後相繼慢性中毒死亡的報導紀錄片,還記得當晚近深夜我在後半段看到RCA女工面對自身逐漸向死亡逼近的訪談情景不忍掉淚,感染台灣女工的偉大,而此悲化為憤,對於這種大型公司不顧第三世界勞工死活的謊言酬傭做法,深感恥辱,若非此紀錄片,我可能不會知道我所居住的桃園縣蘆竹鄉有這樣的大事件、不知道有如此人數的台灣女代工經歷這些風雨、更不會意識到資本主義的黑暗面。

演講上蔡崇隆回答我所問的問題,其實有所保留與謙虛,這樣的紀錄片不管對誰,資方、勞方、政府、居民、學生以至於號稱台灣經濟奇蹟的人們,「奇蹟背後」還有什麼事情被人忽略,透過這部片我們知道事情表面並不只如此,何謂新聞專業?無論形式是何者,報導或紀錄片,我想傳達的意念本身才是重要的,而報導人因而有了不可取代性,這樣的不就是另一種積極層面的工作權嗎?


蔡崇隆作品
2002「奇蹟背後」 (與陸凱聲合導,獲卓越新聞獎 專題報導獎) 2001「島國殺人紀事」「公娼啟示錄」2000「鯨人對話錄」1998「原住民人權HOHO!」1997「死罪!冤案?」詳情可上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網站


..................................................
以下轉載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奇蹟背後>

這是一個有關台灣電子業發展中,
兩群命運極端迴異的人的故事。
這兩群人因為個人的選擇與歷史的偶然,
在1970年代,與同一家美商公司RCA發生了關聯,
從此,他們的生命軌跡往截然不同的方向行去…。

傳統思維中,我們習慣把世事劃分為對與錯、正與邪、黑與白....。但現實世界裏,真正能出現二分法情節的,大概只有電影和童話故事。

同樣地,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議題當中,菁英階層和基層大眾間,也多半以「牽制」、「互斥」、「對立」等角度來互相看待,在台灣,這樣的辯論時常在公共領域出現,但似乎永遠沒有交集。我們明知道二分法是於事無補的,可是在現實裡這樣的戲碼卻不斷上演。

事實上,在二十多年前農業的、貧窮的、勞力密集的台灣,菁英階層和基層勞工的臉孔,幾近相同──他們努力工作,對未來懷抱著無限的熱情與希望,只希望明天會更好;直到台灣完全融入跨國企業的分工體系當中,對西方工業國家國家的價值照單全收後,大家的命運 開始有了質的變化。

盲目崇拜資本主義讓台灣付出沉重的代價。如今我們又面臨經濟轉型、產業外移、全球化等重大課題的考驗。問題是,路一定得這樣走嗎 ? 撫今追昔,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我們的成功,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我們正在避免重蹈覆轍?還是打算師法加害者,把災難輸出到別人的土地上?
希望這部紀錄片對思考這些問題會有幫助。

台長: 奧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