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11 14:28:48| 人氣7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評】編輯人的專業與志業 ─ 向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推薦書:封德屏散文集

《荊棘裡的亮光——文訊編輯檯的故事》(爾雅出版)

1983年《文訊》雜誌創刊,迄今已然持續卅一年。這份以挖掘、蒐集、保存、整理當代台灣文學史料,記錄、傳播台灣文壇動態資訊為職志的文學刊物,雖然走過不少坎坷路途,中間數度面臨裁撤、停刊、改組、搬遷……的諸多考驗與頓挫,但終究還是能突破困境、再開新路,展現風華。《文訊》雜誌內容豐富、活潑,已成為台灣文壇的公共媒體,受到不分統獨藍綠的文學人認同;以《文訊》雜誌人力為基礎的文學資料庫、文學史料彙編、作家全集和研究論述的出版,更是厚重、精細,受到全球台灣文學研究者的肯定;而其所承辦的紀州庵文學森林,連同紀州庵古蹟的重建,更是創造出了台北城市文化的奇蹟。

很難想像,這些事功居然都源出於一份在市場中被認為冷門的文學雜誌;更難想像的是,這是一個對文學懷有夢想、當成志業的文學傳播守門人,率領一個小團隊,持續、堅持並且不斷投入想像,付出體力心神、認真實踐的結果。這個小團隊,專職人員不到十人,加上幾位專案助理,為台灣文壇留史料、記史事,為台灣作家及作品存影像、紹傳承,居功厥偉。

本書的作者封德屏,就是《文訊》雜誌的掌舵者,她在《文訊》創刊次年加入團隊,迄今整整三十年,從編輯到社長兼總編輯,一直孜孜矻矻於編輯檯上,不懈不怠,曾獲金鼎獎最佳編輯獎以及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的高度肯定。本書收錄她自2003年以迄2014年所寫〈編輯室報告〉109篇,記錄十年來她與《文訊》雜誌同悲同喜的心路歷程,以及與文壇作家的互動相重。109篇〈編輯室報告〉隨著不同期別的《文訊》內容而生,並非特意而為,因此真實存留了十年來不同階段的台灣文壇生態,也展現了台灣文學在這十年中生發演變的圖像,直可視為這十年間台灣文學發展的縮影,具有相當值得參考的史料價值。

從另一個面向來看,本書一如副題「文訊編輯檯的故事」所示,詳實敘述了一個文學媒體守門人對台灣文學傳播的竭心盡力。從首篇〈何處是無家〉寫十年前《文訊》面臨停刊之際,作為一位編輯人的驚愕、悲傷與不解,到最後一篇〈文學之重,文學之慟〉寫對歷五十年仍繼續耕耘的《笠》詩刊的敬重,對詩人周夢蝶、小說家李渝先後辭世的不捨,每一篇都具現了封德屏作為一位文學媒體守門人,在文學傳播陷入低谷之際,依然奮鬥不懈,猶然關懷文學同儕的真性真情。這109篇作品,可以看成是一位編輯人的編輯月誌,訴說著對文學人的深情、文壇事的關心,清楚勾勒了一位編輯人的專業與志業。

這是一本了解當代台灣文學與文壇的動人之書,情真意切,毫無矯飾,讀來生動感人;109篇作品,隨著雜誌主題、文壇人事的變異,顯映了時間的光影,流露出情感的溫熱,篇篇動人心弦,視為台灣文壇掌故,也別有韻致。

【2014/10/11 聯合報】http://udn.com/

台長: 阿盛
人氣(7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好書推薦 |
此分類下一篇:【好書推薦】《暮至臺北車停未》自序 ─ 吳妮民
此分類上一篇:【愛讀書】 《回娘家曬太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