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17 19:49:45|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迷與悟             祥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法雖然在描述一種超世的狀態,但絕對能落實於俗世,在般若心經裡描述的「心」的狀態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因此不論生存在哪一個現象界,都完全全等、不二、純一地存在自心,等待發掘。心經教我們認識安祥狀態的樣貌,指引芸芸眾生在修行路上練習辨認出何謂真實的永恆,讓我們有機會擺脫「迷」的狀態。

 

    什麼是「迷」? 師父說:「我們被五官欺騙,把本來虛假的東西誤認為是真實的,就是迷。」又說:「只要需要條件組合的皆非真。」原本我以為「迷」的意思是迷戀某些嗜好或事物,但顯然不只如此,只要起執著心都是「迷」。執著是煩惱的根源,但如何在世間做到不執著?要做到何其難!以我一個個案為例,他覺得同學故意暗中惡整自己,而且認為是驗證過的「事實」,為此相當不舒服,該如何放下這個執著、消除煩惱?有諮商服務需求的個案,內在都被卡在過去的一個時點裡而痛苦,但透過晤談重新去檢視這個過去經驗,往往能逐漸發現同一個場景裡,之前被自己忽略的事物,最終得以療癒和放下。這代表我們的記憶或認知多是扭曲狹隘的,即便是同學當時真的不喜歡個案,但隨著時間成長也可能做了改變和繼續向前,只剩個案還卡在原地。其實萬物中「人」的變動尤其大,且本身又極其矛盾,我也是一路從錯誤中成長,也因為自己會改變,才能相信他人亦會改變(或仍和以前的自己一樣,為內在的矛盾所苦),這樣的思考脈絡幫我放下不少煩惱,同時應證 師父說的:「它是『空』的,不是實相。」

 

    無法「觀照自心」也是「迷」。 師父說:「我們要去除五蘊累積而成的苦,就要『用心如鏡』,亦即沒有分別心。」方法是「用『真我』看著分別心和種種想念,盯著它久了就不動了,只剩『麻哈巴尼亞』。」但自己分別心太重,常常看著想念就迷失了,意識到自己陷入源源的聯想,只能快快叫自己停下,然後試著去記憶深處找回 師父「以心傳心」的狀態,如此往復比較像「妄念起,念起即止」的狀態,但這樣仍是二元對立, 師父說六祖大師是不贊成的,所以必須持續揣摩「應、照」的狀態,不論表層意識是否運行都是一樣的狀態才是究竟,也是修行的關鍵。

 

    但「麻哈巴尼亞」或「觀照自心」到底是什麼狀態?雖然 師父已經非常慈悲地讓駑鈍的我有機會淺嚐,但我仍是「癡心戀慕紅塵的遊子」,遺落了安祥心。試著揣摩 師父的描繪:「麻哈巴尼亞是輕鬆愉快的但你若不了解你為什麼今天這麼輕鬆愉快,那叫無明。」不禁疑惑兩者都是愉快,有何不同?後者是由外在因緣條件而生,因此和煩惱並存,就如同某天上班日工作量小,我覺得好輕鬆,但隨後卻有種無聊感,導致接下來的一整天都在尋找外在刺激以帶來樂趣;「麻哈巴尼亞」的愉快則純粹源自於本心,在清除我執後顯現,也就是 師父說的觀心三部曲:自我反省、每一念都不錯過、觀察「念從何處來」,只有耐著性子一步步實踐累積,才有可能達到「不迷失」,也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則都只是理論知識罷了!

 

    修行的歷程是辛苦的,需要不斷磨練心志,所幸不論偉人或凡人,都要經歷「苦集滅道」的歷程,或許每個人的起跑點因為自己累積的業而不同,但連佛陀都和我們一樣,必須不斷擺平自己的心才能成道,如果真的想要擺脫「迷」,不辛苦一點如何能識得本心?還是埋首耕耘吧!

台長: 安祥禪讀書會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