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05 01:38:07| 人氣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瑕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前在讀希臘悲劇的時候,有個專有名詞叫做Tragic Flaw,用來指劇中悲劇英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導致不可承受之悲慘結局;Flaw者,人格缺陷之謂也,Tragic Flaw者,人格缺陷引發不可避免之悲劇也。

然而當真不同領域不同調,在文學構思中屬於不可避免的悲劇,轉換到古典樂壇中,演奏家個人「不可自拔」的偏好,卻造成種種美麗的錯誤;好比阿勞永遠慢半拍,李希特經常過度用力,海菲茲跟密爾斯坦都會拉破音,波哥雷利奇過於營造,傑利畢達克老在拖時間,克倫培勒的樂團幾近乾澀、老硬。

究竟演奏家的「特性」是缺陷美抑或無法彌補的缺失,其實見仁見智,不過我可是高舉「缺陷美」大旗的一方,因為有了缺陷美,瑕疵反倒更顯人性,人性與藝術交錯出的火花,足以讓人感動落淚。

最近聽李希特特別印象深刻,為的也是從前一直認為的瑕疵。60歲才正式踏上西方舞台的他,可說是沒有受過正統學院訓練的他,難免帶有俄國演奏家波濤洶湧的特質。然而最近仔細聽了他的詮釋,有趣的是其中竟也帶有頗為自制的成分,印象最深刻是他的舒曼交響練習曲,越到後面的曲式發展越為龐大驚人,許多音階爬升、快速指法的部分,某些鋼琴家會出現過度詮釋的情況;不過對李希特這款「道以忘技」的鋼琴家來說,越是技巧的部分卻越節制,幾乎感受得到他忠於原譜速度的想法。

過去以為李希特的瑕疵是「大聲到誇張」,這個問題到現在一直存在,客觀來說,我想他的「大聲到誇張」的確難稱完美,有時過分用力、有時速度過快,營造出超乎張力的對比,其實有失完美詮釋對於均衡的要求。主觀來看,我現在完全可理解、接納並喜歡李希特的瑕疵,容我說那是種「藝術的本能」,我想李大師本人也說不出究竟何種力量讓他如此,但他就是知道在那個時候要那要彈;聽聽李希特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和音樂會練習曲,我特別偏愛第11首和第3首,他完全失控於彈性速度中,音色幾無對比可言,但老李就是有辦法讓後浪永遠推過前浪,源源不絕的力量排山倒海而來,聽完只會楞在當場、不知如何是好。

我向來極度推崇阿勞的李斯特,因為把複雜、詭譎的李斯特,詮釋成溫和又有深度的樣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阿勞做到了;然而李希特的李斯特更能傳達李斯特「視鋼琴為交響樂團」的理念,同時運用超凡入聖的技巧灌注鋼琴堅韌的內涵,我想若李斯特聽完李希特的演奏,也會像那些崇拜他的貴婦們一樣,拋一朵玫瑰花到台前致敬。

生活週遭經常出現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對品質的要求爐火純青,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結果也非常乾淨漂亮,無懈可擊;每當我面對這一刻,也許天生反骨作祟,也許正如我娘所言「見不得人家好」,只是心裡老會莫名所以冒出這句話:「完美不等於偉大;既然偉大了,那完美又何用?」

僅以此文向那些忠於自我的藝術家致敬:因為你們誠實且不吝惜的詮釋與表達,讓後世的聆聽者足以親炙偉大的心靈;因為你們具備放棄完美的勇氣,才讓後世的聆聽者有緣理解音樂的神聖與動人。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3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