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1 20:00:23| 人氣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爺爺說童話]從白雪到夜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白雪到夜雪
【文/馬景賢】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白雪公主〉被譯成英文,立刻在美國流行起來,而一夕之間成了名。1937年,華德迪斯耐把故事製成動畫「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不但改變了人們對童話故事的看法,也奠定了華德迪斯耐製作動畫的基礎,其他版本的〈白雪公主〉也都被遮蓋下去了。

〈白雪公主〉給人感覺最深刻的印象,是白雪公主七歲死了母親,由於長得美麗,引起與後母之間的衝突。後母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嫉妒白雪公主的美麗,用最殘忍的手段,吩咐獵人在森林裡殺掉白雪公主,而且要把她的心肝和肺帶回來做證據。幸好,獵人不忍心殺死可憐的白雪公主,於是刺殺一頭小豬,取出豬的肝肺帶回皇宮做證據。

後母追殺白雪公主的一幕,在西班牙版裡更殘忍,不但要吃白雪的肝肺,而且還要一瓶從腳趾流出的血。義大利版中還要帶回白雪公主的血衫呢!後母吃人肉的情形,的確超過讓人難以容忍的程度,這是後母給人最壞的印象。兒童對這一幕,會讓小讀者的心裡產生恐懼。但如從現實生活中,讓孩子有個好母親時,要好好珍惜親子之間的情感,可以免去被遺棄的恐懼的心理。

白雪的後母是個失去信心的人,才會求助魔鏡幫她解答問題。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從自己的做人、行為從內心改善,而一再迫害白雪公主,更進一步加深讀者對後母的憎恨。從文學看,這是成功的描寫手法。

〈白雪公主〉主題是譴責後母對白雪的虐待,但女性主義者,對於童話中常用否定母性描述後母,卻有不同的看法。從歐洲歷史反映,其實童話中出現不少的後母並不是偶然的,據說每五個已婚的男人,便有一個人失婚再娶,但又由於饑荒,不得不遺棄孩子,才會有〈韓森和葛蕾特〉一類的故事。

女性主義者對否定後母描述的成見,可由芭芭拉‧沃克(Barbara G.Walker)從女性觀點改寫的〈夜雪〉看得出。〈夜雪公主〉(Night Snow)中的繼母美麗、成熟又有智慧,承認自己年事漸老,美貌不及公主,最後聯合七矮人解救公主逃脫獵人的魔掌。這是企圖賦予童話中的女性一個新的形象。

對於在童話裡的後母形象,格林兄弟並不是沒留意到,在第二版《格林童話》中,〈白雪公主〉、〈韓森和葛蕾特〉(薑餅屋)、〈荷蕾太太〉等,都把故事裡親母改為後母。在那個時代這樣更改應當很適當,卻沒有想到百年之後,還是有人有成見。童話專家呂蒂(Max L thi)的看法是:「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會說沈迷,有些會獲得鼓舞。今天,童話故事最重要的讀者群是兒童,孩童身心正在開始發展,而他們天生就具有夢想。不是所有的夢想都是毒藥,它也可能是良藥。當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時,夢想剛好一方面是一種良性的補償,一方面是一種事前的構想。」

更有趣的是伊林狺菲切爾(Iring Fescher),他是德國政治學者,在他的《顛覆童話》(M rchen-Verwirrbuch)裡,以歷史唯物觀及心理學的角度,改寫了十三篇傳統童話。菲切爾筆下的白雪公主,成了無產階級奮鬥者。白雪公主騎馬到森林裡,遇到一位矢志解放人民於獨裁者及被剝削之少年游擊隊員,分手時游擊隊員給她一本小紅皮書,囑咐她只能私下偷看……。後來她受了小紅皮書影響投奔游擊隊,打敗國王,壞皇后受到極刑。《顛覆童話》寫於當年「中國熱」時候,現在情勢大大改變,相信這位熱中共產主義的政治學者,他的想法一定會有了新的詮釋。

《格林童話》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成人如何面對,還是呂蒂的感性訴求比較合理。其實,任何一則童話裡,都會有不同的內涵和主題。雪登狺凱許登提到〈白雪公主〉說:「〈白雪公主〉潛藏的訊息是:小朋友如果想要成為有用的人,就必須對抗自己的虛榮傾向,虛榮的傾向不會自己消失。白雪公主消滅了故事中的邪惡,於是克服了自身個性中不好的部分,控制了自己的虛榮心,也控制了小讀者的虛榮心。」

「虛榮」是〈白雪公主〉這個童話的主題,當然也涉及到獵人不殺白雪公主的仁慈心,小矮人的熱心幫助白雪等問題。但從整個故事看,王后不斷的問魔鏡誰最美,到把白雪公主送到森林去殺害,卻是虛榮心作祟。那被逼害的白雪公主呢?她自己也犯了愛虛榮的毛病,才會落入後母的圈套,因為她愛美才喜歡梳子、彩色的絲帶,還有外表好看而有毒的蘋果,這正點出了白雪公主也是只重外表的人。

回到我們現實社會,大家都在「比」,不只是比漂亮,而比的是名牌和財富,至於財富從何而來,相信在大家爭相比的情形下,不知有多少比〈白雪公主〉情節更精采的故事呢!

【2004/01/11 民生報】 @ http://udn.com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