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1 18:32:22| 人氣9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戲心得-暴風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暴風雨是當代傳奇劇場今年度的大戲,由吳興國製作,並邀請徐克來共同導演。之前雖然當代傳奇的名聲很大,但由於我人都在高雄,沒有機會看到。而這次得以一見,也了解到,當代傳奇能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原因。

基本上,傳統戲曲是一門各元素皆緊密結合的元素,所以分開討論其實不是很恰當。但為了討論一下各元素的表現,我還是略為區分。

首先是舞台方面。傳統戲曲的舞台大致上都是空台,另外加上一桌二椅做另外表現。若有特殊需求,可能會以旗子等額外小道具,當然還有最主要的,演員自身的身段來加以呈現。
當代傳奇當然也是保留了這些傳統,但也另外揉入了西方戲劇的巧思。
舞台兩側及天幕都圍上白色的大幕,上面畫上類似山巒的圖。運用三塊大布以透視法圍出整個空間,意即,若我們從上方看去,舞台是一個等腰梯形,上窄下寬,因為遠方景物是比較小的,藉此就表現出一個空間的立體感。同時,上舞台的大幕會視需要升起,若升起時,整個舞台的空間極為深邃,運用這點製造出妖異的效果。光這三塊布的運用,我覺得已經勝過許多演出了。
當然只有白布的話,舞台沒有任何變化性。取代一桌二椅的,是兩塊可活動的大岩石。組合在一起時,是島主所在的懸崖;分別放置在左右兩側時,是佈滿礁岩的荒島海岸。隨著兩塊岩石的遠近及角度的不同,整個舞台也有不同的效果。雖是大景,但保留傳統戲曲的精神,很出色。不過另外要提的是下半場一開場的祭壇,它是一個兩個同心圓圍成祭壇,圓周上插上數支直達燈棚的紅色旗子,旗桿為黑。整個祭壇材質太遠看不出來,應該是木質。配上燈光,整個視覺效果是很強烈,但我想除了兩塊大岩石,這是另外製作。雖是吹毛求疵,但祭壇算是沒有善用到,整場戲就只出現這一次,若能以巧思為岩石加上變化而做為祭壇,這舞台不僅會只有國際級水準,更可稱為亞洲現代劇場在舞台設計的頂尖指標。

再來談談燈光。除了全場不同顏色的燈光,用來營造氣氛外,其實燈光應該是跟白色山水畫大布一起討論。布的正面可以打上投影,如開場那個暴風雨來的海景動畫。而從布的背面,由於布是可透光的,人可以在布幕後頭演出,也可利用par燈打上光影效果,如人的投影,衣物的投影等。在這點上我給很高的評價,投影的效果做了善用。不過審判那邊幾個精靈,做出多手的神祗(應該是印度神話其中一個神:杜伽 http://www.angelfire.com/zine/sychinese/7_devimahatmya.htm)的光影處理並不明確,這可以再思考,但我想之後演出一定會有所改進。
另外咒文的光影讓我印象深刻,有時候光影不一定要投實際存在的影像,如樹林等類,用這種不規則的形狀,其實也可以有非常出色的效果。當然,這咒文的效果會這麼強烈,一方面也是因為它是打在服裝上。

這次葉錦添為暴風雨設計的服裝可說是可圈可點,非常精彩。一開場那個大黑色長袍,投在白布上的半月形影子,立即把島主具有的魔力點明,開場後,黑長袍卸下展開,由精靈的抖動,配上咒文的燈光,即刻變成了遭島主施法的黑色大海,手法非常的高明,整個過程非常流暢,且加上演員的歌聲,的確感覺相當魔幻。之後那件紅色咒文袍展開當成礙障物,也是有異曲同功之妙。簡單來說,這次葉錦添的服裝不單是服裝,有時更是舞台佈景的一部分,雖然這僅止於吳興國的服級。其它人的服裝其實也十分亮眼,如精靈愛麗兒,卡力班等,只是可惜沒能像島主的服裝那樣多了用處,不過這不減他設計的成功,我個人覺得這次的服裝設計,才真的顯示出了葉錦添的功力。
島主的服裝可看當代傳奇的網頁:
http://www.cl-theatre.com.tw/list.asp?sel=1&channel=2

音樂方面。傳統戲曲該有的一律不少,而演員的唱功,我不懂音樂曲牌那些的,但我覺得唱得十分精彩。除了中樂,音樂也加入了西樂,還有原著民的歌舞,非常的多樣。這已經不是單單傳統戲曲的表現,而是真正的現代劇場,是一種各領域元素的統合。

演出方面。大致上都是傳統戲曲的手法,不過由於徐克的加入,整個戲在我看來,多了那麼一點「武俠味」。基本上,徐克應該也不懂傳統戲曲,至少絕對遠比吳興國少,所以我想他也不可能教演員要怎麼演之類的。徐克應該主要是跟吳興國彼此激盪火花,在做畫面上有不少貢獻,像是一開場在海上施法,精靈歌咏島主的景;愛麗兒設真心酒酒宴;及卡力班的祖靈出場那段,這幾場戲,我自己覺得都可以看出徐克的影子。不過真要我提理由,我還真的提不出來,只能說,我覺一個真正有才華的導演,本身必然會有專屬自己風格,不見得可以以準確說出到底是怎樣,但只要看到戲,就可以察覺。暴風雨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所以雖然不知道徐克真正做了些什麼,但可以確定少了他,絕對做不出這次的暴風雨。

最後提一下劇本,基本上台詞我覺得還不錯,雖然有的對白我覺得過度口語了,但整體來說,表現很不錯,也沒刻意賣弄中文,有把握最基本的原則:台詞要能聽懂,在這點上頭,比市面上那些莎士比亞的譯本要好多了。其實莎士比亞的劇本在他的年代,並不是什麼專給皇宮貴族看的戲,而是大眾化的,若以中國的說法就是像白居易的作品那樣,老弱婦孺都能解,因此現在我們市面上那些不知道在說什麼的莎翁譯本,在我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很高興昨天暴風雨沒有這問題。
而故事在吳興國的處理主要分成三大主線:一段是島主的復仇,再來是米蘭達的愛情,最後是卡力班(愛麗兒亦)的解放。全劇大概是150分鐘,不過由於有很多個人感情抒發的唱詞,其實真正演出劇情的長度沒那麼長,我自己可能只有120分鐘左右。這就造成一個現象就是劇情前半太鬆散,花了太多時間在鋪陳三條主線,尤其是島主回憶過去那段戲,我覺得可以幾句話帶過去就好,沒必要一個人走來走去的,反正亂了戲劇的節奏;而後半又太緊湊;卡力班的祖靈出場是毫無緣由,若沒用點心去思考,搞不好會沒發現那是夢境,另外最後的審判幾乎是簡單帶過,還沒搞清楚狀況,大家已經和樂融融了。
總括來說,三大主線,反倒是吳與國自己加入的解放卡力班,這條主線表達得最完整。而島主的諒解雖有點出,但不夠強烈,會讓人覺得他的轉變有些突兀。至於米蘭達的主線,基本上完全是點綴性質。其實整個劇本已經是編得很不錯了,至少劇情上是夠緊湊,演出時幾乎沒有冷場,但若能把要刻畫的東西再表達得清楚些的話,整個戲我想不但是娛樂性藝術性高,連思想層次都會提升。畢竟不可否認的,莎士比亞之所以偉大,不單是他運用語言的能力高超,還有藏在劇本之中的人性。

順便為大家解釋一下卡力班這條主線是怎麼回事,我有去聽吳興國的演講,他自己當初創作卡力班這條主線的想法,其實就是以台灣原住民為出發點。仔細想想,島主波卡羅,不就像是殖民者嗎?至於吳興國的觀點到底是什麼,我想從戲中最後的大和解就可以看得相當清楚了,不再贅述。

下一個簡單的結論,暴風雨是場非常精彩,且具有國際級水準的戲。雖然有人批評當代傳奇的戲根本不是正統的中國傳統戲曲,但我對他們結合西方戲劇的嘗試是非常肯定的,現代戲場,本質上就是一門跨界藝術,我們中國人能在保留自己傳統文化之餘,更將西方文化納為己用,並以此反推,將中國的藝術推向國際,單就這點,就應為當代傳奇喝采。期望暴風雨能愈演愈出色。

台長: aleswang
人氣(9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