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7 22:34:49|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修次第(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修次第(五)
壹、法要說明:
八風非實 徒擾我心
不知何時起妄執,無明從空而生,認物為己,墮入輪迴中,且迷失了自性,並以四大合和的假身為我。

若以自性無量壽的觀點來看,此身如聚沫,如電如響,如過隙白駒,不能久留,連世尊四大之身也無例外。

雖然如此,仍須妥善照顧身體,怡養心性,卑使之健康無憂的享盡天年。這本是眾生共同的願望,故眾生皆努力經營此生。然照顧身體,只要溫飽即可,平靜無憂的心情,即可養性,所謂:「怡情養性」。

本來的願望達成並不困難,但曾幾何時,眾生把「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加入了生活中,而生四逆與四順諸境,從此就在八風裏沉浮,並把本來照顧身體,怡養心性的目標遺忘了,而轉戰八風。然此八風非但是從空而有的妄識,也是身心的最大的殺手,就算是佔四上風(利、譽、稱、樂),也一樣是身心的殺手。

目前八風已然成為世俗經營的依據,故常患得患失。 眾生不知不覺中,也已經「繕性於俗」,如「削足適履」般而不自知。故自性也受嚴重的委屈。雖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因不識本性是真,八風是妄,故仍沉淪苦海不能出。

就算是在此八風中,最大的成就者如總統,或所謂的大企業家,雖住豪宅、吃盡山珍海味,為眾人所稱羡,但若說他們快樂的話,只是意識心的快樂,其身心所受的煎熬,非一般人可理解的,唯除能適時忘卻八風的人(此名恢復本性),方能得到暫時的舒緩。這樣的快樂是假,唯有身心的快樂才是真樂,才稱為極樂。故經曰:娑婆與極樂唯心造。

修行就是要如實知八風是空生的假相,也就是本來無一物,不是讓八風生起,然後復生抗八風的能力,這是生滅法,非佛法。因為誤認八風為實有,故復生抗風之能力是盲修,只是浮生空自忙,並不會有圓滿的結果,故曰:修行就是要如實知八風是空生的假相,也就是本來無一物,覺妄就是修行!
悟此,即是悟無生法忍!

本心恆常不動
自性本自圓滿,非修行而得圓滿,修行只修妄執習性,或曰以正知見薰習習性。

雖眾生處於妄執中,然其清淨本性未曾有染著,只是眾生不識,而誤認六塵緣影為自心,故流浪生死中,然但其本性亦未曾有生死。我們今欲學諸佛見自本性,脫離生死,因不識真義,而欲除其染,故又墮入「淨、染」的染缸裡,幻染又幻淨,幻生又幻死,永不得真清淨。在所有二元對立中是看不到實相的。

妄執是眾生無中生有,從無始無明生,無明者生而無因。是自己看錯而來的,它是不存在的,只因眾生常處無常變異中,是故不識恆常不動的本心。譬如:坐在行進中的大船舶往外看,誤認為港岸在移動。所謂船行誤為岸移。只要認清它,妄執當自泯。

本心恆常不動,雖眾生妄執一切有為、無為,亦皆不能動其本心,譬如:颶風吹不動陽光,竹影攪不動湖面。

只是眾生不識本心,認六塵緣影為自心,故隨一切境界愛憎取捨,動盪不安。

本心所呈現的狀態,僅以此四句形容之,【清淨、清涼、安穩、寂滅。】
真如自用,淡然常養,輕柔潤澤,怡情自在,一切世痕,亦不留礙,筆墨難宣,強而名之。

不能留給子孫,不能呈現給父母,唯能獨享,眾人本自具足。

貳、禪坐觀想(如意坐)
禪坐制心一處,專心觀想,當我們專心做一件事沒雜念時,內心是不是呈現【清淨、清涼、安穩、寂滅。】的狀態?

不管是待人接物、在開車、在談業務、在吃飯、在工作、在休憩等等,只要不起煩惱雜染,內心是不是呈現【清淨、清涼、安穩、寂滅。】的狀態?只要我們內心處於【空、無作、無想(無願)】時,它就出現,雖無相貌,但仍感覺它存在,就是它!它就是我們的本來心,隨緣須認得它。雖言認得,其實只是默契而已。

參、持法於一切處、一切時
於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工作或是休閒、吃飯等,一切時中,盡人事去做,不管所得結果如何,皆能於順逆境界中平等受持,欣然接受,因為已經盡了人事,其餘就是聽天命,自然沒煩惱,因為煩惱只是冤枉承受,於事無補,如是自然能保持清淨、安穩、安靜、寂滅心。

若偶有無心過即自無相懺悔即可,不入於過去亦不再犯。常保持自在解脫之心境。即是般若心。

台長: 平常人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