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3 19:01:23|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時的筆記精選(二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3.17
"棒球的群體與社會間"
我終於能夠明瞭棒球到底最迷人的地方在那邊了
棒球是一個追求最合理運用自己身體的方式的運動
而且更是求取心靈在重重環境限制下的自由
這樣的自由之所以迷人
完全是建立在
棒球這個運動完全受到環境影響
完全受到隊友、對手、教練、老闆、政府等重重社會環境的限制
如同一個人在社會中行動的縮影
在棒球場中
以最單純的方式與目標
追求球要到哪裡就到哪裡
要怎麼打就怎麼打的自由境界
即便這樣的自由只有在一個三振、一支安打中
才偶然讓人瞥見他的存在
但那驚鴻一瞥
就是引爆球員在場上仰天長嘯的滾燙心跳

2006.3.22
"記載"
這個內容記載一下
思想沙龍的同仁
為了製造大禮堂台上書房的效果
從圖書館借了幾十本書
用我的小V運送
然後用推車
把一大堆的書還回去
運輸的小V
還會因為書太重而撞倒麵包@@

2006.3.22
"純友誼之辯"
我想這個問題
應該很多人是不同意我「男女之間八成沒有純友誼」的看法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
我相信男女間有純友誼
(如果是不同性向的話,就有不同的說法,請自行變更)
只是很少,所以我才說「八成沒有」
所以,我的對話對象
或者說是我不喜歡的說法
是指男女間隨隨便便到處都是純友誼的說法
當然,我對於純友誼的看法是相當嚴格的
只要任何一方抱持一點情感或慾望的話
都不算是什麼純友誼
就著這個方向去想
我猜測為何還是有很多人可以大聲宣稱
他可以輕易擁有異性的純友誼了
因為他總是只放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
只是想到說自己對於對方的看法與感覺
但是所謂友誼、男女、感情
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可以一個人可以解決的
所以,我覺得那樣隨便宣稱自己跟某某是純友誼的人
是一種忽視對方的表現
甚至常常是忽視自己的
不正視自己以及他人間
那樣微妙的情慾空間
當然,情慾不是說一定就是要談戀愛
牽手、接吻、上床
可能是一個眼神
也可能是一個小小的碰觸
若是不正視這些東西
人與人的相處是不完整的
不去看到對方對你的情慾
不去看自己對對方可能的情慾
當這個東西忽然在你面前揭開時
可以想見那是多麼的混亂
至於怎麼個混亂法
我不太想在這邊舉例
情境模擬的部分
還是請各位自行想像

2006.3.24
"追"
我想這個東西是我很早以前就想記下來的
我以前一直很討厭別人問什麼追不追的問題
因為就我自己本身而言
對一個女孩子好
就是對一個女孩子好
純粹就是我想這麼做
原因就是喜歡而已
沒有什麼追或不追的問題
和這個人的相處全部都存在於兩個人之間的生活中
並不需要特別清出一塊來
說這一塊就是要追女孩子的
這就是追女仔的時間與空間
好像是一個需要花費心力的相親一樣
而似乎大家第一個關心的
是這個求偶動作
而非是心裡的感覺是什麼
我想這個地方就是感情這種事情很容易出現一個好笑的矛盾的地方
越是不在乎、輕鬆玩耍的
越是得到
反之,就準備被制伏
於是人性看來犯賤
情感看來低賤
因為全是動作的算計
其他那些什麼意義、心跳、風、陽光等等
全數都是垃圾
最後我想說
這是極端的狀況
真實的情形絕對比我這邊說的複雜
但是,一旦把動作的重視看得超過感覺、時光、空間
就是這種廉價低俗的模樣

2006.3.28
"人文學科震撼"
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課堂回答的東西是一堆狗屎
雖然很努力想要把思緒在理清楚一點
但講出來的東西還是證明了一切
厚唇講了一個最直接的理由
問問題的方式不一樣
他說得很對
而且,甚至是問的問題都不一樣
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自己的思考模式
已經被社會科學佔據了
雖然這兩個學科領域都是將人放在文化、社會的脈絡下來看待
但是社會科學很明顯地是在回答
什麼是社會
而人文學科則是在回答什麼是人
而且是指一個一個的人
而非是只一群人聚集起來的社會
即便人文學科也是將人視為一個整體的主體
既然自詡為文學、社會科學雙棲
那麼還是必需對於人文學科的思考方式好的掌握
尤其像是文學和歷史這兩個長年來擅長的科目
該是需要一個強大的思考方式作為後台了

2006.3.30
"遊戲人生"
記得這是高中老師對我的評價
說我是有遊戲人生態度的人
這個說法很多人不同意
我自己則是抱持部分對部分不對的看法
最近或許是感受到自己對於不確定的未來那種
幾乎唯恐天下不亂的好奇
開始覺得當時那個老師說的似乎真的很對
我大概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告訴過自己
活著就是只有活著本身的意義
就是去感受這整個過程而已
在那個過程中如何能夠開心
如何能夠自傲
才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來我也常常這樣告訴自己
告訴歸告訴
但有時還是不免去逼迫自己去追求
一個自己預設的完滿狀態
然後常常痛苦不已
這幾個月來
幾乎要忘掉那種追求某種「完滿」是什麼樣的感覺
只是愉快地去體會身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感受並參與自己身處的命運
(這裡說的命運是很廣義的,並非那種一般以為的神秘完全不可知東西)
這個時候
的確是感受到自己對於人生這樣的事情
確實是拿它當一個遊戲
所謂的遊戲會有趣
最重要的就是遊戲的過程而非成果
不過有件事情是很清楚但還是要說清楚的
那就是
我比任何人都還要認真地在玩這個遊戲
遊戲可不代表隨便、草率、輕率
因為人生這樣的遊戲
是不可能重來的

2006.4.3
"高中時的小說"
昨天閒來沒事拿了以前的校刊來看
翻了翻以前寫的小說
那些作品都只有手稿
沒有電子槁
說真的,就技巧、劇情安排、思想內容上
真的是慘不忍睹
不過還是相當有意思
至少我可以在裡面看到當時一動筆就難以停止的熱情
另外,高三寫的確實比高二寫的好
就劇情和文字而言
的確「遙遠國」(從遠方而來)是比其他在高中時寫的東西好
不過即便是高三寫的東西
都還是有種青澀的筆調
有所謂的青春的活力這種東西(笑)
我想到許多看過「暗流」的人都跟我說
那是一篇文字老練的作品
到了現在
許多看過我的作品的人
也都說我的作品不像是二十歲初頭的人寫的
這樣想起來就覺得很炫了
因為那些「青春作品」
也不過是三年前左右寫的東西
而「暗流」跟「遙遠國」還有「投手丘」中間
更只有一年的差距
莫非我真的是在這兩三年內快速老化嗎?
這個答案恐怕無解
不過從現在回頭看所謂兩、三年前的事情
讓我感覺好像在看十年前的事情一樣
好像很久遠
跟以前看兩三年前的事情上是兩碼子事
或許時間在最近跑太快了吧!

2006.4.11
"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
忽然發現兩者之間
在「人觀察現象」這個基本出發點上
是一樣的
自然科學也是一個人類的符號系統
而人用以理解這世界的符號系統
並不是符號系統對於世界的指涉
而是符號系統內無止盡的對話
所以孔恩的典範概念就不是那樣令人無法理解了
並非是那個典範跟自然真理更接近了
而是不同的符號系統的競逐
然後成為典範的符號系統進行系統內的對話
然而不管在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科
不同的系統可以並存
而自然科學卻很難有這樣的狀況
這恐怕就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學科最不一樣的地方吧
典範的不可共量性

台長: Ling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