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8 08:29:04 | 人氣3,010| 回應25 | 上一篇 | 下一篇

Olivier Latry管風琴音樂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也不知道是時來運轉還是天可憐見,本周,在下敝人小妹我,一共有四場音樂會;而且,全都有人請客。
友人得知我的遭遇,已經送給我好大一個「厚~~怎麼這麼好!」的不平之鳴。

今天是本周的第一場音樂會:巴黎聖母院榮譽管風琴師拉特利(Olivier Latry)的管風琴音樂會。

曲目如下:

JS. Bach:Toccata & Fugue, D minor, BWV565(就那首聽起來很像大廳鬧鬼的名曲)

Cesar Franck:Prelude, Fugue & Variation.

Charles-Marie Widor:Allegro, from  the 6th Symphony.

Louis Vierne: Carillon de Westminster(西敏寺大鐘)

****Intermission*************

Jehan Alain: Litanies(連禱)

Jean Langlais: Cantilene.(歌曲)

Gaston Litaize: Scherzo(詼諧曲)

Marcel Dupre: Prelude and Fugue, G minor, op.7.

Olivier Latry: Improvisation.(台灣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主題與變奏)

Encore Piece 1: JS Bach小提琴無伴奏裡面的某一首

Encore Piece 2: 台灣名曲:天黑黑的觸技曲,或者詼諧曲

今天的曲目壁壘分明,上半場是古典到浪漫時期曲目,下半場為二十世紀曲目;無論上或下,今天從頭到尾,絕無冷場。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管風琴本身就是個很炫的現場演奏樂器,演奏者除要顧到雙手之外,雙腳還要負責一部,同時還要忙著調音栓,光再視覺便比其他樂器要來得忙碌與精彩。

其次就是管風琴的音色實在太過斑斕。「斑斕」絕非誇張之詞,一台管風琴的音色變化之大,既可以包含讓耳朵聽來不越的高頻,到得非常仔細才足以辨識出來的低頻;音量既可爆發全場,也可弱不禁風。也因為如此斑斕豐富的音色,管風琴既得以完全展現賦格、對位的層次感和架構深度,也可以擺脫這些古典節制,演奏出類似星際大戰一般的幻想、解構、同時不和諧的二十世紀近代音樂。真是大開耳界。

不過上下半場相較之下,我仍偏好上半場古典曲目,所有曲子都好聽,但尤其巴哈。我的感受是,管風琴真是巴哈的樂器,或可說巴哈就是管風琴;此樂器為巴哈的曲子展現出來某種persistent, devoting and tough的精神,猶如巴哈再生。尤其當管風琴演奏巴哈賦格、對位的曲子,不費吹灰之力便展現出作曲家內建於曲式之內的層次感,而那層次感的明顯、強烈與存在感,其他鍵盤樂器望塵莫及。而那未必與演奏者本身的技巧、美學和邏輯有相關,反而是由樂器本身的特質所決定了。就連Encore Piece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的某一首,管風琴輕輕鬆鬆就把結構上的對位攤開在聽眾面前,但若是小提琴的拉奏,反而會相對側重在音層線性往上或往下延展,以及音色的情緒轉折,但在體現結構的完整和立體上,有所限制,這是樂器特質差異所造成。

前年在倫敦聖馬丁教堂做過一堂彌撒,裡面的歌詠配樂,一律都是管風琴;按照倫敦當地天主教堂的習慣,禮成之後,會留給司琴一小段時間,讓他自由發揮,這個段落名為volunteer,時間很短。多數司琴都仍然選擇巴哈的作品。那回也不例外,司琴選彈了巴哈前奏賦格的某一組吧,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他彈完前奏、轉入賦格以後,司琴的風格、觸鍵逐漸由規矩轉為帶有情緒的奔放,於是乎管風琴的聲響也越來越大、並越來越急促,到最後幾個小節的時候,管風琴的聲響脹滿了整個教堂,同時也因為教堂殘響較重,沒有聽得那麼清楚,甚至整個空間帶著嗡嗡聲,但是就在那時候,每個人的心是如此地被管風琴的聲音和司琴的熱情所撼動著,甚至有點分不清楚那個嗡嗡聲是空間的殘響,抑或是你心裡的殘響。當司琴彈完最後一個音,而管風琴的延音也逐漸結束時,我們留下來的幾個人,第一件事情其實是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大家互看一眼,只有短短幾秒而已,就在那短短幾秒,彼此交換了前面幾分鐘延續過來的強烈共鳴,然後才響起非常稀疏但熱烈的掌聲。

對比這個教堂經驗,我今晚一直期待Latry能夠在某個時刻突然引爆他自己,以他的熱切為火柴,丟進管風琴的聲響裡,然後在觀眾裡燃起熊熊大火。這一聽就曉得全出於我自己一廂情願的幻想,因為實際上Latry從頭到尾都還是維持在可想像的熱情裡面演出;精彩、技巧高明,但仍不足以搧風點火。我同時也相當一廂情願地渴望聽到Latry粗魯一點的觸鍵聲響,但我們也都了解,老法無論口技(用來吹長笛)或手技(用來彈鋼琴)都滿船過水無痕的,所以...對我來說,仍少了點甚麼,不過這也只是九十與九十五的差異而已,無損整場音樂會的樂趣。

我今天聽音樂會有個好伴。

雖然一個人聽音樂會很習慣、很自在,也滿心歡喜,可是聽音樂會有個好伴還是比一個人多點樂趣。好比,可以省略「你覺得怎樣?」這種問題,直接切入各自感想,而感想也不用長江黃河,可能只是一、兩句話或幾個字,就可以懂了;好比,彼此也都可以很識相地省略批評演奏者「好」或「不好」這種評斷,而稍微描述一下對於今天音樂會這整件事情的感想,然後討論一下感想,簡單做些結論;又好比,我超級不會猜Encore piece的,十猜九不中,多個人做資料查詢,實在非常有用;又好比,多個人,一曲一曲之間稍微gossip一下,實在相當有趣。

好伴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在耍無厘頭或者幹些小奸小惡的勾當的時候,不能譴責我。

好比昨天,其實不是很滿意服務人員以著作權為名,阻擋聽眾拍照的態度--我不懂,拍個管風琴回去就可以抄襲、然後自製一台管風琴嗎?還是怕大家拍了音樂廳的陳設,回去就能抄一台音樂廳喔?我只記得我在倫敦各大音樂廳拍得不亦樂乎,也沒人跑來跟我說著作權的事情,或者叫我刪除。最扯的事情發生在紀辛的演奏會,倫敦人實在太愛他,無論是彈奏或者風度或者長相,當他在上場的那幾分鐘,就已經有人開始偷拍,到謝幕的時候,更多人趁著起立鼓掌的時候拿手機出來拍他,一整個瘋。

就因為這樣,我就覺得既然你管我拍照,還是得幹些不法勾當才爽快。

到了管風琴下半場,我突然靈機一動,把哀鳳拿出來,我跟身旁友人說:「既然這音樂會這麼難得,我來錄個風衣版,bootleg」。
「效果不好你錄甚麼?而且不會再聽」。
「就好玩嘛,以前錄bootleg很容易被抓包,哀鳳錄不會」。我想起波哥雷利奇第一回來台灣的時候,那時錄音科技還很落伍,朋友在外套內緣藏了隨身聽和空白錄音帶偷錄bootleg。結果錄音機發出很干擾的轉動聲,惹得旁邊聽眾一直側目,很呆,但是很可愛。現在有哀鳳,這事情不會發生了。
「好,那你等他就定位再開始錄」。

我就這樣錄了55分鐘的bootleg,包括encore piece。

犯罪的快感,更增音樂會趣味啊!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3,010) | 回應(2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Trio Wanderer流浪者三重奏音樂會
此分類上一篇:Melody at Night, with You

Mingus
寫完新文,繞道您這來,不禁莞爾一笑。



你這邊是狂風暴雨的Arashi(嵐),我那裡卻是微若蚊聲的小嗡嗡。



我或許瞭解你說的遺憾,當然與彈奏家的人格特質有關。一方面應該是教

堂的特殊氛圍,加上concert organist 與 church organist 的差異吧。



我無法忘記 Leipzig 與 Dresden 風琴的歷史感,還有超出physical層次

的深層震撼。
2011-04-28 01:08:26
orangebach
或許是遺憾,不過也只有一點點而已。

都還是有想像跟期待的嘛--可能不是很適當,但昨天真的已經超乎尋常的精彩了。

但是從頭聽到尾,我一直有種直覺是,空間太大。

當然也可能是我錯覺啦,畢竟是第一次到音樂廳聽管風琴,

或許改天有緣再聽聽看就知道了。



教堂是有可能是因為氣氛,但空間比較小也的確有影響吧。

那感覺真是非常特殊而令人難忘。
2011-04-28 08:02:25
Val
是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嗎?強音有沒有像坐雲霄飛車般的震撼?似乎音樂廳的管

風琴都遠不如大教堂。我在DC聽過幾次現場的管風琴,但都不及90代到Duke

University訪友在他們教堂裏聽到的來得印象強烈。後來在唱片行找到一套

Naxos出的CD,在Duke Chapel錄的Bach the Art of Fugue,錄音雖然不

行,聊供回憶。



EMI在1960年代出了一系列的英國大教堂管風琴錄音的LP,至少出了15張不同的

教堂,我因緣際會有其中四五張,Westminster Cathedral那張剛好有西敏寺

大鐘那首,現在拿來當做敲字時的配樂聽。



對了,琴之森我決定等18集有了再看,找到的話煩請通知一聲。紐約那牛排館我

忘了有沒有提到,他們只收現金,而且不訂位幾乎不可能吃得到。Brooklyn的

是本店,從Manhattan搭計程車過去很近。Brooklyn有另一家叫River Cafe的

餐廳,是我所知道看紐約市夜景最漂亮的餐廳,再有機會到紐約有人請客的話也

可考慮。
2011-04-28 08:38:20
Val
Bootleg的插曲好笑。我前陣子曾經很認真研究過iPhone上用的機動性高,容易

隱藏的麥克風,記得看到一篇文章說iPhone附贈的耳機就可以當麥克風用,不但

方便而且性能不錯,但後來因種種原因沒去實行。



有些音樂廳不但不能照全空的舞台,我碰到最扯的是連音樂廳外面大廳中庭都不

能照相。
2011-04-28 08:57:43
orangebach
是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強音,我的感受是很接近站在海邊、被浪頭鋪天蓋地打過

來那樣,有種被全身被拍擊、被壓制的力道;不知這樣是否接近坐雲霄飛車的震

撼?不過就或多或少還是有點浪不夠大、不夠磅礡的觀感,但只有一點點而已。



所以你也覺得教堂管風琴比較印象深刻?這就很妙了。

其實教堂真的不是很好的音樂演奏場所,尤其回音大得嚇人,外圍環境也有干擾。

但的確管風琴在教堂裡面就是對了;即使管風琴沒有很大,氣勢依舊逼人。



我們在現場聽完Bach那首觸技曲賦格之後,共同的感想就是管風琴一定要聽現場

(我也覺得二十世紀俄羅斯作曲家的交響曲也一定要聽現場),無論怎樣的錄音都極

難再現。尤其動態實在太大了,音色、音頻也太多,空間感也太滿、又非常立體,

以及那種專屬管風琴的層次感,錄音再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以為如何?或許

在家聽系統有不同樂趣。



關於《琴之森》,我看了幾頁19集我便放棄了,其實我現在對這套漫畫有偏見,但

頭洗了一半,非洗完不可。相當佩服你可以在網路上看漫畫,雖是不得不然的選

擇,還是非常佩服。待有18集一定立刻報馬給你知,18集有個很大的梗,你如果想

要知道那個梗是甚麼,我可以告訴你。



如果你下次也同樣遇到不能拍照的音樂廳,那就錄個Bootleg吧;或許應該每場都

來個bootleg?然後再想辦法轉錄成效果不錯的數位或類比檔?然後用自己的名號

出版一套大全集自HI?還是要叫TAB, The Absolute Bootlet?聽起來是個有趣

的事情。
2011-04-28 09:44:05
Val
你的形容比雲霄飛車更好,我的意思就是那種有點自虐的快感。我沒聽過國家音

樂廳的管風琴,不過以你所形容的,其實算相當大氣了,至少遠比Kennedy

Center的像樣多了。我在National Cathedral聽的那次也覺得不夠震撼,我

想是場地太巨大。



要想在家裏聽管風琴是很難搞的事,我的主系統30 hz以下的重量感不夠,管風

琴只能算勉強可聽,自hi而已。好的錄音的確不多,我聽過錄得最好的獨奏是

Dorian出的Jean Guillou,改編展覽會之畫和Goldberg Variations。現在

正在聽Proprius很出名的那張Antiphone Blue,但我覺得這張saxophone的

質感比管風琴清晰立體得多了。



我上次在eMule下了一個bootleg的Pollini在上海某場獨奏,那場的演奏真是

出色。錄音當然不好,但我反正各種歷史錄音也都在聽,並不那麼在乎。直到我

聽到第一聲咳嗽,那顯然就發生在盜錄者旁邊,在極近距離被麥克風收錄。因為

第一次聽毫無心理準備,那驚雷般的聲響有如神之忿怒,害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

來。
2011-04-29 09:39:55
grey
其實我現在對這套漫畫有偏見...



其實有點好奇妳說的偏見是什麼?是描述蕭邦的方式嗎?

還是劇情太噁爛?不過話說回來專畫蕭邦大賽的漫畫挺難得。
2011-04-29 09:49:31
orangebach
To Val,



很巧的是,五月份的BBC MUSIC附贈的CD竟然正好是JS Bach的管風琴作品選集。

比較特別之處,是這張專輯是到德國freiberg Cathedral,以1714 Gottfried

Silbermann管風琴所錄製,巴哈以前彈過這琴。姑且不論錄得怎樣,或者系統表現

如何,每首曲子都超正的。僅供參考。



波里尼bootleg的事情有夠好笑,不禁讓我想起早年祖國同胞的盜版電影,看到一

半會出現「媽媽,我要尿尿!」或者「給我爆米花」穿插在電影情節中。



提到波里尼,他明年70大壽,已經看到明年五月他會到倫敦舉辦幾場生日演奏會,

曲目未定,我想應該也是個全球巡演,希望屆時這回他不要在生病取消演奏,你也

可以聽到他的演出。
2011-04-30 00:04:03
orangebach
To grey,



我必須先說明對於古典音樂,我是個務實的基本教義派。意思是,我認為古典音樂

是個生活化的藝術,不是甚麼高高在上、要供起來的風雅物件,但比較小眾的原因

是古典音樂本身很抽象,而執行古典音樂本身又充滿難度。所以欣賞古典音樂需要

點時間並費點力氣,但那並不代表它是個遙不可及、充滿想像的世界。



基於這樣立場,我認為《琴之森》這套漫畫劇情很誇張。



扣除作者滿偏執的愛國主義之外,我覺得也滿極化很多事物的概念,好比古典音樂

本身,學音樂,音樂神童,甚至蕭邦的作品等等。作者應是為了加強戲劇張力效果

而有點以偏概全,好比蕭邦鋼琴大賽的確是一年一度的盛事沒錯,但也不是像個聖

杯一樣吧?我們也可以問,如果一之瀨海真的那麼厲害,他為什麼非得參加比賽才

能夠受到注目?現實生活裡就有許多彈鋼琴的狠腳色,不是比賽而來的。



我特別不喜歡作者對於音樂神童的描述和形容,真實世界裡也不是如此。哪個檯面

上的鋼琴演奏者不是神童呢?每個都是。但為什麼仍高低之分呢?背後有許多錯縱

複雜的因素在影響著,不管是甚麼原因,這當中一定都有「努力」這件事情。但我

們從一之瀨海身上,其實滿難感受到努力(除了他在樓梯上抄琴譜這件事);難道只

需要學習控制音色和彈法,就能夠靠名師和天分彈出好作品嗎?



然而我也能夠理解作者所想要達到的戲劇效果和對比張立。的確啦,如果一之瀨海

太努力,就沒那麼迷人了是吧?如果雨宮修平苦練出來的充滿安慰的音色,也同樣

有一狗票粉絲,那也就沒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了吧?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好看。



我也認為《琴之森》好看,畫得好、劇情也吸引人,角色設定和情境也都凸出,作

者尤其在曲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蕭邦鋼琴大賽的細節承憲德這麼豐富,沒有認

真研究一下是做不出來的。



只是我總是希望在「好看」之餘,有另外更深刻或更寬廣的向度可供讀者學習或想

像,而不是看完、按個讚就了事;我想我的觀點應該過於嚴肅,多數人還是認為漫

畫嘛,幹嘛當真。不過對此事、對古典音樂我有明顯的立場和態度,所以我說我有

偏見。



供你參考。
2011-04-30 00:29:20
Val
我後來去買了Olivier Latry在聖母院演奏一些改編管風琴曲,DG出的

CD/SACD combo,編曲和演奏都精彩,錄音效果也不壞,很有被壓制在沙發上不

能動彈的受虐感。最後一首是夏康,改編的效果和小提琴或Busoni / Brahms

的鋼琴版都不一樣,動態非常大又極端情緒化,像一個發了瘋的巨人在喃喃自

語。不過我不知道管風琴在耳機上能不能聽。



最近買的幾張Naive CD的演奏和錄音都很不錯。順便抱怨一下關於BBC Music

CD的情資:你在唬弄我,BBC的CD根本買不到。我多年前訂過BBC Music一段時

間,留下不少獨家絕門的CD。
2011-05-14 00:38:42
orangebach
啊?BBC MUSIC的CD是要買雜誌附贈的啊,的確外面沒有銷售;可是可是,不是只

要買了五月份BBC MUSIC、封面有Gergiev的那期就有CD了吧?你若不介意留地址

(隨便你要開放還私密),我可以寄給你,我是說真的喔,我可以寄給你。



管風琴應該不太適合用耳機聽吧,不但耳朵會壞掉,而且空間感也不夠。對我來

說,就聽來長見識,以及發覺巴洛克的曲子用這種樂器彈真的太適合了。聽你這樣

描述,如果他是在NOTRE DAME A PARIS錄的,那應該就是有主

場優勢吧,我猜。



我最近的NAIVE當然就是Khachatryan的錄音,聽完總是意猶未盡,他真的相

當有天份,而且聽得出來很下功夫。
2011-05-14 08:19:25
Val
Silly me, 竟忘了這世上還有書店。且待我尋覓,如果搜尋不獲再來拜求。



除了Khachatryan,我最近還聽了Anna Vinnitskaya的兩張CD。

Prokofiev/Ravel那張我記得在Mingus兄那兒有提到Ravel的部分,P2的部分

也頗精彩,只不過我覺得似乎是緊而無弛,少了點對比和睥睨氣概。在我想像

裏,鋼琴除了快速強力之外,第四樂章的裝飾奏也許該有點jazz般的節奏,痞子

般的放蕩狂氣。Debut那張的獨奏我更喜歡些,我覺得每首都有個性,而且錄音

頗真實。我覺得Naive的製作很不錯,除了曲目演奏者都有水準,錄音佳(我覺

得優於最近的Hyperion和HM),而且封面設計的照片非常好,我非常喜歡那些

照片的感覺。
2011-05-15 10:10:08
orangebach
是,您貴人多忘事,有需要隨時歡迎,我樂於助人。



你提到Naive的CD設計,我最近也頗有所感。前幾天我才發現,KhachatryanCD的

封面底色和裡面的CD顏色是一致的,JS BACH無伴奏的底色是黑色,CD就是黑色,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的封面底色是寶藍色,CD就是寶藍色,而Franck

violin sonata的底色是芋頭紫,CD也是芋頭紫。我覺得這種一致性很漂亮。



我去AMAZON試聽了這張CD,同意你對PC2的看法。此姝的觸鍵很漂亮、細緻,但不

太適合這首曲子的感覺;第一樂章略慢,第三四樂章不夠狂放。整體說來就是對比

不足,張力不夠強。不過老實說,PC1 or 2都比較適合男性彈奏,我沒有性別歧

視,但這種事情就是很無奈,男性觸鍵呈現出來的音色光譜和動態跌宕,就是比較

稱職,而且輕鬆寫意夠瀟灑。俄羅斯作曲家的曲子就是要狂氣夠,聲音必須蘊滿全

場,所以過比不及要好,才有快感和力道之美。



至於RC,我可能太機車,我覺得音色稍嫌單薄,沒有夢幻感,你也可以說有種生嫩

的美感,青春的肉體啦,但少想像力。RC如果沒有夢幻般地音色,好像就少了點甚

麼。



最後,乍聽之下我覺得這個團怪怪的。說不上來,就是協奏的節奏硬梆梆,兩首都

是,當然極有可能是我太機車。而且我是非常短時間的blind test。
2011-05-15 16:53:22
Val
剛得手BBC Music。不知道是錄音還是管風琴的差異,聽起來和我以前聽過的其

他琴很不一樣,這琴的聲音極rich而且音色豐富,聽到BWV 593 adagio

cantabile的音響效果下巴差點掉下來。感人的CD,多謝介紹。



Vinnitskaya的Rach不但很不夢幻,而且很直率,能做很多表情的第二樂章聽

起來也許樸素,但是起伏張力極大,算是不太一樣的Rach。我挺喜歡這張CD,

Gubaidulina和Medtner的都很精彩,Prokofiev PS7如果不特地和you-

know-who比較的話其實也是相當不壞的演奏。我後知後覺才發現她2008年在DC

開過獨奏,曲目基本上是這張CD,把Prokofiev換成Liszt Sonata,那場音樂

會的樂評相當不錯。
2011-05-18 10:05:35
orangebach
很高興你喜歡,別客氣了。

這張真是超好聽,聽完想去買整套巴哈管風琴作品。

這期雜誌也好看。我是滿愛看大獎揭曉,俗不可耐但情不自禁。



至於cd, 我試的是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2和Ravel Piano Concerto這張,封面是女主角手交叉

往右看的那張。你說的Rach, 我倒沒聽過,不過看你這樣說,很想弄來聽聽看。



你提醒我一點,是永遠要給新人新機會新想法,不要老跟過去對照。同樣俗不可耐但情不自禁。

謝謝。
2011-05-18 12:48:13
Val
我也愛看開獎,很高興看到Melnikov的蕭二十四得獎。我上星期收到那套,真的非常好,試聽時沒聽走耳。如果很武斷地

和Nikolayeva做比較,我覺得她把這套曲子當巴哈,而Melnikov把它當Shostakovich。我不敢說了解蕭氏,但覺得他

善於用標準型式隱藏真我但又喜歡故意露出一點尾巴,那標準型式有時是巴哈貝多芬古典風格,有時是政治正確的外衣。

Melnikov的演奏有極濃厚屬於人的情感但又不會太過,非常有感染力。
2011-05-19 22:07:53
Mingus
看了這些有關的Vinnitskaya 的回應,立即再聽過,原本寫好了她兩張

Naive 錄音的文。



不過,並不滿意,還躺在草稿箱裡頭。



有一些想法與 Val 兄的不謀而合。我只先用結論來大聲呼應:



此姝的 Rachmaninov 奏鳴曲實在非常讚,powerful but poised and

sincere,完全避掉俗氣或浮誇的病症(雖然Prokofiev sonata no. 7 不

怎麼樣);協奏曲那張 Ravel 也比Prokofiev 第二來的好(雖然沒有

Rachmaninov sonata 那麼令人驚豔)。



沒遇到好的指揮與團之前,她的獨奏讓我比較期待。
2011-05-19 22:26:23
orangebach
To Val,



我現在真的很羨慕在美國買CD,因為美金貶值,現在在Amazon買CD比在MDT買CD便

宜超多的--當然這是要換匯才會有的感受,如果不換匯或許感受不到。Melnikov那

張蕭二十四雖是雙CD+DVD,但其實是單張CD計價,但是台灣卻算成雙CD的價格,天

差地別。



這張CD在我MDT的籃子裡面已經擺到要發霉,聽你這麼說我就快點去給它Checkout

吧。



關於大獎,六月份的BBC還有指揮票選二十大心目中偉大指揮排行榜--我也超愛排

行榜的,該是國中開始看Billboard的遺毒。去年BBC同類型企畫的主題是鋼琴家

票選二十大心目中鋼琴家,今年則是指揮。我心目中的偉大指揮完全沒指揮覺得他

偉大,所以看完結果頗為倖然。你若有興趣可以參考。



以上
2011-05-19 22:51:50
orangebach
1. To 2 gentlemen, 我們叫她Anna好吧?



2. To Mingus, 協奏曲那張,那個團怪怪的對吧?我對這張有點存疑啦,老實說

在網路上聽,Ravel聽不出甚麼迷人之處;PPC2意見我如上表列。還有,她一張是

天真牌發的,另一張不是,是一個名稱落落長的廠,莫非有重發?以及,你草稿匣

裡面好像塞滿一堆東西。



3. 奏鳴曲那張的Rach有那麼好嗎?聽你們兩個講成那樣。這個片檔可以排進,不

過暫時不急,暫時仍處於Shostakovich之旅中。



4. 我也大聲重申(現在改流行大聲嗎),Prokofiev並不宜女性鋼琴家。我覺得

Anna選了PPS7是個滿勉強的選擇。
2011-05-19 23:09:03
Val
天真牌是個狠角色,這幾年併購了Astree, Ambroisie, Opus 111等小廠。法

國唱片有獨特美學,而且錄音很講究。



如果美金計價這麼好康,我建議你去importcds.com比價。我在那兒買的,蕭二

十四$20.84,天真牌$10.76到$11.22,價差可能是因為他們進貨時的美金匯率

而浮動。不過他們網站極爛,你必須用programmer的觀點出發才能找到你想找

的CD,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樂意提供直達產品的link。



至於你對Prokofiev的性別歧視,我現在沒有CD能當例子反駁。不過Anna小姐

非常強悍,我就算對她的演奏不全然接受,原因也絕不是因為她不夠力。
2011-05-19 23:56:29
orangebach
我沒有性別歧視,I swear! 但是總有適合度的考量嘛?!

同意不是力道的問題,而是控制的問題。



美金真的太划算了!!蕭二十四這樣便宜?天真牌也超便宜!

如果我在美國,我仍先搬ecm。不過你不聽這類東西。

容我先到該網站自力救濟一番,找不到再來找你討救兵。



最重要的,我沒有性別歧視唷!
2011-05-20 00:17:31
Mingus
沒有歧視的捧遊,女性鋼琴家能彈Prokofiev 的,雖不多是有的。

有些被埋沒在鐵幕裏,或是聚光燈之外。



我建議可聽一位俄國女孩的 Prokofiev sonata no.5,要控制要力道,要

夢要真,要 Gilels 的鋼鐵觸鍵,要 Richter的情緒感染力,都有。青春

肉體?一點都不相干。This is a record to die for,拼死都要想辦法

找到。



http://www.amazon.com/Russian-Piano-School-Yekaterina-Ervy-Novitskaya/dp/B000001HD8/ref=cm_cr_pr_product_top



她叫做 Yekaterina Ervy-Novitskaya(你就管她叫 Yeka),收在

Russian Piano School Vol.20 (Melodiya/BMG),整張都是Prokofiev,

前半部是18歲,後半是25歲時灌錄。可惜引退過早。



這是我聽過最神奇的 Prokofiev 鋼琴獨奏唱片,period。
2011-05-20 02:00:20
importcd sucks
Buyer Beware! ImportCD.com sucks.



I bought a box set CD from importedCD.com and the set arrived damaged. They would

not exchange, only refund. After sending it back, they did not give me full

refund and also did not reimburse for returned shipping. Sent them several emails

and they never responded. No phone number to call.



Their prices are competitive. But if you have a problem with them, God bless you!
2011-05-20 04:35:19
orangebach
To Mingus,



你有看到網站上面斗大一個"unavailable"這個字嗎?

那你自己有沒有這張?講成這樣,cd for die for.



但是中正文化中心有這片,我去當會員好了,借出來聽聽。
2011-05-20 07:48:32
orangebach
To importcd sucks,



非常感謝您的提醒,我們都感受到您的切膚之痛。

日後若有機會在此令人不爽的網站購物一定會小心,

也希望日後分享你其他滿意的購物經驗。
2011-05-20 07:53: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