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0 17:31:33| 人氣3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陪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陪伴

每次想起父親的身影,心裡總會出現一幅畫面:老爸的大手牽著妹妹的小手上學去,妹妹常常蹦蹦跳跳的,老爸低下頭笑著跟她說話。

住在加州的日子裡,時常回想起小時候生活的情景。

每天早上梁姐五點前就出門上班,五點半楊壇主起床,準備燒開水洗供杯,為兩個寶貝兒子煮早餐,六點十五分叫孩子起床,六點半我們一起燒早香。

有次跟楊壇主分享,小時候我們家也是老爸弄早餐,那時媽咪一大早要看電視,上空中商專的課程,老爸體諒媽咪的辛苦,主動承擔起照料我們的責任,雖然只是簡單的沖泡牛奶與烤麵包吐司,卻有無限的關愛,印象中無論我們多晚起床,必定要吃完早餐,才能出門上學。

三十多年前台北,沒有這麼多早餐店,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家用早餐,從清早起床開始,感受到父母親的陪伴,如今台灣早餐店林立,像是我們家附近有小學、國中、高中,光是早餐店加上便利商店,超過二十家以上,生意興隆的原因很簡單,現今很多孩子的早餐,都是在外面買現成的。

楊壇主夫婦的工作都是早出早歸,梁姐下午三點多下班後,接孩子放學回家,楊壇主收工回到家將近五點,夫妻倆人共同準備晚餐,當全家人一起舉眉齊用餐,感受到其樂融融的溫暖。

媽咪是標準的職業婦女,辛苦的兼顧家庭與工作,小時候住在財政部眷村,交通車每天準時六點回到村裡,媽咪一進家門就忙著煮晚餐,後來國二時,我們家搬到永和,媽咪五點半下班,趕著搭公車回來,大概六點半之前到家,依舊親自下廚作飯,總會等到父親下班,全家人到齊一起開動。

在自己心目中,全家人一起吃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長大後有次到好友家玩,看到他們家居然是開流水席,母親煮好餐點後,放在餐桌上,誰先回家誰先用,當時自己深感驚訝,好友說他們家是這樣過日子,因為父親下班回家的時間不一定,所以家人都是想吃就上桌。

家庭是充滿陪伴與愛的地方,全家人共同用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尤其是中國人習慣坐圓桌用餐,更有全家大團圓,圓滿因緣的涵義在內。

自己出生後是由外婆帶大,外婆的生肖屬龍,非常疼愛我這龍外孫,從小很需要人抱,外婆說每次她想要悄悄出門打麻將,明明看到我睡著了,前腳才走出房門,立刻就聽到我的哭聲,最終沒辦法搞定我,只好抱著我去打牌,自己常常在麻將桌旁,把外婆碰吃的麻將牌,拿來當積木玩。

妹妹跟我的年齡相差將近五歲,妹妹小時候在姑媽家長大,當妹妹還沒有回家住之前,記得放暑假的時候,往往是自己顧自己,早上睡到自然醒,父母親都上班了,乖乖吃完早餐後,從後門走到外婆家。

那時候外公已經從財政部退休在家,每天都跟外公下象棋,時常被外公剃光頭,吃到一個子都不剩,輸得哇哇叫,四舅還在念大學,常常教我很多東西,五位舅舅裡面,他陪伴自己的時間最長,彼此感情最深厚。

在眷村長大的孩子習慣呼朋引伴,做什麼事情都是一票人,無論是下課回家,或是放假的日子,大夥一起打克難棒球,到眷村後面的荒地探險,爬桑樹採桑葉養蠶寶寶,過年放鞭炮,自己製作燈籠等,有同伴在身旁是很開懷的事情。

住在加州時,哥哥丹尼斯放學走路回家,時常找自己聊天,有次他問我一個問題:為何他媽媽會那麼想念過世的外公?當下跟他分享自己懷念父親的心情,討論對於生離死別的想法,暸解到他是心思細膩體貼他人的孩子。

他很喜歡找我談一些生活上的煩惱,像是他最難以接受的青春痘越來越多,學校的課業壓力很大,中文學校很無聊等,都是他常常跟我抱怨的困擾,我請梁姐帶他去買治療青春痘的洗臉劑與皮膚藥,他的問題得到回應就很開心。

弟弟丹尼爾是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有時教他做數學作業,或是練習寫中文,陪他去附近就讀的小學打球,教他投籃的技巧,演練提高投籃命中率的方法,教他投擲棒球的要訣,陪他一起練習傳接美式足球,一路上與他分享打球的經驗,總是有很多話題可聊。

回到夏威夷的前一週,丹尼爾有校外教學,全班到郊外露營五天,活動結束後,回到家一見到我,興高采烈述說著露營的趣事,譬如擁抱大神木、搭營火玩遊戲等。

當時猛然明白營隊的班員,畢班回到家的心情,必然也是如此興奮,熱烈又開心與家人分享營隊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與傾聽是共同成長的啟動,也是彼此之間生命的繫連。

後來發現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並不是物質的享受與擁有,需要有人傾聽他們的經歷與內心世界,分享生活上的感受與心情,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注、被暸解、被接納,自然感應到愛的能量,體驗到被愛的幸福與信賴。

上週梁姐打電話給我,分享最近道親參與學習的狀況,提到兩個兒子說:自從講師阿伯回夏威夷之後,家裡變得好安靜。自己笑著回答:因為少了一個人陪他們說話。

如今很多孩子是獨自回到家,立即坐在電腦前面,靠著網路遊戲與網路交友,藉此逃避孤寂感,或是放學後到安親班、才藝班繼續上課,吃著打包的外賣食物,很難感受到雙親的關愛。

身為台灣第一代的KEY-BOY,每天放學後一個人回到無人的家,小時候沒有什麼特別強烈的感覺,等到上國中之後,內心浮現出孤寂感,對家的感覺漸漸改變,開始出現逃避回家的反彈情緒,每天放學後就是練排球,打完球跟同學吃冰、逛書店,晃到天黑才回家。

高二下學期,離家租屋開始校外的生活,每次週六回家時,若是遇到家裡沒有人,心裡總會感到生氣與抱怨,明明一星期才回家一天,為何沒有人在家等我?

每次回到家,若是沒有人在家的話,必然會打開電視機,倒不是想要看電視節目,只是希望家裡有聲音的存在,不喜歡冷冷清清的感覺,住在校外的時期也是如此,一進到房間就開收音機,養成聽廣播的習慣,那個年代的英文歌與民歌是耳熟能詳的曲調。

等到長大之後,參與輔導課的分享活動,回顧過去的心路歷程,終於明白青春期的混亂與叛逆,起因是內心渴望陪伴的感覺,很難去面對孤寂的心境,原來電視機與收音機,成為一種聲音的陪伴。

現在有些孩子回到家裡就關在房間,不是打手機、看電視,就是對著電腦螢幕,欠缺同伴的共同生活,將心比心的同理他們的心理需求,上線可以跟朋友MSN,在網路遊戲中,有一群人陪伴自己闖關拿寶物,好像是有人做伴,可惜網路的世界是虛擬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接觸,無法取代陪伴的感受與感動,導致孩子感情上的缺口越來越大。

尤其是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親的陪伴,更加渴求陪伴的安全感,很習慣向外求取他人的關注與接觸,不知不覺中依賴朋友的相伴,對家庭的感覺更加疏離。

大學時參加老師培訓,分享過建立家庭的遠景,希望未來的妻子不要上班,全心全意的照顧家庭與孩子,認為孩子在零歲到三歲的幼年期,也是建立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階段,需要父母親付出時間,用心的照顧陪伴。

當時被在座的女性夥伴質疑與訕笑,質疑自己是大男人主義者,沒有給妻子自主工作的權利,也訕笑自己是理想主義者,這年頭小家庭的經濟壓力大,夫妻都要上班賺取雙份薪水,才能負擔起家庭的需求,光靠丈夫賺錢來養家,真是太高難度了。

當年的想法很簡單:若是孩子放學後,回到家可以見到母親的笑容,跟母親述說著學校裡發生的事情,等父親回家後,全家人一起吃晚餐,體驗到全家人共同生活的團聚,這是最單純的幸福。

如今每次回到台灣,最歡喜的事情是陪伴母親與妻子用餐,非常珍惜有限的相聚時光,除非有人請客吃飯,或是晚上有課程,擔心交通的時間太趕,才會在外面用餐。

陪伴是一種付出,為對方付出時間與精神,家人的陪伴是難忘的生活經驗,感應彼此的心意,創造豐富的回憶,轉化為生命成長的養分,學習到被愛的喜悅與愛人的體貼。

11/20/2009 5:35:53 AM

台長: 俞講師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