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2 00:58:58| 人氣1,28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得獎作品】二鹿 ─ 許明華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取名二鹿,爸爸說,聯考查榜容易;都是四聲,好叫;筆畫不多,易寫;友朋之間不必取綽號,好記。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爸爸生於二水,媽媽生於鹿港,各取其一,就是「二鹿」了。當年,有一個暢銷英文參考書的作者叫柯旗化,給人有「前進」的錯覺,說穿了,也是父母是旗山、善化人。如果我不直說,人家以為我典出「一府二鹿三艋舺」,甚至遠溯自詩經「呦呦鹿鳴,德音孔昭」,那就是美麗的誤會了。我生、長於台北。台灣雖小,大學以前都一直在台北盆地的方圓打轉。過了二十歲,好像有遙遠的鼓聲在召喚,想去看看濁水溪畔,父母生身的地方。今年春假,網路訂票、郵局取票,兩天一夜,就與父親作了一趟二水、鹿港之行。

下了二水火車站,我們沿光文路的主街,遍及周邊的巷道,去探訪父親的童年。他六歲離開,時光飛馳,眼前景況依然。臨大街是族親經營的一排店舖,舖後有埕,埕後是「公媽廳」,廳後有園,以果園為主,植有香蕉、芒果、龍眼、木瓜等。園的一側鄰謝東閔副總統的故居,現已捐給實踐大學作為家政推廣中心。園的後側以圳溝為界,就是人稱「嗎嚕嗎」(マルマア)的森林了。

在果園中,睹物思情,父親開始訴說童年「口腔期」與水果的記憶:「你知道什麼叫做『在欉黃』嗎?」一般蕉農在蕉皮尚綠時,整串割下,在運送、販售之間,逐漸熟黃。在此,常有香蕉在樹上已然變黃,小孩們就等在下面,看大人將鐮刀綁上竹竿,割取撿拾。「你聽過『仔』(土生芒果)自然掉落的聲音嗎?」盛產的季節碰上颱風,在雨夜裡諦聽噗噗噗的落果此起彼落,就期待晨起捧臉盆、提水桶去豐收。一個賣一角,那握在手中沉甸實在的銅板,在「柑仔店」可買一顆荔枝大小、色彩繽紛誘人的糖球。

接著龍眼上場了。他指著溝邊的龍眼樹說:「這也許是我手植的!」記得龍眼核是童年遊戲的賭注與籌碼,有次贏了一大把,就埋藏在溝邊。過一陣子竟然發芽長出一叢幼苗,乖乖,真是神奇!至於鳳梨,園子裡沒有,說是生產於鐵道過去遙遠的八卦山麓。只能買「鳳梨會社」製作罐頭後剩餘的「鳳梨心」:堅硬、多纖、少汁、不甜,一毛錢一條,聊以解饞。枇杷很少見,它出現在二水國小幼稚園班上的掛圖,美麗的女老師說,她家有一串,明天帶來給大家瞧瞧,巴望到學期都結束了,還不見蹤影。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初嚐水果的滋味,竟衍化為動力。透過修補性的記憶與此地當下我的存在,驅動父親的童年,承載時間的厚度與情感的重量,遙遙傳來,領我飛翔。

出了果園,來到「嗎嚕嗎」的森林,那是童年探險的邊疆了。記得盡頭的橄欖樹下,有一弧彎月形的池塘,在靜寂的午後,清澈沁涼、幽森魅人。我很好奇,六歲以前的稚齡,獨自闖入這片「烏森之地」,在未有抽象文字符號思維的腦中,看到了什麼?在想些什麼?「愛麗絲的夢境吧!」爸爸說,離開多年後,第一次讀到「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這首詩時,想到的,是這裡;第一次唱出「美麗的夢仙,為我醒來」這首歌時,想到的,也是這裡!

由祖厝、故園、烏森出來,走向大街,日治時期留下的拱廊式洋樓店鋪、處處百年的老店,見證了當年的風華。但紅顏已老,父親以「恨別鳥驚心」慨歎時代的變遷:工業化的來臨,「以農養工」限縮了農業的產值與不再的榮景。遙想當年,「二水街仔」成形的時候,「艋舺」一詞還不是地名,只不過是凱達格蘭族人擺盪在淡水河上的小舟。諷刺的是,空間的凝結竟意味著時光的停滯。用現代的眼光,我看不到作為經濟指標的麥當勞、星巴克,整條主街找不到歇腳的地方,最後在街尾的「媽祖宮」找到了長長的「椅條」。爸爸是這座廟裡供奉的媽祖聖母的「契子」,當時拜媽祖為「契母」,會讓仔平安「好育飼」。廟內牆上,嵌有碑文,記述二水開發的緣起:二水原名二八水,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施世榜築二條水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三堡其中八堡,故稱八堡二圳,簡稱二八水。施世榜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部將施秉之子,平鄭之後在台灣留下來,成為彰化地區的墾首。我的先祖,是第一批由漳、泉召來的墾戶,從此落地生根。父親說,為什麼二水墳墓特多,與其開發甚早有關。有見於此,鄉賢謝東閔老先生率先捐出先人的風水寶地,造塔安置逝去鄉人的靈骨,遺愛人間。如果以先人埋骨之處來定義故鄉,那二水應是很多外地遊子的原鄉。

二水風光的時候,曾三鐵共構:縱貫線、集集支線與糖鐵。糖鐵因糖業式微,已不復營運,追五分車、抽甘蔗的日子遠了。集集支線上的濁水,是祖母的娘家,二戰後從南洋回台的祖父,曾負布來此兜售,因而結成姻緣。原來詩經所載:「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十六字的情節,從周朝的河南,到民國的台灣,歷經二千多年,劇本不變,主角換人,重複上演。在這緊臨濁水溪與支線鐵道的莊園,父親「多識蟲魚鳥獸之名」:家畜牛豬狗,四足胎生哺乳,屬「獸」;家禽鷄鴨鵝,兩腳卵生有翅,從「鳥」;蟋蟀蜻蜓螳螂蜈蚣,多足,皆「蟲」;泛鱗鼓鰓,悠游水中,沒有腳的,就是「魚」了。濁水溪的沖積膏壤,生機勃發,藉由鐵道,表述豐饒。

鐵軌的記憶,恰似父親成長的軌跡:縱貫線像陽關大道,日正當中一路奔馳--------求學、就業、成家;集集支線如小橋流水,在曉風中,二水、濁水間,搖啊搖,就搖到了外婆橋;糖鐵似銀河,殘月裡,孤獨的旅人,寂寞的小站,百迴千尋,追索已然逝去的辰光,在乎倏時浮現的溫暖。「銀河鐵道之旅」,營造了青青子衿渺渺兮的愁緒與徘徊不去、不願醒來的夢境,只為了盼望:星星,能帶我回家。

走過二水,來到鹿港,爸爸由嚴肅傷感轉為輕鬆愉悅。這裡是媽媽生身之地,雖也是古鎮,卻充滿了活力。光看遊覽車的穿梭,天后宮內外的人潮,各式糕餅、小吃、名產的招牌以及林立的店家就可明白。大體來說,主街中山路類似二水的光文路,而縱橫期間的九曲巷、埔頭街、瑤林街和點綴其上的天后宮、龍山寺、文武廟、文開書院以及辜顯榮、丁進士宅第,就是二水巷道間的舊宅、古剎。

我逐漸體會,在父親的心目中,鹿港是二水的進階版。為什麼多年後,在台北碰上了出生於鹿港的女子,心想:「就是伊了!」也許鹿港揉合了他對二水的眷戀與瞻望。讓過去與未來在此相遇,從此有了無限想像與馳騁的空間。

首站是龍山寺。父親是建築師,稱是閩南寺廟建築在台灣少見的傑作。他大致說明了龍山寺的山門、主殿與前殿、後殿間的配置與格局,再講解斗拱、藻井、飛簷、燕尾等細部的結構與造型。我為之肅然,在神明垂愛的眼神下,遵循左青龍進,右白虎出的路徑,頂禮膜拜。自覺經過一番洗禮,滿懷謙卑與自信,更應抬頭挺胸,邁步向前。

丁進士宅第緊鄰主街中山路,是前店後宅的典型街屋。父親興奮地徘徊流連,讚賞有加,驚嘆其有限的空間,竟營造如此的趣味與功能。其格局外可接待顧客、歡敘友朋;內可服事親長,教養子弟,為仕、為商、為文,皆遊刃自如,是營生與居家的完美結合。我叫一聲:「爹地!」按下快門,瞬間定影,在陽光照耀下,「進士」的匾額前,為穿梭於時空中的容光煥發,留住精彩。

從丁宅的後園望去,在林木蓊鬱中,赫然矗立一座巴洛克式的三層洋樓,那是辜顯榮的故居了。感謝辜氏後人的胸懷,慨然捐出偌大的物業與六千多件文物,成立「鹿港民俗文物館」,使我們有幸一窺堂奧。一沙一世界,文物訴衷情,見證了漢人從十七世紀以來,三百多年對台灣啟之、作之、經之、營之的全部歷史,堪稱台灣規模最大的私人博物館。

辜振甫先生在這裡出生,他有十一個兄弟姊妹,看在我們這輩多為獨生子女的眼裡,那是個什麼樣的童年?大宅門裡,哪個角落曾是他窩藏的「優勝美地」?二十歲,正是我這個年齡,仍就讀台北帝大,驟聞父親過世,是以何等惶恐的心情,承續父親龐大的事業?叱吒商場,折衝兩岸,在戲夢人生裡,企望扮演的,究是孟德?孔明?還是公瑾?俱往矣!當年他悼念先祖的廳堂,已掛上他的彩照,成為後人緬懷的對象了。

鹿港的靈韻,除了以上的「點」,也呈現在「線」上。綿延長達一千多公尺的中山路,多樣且完整地保留了「拱廊」式的街屋建築,至今在大溪、二水、三峽及艋舺的老街,仍可見到這樣的形跡。對此,爸爸講了一個故事:本雅明(1892~1940),歐洲最後的自由知識分子。以獨特的詩意,表達深邃、豐富、神秘的哲學思維,且無法歸類、不容複製、難以超越,被譽為「潛水採珠人」,而躍登二十世紀偉大作家之列。身為德籍猶太人,在逃離納粹德國,經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的里斯本出海,前往美國途中,因醉心於研究巴黎的「拱廊」建築及其文化意涵與生活方式,一再蹉跎,就差那麼一天,西班牙邊界關閉了,在絕望的煎熬中,飲恨自殺。就是這個「拱廊」,本雅明竟以身殉,讓世人痛惜消逝的靈光。但也造就巴黎成為十九世紀世界的首都,影響二十世紀都市建築的形式、風格與內涵。至今仍是時尚之都、原創品牌的龍頭,吸引一代代的良知、良能,在此競技、朝聖。

在穿街走巷中,我們錯綜於蛛網般的迷障中,隱約在意樓、甕牆、隘門、銃櫃、石板道、不見天、石敢當、半邊井中的綿纏,在燈影搖曳中,泌泌滲出、幽幽流竄。這是歷史的步道,文學的步道,也是哲學之道、波希米亞的步道。我們終也理解:為什麼鹿港是許多原創者--------夢開始的地方。

如果二水代表自然,那鹿港就是人文了。好像又不能如此截然劃分。爸爸生我骨,媽媽長我肉,骨肉相連;你說我神似父,形似母,可又神形相隨,難捨難分。就如施世榜開發了二水,但鹿港的天后宮又是他捐地捐資興建的,廟內至今仍供奉其祿位;而當年他所召來的墾戶,包括我的先祖,在鹿港登岸後,就在二水落戶。相得益彰,顯彰教化。

在回台北的縱貫線上,望著窗外馳行的暮色,爸爸以日本導演黑澤明的自傳「蛤蟆的油」自嘲地說,在故鄉山水的照妖鏡下,也真嚇出一身的油!江湖碰撞,烏青難免,故鄉也是蜷身舔傷的地方。山,孕育了水;水,滋潤了地;地,哺養了人。山水使人心地柔軟,面目可親。有詩云:「水似眼波橫,山似眉峯聚,借問行人到哪邊?眉眼盈盈處。」山水有情,當以盈盈的眉眼見證。噫!這趟尋根之旅,竟也是療傷之旅,淨化之旅。值此清明之際,為人子孫,思邈矣!置此文,作為大人膝下敬秉者,也算是慎終追遠,無忝所生。

 

 ──溪文學獎佳作

畫作 / 郭柏川

 

 

台長: 阿盛
人氣(1,289)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得獎作品 |
此分類下一篇:【得獎作品】聽‧見 — 胡也
此分類上一篇:【得獎作品】 變形記 ─ 蔡文騫

0212
很好的作品
明華兄讀建築是對的.沒讀文科則可惜
但一定已讀不少文學作品
2016-02-12 12:09: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