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0 18:45:53| 人氣70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丁永祥:決定成敗的4種企業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95年,美國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進行組織再造工程時,總裁雷格‧布倫納曼(Greg Brenemann)把德州休士頓總部的員工集中在停車場上,在他們面前搬出老舊的公司守則,把它們丟到大鐵桶內,然後澆上汽油付之一炬。
布倫納曼解釋道:「如果不能擺脫這些僵化的規則和程序,公司勢必無法生存,……我們的員工要去思考新的做事方法,他們必須被賦予權限去做正確的事,而這些事情是無法藉著一長串的成文規定來實現的。」
在此之前,創立於1934年的大陸航空,於1990-1993年期間進入破產保護期,10年之內更換了10位CEO,企業內部士氣低迷,股價跌至三塊多美元,服務、營運績效等指標名列美國航空業界倒數第一。而布倫納曼透過成功的組織再造,硬是把大陸航空從破產邊緣挽救回來。
大陸航空放掉了過去的階層、規則和程序,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企業文化,事實上,時至今日,企業文化也不再只是上班要不要打卡的問題,而是必須放置於一個更廣泛的層級來討論,什麼力量使公司團隊合作?什麼叫做認同感?什麼力量能讓工作者不只是為薪水工作?
要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步必須先弄懂到底企業文化該怎麼界分?

雙軸立方模型的界分標準
英國管理學者羅伯‧高菲(Rob Goffee)與蓋瑞士‧瓊斯(Gareth Jones)曾以辨識企業特色的「社交性」與「團結性」做為企業文化模型的兩條軸線,縱軸是社交性的向度,橫軸是代表團結性,藉由這個概念性的立體模型,人們可以很快速地評斷出企業所屬的文化。
社交性
「社交性」表示的是企業內成員的友善程度,而高度的友善關係,其價值就在於關係本身。社交性愈高的企業,象徵在公司時,人與人間相互友善的對待就像親朋好友一樣,有同事過生日,大家一起幫他慶生,有人生病時,同事會去探病。逸凡科技董事長陳逸文曾舉例,像逸凡只有100位員工,尾牙卻來了200多人,這就是員工親屬把公司當成大家庭。
這種友好的氣氛如果延伸到辦公室外絲毫不足為奇,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同事相約冬天一起吃麻辣鍋,夏天一起騎腳踏車,高度社交性的優點,就是「充滿樂趣」,它使得企業具有開放、創意性的價值,但相對的,企業內友誼的普遍存在,也可能讓表現不好的員工得以被容忍,畢竟沒有人願意責怪或解僱朋友。
團結性
相對於社交性,「團結性」的基礎在於理性重於感性。就像是一群律師團隊,可能並不喜歡對方,但在行動上,彼此卻無從察覺,因為其關係建立的準則在於利益,所以甚至當有人退休要離開公司時,也聽不到「真可惜,約翰要離開我們了」的類似聲音,因為工作者只不過是個功能,所以退休不過是:換下個功能!
高度的團結性強調團體的目標和需求,有些員工,也確實喜歡工作環境有明確性,同時喜歡、需要了解公司的目標和達成績效的方法。但太專注於團體目標,意味著將壓迫或是傷害那些阻礙到企業的個人,絕對團結性的企業往往太過拘泥於績效導向,而給人冷酷無情的感覺。

4種文化,你是哪一種?
以社交性與團結性為軸線,企業文化將可清楚地分為四種類型。兩種特性都很高時,所創造出來的是共有型的文化;具有高度社交性與低度團結性的是網絡型的企業文化;相對地,低度社交性與高度團結性的是圖利型的文化;最後;當一個企業社交性與團結性都很低時,則是散裂型的企業文化。
共有型的企業文化
這種企業文化普遍存在於剛起步的公司,就像許多早期「車庫創業」的美國明星企業一樣。他們以產品為重心,而且由公司創辦者自己經營。創辦人通常會僱用和自己一樣對產品充滿熱情的員工,並且在成功後,一同分享鉅額報酬。
網絡型的企業文化
網絡型的企業文化座落於健全社交性及低度團結性的特色,工作者不但了解,也喜歡自己的同事,同時會花許多時間去架構維持人際關係,這種企業文化的公司,創造力可以超越職務階級在組織中流通,在處理員工表現不佳的問題上,一切將容易訴之以情。
圖利型的企業文化
這個名詞涵蓋了高度團結性與低度社交性,它捕捉到的意義是:強烈、專一、果斷,有點像傭兵團,可以為了報酬向任何人效命,報酬不一定是金錢,有時候會是其他如對企業的熱情、活力、對目標的亢奮以及感受,總之這種文化的員工為了某些理由,即使星期天去上班也毫不遲疑。
散裂型的企業文化
這個型態的企業成員保有高度的隱私,員工並不會對其他人特別友善,也不會特別去支持組織上所設定的目標,他們雖在組織中工作,但只為自己工作。在散裂型文化的企業裡,工作經常是由一人獨立完成的,或經常見不到同事、老闆,所以有時,這樣的企業必須要僱用「夠聰明的人」。

沒有最完美,只有最適合
許多企業亟欲尋求最佳化的企業文化型態,但社交性與團結性並不完全是互斥矛盾的情形,文化很少能夠一分為二,一間公司有可能是高度網絡型或低度圖利型,或者是極接近共有型的圖利型文化。我們可以用某一類型來形容一家公司,但絕大部份的公司同時包含許多文化。
企業裡不同的部門各有各的管理者,不同的客戶與不同的競爭環境,工作者可能服務於一家總公司是網絡型,行銷部門是圖利型,但較低效率的生產部門是散裂型的企業文化。
而絕大部份的公司,不但可能同時包含許多文化,也有可能按照企業的生命週期,構成不同企業文化的類型。公司經常開始於共有型文化,許多新創立的公司,創辦人和工作夥伴經常處在一種易變、令人亢奮,但又相當在意團隊目標的情境之中,這種屬於一個「team」的感覺很少因為結束一天工作後而消失。
但隨著公司演進,沒有一種企業文化可以永遠維持不變。公司在成長時,經常會由共有型的文化轉換成圖利型文化,例如當行銷部門和製造部門開始僱用完全不同的人,而這些人對什麼樣的專案應獲得資金贊助有不一樣的看法時,共有型文化中的社交性通常會降低。
最重要的,這四種文化型態沒有一種是絕對的好或壞,文化只有在適合或不適合企業的競爭環境上有優劣的差別。
許多管理者很想推動改革,亟欲把企業文化推向共有型的類型,但這可能並不是最正確的選擇,想同時達成社交性中的親密感、尊重與友善,以及團結性中的團隊利益優先,將是一種高度緊張的平衡作為,講的更清楚一點,人人都以Google的企業文化為最佳範本,但卻忘了自己本身的產業型態、組成員工的素質,以及領導者本身的人格特質,這些,都是企業文化類型的重要構面。

台長: 全國不動產-嘉義許店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0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ewboq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2013-05-22 00:49: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