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1 07:41:30| 人氣4,798|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七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紀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季季
廖玉蕙
陳義芝
阿盛
王浩威

第七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現場。

時間:2011年10月20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王浩威、阿盛、季季、陳義芝、廖玉蕙(按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楊媛婷

攝影:宋志雄

圖:歐笠嵬

會議開始,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四百八十五篇來稿,由王盛弘、凌性傑、徐國能、鄭栗兒、劉梓潔、蔡逸君、鍾文音、羅珊珊擔任初審委員分四組進行初審,選出二十三篇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宇文正、柯裕棻、吳鈞堯選出十六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公推廖玉蕙為會議主席,五位評審針對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阿盛:本屆參賽作品題材較歷屆多元,並大膽嘗試運用新式的表現手法,文章水準高到令評審難以抉擇的程度,但因名額所限,只能對遺珠抱憾。

王浩威:台灣投稿者的想像力與哲思力已然邁入新的境界,替讀者推開知性散文美好的門窗,並為散文注入一股新的力量,讓人更期待未來散文會如何發展延伸,並在讀者大眾的心田裡發揮新的影響力。

季季:這屆參賽作品素質整齊,但敘述邏輯和準確度應更注意,錯別字的多寡亦會影響評審評分;此外,也期待題材能更具新意,勿局限在書寫老病的框架裡,否則長久以往,讀者閱讀時的新鮮度也會下降。

陳義芝:當生命體驗與知識見聞交融,便拓展了散文的可能性,讀來令人大開眼界,收穫甚多;一篇散文若能包含人生的視野、深刻的啟示、細膩的情境描寫、自然精確的文字表現,當會脫穎而出。

廖玉蕙:當文學獎舉辦多屆之後,投稿者的巧思亦隨著時間推衍而逐步翻新,題材則有漸趨私密的傾向,如描寫五感或器官等。其實小題目反而不容易適當表達,參賽者卻能將這類型題材發揮得當,優秀的文字駕馭能力更是一覽無遺。然而,一篇優秀的散文還應該能強調社會的共向、社會的趨勢脈絡,或者以特殊的書寫手法,突顯出人們共同的表情。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投票,不分名次,每人圈選五篇,結果為:

五票作品

〈白馬走過天亮〉(王浩威、季季、阿盛、陳義芝、廖玉蕙)

四票作品

〈走音〉(王浩威、季季、阿盛、陳義芝)

三票作品

〈衰頹之路〉(阿盛、陳義芝、廖玉蕙)

(聽路)(王浩威、阿盛、陳義芝)

〈菸視〉(王浩威、季季、廖玉蕙)

二票作品

〈沿海地帶〉(季季、阿盛)

一票作品

〈城市微光〉(廖玉蕙)

〈潛水日誌〉(陳義芝)

〈禿語〉(廖玉蕙)

〈出海口〉(季季)

〈身邊〉(王浩威)

○票作品

〈終劇戲院〉、〈家庭聲音裝飾展〉、〈兔脫〉、〈怎一個熱字了得〉、〈電玩啟示錄〉

未獲票作品不進入評比,接下來,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城市微光〉

廖玉蕙:描繪謀生不易的眾生相,並帶出失業後疲勞的絕望感受,突顯當前失業率高漲、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經濟問題,然而太多優秀作品環伺,我放棄這篇。

〈潛水日誌〉

陳義芝:透過水底世界,筆觸溫柔地帶出女子遇到男子後心理的變化,題材稍嫌狹隘,缺乏波濤震撼感。

〈禿語〉

廖玉蕙:禿頭一般是眾人避諱談論的話題,透過本文能感受到年少禿頭的感傷,字裡行間引經據典略顯咬文嚼字。但有一些細節將禿頭者的心理情境,寫得相當傳神到位──像是看電視時不想看到治療禿頭廣告,故意將視線若無其事移往天花板等細膩的描繪。

陳義芝:作者雖寫禿頭,但事實上通篇是類愛情的絮語,可惜駕馭文字的能力尚待精進,部分句法並不通順,好比「我還是只能以沒有任何情境的無聲試著回想」,無法使讀者理解作者欲表達為何。

阿盛:部分細節確實不錯,但散文只有趣味性是不足的。

〈出海口〉

季季:之所以選擇這一篇,其實是帶著對故鄉地緣的感情。不過,就同樣帶出六輕問題而言,我對〈沿海地帶〉的評價高於此篇,我可以放棄。

〈身邊〉

王浩威:本文很難得能帶出日本時代的時代感,可惜作者雖寫得頗為真摯,卻敗在格局大而無當、內容流於通俗,我放棄此篇。

二票作品

〈沿海地帶〉

阿盛:這篇比起〈出海口〉,不刻意雕琢的文采,讀來清新不膩。透過一個服兵役的站哨者,旁觀漁村蕭條的無奈,靈活描寫漁村人情味,還帶出社會變遷後的風貌,懇請各位評審支持本篇。

廖玉蕙:本文錯別字連篇,如活蹦亂跳寫成活「潑」亂跳、不為人知寫成不「謂」人知,「重操父業」也不正確,應是「繼承父業」;加以描寫不精確,如「一旁農婦們包裹著頭巾隨風飛舞」,應是「一旁農婦們包裹著隨風飛舞的頭巾」;「我看得出神,卻忘卻邂逅時應有的靦腆招呼」這是在招呼誰呢?通篇呈現怪異的口語陳述,以文學獎標準來說,缺點太多。

陳義芝:除了字語的錯用,像是「約莫」寫成「莫約」,字句亦顯文藝腔式的黏膩造作,例如「遲遲不肯與棉被相擁體溫」。而作者因當兵短暫停留漁村,卻在短短服役的數月裡,醞釀如此濃厚的情緒,對土地速食的情感令人感到說服力不足,文章讀來自然便少了血肉與靈魂。

季季:〈沿海地帶〉書寫的場景應該是嘉義縣東石漁港,其位置非常靠近六輕工業區,作者寫出在當地服役並觀察漁村的沒落,並質疑六輕工業區設立帶來的汙染、漁村社群結構變化等問題。雖然〈沿海地帶〉與〈出海口〉同樣是探討六輕議題,但本篇結構、內容更勝〈出海口〉一籌,因此我給〈沿海地帶〉的分數是較高的。

三票作品

〈衰頹之路〉

陳義芝:我非常欣賞這篇,初讀普通,再讀更感受到作者優雅的哲思。首先,台灣散文常是抒情或敘事文體,能到達哲思冥想的境界少之又少,我們是否該彌補這樣的缺欠?再者,透過年輕孫子的「他說」及年邁祖母的「她說」對照青春與衰頹,構思的創意令人激賞。這篇雖屬哲思文章,但形象的描寫上足以鞏固其成為一篇文學性散文,而非論述性散文,值得細讀反芻,感受作者營造的哀涼感,而非惡俗的呻吟哀嚎。台灣社會目前面臨老化的問題,這篇作品能幫助大眾認知老人面臨生理、心理的困境。

廖玉蕙:這是我心中的第一名,老人時代的來臨不容輕視。這篇運用的「她說」並非指特定的「她」,而是代表老人的群體。我因為自己照顧母親的經驗,更能體會作者傳神的摹寫,表達出老人所面臨的艱難事實,我猜作者應該是個年輕人,但感受成熟,深刻理解老者,再以玲瓏心思娓娓道來。

阿盛:這篇的文字、觀察、思考皆有相當程度地深入,對一個寫作者而言,可謂十分優秀;描寫老人年輕強盛的往昔和白髮體衰的現在,同時對照年輕一代面對衰老的想法,是相當細膩、成熟的文字運用。我也不贊成「她說」、「他說」的使用,雖然瑕不掩瑜,但這樣的分類太過模糊。

王浩威:文章充滿想像力,但內文運用的「她說」、「他說」,確實有瑕疵存在。「說」這個詞彙,表達的就是一種主觀世界的論述,但在「她」與「他」之間的口氣,卻無法看出差異。顯見作者並沒有進入「她」、「他」的視界,而僅以旁觀者想像的抒情觀察代之。正因為無法顯現出男女的不同,卻得去聯想兩者的祖孫關係,有點勉強。

季季:近幾年文學獎比賽,不論是小說或散文,最常出現的便是這類敘述老化社會的題材。縱使台灣已進入老年社會,但我們是否應避開類似作品獲獎的循環,而選擇更新鮮的主題與創作?另外,我也同意王浩威剛剛點出「她說」、「他說」的問題,貌似兩者在對話,但明顯是一個人的敘述語氣,並未呈現兩代差異或是健康與老病的距離。開頭的說理亦嫌太多,文章初始,其敘述主題就赤裸裸地出現,散文層次感蕩然無存,讀者如何能享受閱讀時的懸疑趣味?這樣破題的呈現,乃散文寫作的敗筆。

陳義芝:其實,「她說」跟「他說」之間,倒是毋須如此嚴格責難,因為這邊並非真實的「她說」、「他說」,而是透過這樣的角度,陳述祖孫的立場與心理,雖然手法並不精采,但可見作者在類似題材中企圖創新的構思。季季談到開頭的部分,究竟是說理或陳述現狀,不同讀者也許會有相異感受;作者用文字準確書寫抽象情景的能力,使讀者能立刻進入他所欲表達的氛圍之中。當代文章書寫親身經驗相對容易,但要加上深度則較困難,這篇文章思考清晰,頗為難得。

〈聽路〉

陳義芝:作者具體而細膩地描述聽覺,讓我們更具拓展性地認識聽覺與聽障,因此我投它一票;題材雖新穎知性,但不夠深刻,只能列為佳作。

王浩威:這篇應該是作者親身經歷,觀察力很準確,作者平靜且客觀地接受既定事實,可惜缺乏進一步想像力的延伸與心境轉折的敘述。

廖玉蕙:我不欣賞這篇文中冗長資料的介紹,作者用類似醫學報告的方式來寫散文是匪夷所思的。

阿盛:我同意廖玉蕙的看法,有些部分是沒有經過處理的資料排比,但後半段還算不錯。

王浩威:依我自己行醫的經驗,近幾年來,許多病人或其家屬在就醫前,會上網搜尋病況資料,甚至研究得比醫生還仔細。就像賈伯斯罹患胰臟癌後,他自己上網找尋資料,將眾多醫學報告重新瀏覽一次後,發現以前胰臟癌多半建議採取化療,但這並不代表開刀治療就不好,他便主動要求開刀。所以,這篇作品裡大量資訊的排比,應是突顯現在醫病關係,已非過去僅由醫師單方面權威式診斷告知,病患只能囿於資訊不對等的劣勢,接受醫師的安排。

季季:我可以體會作者用心表達聽障的狀態,通篇文字靚雅。但我亦同意廖玉蕙的看法,文章充滿人們共知的訊息,缺乏深刻的獨特分享──分享才該是書寫的重點。

〈菸視〉

季季:作者訂定的題目具有想像空間,菸視應是「煙視媚行」的引用,此篇與〈走音〉同樣描寫父親,作者寫父親生病,從抽菸帶出父子間的隔閡,情感自然,筆法不俗,雖有些許錯別字,但通篇仍屬結構健全、層次清楚。

陳義芝:沒選此篇的原因有幾點:首先,敘事觀點的混亂造成文章語氣怪異;再來,則是段落不分,部分內容的確吸引人,但對於結構健全我是存疑的。作者模仿阿盛說書人的風格,有東施效顰之感。

季季:敘事觀點的混亂,應該是作者有意的意識流寫法,比方:「他悠悠吐氣,然後問:『誰教你抽的?』」下一段,馬上接著「我心想著,如獨白……」便是在回答「誰教你抽的?」也因為整段獨白在心中思考、進行著,所以接下來才會鋪陳出「這你不會告訴我」這句。

阿盛:我同意陳義芝提到的敘事觀點跳脫,散文應要精準掌握邏輯的一致性;再者,只寫抽菸一事,內容流於單薄,作者本欲著重於父子間的互動,後頭卻是對母親的描寫更顯深入。

廖玉蕙:這篇文章將父子的互動簡單地化約於抽菸的意象,關於剛剛所提的敘事觀點混亂一事,我認為,倘若讀者能在閱讀作品後,對於作者所欲表達的內容和詮釋都沒有解讀上的障礙,那麼,敘事觀點的問題應該便不存在。作者能勇敢寫出父親施暴的過往,但囿於法律風俗,當父親年邁,又必須奉養當初施暴者的矛盾心境,子女所體驗的無奈令人不忍卒讀。

王浩威:這篇文章的特點是布局好壞參差明顯。本文的「菸」用得精采,「菸」象徵家族權力,從父親手上的菸到母親手上的菸,便是意喻著家中權力的移轉,層次豐富,節奏感掌握優秀,但部分內容卻有些許邏輯不通的小瑕疵。

四票作品

〈走音〉

陳義芝:讀來宛若散文版《家變》,都有一位「出走的父親」。「音」指話語與聲音、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走音」則是描寫親子間溝通逐漸變調和走味。行文緊扣「聲音」這個主題,字裡行間充滿各種聲音,像是電話、母親數落父親罪狀的話語、驚叫聲、腳步聲,種種細微聲音傳達逃離與等待的意象。一來一往,十年經過,文章最後點出主題「走音」,「父親早已踏著無聲的步伐走失在我的生命裡」,前後呼應出走音的況味。

廖玉蕙:這篇跟〈菸視〉談論的都是父親的主題,兩者的父親形象也相近,兩篇擇其一的抉擇下,我沒投〈走音〉。讀完此文,無法理解文章的架構何在跟作者的安排,並困惑文中的父親究竟是逝去或只是單純離家?線索稍嫌凌亂。作者的用字遣詞亦有待改進,如「替她悉心等候擱在一旁電話」,就有點不知所云。

王浩威:這篇文字傳神動人表達出父親確實常在生命中缺席,母親卻不願承認父親的缺席,不知不覺才發現在生命歷程當中,彼此的關係如此脆弱無倚,比之《家變》,與父親的距離更顯遙遠。



五票作品

〈白馬走過天亮〉

阿盛:此文為青春生活的紀錄,描寫憂鬱孤獨心境,文章層次、脈絡皆誠摯成熟。在所有文章當中,是個人主觀上最喜歡的一篇。透過作者筆下傳神的青春速寫,即使彼此生活背景相異,卻能讓人體會到相同的心情悸動。

廖玉蕙:題目點出「白駒過隙」的意涵,自窗櫺穿透出小女孩的寂寞,文中寫到的生活,像是通勤、求學的經驗等,都像我們青春時代的翻版。不過,本文雖然完整但主題太過單薄,較似校園文學獎的作品。

陳義芝:這篇反倒是我的前三名。首先是題目貼切,非憑空設定,安排頗見巧思,整篇作品的氣氛與文中所引用的《追憶逝水年華》一書相契合。作者寫女性的成長經驗,正像時間白駒過隙,過往的記憶格外刻骨銘心。

季季:作者細膩刻畫自我成長的歷程,將白馬對比青春期心靈的黑暗,人像在黑暗的隧道裡徘徊,並孤獨地在人群中尋找自我的定位,通篇白與黑的意象不斷地對照、呼應。不過作者應更注意小細節,如「……一整天除了被點名和上廁所以外的時間以外」,第二個「以外」重複了;「周身稀少的人們」,應該為「周邊」而非「周身」,像這樣的瑕疵應該可以避免。

王浩威:這篇題材平易,是寫作者常會處理的主題,雖寫得流暢動人,但要選為首獎似乎稍嫌勉強,文學獎得獎作品或許應該具有社會啟示的作用。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城市微光〉、〈潛水日誌〉、〈禿語〉、〈出海口〉四篇評審決定放棄,因此,針對其餘六篇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6分,最低1分,並言明不以此為最後定案。計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走音〉23分

(王浩威5分、季季5分、阿盛4分、陳義芝6分、廖玉蕙3分)

〈衰頹之路〉22分

(王浩威4分、季季2分、阿盛5分、陳義芝5分、廖玉蕙6分)

〈白馬走過天亮〉22分

(王浩威2分、季季6分、阿盛6分、陳義芝4分、廖玉蕙4分)

〈菸視〉18分

(王浩威6分,季季4分、阿盛1分、陳義芝2分、廖玉蕙5分)

〈聽路〉11分

(王浩威3分、季季1分、阿盛2分、陳義芝3分、廖玉蕙2分)

〈沿海地帶〉9分

(王浩威1分、季季3分、阿盛3分、陳義芝1分、廖玉蕙1分)

經評審討論後,決議先將〈菸視〉、〈聽路〉兩篇列為佳作,但因為前三高分各有一篇屬評審心中首獎,且分數相近,因此決議針對〈衰頹之路〉、〈走音〉、〈白馬走過天亮〉等三篇,進行第三輪投票,最高3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衰頹之路〉11分

(王浩威3分、季季1分、阿盛1分、陳義芝3分、廖玉蕙3分)

〈走音〉10分

(王浩威2分、季季2分、阿盛2分、陳義芝2分、廖玉蕙2分)

〈白馬走過天亮〉9分

(王浩威1分、季季3分、阿盛3分、陳義芝1分、廖玉蕙1分)

評選結果出爐,〈衰頹之路〉獲得首獎,二獎得主〈走音〉,三獎為〈白馬走過天亮〉,兩名佳作為〈菸視〉、〈聽路〉。因評審認為此次入圍決審作品表現出色,決議增列〈沿海地帶〉一篇為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評審簡介﹞

季季

1945年生。省立虎尾女中畢業,1988年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等多職。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創作坊」教師等。著有散文集《行走的樹》等多部;小說集《屬於十七歲的》等多部;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等多部。

廖玉蕙

1950年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台北教育大學教授。著有散文集《繁華散盡:廖玉蕙散文中英對照》等多部;《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等多部論著。

阿盛

1950年生。本名楊敏盛。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媒體,現主持「寫作私淑班」。著有散文《夜燕相思燈》等二十冊、長篇小說二冊、詩歌一冊。主編散文選集二十二冊。

陳義芝

1953年生。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聯合報》副刊主任,現任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著有散文集《散文新四書:秋之聲》等多部;詩集《邊界》等多部,評論集《現代詩人結構》等多部。

王浩威

1960年生。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為專任心理治療師、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著有散文《我的青春,施工中:台灣少年記事》等多部;文化評論《心理學家閱讀陳水扁》等多部。

 

台長: 阿盛
人氣(4,798)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學獎訊息 |
此分類下一篇:【文學獎總訊息】2012文學獎徵文
此分類上一篇:第七屆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評審的話﹞

1211

我怎麼這麼老又難看
2011-12-11 22:55:59
wildrose
哇,笑得多開懷啊
兩排皓牙猶如「鐵齒」哩
上課時都少見老先生這款笑容耶
2011-12-11 23:44:36
殼爺
老師,您的笑容太自然了,有一種"真性情零距離"的親切感。(季季老師笑得多天真呀~~)
2011-12-12 01:29:41
1212
皓牙是吧
鐵齒是吧
真好
上課.咬牙切齒之事

真性情是吧
零距離是吧
真好
趕快嫁人
2011-12-12 12:44: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