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31 14:48:40|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2年三月份的當代雜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到這期三月份的當代雜誌,覺得很開心。今天就是三月份的最後一天了,應該來寫點東西了吧。

這期有Helene Cixous的專訪,看得很過癮。對Cixous有印象,第一個當然來自於我的法文名字和她的一樣。

不過,認識Cixous也是我有法文名字以後的事。不過,我的法文名字和我的英文名字係出同源,而我的英文名字早在小學時就有了,所以,結論是我不是看到Cixous才去和她取一樣的名字。:)

現在還有人講feminine writing嗎?或者我應該問,在後結構和酷兒理論的浪潮下,還有人要花大把心力來注意、研讀、甚至研究六七零年代的法國
女性主義嗎?即使那時的法國女性主義在現在看來有點昨日黃花的味道,但現在讀起來還是會令人感動的。就像Irigaray寫的:When our lips speak
together.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交雜的寫法,讀起來就是真摯。

Cixous在訪談講述了她的多重文化成長背景;在阿爾及利亞的生活;在巴黎,所謂純粹法國中感受到的不安;在波爾多河谷感受到書寫構築之法國。
訪談中Cixous談到文學對她的影響是巨大的,文學像是她的庇護所,她可以在裡面得到慰藉和力量。讀到這裡,不禁會心微笑!

當然,她對文學的定義是開放、不拘泥的。Joyce用18種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如果硬被歸為英國文學就很沒意義。她在英國文學系教不同的文學,有人說: 這不是英國文學,不過Cixous的定義卻是:這就是文學呀!

好有趣的講法!

訪談中Cixous也提到了Derrida。這位解構大師跟他的交情當然不在話下,不僅Cixous第一本書的出版和他很有關係,Derrida也是日後Cixous成立的
女性學研究所中的成員之一。自然而然,女性學研究所和Derrida的哲學思考
密不可分,也是從這裡開始思考『差異』的問題。

好有趣呀,不同性別、不同走向的思維方式在此得到交集!這種互相交流後所得到的思想火花往往令人感動和興奮。就有如Derrida當年和Gadamer當年的對話一般!裡面充滿著思考張力和不同想法的切角,精彩的鬥智過程!

當然,Cixous也對閱讀和書寫提出她自己的看法。訪談中的Cixous的態度
親近和善,彷彿就像有人在我面前緩緩道出她過往三十年裡的生活點滴,有私密的分享,也有精彩的學術演變,看完之後,覺得自己又和Cixous更貼近一些。

Cixous之外,還有人重譯了Foucault的東西,內容就是對Foucault的權力觀重新解讀,包括重譯了某些部分性史和其他書籍中講述權力的段落。重點就是:藉由概括的導讀,大量引述Foucault自己說的話,從中整理出Foucault對權力的看法。也是值得讀一讀的。

旅行文學的題目也被拿來寫一篇文章,大地就是從社會、精神分析再加上拿當代文壇的作品來分析旅行文學。Benjamin的語言哲學也被拿來和中國語言文學 做了一番比較。本期專題是道教專輯,看起來應該是對道教(台灣為主)做了一番研究。後面這幾篇和專輯略略翻過,沒有細讀,等看完之後再說吧!

-------
看完Cixous對我們會有什麼啟示呢?我上週讀完socialist feminism,
老師問我們:文學系的學生不是要去讀Shelley, Keats, Virginia Woolf,
文學系的學生有必要瞭解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國際分工嗎?我們文學批評理論課念這些理論到底要幹嘛?

這些問題好像跟Cixous在訪談中提到的問題有點關係,英美文學系的學生
要去念不是『正統』的文學嗎?這些問題,當然值得我去好好想一想,想出一個道理來。

又,要讓Foucault『自己』說明他對權力的看法的話,每位讀者應該都要去看法文原典的Foucault,理論上來說,那才是Foucault『自己』講的東西,不管英譯還是中譯,或是英譯後的中譯本,通通都是『譯者』眼中Foucault的權力觀。

再者,什麼時候我才能自己閱讀
Derrida的東西呢?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