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8 10:10:13| 人氣9,80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不知道的「台霸」(三)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突破學三》保來得用瘋狂實驗,耕耘技術
小廠超越日本母公司 晉身全球齒輪王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胡釗維

40年前的台灣保來得,只是日本母公司的一處海外小工廠,40年後,它貢獻集團約6成獲利
,並已成為全球齒輪霸王。
沒有它,去年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汽車將胎死腹中。

但它既非生產引擎也非輪胎,甚至你的眼睛很難在汽車上找到它的產品,因為它生產的只是
一顆顆不起眼的小齒輪。去年,它總共出貨超過二億五千萬個齒輪,居全球首位,這些齒輪
,被用在將近一千七百萬輛的汽車上,若以去年全球總計出廠約五千萬輛汽車計算,它一家
的生產量即占去三分之一強。

少有人知道,這家全球齒輪霸王竟來自台灣,它叫做台灣保來得。

當國內汽車零組件同業正為已獲得某一家車廠訂單而沾沾自喜時,台灣保來得的客戶已涵蓋
全球五大車廠,二○○八年,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宣布,台灣保來得成為旗下賓士(Benz
)汽車的供應鏈夥伴,也讓台灣保來得正式跨入高級房車市場。

奇葩:日本公司的台灣工廠 營收是母公司二.七倍

不只汽車,台灣保來得的齒輪也廣泛應用於其他產品上;包括博仕(Bosch)的電動手工機
、富士全祿(Fuji Xerox)的影印機與愛普生(Epson)的印表機等。就連素以模具開發實
力著稱的鴻海,也於二○○七年找上台灣保來得,希望能代為生產用在蘋果(Apple)手機
的零組件。

這是二○○七年營收超過五十億元,每股獲利(EPS)達八.六元的低調公司。二○○七年
每股淨值超過六十元。但誰想得到,四十年前,台灣保來得只是日本母公司的一處海外工廠
,當初的設立目的,只為服務台灣客戶,四十年後,台灣保來得的年營收是日本母公司的二
.七倍,並貢獻集團約六成獲利。

由於戰功顯赫,原本一直是家族企業的日本保來得,不僅甘願釋出台灣保來得三○%股權做
為經營團隊的技術股,甚至禮讓台灣保來得總經理朱秋龍擔任母公司一席董事,這在日本公
司堪稱異數。

日本保來得這家粉末冶金大廠,以生產馬達軸承為主,台灣保來得卻能將母公司的粉末冶金
技術發揚光大,一九九一年轉投入生產齒輪。當日本保來得仍死守著軸承市場不放,致過去
十年來營業額總在二十億元關卡游走;目前,台灣保來得約九成營收來自齒輪,原依賴母公
司分配的軸承訂單,則僅剩不到一成。

長久以來,汽車齒輪的生產被視為傳統黑手行業,老師傅的經驗,幾乎就等於公司的全部資
產,在當時,一個汽車齒輪從鍛鑄、沖壓到滾齒,所有製程完全仰賴人力。老師傅決定一切
成敗,這結構箝制汽車齒輪工廠的興衰,但品質卻無法穩定。

朱秋龍卻想打破工匠神話,量產汽車齒輪,他腦筋動得快,認為母公司傳承的粉末冶金技術
,有機會實現這個夢想,卻未料到,這是一項革命、瘋狂的實驗。

革命:以量產打破工匠神話 用五年實驗,燒壞上千萬產品

原因之一,難。汽車齒輪不同於一般齒輪,首先,汽車齒輪多同時具備內、外齒,「這不是
兩倍工夫而已,內齒輪的加工難度通常是外齒輪的三倍,生產汽車齒輪的難度,相當於一般
齒輪的四倍。」台灣保來得技術部經理李輝隆說道。

而且,用在汽車上的齒輪,必須提出至少三十年的保固,若出現任何瑕疵致引發意外,龐大
賠償金額恐會讓齒輪工廠立刻關門大吉。

原因之二,險。決定投入齒輪開發後,台灣保來得須先購入價值上千萬元的粉末冶金設備,
但日本母公司並不支持這項決定,認為台灣工廠只須應付當地市場所需即可,幾番爭取後的
結論是,由台灣保來得自行負擔成敗,但前提是,必須保證每年提交總部四%營收的回饋金
,不得中斷。

這項革命、瘋狂的實驗,整整進行達五年之久,耗資上千萬元購入的設備,在這段時間幾無
任何產出,最大原因在這批設備壓鑄出的齒輪雖然精確,但進入下一道高溫燒結製程時即崩
裂。失秋龍指出,這五年,台灣保來得至少燒壞上千萬個齒輪,由於連日本母公司派技師支
援也無法解決,一度,還差點被勒令喊卡,直到實驗出最適合的燒結溫度。

實力:質精價低效率高 通吃汽車齒輪市場

當所有的汽車齒輪都能用模具自動開發後,台灣保來得的齒輪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這也
奠定台灣保來得日後步向國際舞台,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齒輪供應商的關鍵。過去,由黑手師
傅以純手工打造齒輪,生產一部汽車所需齒輪,至少得花上三天時間,這個創舉,讓時間縮
短到一天可生產五千個齒輪,不只如此,由於所有齒輪都以模具開發完成,產品穩定性更甚
於其他同業。

在台灣保來得服務三十餘年的副總經理葉聰麟說,「好在公司跨入汽車齒輪領域,否則如今
命運已像其他日本的台灣子公司一般,隨著台商逐漸西進而走進歷史。」

來到台灣保來得竹南廠,這是台灣保來得生產汽車齒輪的大本營,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齒輪
生產基地,也因此擁有最特殊的景象:儲存了約兩萬套模具的「藏寶閣」,甚至較置放生產
設備的廠房還大,走進台灣保來得的模具室,一排排置放模具的五層鐵櫃,至少有上百個。

其中,光是為BMW生產汽車零組件的模具,就擺滿超過十坪大的空間,負責台灣保來得模具
開發的李輝隆即戲稱:「每套模具都得花上至少十萬元開發費用,換算這間模具室的價值,
超過二十億元。」

台灣保來得開發模具的實力,讓人咋舌。最著名的例子是,一九九○年代中期,台灣保來得
靠著穩定的品質與低於同業三成的具競爭力價格,首度以亞洲工廠之姿,接連躋身雪鐵龍(
Citroen)與標緻汽車(Peugeot)的供應商之列,並在三年後幾乎囊括兩家車廠的所有齒輪
訂單。

險阻:歐洲大廠威脅利誘 小搏大,傾銷官司勝出受矚目

為此,一九九○年代,歐洲車廠的最大齒輪供應商GKN執行長兩度找上朱秋龍談判,當時,
GKN提出策略聯盟的提議,希望共同協商並訂定統一報價。

不過,朱秋龍並未接受這項提議,他認為,台灣保來得還只是個小廠,若同意妥協,則公司
再難有成長空間,往後只能依附GKN等大廠過活。再者,從此次談判中,朱秋龍更清楚台灣
保來得的競爭實力已經震撼歐洲大廠。

第二次GKN採以退為進方式,游說台灣保來得在歐洲設合資工廠,並願讓出主導權,但朱秋
龍當時已規畫在法國設立歐洲行銷總部與倉儲中心,因此以「不必要」予以回絕。

GKN未料如此「釋出善意」竟踢到鐵板,態度一轉為強硬,控告保來得傾銷,官司耗時近一
年,最終,歐洲法院判決台灣保來得勝訴,小蝦米戰勝大鯨魚。當時,歐洲粉末冶金協會所
屬專業雜誌還特別以「要注意一隻東方獅醒來了」為文,以介紹台灣保來得。

攻頂:打進雙B供應鏈 持續年砸七成獲利,墊高技術

這一役,為台灣保來得打開國際能見度,隨後十年,包括美國福特(Ford)、德國奧迪(
Audi)等車廠訂單陸續飄來,一九九五年起,台灣保來得年營業額已超越日本母公司。

汽車零組件市場的特性是:難攻易守。朱秋龍指出,就像圍著護城河的高聳堡壘,要想拿下
,可能會折損逾半的兵力,但一旦攻下,則能占盡地利之便。

他舉例,台灣保來得出貨給標緻汽車的某款齒輪,十五年來不僅從未更換供應商,甚至連規
格也沒作任何更動。

即使已成為全球汽車齒輪霸王,台灣保來得仍不斷墊高公司深度。它們每年砸下七成獲利在
設備投資上,讓所生產出的齒輪,其間距的精度從○.○二公厘,進一步縮小為○.○一公
厘(十微米)。○.○一公厘,意味著肉眼根本看不見,僅相當於人類頭髮直徑的七分之一
!而這正是讓台灣保來得能夠打進BMW、賓士等高級房車供應鏈的關鍵。

不過,這只是台灣保來得打進高級房車供應鏈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從改善齒輪的特性下手
,葉聰麟解釋,齒輪有兩種特性:硬度與韌度,一顆高級齒輪必須同時兼顧兩者,否則,光
只有硬度,遇上高速撞擊時,容易折裂。

企圖:要做讓水變果汁的杯子 挑最難的方式,提高精度

想解決這個問題,一開始,台灣保來得的做法是,與鐵砂供應商合作,從調整原料配方著手
,此舉雖然有助改善齒輪品質,但因鐵砂市場過去三十年來都處於嚴重的供過於求,因此,
鐵砂供應商無法以台灣保來得為唯一客戶,拉不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我很清楚,只有自
身能完全掌握的技術,才稱得上是技術。」朱秋龍指出。

台灣保來得另闢蹊徑的方法,竟然不再是調整原料配方,而是調整模具材料的配方,以此提
高模具精度,透過這種方法改善齒輪的特性。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想法,就像一杯開水要變成柳丁汁,不是在開水中加入柳丁濃縮液,
竟是去開發能讓開水變成柳丁汁的杯子。」與台灣保來得有超過三十年生意往來的春保鎢鋼
董事長廖萬隆說道。

目前,台灣保來得已開發出將近十種模具材料配方,搭配公司目前擁有的兩萬多套模具,能
變化出的齒輪產品超過二十萬種,這數字,甚至是日本母公司的七倍之多。

談及母公司,朱秋龍仍推崇其粉末冶金技術,他表示,日本保來得曾是美國登陸月球所使用
探勘設備的零件供應商,可惜因至今仍謹守日本市場,反而限制了成長力道。

十七年前,因勇於挑戰,台灣保來得造就如今齒輪王國,隨著台灣保來得的新布局和新計畫
,小齒輪仍將繼續寫下大傳奇。(選錄自《商業周刊》一○六四期)


小檔案 _台灣保來得 [ 隱藏 ]
資本額:3.59億元
產品:齒輪、馬達軸承
地位:全球齒輪霸王,市占率約3成
獲利能力:2007年營收54億元、EPS8.6元
總經理:朱秋龍
突破學四》丁三光用黃金壁紙攻進杜拜帆船飯店
蔣中正侍衛 做壁紙界勞斯萊斯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胡釗維、黃宥寧

中東貴族奢華、日本皇室貴氣,還有奧斯卡會場的閃亮——全因他的壁紙而增色!材料從金
箔、羽毛、貝殼到水晶,軍人出身的他,如何能引領全球壁紙的頂級時尚?
走進杜拜帆船飯店,大廳牆壁由金箔壁紙貼合而成,每片長、寬各約十二公分的金箔,厚度
雖僅○.○二公釐,卻讓旅客眼睛一亮。它們,共耗用四百五十公斤黃金。

二月底,透過電視轉播,全球觀眾看到奧斯卡金像獎頒獎舞台,「Bling Bling風格」(編
按:指奢華、閃亮的視覺感受)壁紙,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炫目光彩。

鮮少人知道,這些都出自一家台灣公司之手。

成億裝潢,坐落在台北市南港區一條不起眼的巷弄中,外觀看來彷彿家庭工廠,卻是全世界
產值最大的手工壁紙公司。在全球僅有的五家手工壁紙公司中,成億一家的產量,是其他四
家合計的兩倍。若將手工壁紙與機器壁紙合併計算,成億市占率將近全球二%,年營業額達
二十億元以上。

一般壁紙一平方米價錢不過二、三千元,成億所生產的壁紙,卻以「萬元」計。當中,受到
阿拉伯皇室青睞的羽毛壁紙,報價一平方米五萬元,是當今世界上最貴的壁紙。一平方米的
羽毛壁紙,乃由中國東北手藝精巧的女工,一人耗費一個月,以手工拼貼製成。

也因此,成億堪稱「壁紙界的勞斯萊斯」,每件手工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除杜拜帆
船飯店外,包括泰國皇宮、日本皇室、甚至坐落在台灣總統府旁的台北賓館,都可見到成億
壁紙的蹤跡。

抉擇:拒絕赴美,寧當學徒 接手成億,把雞肋變成金雞母

別以為能產出如此「高貴」壁紙的,是一位設計師,成億總經理丁三光,其實是名從未受過
美學訓練的退役軍人。

由於體格高大壯碩,丁三光自憲兵學校畢業後,被選入士林官邸擔任前總統蔣中正的侍衛。
一九七五年,蔣中正去世,蔣宋美齡打算遠赴美國紐約定居,曾指名丁三光一同前往,但當
時僅二十歲出頭的他卻拒絕了,「因為,我嚮往自由」。

一九七八年,丁三光放棄軍中同袍欣羨的赴美機會,毅然退役。根據其同袍回憶:「當時官
邸侍衛中,他是唯一直接退下來的,其他侍衛,有的跟夫人到美國,有的則接受其他安置地
點。」

賦閒台東家中數月後,他進入表哥開設的裝潢公司打工,從一位每月領取三千元工資的壁紙
學徒學起,其後又進入成億裝潢,擔任小業務員。沒想到,三年後,一個偶然機會,竟讓丁
三光搖身變為公司大股東。

當時,成億原總經理因罹患癌症,決定退休。當年成億是國內營業額第三大的壁紙經銷公司
,本業每月獲利五百萬元,卻因轉投資事業眾多,致每月虧損逾千萬元。當時的成億大股東
、董事長張繁朗,基於虧損與無餘力經營兩項考量,決定收掉成億。

張繁朗召集二十幾位員工,當面告知:半個月內,公司將結束營業。

當下,在公司職位排名第五、擔任業務副理的丁三光,毫不考慮跳出來表達經營意願。他敢
,因為他了解公司體質。張繁朗眼中的雞肋,卻是丁三光眼中的金雞母。他拿出退伍金與全
部家當共十萬元,並向張繁朗貸款二十萬元,取得成億五○%的股權(編按:如今成億股權
,張、丁兩家族持股各為三○%與七○%)。

敢賭:朝上游整合轉型 黃金五年後,遭遇模仿競爭

丁三光擔任總經理後,立即砍掉與本業無關的轉投資,首月便轉虧為盈,不只還清二十萬元
的負債,並開啟成億的第一個黃金五年。

一九七○年代初,國內壁紙業拜房地產大漲之賜,大發利市,丁三光回憶,「那時候是要拿
現金來排(隊)的」。成億因為有張繁朗既有皮革事業的高級自動生產設備撐腰,壁紙產品
優於同業,迅速成為國內營業額最大的壁紙經銷商。

不過,隨著國內房地產於一九八○年代末期走下坡,壁紙從高峰期每平方米二百四十元掉至
二十元,十二分之一的價格,宣告高獲利不復存在。


丁三光思考轉型,決定朝上游整合,赴大陸設廠,將台灣成熟的壁紙技術,平行轉移大陸,
並銷往內地。

對成億而言,這是個大風險,因為,過去成億只是家總經銷商,生產全仰賴老東家;而且,
當時到中國投資,多半必須與當地政府合資,主控權常得受制於人。然而,卻也是個大機會
,因為,當年大陸少見壁紙工廠,壁紙台商也尚未跨足大陸。

一九九○年,兩岸還在小心翼翼測試水溫,他便踏上江蘇揚州,著手與中國政府合資設廠。

揚州工廠量產那一刻起,成億進入第二個黃金五年。當時大陸少見製作精美的發泡壁紙,成
億因此一炮而紅,一九九三年,成億揚州廠躍居大陸壁紙工廠產量第一大,每年生產逾六十
萬捲,超過成億老東家十倍。

不過,就像多數傳產台商一般,原先的技術優勢,在大陸員工相繼自立門戶後逐漸喪失,這
批成本壓得更低的螞蟻雄兵,開始蠶食成億市占率。

歸零:退出削價紅海 以手工與稀有性墊高門檻

此時,一年參展近二十次、走訪過全球九○%的壁紙工廠的他,腦海浮出一個畫面——千篇
一律的壁紙,削價競爭的慘狀。

「所有的壁紙工廠除了較量成本外,唯一的差異,只有壁紙圖案與色彩的不同。市面上的壁
紙,大同小異,即使有創新,下一季,就能見到完全相同的產品出現。」丁三光說。他反問
自己:「在這個金字塔中,你要選擇什麼位置?」

想法一轉,另一條迥然不同的轉型之路展開:何不反其道而行,放棄低價壁紙市場,專攻高
價位領域?

一九九五年,丁三光毅然放棄已打下五年的基礎,讓日本競爭對手承租揚州廠。他選擇歸零
,決定不再完全仰賴機器,而要以手工、珍貴、稀少性,提高競爭門檻。

這是一步從零開始的險棋,若是成功,成億將能拋開血流成河的削價戰場;一旦失敗,成億
也將一無所有。

當時,同業警告他,此舉不可行,因為壁紙並非室內裝潢中的重要元素,「誰願意花上幾萬
塊錢,只是要在牆壁上加些花紋?」但丁三光卻堅信:「好的產品,是不會寂寞的。」

剛開始,他自己摸索,光是為了開發木皮壁紙,就嘗試過數十種樹木,四年開發成本達到新
台幣一億二千萬元,卻幾乎見不到任何突破。丁三光逐漸摸索出心得:「自己的力量有限,
最前面的路很辛苦,我不走,我要在對方的基礎上改造。」

因此,丁三光找上台灣順益木業,在大陸福州合資設廠,藉此引進木材專業。即使如此,發
展木皮系列的壁紙仍是漫漫長路,福州廠曾經整整三年半沒有收入,三百多名員工每天只思
考一件事:如何「馴服」這些木材,讓它們達到○‧一毫米的薄度?

成億福州廠副總王吉祥表示,丁三光經常抓著他討論到凌晨三、四點,兩人意見常不一致。
他說,自己是工廠出身,會想「產品先做出來,品質雖然沒有那麼好,但至少可以先賣」,
但丁三光卻堅持:「要做到完全讓客戶滿意,才能出手。」

在木皮壁紙尚未成功前,丁三光還同時投入金箔、貝殼與羽毛等材質的壁紙研發。為開發金
箔壁紙,他與中國最大菸盒錫箔公司「南京金箔集團」合資設立南京廠;為開發貝殼壁紙,
他在海南島與當地漁民簽約契作,收購扇貝。

如今最受中東貴族歡迎的羽毛壁紙,則起源於中國東北大連一家手工藝店商品——以真實羽
毛製成的小鳥裝飾品。丁三光乍見此項工藝品時,心中醞釀已久、卻不知該如何實現的羽毛
壁紙構想,彷彿電光火石般燃起:「何不把這項技術轉移至壁紙上?」

他找到這家三十人不到的手工藝品店代工廠,確認技術沒問題後,接下來的難題是:貨源。
哪裡能找到毛色、數量均能精確控制的鳥類羽毛?

他開始與大連郊區農戶聯繫,由類似農會的組織邀集農戶,飼養鳥兒,目前,這偏遠小鎮農
戶飼養二十幾萬隻鳥雀,讓羽毛壁紙原料供給無虞。

丁三光的技術並非最強,生產沒有地利,卻能站在別人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創造新價值。

整合力,聽來簡單,執行卻很難。如深受日本客戶歡迎的藺草手工壁紙,起源於他在上海工
藝品外貿部(展售大陸手工藝品的官方機構),看見的藝品,但外貿部職員堅決不肯透露上
游工廠名單,他不放棄,請該名職員吃飯、送禮、噓寒問暖,整整磨了一年,名單終於到手

從讓出揚州廠使用權,到接獲第一張手工壁紙訂單,足足走了十年。十年間,成億只能靠收
租金,以及過去兩個黃金五年累積的老本硬撐。

收割:十年創新布局 躍為國際流行趨勢指標

直到二○○四年,成億獲第一張手工壁紙訂單,隔年,成為第一家進入居家紡織業重量級商
展「德國法蘭克福織品展」中「未來流行趨勢館」的華人壁紙廠商,終於苦盡甘來。

二○○七年一月,法蘭克福織品展中,成億壁紙再度大放異彩。該展每年邀請一百位歐洲知
名設計師,評出「引領全球居家時尚潮流」產品,放入未來流行趨勢館,那也是人潮最集中
之處;而今年該趨勢館所展出的壁紙產品,九五%出自成億之手。

丁三光又發願,將在二○一二年內前研發出瓷器壁紙。他已在浙江景德鎮設廠,投下逾一千
萬元,著手研發「薄到可以捲起來的陶瓷壁紙」。這項改寫中國陶瓷史的計畫,被德國第二
大電視台ZDF形容:「若真成功,將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台灣投資人慣以「壁紙」形容廉價股票;丁三光翻轉了定義,壁紙,也可以很藝術、很奢華
、很創新。(選錄自《商業周刊》一○一一期)

*6地蒐奇,編造稀有!——成億壁紙工廠分布圖

大連

羽毛壁紙(委託當地農戶養鳥20萬隻)

南京

金箔壁紙

浙江東陽

麻、草等天然植物壁紙

景德鎮

瓷器壁紙,尚未量產

福建福州

木皮壁紙、貝殼壁紙(與海南島漁民簽約契作扇貝,設有研發中心)

廣東東莞

玻璃珠、珍珠、水晶等時尚性材質壁紙

註:成億在江蘇揚州持股35%的工廠,已租給日本業者生產一般發泡壁紙,並未供貨給成億

資料來源:成億裝潢 


小檔案 _丁三光 [ 隱藏 ]
出生:民國45年
學歷:憲兵學校畢業
經歷:士林官邸侍衛、壁紙工廠學徒
現職:成億裝潢總經理 謀略學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他,用複雜的流程,做看來簡單的代工,即使放棄品牌,卻成為亞洲蔬果汁大王。他,鼓勵
員工自立門戶,反而建立「內部創業機制」,串聯成鞋材大帝國。他,藉著養大對手,磨鍊
自己的競爭力,以敵人為踏腳石,做到世界木器家具王。他們不按常理思考,卻能以敵為友
,藉敵為師,誰說——敵人,非殺死不可?
謀略學一》佳美專注做最有效率的代工夥伴
簡單事 複雜做 躍為亞洲果汁王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

32歲時,游昭明接手一家快倒閉的工廠,把簡單的事業複雜化,他的「移動工廠」,逐原料
而居,你喝的蔬果汁,有7成來自他的供給。
能否想像:有一天,你們公司被一名實習生買下,坐在不起眼角落的那位——你叫不出名字
的小弟。實習生變成老闆後,還把這家公司變成世界第一。他叫游昭明,現在是佳美食品董
事長,全球蔬果汁種類最多的蔬果汁代工霸王。

二○○七年三月,山東濟南西南方的沙土鎮,佳美在中國最大工廠所在地,天剛亮,工廠外
如長龍般的車隊,是來自山東、河南,甚至遠從陜西來的農民,運來一車車的胡蘿蔔、梨子
與蘋果。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蘋果粒加工廠,一年產量五千噸。世界最大蘋果粒工廠的威力如何?一顆
顆圓嘟嘟的蘋果粒大舉銷入美國後,美國人拚不過,不僅工廠關了,還告他傾銷。

這裡,還有全球最大的蘆筍加工廠,四月,將開始收割黃河兩岸的蘆筍。一支蘆筍,連同採
收到加工變成罐頭,四小時內要完成,兩個月內要生產兩千噸的蘆筍罐頭。接著,將被裝上
貨櫃,遠度重洋,到美、歐家庭的餐桌上。

七月,新疆番茄盛產季來臨,一座「移動工廠」將出發!山東一整條生產線的機器將被拆下
,用六輛大卡車裝上,經過七天七夜遷徙,抵達新疆,趕上為期兩個月的番茄產季。

採收後的番茄送至佳美的移動工廠,就地打成總重兩千噸、糊狀含有果粒的特殊番茄汁,然
後上貨櫃,賣到韓國。(編按:統一的新疆番茄廠則是常駐工廠,設立以來經常傳出虧損消
息。)任務一完成,移動工廠再度拆下,像候鳥般移動,運回山東等待寒帶水果的產季。

他們全球化的腳步,還跨到長白山上收購野生藍莓、到帛琉採集諾利果、採購以色列的柳橙
、希臘的水蜜桃、智利的番茄……。要利用全球上百種水果,製成三百多種產品,賣到全球
,不簡單。這是佳美的本事,最傳統的產業,跑到偏遠鄉下蓋工廠,做全世界的生意。

這個實習生,把它變成年營收七十億元的全球生意。

膽識:專做果汁代工生意 快速生產壓低成本,與老天比速度

三十八年前(一九七○年),游昭明還是中興大學食品系學生,寒暑假就近到台中佳美實習
,在小巷弄裡的鐵皮工廠,幫忙切鳳梨、搬運鳳梨罐頭。這是台灣農產品加工業的黃金外銷
時期。誰都沒想到,十二年後,他與任職佳美的哥哥游昭民(兄弟名字音近不同字),會接
手這家工廠。

一九八○年代後,中國大陸與東南亞農產加工業崛起,這時的台灣,「原料成本大幅上漲、
原料又供應不足,」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劃室主任簡相堂分析當年狀況說,台灣業者在外
銷市場節節敗退,九成業者退出。失去外銷訂單,公司赤字經營,佳美創辦人林昭文又在中
東打拚餐廳生意,「有人要嗎?不然就乾脆公司關了!」他願無償讓出。

誰願意接手一家搖搖欲墜的夕陽公司?這時,一九八二年,在外商綠巨人食品任職台灣駐廠
代表的游昭明,與在佳美上班的哥哥站出來,接手瀕臨關門的小工廠。

游昭明在綠巨人六年期間,每天到產地採購農產品、監督加工廠再運送到國際市場。他既能
蹲在蘆筍田間,以非常草莽的台語與農人交涉,回到辦公室接起越洋電話,又能轉成英語。
面臨產業轉型,游昭明在國際上看到,品牌與代工分割的發展。回到台灣農田間,他嗅到機
會。游氏兄弟有了驚人的想法。

果汁要賣三百六十五天,業者卻苦於水果的豐收、歉收難掌握,導致產量與價格非常不穩定
。游昭明換角度看:超產是低價收購的大好時機,能在水果爛掉前,大量快速轉為果汁,就
掌握低價成本籌碼;歉收時,低成本果汁就變成高毛利。

這是與老天爺拚速度的生意,風險高,但商機很大。他想出一個未被實驗過的生意模式:幫
有品牌的果汁業者代工,扛下他們的風險:「我來做果汁原汁,就像是供應彈藥給果汁品牌
公司,讓它們有足夠火力上戰場打仗!」

游昭明找上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統一。

統一為什麼要把果汁加工的生意,切割給無名小卒佳美?

當時台灣農產品市場面臨轉型,出口外銷萎縮,內銷市場則因為國民所得增加而成長,對於
飲料需求變得多樣與挑剔。「果汁飲料市場原本只有一、兩種,突然變成十幾種產品!」當
時負責統一飲料事業的統一精工副董事長劉明照說,每項作物的產季不同,榨汁設備也不同
,收集與處理水果變成大問題。例如,芒果產季只有三個多月,收完了就沒原料了。每增加
一項產品就必須投資蓋廠。此時,統一最需要的是穩定的價格與源源不斷的果汁原汁。

技術上,游昭明承諾:不管水果價格如何波動,佳美保證穩定的價格與數量。佳美將果汁產
業分割,自己攬下了變動最大、風險最高的榨汁。例如,佳美曾承接新加坡食品大廠楊協成
十個貨櫃的荔枝汁訂單,卻在荔枝收成時發生颱風,荔枝產地價格飆漲三倍,只能賠錢出貨
。「做原汁代工,合約訂了,不能如價、如量供應,就是違約,必須要賠錢給客戶!」味全
總經理蘇守斌說,後來,味全也選擇跟佳美合作,就是因為原料難以掌握。

取捨:放棄品牌、切斷後路 成為統一的協力廠,同步茁壯成長

統一對佳美的承諾還不滿意。因怕日後被掐住咽喉,統一要求佳美,既然要發展代工,從此
不得跨入品牌市場。也就是說,不能在大眾通路上銷售。這等於斷了游昭明的後路。

不做品牌、不打內銷市場,等於是跟錢過不去。一九八○年代之後,台灣果汁產業正從外銷
轉到內銷,內銷市場快速崛起,當時最傳奇的公司就是家鄉事業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
公司,引進香吉士(Sunkist)品牌,打響台灣純果汁市場的品牌。家鄉事業董事長廖天生
從無到有,讓香吉士創下一年超過十億元營業額,年度淨利曾超過一○%,被稱為台灣飲料
界的巨人。

這些利益,游昭明都放棄不賺,從此隱身幕後。退一步,但海闊天空。他賺別人一半不到的
三%至四%的利潤,換取更大營業規模、日後躍上國際市場的能力。這確實是漂亮而關鍵的
一步。

一九九○年,統一品牌果汁在飲料市場快速起飛,營業額從十一億元成長到六十七億元,成
長五倍之多,佳美不僅跟著統一同步成長,還逐漸擴展客戶,味全、義美等也交由佳美代工
。佳美從倒閉邊緣翻身成為台灣最大果汁代工廠,一張爛牌翻身了。

榨果汁的生意,容易到人人皆能做;也困難到,日後,無人能與佳美競爭。

立於不敗之地後,佳美擴大戰場。為了與天候競賽,有效率的搶收作物搾汁,游昭明用速度
與國際運籌,建立核心能耐:他的快速部隊,可以快速移動工廠到產地,也可以跑遍世界,
採購全球化的蔬果回亞洲加工。

關鍵:五人氣候小組調度供需 掌握兩年氣候變化與果汁期貨價格

游昭明收購全球的蔬菜與水果,種類超過一百多種,稱霸全球。這個全球化布局的意義是,
當台灣沒有生產芒果時,越南的芒果可以取代;北半球的新疆沒番茄,有南半球的智利番茄
可以取代。當他的原料(蔬菜水果)擴大到一百種時,也意味經營風險被升高百倍。而經營
高風險的能耐,正是佳美的本事。

他們如何控制這些風險?答案是五人「氣候團隊」!這支隊伍專門收集全球各地的氣候資料
與水果生產、產地價格、果汁的國際期貨價格、甚至連水果產地有變化都能反應。譬如,泰
國最近兩年因為天氣乾燥,鳳梨產量大增致價格下跌,氣候團隊確認資料之後會展開收購的
動作。游昭明說,水果會豐收,也一定會歉收,近兩年泰國鳳梨盛產,未來兩年泰國的鳳梨
恐怕會歉收導致國際價格上漲,兩年後的事,佳美早已經預先做好準備。

這資料庫就設在佳美的台中總部,是佳美食品的最高機密,「不能完全公開所有的運作方式
!」游昭明說。

氣候會變化,產地也會變化,收集各國生產量也是佳美氣候小組的工作。例如,四川是中國
最大的柑橘類水果產地,但因為三峽大壩興建,百萬人遷移,造成柑橘園被淹沒。佳美看到
商機,注意到中國為安頓三峽大壩遷移的百萬人,向外商募集了三千萬美元購買橘子種苗發
放的訊息,立即到距離三峽大壩最近的城市內江蓋工廠。五年後這些橘子盛產,佳美已蓋好
工廠等著。

能收集全球水果,是佳美最大的獲利秘密。

因為產季與生產不穩定,對於佳美已經不是問題,反倒成為大利多,例如產季過後,價格就
會開始浮動,遇到大歉收,還可能漲一倍以上,原本五%的加工利潤,立即漲到一○%以上
,因為全球化,佳美創造的利潤連統一等品牌廠也看不出來,而且全球化採購成本也不同,
例如台灣芒果一斤十元,越南芒果只要兩元。

格局:全球化布局運籌 靠資料庫與速度把高風險變成高獲利

「佳美建立了全球化布局,用全球運籌克服了農作物產季、產地、價格不同的問題!」喬山
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看游昭明,一個人用智慧扭轉了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還成為一個新
的商業模式。簡相堂說,游昭明能夠成功,就是把別人最頭痛的問題,當成是自己的商機。
「每個農產品都會有淡旺季或病蟲害,一種就是一個風險,產品高達一百種以上,風險難以
想像!」他說,沒有足夠的能耐,布局過廣反而成為負擔,甚至是災難。

這幾年,佳美不斷墊高進入門檻,挑戰不可能任務。一九九五年,日本風行椰果,當時三井
商社苦於椰果不足,要佳美蓋一座椰果工廠滿足日本需求,評估一年光是發酵椰果所需椰子
汁,就要使用三千六百萬顆椰子。這件原本預估三年才能完成的事,佳美一年之內興建完成
,產能有一萬噸,「不快不行,時間過了,商機就沒了。」游昭明說。

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台中地區受災嚴重,佳美水電全無,日本果汁市場因
此大地震,日本十大商社立即派出代表深入災區,守在佳美協助復工。如果佳美不復工,日
本果汁市場將面臨斷料危機,無法找出第二個供應者,因為光要通過日本農業標準JAS認證
最少要一年。佳美亞洲果汁界代工龍頭地位,因此得到清楚證明。

游昭明繼續要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二○○○年後,他們加入了物流與研發服務。在台中興
建全自動化的蔬果汁自動倉庫,加上攝氏零下十八度的快速冷凍能力,是全球最先進的蔬果
汁倉庫,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聽了也十分好奇,一探究竟。

溫度保持攝氏零下十八度,又經過濃縮,盛產的蔬果汁一般能儲存兩年以上,等到歉收時可
以銷售;而一百種水果、三百多項產品,種類繁多,過去可能要花上半天、一天,一筆訂單
才能找齊,但透過電腦管理,隨時都能找到想要的產品。這一步加快了運籌服務的速度。

果汁品牌業者認為,消費者對於喝果汁不只要純汁還要喝到健康的訴求。要做到這一步並不
簡單,每項水果的特性不一,榨汁設備也不同,例如最普遍的胡蘿蔔與蘋果汁,兩者的設備
就完全不同。特殊水果還因為市場太小,機器設備業者根本不可能為了只有一台機器的訂單
做設計。佳美便自行設計改良。

深化:保留果肉及養分技術獨步全球 墊高門檻拉大與競爭者距離

因此佳美還開發出可把橘子果粒一顆顆分離,又不弄破的設備,變成可以喝到果粒的果汁。
開發設備有多難?佳美自行研發的荔枝剝皮去核設備,從頭到尾花了五年才完成,剝荔枝殼
、核全部自動化,技術獨步全球。現在喝果汁重視營養,佳美榨汁設備改良到榨葡萄汁還能
保留花青素、在洛神汁找出洛神葵。

今天的佳美「它的荔枝園與梅子林在台灣、蘆筍田在山東、橘子樹種在四川、椰子與芒果在
越南、希臘收水蜜桃、新疆與智利收番茄、以色列收柳丁、到長白山上與大小興安嶺收野生
藍莓、帛琉收諾利果!」果汁界流傳,想要什麼果汁找佳美就對了。

跟全球最大果汁廠巴西的Cutrale(編按:全球最大柳橙生產國巴西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業者
)相比,佳美的營收雖然只有其五分之一左右,但台灣不是巴西,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

游昭明靠著獨創的蔬果汁專業代工模式,運籌全世界的水果,擺脫氣候與自然災害對農產品
產業的限制,把一個原本靠天吃飯的農產加工業,變成一個毛利率比製造筆記型電腦還高的
好生意,論複雜度、比競爭力,佳美絕對不在Cutrale之下。

的佳美一年處理三十萬噸的蔬果汁,相當於台灣全年蔬果量總產能的十分之一。在亞洲的市
場占有率,七成以上原汁都是來自他們。不管是台灣的統一、義美、味全;大陸的康師傅、
匯源;新加坡的楊協成;還有亞洲最挑剔的日本麒麟、朝日;美國綠巨人都是他們的客戶。
倉庫裡還放著價值三十億元的蔬果汁,隨時滿足亞洲各大品牌的需求,讓所有不同產季的蔬
果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隨時供應。

榨蔬果汁有什麼難?一個實習生竟把它變成年營收七十億元的生意,而且,絕口不向銀行借
錢!游昭明當然不是泛泛的實習生。

當游昭明蹲在蘆筍田間,誰會想到他會如「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開創出一個產業的代
工商機?誰又想到,把一件簡單的事業,技術複雜化後,竟然讓夕陽公司如日中天?

把簡單的事業複雜化,原來,是一門大生意! (選錄自《商業周刊》一○一○期)

*逐步擴張 布局全球!——佳美發展大事紀

草創期

1968

宜蘭商人友愛集團董事長林昭文創立佳美食品

1973

生產果汁罐頭外銷到中東,年營收突破千萬元

轉型期

'79

第二次石油危機,外銷萎縮,佳美虧損

'82

游昭明接手佳美,切入蔬果原汁市場,年營收突破1億元

'85

配合政府收購過剩葡萄,切入代工市場;攻下大客戶統一企業

'88

廈門設立首座海外合作廠,開始建立移動工廠

'91

推出冷凍芭樂汁,供應香吉士等台灣飲料大廠,成為台灣果汁代工大王

全球運籌期

'93

自建越南廠,為第一個海外自建工廠

'95

越南廠椰果生產線產能稱霸全球;攻下日本三井商社這個大客戶

'97

年營收突破10億元;在亞太期貨中心新加坡設立亞太果汁與農產品運籌中心

2001

在亞洲原汁市場拿下逾七成市占率;蔬果汁產品種類居世界第一,並介入咖啡原豆市場

'05

跨足生技保養品、速凍蔬果食品市場

'07

台中總部建立第二座無人自動倉庫,年營收突破70億元


小檔案 _游昭明 [ 隱藏 ]
出生:民國39年
學歷: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
經歷:佳美食品實習生、綠巨人駐廠代表;32歲與兄長共同創業
現職:佳美食品董事長、磐石會藝文小組召集人

龜毛性格》游昭明生活與工作一樣拚
邀大師開講 還先為大師上課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吳修辰

念醫學院當醫生,還是進食品生物系研究食材,讓你挑,你會選哪一個?

宜蘭長大的游昭明,大學聯考分數可以上醫學院,最後卻選擇就讀中興大學食品化學工程系
(現今改為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媽媽對他說:「你上台北醫學院、高雄醫學院都可以
,就算台大醫科沒中;鄉下人都會想說,做醫生不錯,做醫生的名聲也比較好。你讀食品,
是要炒菜哦?」

妙的是,當年大學班上女同學有二十多個,個個都是一進來就準備出國念書,大家都在忙著
K書。只有他,一個大男生竟然特地跑去參加家政訓練班。「當時家政訓練班都是歐巴桑,
只有我一個男的,歐巴桑都覺得奇怪,怎麼一個男的會來學炒菜。」游昭明笑著回憶。

不顧母親反對、不看同學的出國計畫,游昭明堅持自己的興趣,後來雖然沒去開餐廳,但成
為亞洲蔬果汁霸主。

能在蔬果汁產業闖出一片天,來自他本性很大的熱情,熱情驅動他要把事情做到極致,一絲
一毫都不放過。經營公司如此、參加「磐石會」(編按:中部上市櫃公司老闆的聯誼會)活
動也是如此,對待自己員工是這樣、面對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大師級人物也一樣。

重視成效:釣魚活動先拍教學片 從串魚餌教起,看完影片才能參加

佳美有一次舉辦釣魚活動,員工原本以為只要請老闆到場致詞頒獎即可,沒想到,活動還沒
辦,游昭明先請來釣魚老師拍攝一部教學影片,教所有參加員工怎麼釣魚。他甚至還從旁「
指導」老師要怎麼教,初學者才會看得懂。

這部影片,從如何串魚餌開始教起,包括如何卸魚、重新放線,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教,甚
至連釣鉤穿過蚯蚓到底要從頭還是從尾巴穿過,游昭明都要求不能遺漏。當天活動,所有員
工必須要看完影片才參加釣魚。


飛到中國山東,走進佳美工廠,一箱箱梨子放進水池,接下來的榨汁流程,全部採自動化作
業,光是清洗就要經過四個步驟,接著搾汁、過濾、高溫殺菌,每道程序都經過ISO國際標
準認證。不只生產工廠講究標準作業流程,連餐廳宴客的菜單,游昭明也是每去一次就檢討
一次,甚至連餐廳的擺設、用餐時播放的音樂,都列入檢討項目,挑剔的態度,讓員工私下
都說游昭明「很龜毛」。

對自己的「龜毛」,他不但自知,還認為值得員工學習。「我這個人很龜毛,什麼事情都要
完美,跟我做事情的人很痛苦。試吃要吃個三、四遍,很煩的。不過我是這樣的人,把事情
做到最好,他們可以學習!」話才說完,看著一旁的員工,然後指著自己說:「這種人(指
自己)實在是很難奉待,咱自己知道。」

他的龜毛,不只在公司裡,對待外人也沒打折。對美食、音樂充滿熱情的游昭明接下磐石會
藝文小組召集人,組織了「藝文生活家俱樂部」。為了讓這個以中台灣企業老闆為核心成員
的組織,能對藝文活動產生興趣,游昭明決定請林懷民、蔣勳等大師級的藝術家來開講。

敲定邀請林懷民、蔣勳到磐石會演說後,游昭明先跑去聽林懷民演講,記錄演講內容,跟著
設定林懷民到磐石會演講的深度與內容。接著,再主動聯絡林懷民,希望在林懷民到台中演
講前,先替林懷民「上課」,告訴他應該要講什麼內容。

重視細節:辦踏青,親自探路 要讓參與者被藝文精神感動

這個提議讓林懷民的幕僚覺得很奇怪,認為游昭明操心過度,因為林懷民演講經驗豐富,什
麼場面沒見過?因此請游昭明不用擔心。但游昭明卻堅持要見林懷民,必須先給大師「上課
」,後續才能到台中演講。之後,磐石會又邀請蔣勳演講,游昭明再次主動出擊,堅持要為
每一位到會演講者先「上課」。

不只辦大師演講很龜毛,一次,游昭明為會員舉辦一次龜山島之旅,為讓參加者充分體會自
己家鄉的美,游昭明事先台中、宜蘭、龜山島來回跑了三次,寫下自己的遊覽心得。等會員
抵達龜山島時,把自己的心得拿出來分享,告訴所有會員,站在哪個角度欣賞龜山島美景、
心境會如何、人生會得到什麼樣的體悟。

一場簡單的踏青,游昭明不辭路途奔波,就是要讓所有參加的老闆都能跟自己一樣感受自然
美景與藝術人文。這次活動讓磐石會前任會長羅崑泉難忘的說:「他辦的活動用『好』不足
以形容,已到了讓人『感動』的地步!」

因為挑剔、追求完美,讓游昭明舉辦的活動,在磐石會叫好又叫座,其他小組辦的活動頂多
三十人參加,游昭明的活動往往爆滿到九十人,幾乎所有磐石會員都參加。活動辦到讓人感
動,會員認為無人可以取代游昭明,羅崑泉因此曾宣布游昭明自動連任藝文小組召集人,打
破磐石會幹部一年一任的不成文規定。

另一個獨特的興趣,游昭明熱中推廣古典音樂,規矩也很多,第一是游昭明不認為推廣古典
音樂需要請樂團表演,他說:「知名樂團來一次上百萬元,演奏完就走,真正聽懂的有多少
?」因此,他認為教民眾懂得欣賞古典音樂,遠勝過請國外知名樂團演奏。

再來是他全程參與音樂會,從早上八點半直到下午五點,並且事先讀過課程內容,這是他的
第二要求,課程要讓一般民眾都能輕易入門。第三個要求是,要讓民眾都能輕鬆接觸古典音
樂,所以游昭明推廣古典音樂不在特定地區,不會因為佳美在台中就偏重於台中地區。他反
而認為要全省走透透,才能擴大接觸面,讓更多的人可以學會欣賞古典音樂,所以在台灣各
地都可以看到游昭明辦音樂會的身影。(選錄自《商業周刊》一○一○期)

另類管理》重用專科和高職生
土牛團隊 更肯拚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

每年八月,六輛載著榨汁設備的卡車,會從山東荷澤,花七天時間,開往新疆的烏魯木齊,
專程採收正在盛產的番茄,兩個月後,載著榨好的番茄汁和設備,車隊再回到山東。

就像一組能夠快速移防的戰鬥部隊,佳美不只山東廠可以隨時拆裝設備,為了採收、處理正
在盛產的水果,開往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佳美還建立了一個可以游走全球的產銷團隊,隨
時前進水果盛產區,一面採收、加工,一面與代工客戶敲定合約。要建立如此高效能的「移
動工廠」,得靠一批高效率運作的團隊。

「我的員工是『土牛』,能吃苦、又耐勞、還能全世界走透透!」游昭明如此形容自己一手
調教出來的這個講究速度的團隊。

老闆當媒人:積極為員工「配對」 每十人就有一人和同事結婚

能快速移動、在生活條件不佳的農產區工作,並非一般台幹都能勝任。游昭明自有一套選才
標準,在他手下,專科生、高職畢業生優先錄用。他認為,學歷高的大學畢業生,要求與期
望也比較高,「見異思遷」的機會相對較大。相反的,專科與高職生則卡在中間,學歷不高
、不低,機會相對較少,一旦有好機會,就會更珍惜。因此只要老闆肯拚,員工就會跟著老
闆「吃苦耐勞」。

靠學歷選才還不夠,「土牛團隊」能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游昭明鼓勵公司員工內部配對結
婚。佳美在台灣有二百八十位員工,其中,就有十四對夫妻,等於每十個員工就有一個人是
和同事結婚,「磐石會」的老闆們因此給了游昭明一個封號:大媒人。

這麼做是因為果汁產業看天吃飯,產季來臨就得二十四小時不停工生產,員工經常不眠不休
趕工。為讓員工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游昭明積極為員工「配對」,一來省去員工尋找配
偶的麻煩,二來是「夫妻都在佳美上班,『綁』在一起就更難離職了!」游昭明的秘書陳香
蘭說。

一般企業不鼓勵員工配對結婚,因為擔心夫妻同在一個單位,會造成管理難題。佳美卻沒有
這個問題,因為隨著海外版圖越擴越大,男性員工幾乎全往海外跑,跟著水果產季和客戶需
求,四處移動,台灣總部和工廠則由女性主管擔綱,目前包括台中廠、研發中心和物流中心
主管就全都是女性。

除了男女分工,游昭明還刻意塑造佳美重視家庭的企業文化,佳美員工的小孩,從滿兩個月
大找保母開始,到進國中念書,不論是念幼稚園、或上安親班,公司全部負擔一半的費用。
不僅如此,包括看護嬰孩的保母、安親班、幼稚園都須經過佳美考核,並簽約成為公司的合
作廠商,員工只有把小孩送進這些特約合作廠商,才能獲得補助。

做這麼多、做這麼細,因為游昭明相信:企業必須獲得員工家屬的認同,員工才能安心的跑
遍全世界。(選錄自《商業周刊》一○一○期)

 謀略學二》南良集團長成五十六家公司的秘密
內部創業 成就鞋材帝國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

台灣製鞋業聞名全球,卻很少人知道南良,它擁有56家公司,從鞋墊做到防彈衣,還是世界
盃足球賽最大球鞋供應商,創造出超過370億元的營收。
二○○五年十一月初,廣東順德市的三發鞋業的生產線二十四小時日夜不停。為了趕在次年
德國世界盃足球賽前,供應給全球三十二國國家隊足球員球鞋。這場全球盛事,吸引了三十
億球迷眼光。

三發鞋業,是全球最大的比賽用足球鞋生產廠,包括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腳上的愛迪達掠奪
者一代、巴西足球明星羅納度腳上的耐吉足球鞋,還有英國超級足球聯賽、義大利甲組聯賽
、西班牙甲級足球聯賽的球員們。這些世界級足球賽,比賽用鞋每十雙就有八雙來自三發鞋
業。澳洲一年約生產三百五十萬張袋鼠皮,每七張就有一張供應給三發。他們是澳洲袋鼠工
業最大的客戶,將袋鼠皮加上製造防彈衣的纖維,製成頂級球鞋。

三發只是南良集團的五十六家子公司之一。南良,不但擁有全球最大專業足球代工鞋廠、它
還是全球最大的高級運動袋工廠(一年生產一千萬個)、也是最大的電腦三C袋供應廠,集
團總營業額超過三百七十億元(二○○四年)。總言之,它是全球最大的鞋材與袋材垂直整
合王國。

集團工廠遍布台灣、中國、菲律賓。光是南良旗下的廣德企業就擁有三十座工廠,員工兩萬
人,最新的一座工廠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占地約一百公頃,比台灣新竹交通大學整個校園還
要大。

廣德是南良集團六大事業體之一,資本額五十億元、二○○四年營業額一百七十億元,相當
於世界最大運動鞋代工廠寶成集團旗下,台灣寶成工業同期的營業額,比台灣第二大球鞋代
工廠台灣豐泰企業同期的一百零三億元營業額高出近一倍。

南良集團鞋材王國的主角是總裁蕭登波。他從最便宜每雙不到新台幣十元的鞋墊開始做起,
往上垂直到織布、染整等紡織材料生產領域,往下延伸到足球鞋生產,橫向開拓各種成品,
電腦袋、運動背包、潛水衣等功能衣,甚至連防彈衣也能做。

白手起家:二十二歲創業 抗衡世界大廠,年年成長

一九七二年,才二十二歲的蕭登波從嘉義到台南創業,當時台灣製鞋業已經開始茁壯,鞋廠
像雨後春筍般冒出。蕭登波用六十一萬元創業,在台灣製鞋業王國中,生產鞋墊與鞋面的他
原本只是一個小配角。

當年台灣鞋業聚落的強者有台南清祿、雲林豐泰、彰化寶成、台中則是華岡。當時鞋業聚落
以鞋廠為核心,世界大廠眼中只有鞋廠。

比蕭登波早兩年跨入鞋業的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是當時的霸王,他的華岡製鞋被愛迪達運
動鞋廠總裁Mr.Dassler看上,成為愛迪達在亞洲的代理商及採購商,專門生產愛迪達球鞋,
華岡是劉文治快速累積百億元身價的第一桶金。當時蕭登波的年營業額僅一千多萬元。

蕭登波雖然起步比別人晚,但靠著鞋材的研究與開發,在一九八○年代中期,版圖達到最大
。南良合併旗下北良、中良、友良等事業,營業額突破三十億元,稱霸當時的鞋面與鞋墊材
市場。但那時蕭登波的發展浮現隱憂,甚至連生存都出現危機。

一九九一年,政府開放大陸投資,鞋廠外移後朝垂直整合發展。鞋廠往上游整合自行生產泡
棉、織帶、鞋帶與鞋墊,打破過去台灣鞋業聚落的分工模式。南良集團執行長洪永裕說,三
分之一的台灣鞋材供應廠因此倒閉,包括南良集團旗下的北良公司也在一九九二年結束營業
。同是鞋墊供應商的丁守企業,轉型生產女性胸罩,創造出曼黛瑪璉的品牌。

生存利基被嚴重侵蝕,逼著蕭登波必須勇敢面對挑戰。儘管,工業技術開發並非念商職的蕭
登波之長,但他沒有時間猶豫,他也必須跟進垂直整合策略,跟鞋廠比賽。他的腳步已落在
寶成或豐泰之後,若再遲疑,北良結束營運的命運將會接連發生在南良旗下事業體之上。

擬定策略後,蕭登波再怎麼神勇,也只是一個人。如果能如孫悟空般,變出許多「蕭登波」
,垂直整合的戰場,才拉得開、拉得大,才可能與世界級的鞋廠如寶成相抗衡。尤其,他所
布的垂直整合,所橫跨的上、中、下游非常長。一旦鞭長,就會莫及。如何讓鞭子甩得長,
又收得住,這是經營者的大挑戰。同樣也是鞋材供應商的台灣區合成皮公會理事長邱漢郎就
說:「南良集團不僅沒有衰退,還年年快速成長,如何創造這股動力是同業最想知道的奧秘
!」

擴張秘訣:等距三角 投資者、顧客、員工兼顧

這個奧秘,就是內部創業機制。

白手起家的蕭登波深諳人性。他在勤奮努力的幹部身上看到,始終有賺到一桶金就創業的氛
圍。不讓他們創業,他們遲早會離開變成對手,不如早點讓他們也當老闆。

問題是,大部分老闆都捨不得割捨利潤。這點,蕭登波看得很豁達。他說,看短期,企業主
的利益是減少,因為賺的錢都分給員工;但放到企業長遠發展看,一套好的內部創業機制是
企業擴張與防止潛在競爭的利器。往更長看,企業版圖越大,企業主享有的利益就越大。他
自己就沒想到,願意分享利潤的想法,竟能衍生出五十六家子公司。

他的心目中有一個完美的等距三角形,三個角分別為投資者、顧客跟員工。他每天努力追求
的,就是同等對待這三者,盡力做到三者比重一致。如今,這套等距三角理論是支持南良集
團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

南良的內部創業機制,誘因非常高。

舉例來說,一九九二年,當時擔任台灣南良總經理的洪永裕從台灣派往大陸,成立南陽實業
公司,並引進日本人的技術,跨入潛水衣的生產。而被外派的經營團隊每人最高可以認股一
五%,總計不超過五成,南良集團則是以三○%持股成為最大股東。此外,南良還額外提供
一五%到二○%的獲利,分紅給開拓新事業的經營團隊。其中經營團隊最高主管可享有分紅
額度的三分之一。因此,擔任最高主管的洪永裕享有七%分紅,其餘的一三%則給其他四位
經營團隊主管。若加上可認股一五%,洪永裕個人就享有該公司五分之一以上獲利分配。

這對專業經理人是很大的衝刺誘因。在這套制度下,南良擴張版圖的速度像在非洲草原快速
奔馳的獵豹,子公司從十四年前不到十家,快速擴張到今天(二○○五年)的五十六家。洪
永裕說,平均來說,同業投資一個新事業要三年時間學習技術與蓋廠,並投資五千萬元,南
良集團只需要一年時間拿出一千萬元就可以開拓一家新事業,資金與技術後續開發由幹部或
是策略聯盟夥伴提供或開發。

南良就是藉此,構建出非常長的垂直整合線,無人能出其右。

為開拓多角化與垂直整合一路跌跌撞撞,繳了許多學費。

舉例來說,二○○○年,南良集團購併廣東地區的鞋廠,期望能夠往下垂直發展製鞋能力,
卻遭遇到慘賠的局面,生產技術與整合始終達不到預定目標,而且年年虧錢,累積虧損超過
四億元。最後,只好再花兩億元,開出優惠條件購併三發鞋業,才取得今天世界最專業足球
鞋生產能力。此外,在跨足建材市場,成立子公司發展環保建材時,最後也因始終不見起色
,只好又回到鞋材與袋材的領域,生產運動護具等產品。這一役又賠了兩、三千萬元。

前後花了十四年進行垂直整合,而且估計,有兩成的內部創業子公司,是失敗,面臨必須結
束,或轉型。

內部創業:讓員工當老闆 八成子公司應運創立

但藉著內部創業機制,南良一舉成為全球鞋業霸王,且產生三大價值:

第一,留住優秀人才。南良發展鞋材三十三年,但台灣現存的鞋材廠,找不到離開南良自立
門戶的企業,全被收編在南良的事業體之中。政大科管所教授溫肇東認為,這在台灣企業中
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第二,快速的建構起垂直整合陣線。靠著只有同業五分之一的投資資金、又省了三分之二投
資時間的內部創業機制,南良集團腳步往上游擁有織布、染整廠,自行生產用布與染色,朝
下又生產球鞋與運動背包、電腦包。橫向,更跨到成衣、製袋業。

第三,發揮綜效。位於廣東東莞市的廣德事業體是一例,廣德擁有上游材料到下游成品的一
條龍生產流程,創造出超過二○%的獲利整合效益。

目前,南良的五十六家公司中,有八成是透過內部創業的機制成立。這五十六家公司架構出
八爪章魚般的網絡關係,由垂直供應鏈與利益共同體,緊密相繫著彼此。

舉例來說,五十六家子公司中,有許多是下游加工廠或是周邊衛星廠,如運動背包的印刷廠
,負責印刷產品的商標,他們的訂單來自母公司。因此南良雖有半數以上子公司持股未超過
一半,但子公司因為必須依賴母公司的訂單或原材料的供應,造成子公司無法割捨,也無法
獨立生存。溫肇東認為,這是內部創業必要的管控機制與成功推動的關鍵。

當類似寶成等鞋廠垂直整合發展陸陸續續達到擁有人造皮革、鞋面、鞋帶與編織袋,也發展
到成衣,並一一淘汰或是購併製鞋廠的衛星工廠。但南良卻跑得更快,比鞋廠擁有更上游的
織布與染整,也比鞋廠擁有更頂尖的足球鞋生產技術。至今南良仍是寶成最主要的鞋材供應
商。勝出原因是南良提供高功能性的產品,例如防彈衣纖維加入鞋材中或是防水保溫特殊功
能材料。

鞭長,孰說莫及?蕭登波在危機中找到勝出之道,造就「鞭長能及」的集團、營收超過三百
七十億元的全球布局。(選錄自《商業周刊》九三九期)

*鞋材王國的世界第一

1. 足球比賽運動鞋:ㄧ年產50萬雙,占歐盟3大足球職業賽8成比例

2.高爾夫球袋:ㄧ年產60萬個,占高爾夫專業市場3成

3.紡織鞋材:年供應3, 000萬雙運動鞋為Nike、Reebok、New Balance、Adidas 等全球前10
大運動鞋品牌最大布類鞋材供應商

4.電腦包、3C產品袋:年產1,000萬個,占全球品牌市場約1成

資料來源:南良集團


小檔案 _蕭登波 [ 隱藏 ]
出生:民國39年
學歷:嘉南家商
經歷:布料貿易公司業務
現職:南良關係企業集團總裁 領導哲學》蕭登波是董事長的董事長
讓員工做老闆 留住人才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

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只有商職學歷,但做生意深諳人性。有人靠霸氣成就事業,蕭登波認為
做人要勝過做事。他給離職員工祝福,願意協助所有幹部創業,也隨時願意接受人才回鍋。

蕭登波說:「我最期待的是——交出五十六家子公司的董事長頭銜!」就是這樣的魅力與做
人哲學領導,現在南良集團中不乏具備自立門戶的資格與財力的高階主管,卻仍然願意掛在
南良的招牌底下,全力支持蕭登波發展鞋材王國,讓蕭登波成為董事長的董事長。

蕭登波,一九五○年出生在嘉義布袋,二十二歲就創業。在當時台灣製鞋業崛起的年代,創
業第一年,蕭登波就快速賺到創業的第一桶金六十一萬元,而且事業不斷的擴大,蕭登波打
趣的形容,生意好到高速公路上隨時可以看到南良的貨車,忙著送貨給鞋廠,以應付台灣鞋
業王國的龐大訂單。

幹部創業打對台,寬容退讓 員工有喪必到場,顯真情

鞋業王國充滿商機也吸引員工自立門戶,創業八年後蕭登波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幹部,沒想到
一位鄭姓副總在鞋廠的遊說下,決定自行創業跟蕭登波打對台,生產鞋墊、鞋面等鞋材。

「養老鼠咬布袋」是企業老闆最痛恨的事情,但蕭登波竟然告訴下屬,以後市場上遇到鄭副
總的競爭,盡量退讓:「同樣的道理,我希望如果你們想離開,也能有最好的空間舞台!」

忍讓寬容為懷,蕭登波的崛起就是從這裡開始。鄭姓副總創業五年之後,經營狀況陷入困境
,最後到了瀕臨破產拖垮一切時,他回頭找上蕭登波,蕭登波二話不說解決他的困境,而對
方公司則改名為友字輩的友良。一個友字表達了蕭登波對待員工的哲學。

成功的頭家贏得了部屬的忠心,從處理婚喪喜慶細節可以看出。南良集團規模達到三百七十
億元以上的營業額,台灣員工數超過二千人,遇到員工家有喪事,蕭登波不單單只打電話慰
問,絕對會親自參加告別式。

「我們人多半遇到的是喜事,喪事很少。因此有喪事一定要去,而且一定要參加告別式,讓
員工的親屬看到老闆對他的重視,這樣才見真情。」蕭登波說。

曾經,蕭登波為了參加員工家屬的喪事,原本可以從德國直接飛到中國大陸的廣州,硬是繞
回台灣一天,隔天再趕到大陸參加新廠開工典禮。即使路途再勞頓,三十六年來,蕭登波就
是不漏過員工家屬的任何一場告別式。

用盡天下人才,讓天下人才為他效命,是蕭登波成功的原因。旗下事業體雖然沒有股票上市
,但南良集團給員工的分紅卻是相當優渥,南良規定旗下事業每年提撥獲利的二○%做為員
工紅利,賺錢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平均一年可以領到千萬元分紅。如果是業務性質的副總經理
,甚至還能領到五千萬元。

「孝子就是好人」,無人背叛 喝酒喊拳不乾脆,絕不重用

二○○四年,南良集團就曾經因為紅利太驚人,鬧過一個笑話,旗下業績成長最快的廣德事
業體,有位副總經理表現優秀,蕭登波大筆一揮就是千萬元紅利,沒想到這位副總收到錢之
後竟然跑去找會計部,南良集團執行長洪永裕說:「紅利單尚未送到大陸,錢就先到戶頭,
這位副總懷疑會計部門算錯,尾數多了一個零,所以主動查詢。」

如何識人,蕭登波有他的另類哲學,第一個觀察的就是員工孝不孝順。有人認為蕭登波的「
孝子就是好人」觀念太迂腐,但他卻說,三十六年來就是沒看過孝子背叛過南良。

他的第二套識人學則是酒桌上的乾杯哲學。他曾與台南地區一名紡織業老闆喝酒,跟他喊酒
拳時,這老闆出拳時老是喜歡「偷吃步」,喝酒也喜歡占人家便宜,老是偷偷喝得比別人少
,就是不明說酒量不好,當下就覺得這樣的老闆不能合作,後來傳出同業跟這人做生意吃虧

從此蕭登波不重用喝酒不乾脆、喊酒拳「偷吃步」的人。一諾千金、說一就是一的幹部優先
考量。

從無到有,蕭登波創造出鞋材王國,但他天天思考,什麼時候交出董事長職位給專業經理人
,期望能夠跟施振榮一樣,交棒退出也是一種幸福,更期望能夠像台南幫的創始人吳修齊一
樣,交出董事長寶座,讓子孫公司滿天下。

台南地區,有一個由四十家大企業老闆組成的「億載聯誼會」,內部流傳一句話:蕭登波是
最成功的「頭家」,是董事長的董事長。

大億集團董事長吳俊億補充說,能夠當成功的董事長不代表就是好的頭家,好的頭家是事業
成功又能夠讓員工與幹部信服,讓員工死心塌的願意一輩子跟著他打拚。蕭登波就是這樣的
人。(選錄自《商業周刊》九三九期)

謀略學三》世界木器家具王郭山輝稱霸秘訣
培植敵人 壯大自己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呂國禎

三場戰役,讓昔日小商人郭山輝,在15年間,接連打敗兩家上市公司,讓台升成為世界木器
家具霸王。
 
敵人,非殺死不可嗎?郭山輝從不如此想,因為,一路走來,所有敵人,都是幫助他登上世
界第一的踏腳石。(攝影.張家毓)
一九九○年,廣東東莞大嶺山上,滿山遍野荔枝成林。如今的大嶺山,荔枝林被夷平,取而
代之的,是三百家家具工廠。大嶺山變身為世界最大的家具生產基地,二○○四年家具出口
值十四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九十億元),比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家具出口值還多

改變這歷史的,是台灣人郭山輝。一九九一年,在台灣沒沒無聞的台升家具(在台灣為台昇
家具)董事長郭山輝,帶著五家家具下游工廠一起落腳東莞大嶺山。大嶺山和郭山輝的命運
,都因此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大嶺山家具城裡,占地四十公頃(相當於八十個足球場)的台升家具,是其中最大的家具
廠。不僅如此,如果再加上台升浙江廠,其總廠房面積已約當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台升每月
出口兩千個貨櫃的家具到美國,等於是三萬套整組家具,二○○五年創造五億美元(約合新
台幣一百七十億元)營收,是全球最大的木器家具製造商。

一九九一年前,台升只是台灣中部的小工廠,一年營業額不到一億元,在台灣家具業連前一
百名都排不上。而當年的家具巨人,是年產值超過新台幣六十億元的環美家具,及產值超過
二十億元、台灣第一家家具上市公司美式家具總裁謝貞彬,和大通集團董事長謝貞德兩兄弟

但台升就在外移大陸十五年間翻身,超越當年家具巨人,躍居木器家具的世界第一。郭山輝
如何成就他的家具霸業?

第一轉折點:
號召外移大陸 建立垂直整合聚落

一九九○年代初期,台灣家具業者剛開始外移大陸時,都選擇較乾燥的北方。另有業者轉到
東南亞,利用當地的木材資源生產家具。但大嶺山既不出產家具用木材,且春、夏高溫多雨
潮濕,也不適合美國市場中高價家具製造加工。郭山輝在盤算什麼?

他的想法迥異於傳統的設廠思維。他看上大嶺山人工成本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以及三免二
減半的賦稅優惠,一小時車程即可抵深圳鹽田港,而且,和一般家具廠只是單純的外移不同
,郭山輝要在此建造一貫化生產線的工廠。

從木材切割、組裝、表面磨光、實木貼皮、油漆、紙箱包裝到裝櫃出口,全部在一條長度一
千六百米長的台車上加工。假如一貫化生產線能形成,生產時間可以省下近三分之二,由原
本的一百二十天縮為四十五天。同時,成本有機會降低四分之一。

但一貫化生產流程的背後,必須先建造產業聚落。這難上加難,過去沒有人做到。而且,說
服油漆、家具五金零件如鋸片、砂紙、紙箱,到家具加工設備家具如木材切割機,加工廠是
否願意跟他一起外移,是一大挑戰。當時的台升規模還小,既不是環美,也不是美式家具,
誰願意跟它?

豪順家具廠董事長吳浴全回憶,一九九一年,一場飯局中,郭山輝對著五家來自台灣的家具
加工廠老闆拍胸脯保證:「到大嶺山投資,失敗的損失由我負責!」郭山輝的大氣魄,因此
讓做木器加工的吳浴全與生產家具漆的大寶集團、做家具貼皮的金石、做家具零組件的寶鴻
、做塗裝的銓一,決定跨海搬家。六個老闆一起住進租來的宿舍,建立家具產業的垂直整合
聚落,這是家具業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聯合設廠。

大嶺山家具聚落形成後,產生磁吸效應,後來台灣外移到大陸的家具廠,有九成聚集在此。
「三百多家業者聚集在一百平方公里內,在全球找不到第二個地方!」亞太家具協會會長陳
燕木說,聚落效應讓油漆供應商直接把管子接到家具廠,大大節省運費等,共可省下五%的
材料採購成本,設廠與訓練人力的速度則可以快上一百倍,例如別的地方從蓋廠到機器安裝
要一年,大嶺山只要半年。

這一役,奠定他們能與環美、美式家具鼎足而立的地位。

第二轉折點:
歡迎對手進駐 轉戰高階市場,跑得更快

家具產業聚落形成的過程中,台升的競爭對手,也不斷增加。除了像震興集團這樣的「敵人
」進駐大嶺山,甚至,當年隨著台升一起到大陸的家具加工廠,也跨足生產家具,和台升競
爭。但郭山輝靠著產業聚落形成的競合關係,巧妙運用「敵人學」,讓對手壯大,他自己也
不斷擴廠、搶進新的市場。

這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經說過非洲草原羚羊的故事異曲同工:保育專家為保護羚羊,移走
獅子。羚羊失去天敵後,數量雖然增加了,卻因缺乏運動、體質不佳而染上疾病。因此,保
育專家再將獅子放回,獅子帶來的競爭,幫助羚羊淘汰體質不佳的個體,以鍛鍊出更強的羚
羊物種。在對抗的環境下,同時提高羚羊與獅子的生存競爭力。

郭山輝認為,敵人是刺激自己成長的動力,他不消滅敵人,而是把敵人養大。例如,台升本
來生產餐桌及咖啡桌,一九九五年,豪順決定跨足生產餐桌及咖啡桌,郭山輝還把過去屬於
台升的低階餐桌與咖啡桌市場與訂單陸續給豪順,如今豪順在大嶺山有兩千名員工、兩座工
廠,新廠占地十三公頃,儼然成為台升的競爭對手之一。除了豪順,當年和郭山輝一起前進
東莞的台商,除了生產油漆的大寶,都分別跨入家具製造。例如做家具零組件的寶鴻,如今
也生產餐桌與茶几。

「我們是領導廠商,同業追得快,我們要跑得更快!」郭山輝說,互相競爭是促進成長的方
法,全球化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會突然從哪裡冒出來,生存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成長與
提高競爭力。隨著競爭同業增加,郭山輝養大敵人也養大自己。一九九六年,開始興建第八
廠, 級更高階的臥房組市場,生產床、衣櫃、化妝台等。這是台升第二個轉折點。

第三轉折點:
品牌進軍美國 蝦米吞鯨魚,加速物流霸全球

從餐桌進入臥房組,需要更大面積的土地,加工技術也要提升。郭山輝投資新台幣十七億元
,設立當時中國最大的木製家具出口工廠,占地二十五公頃。當時一個家具廠投資額頂多五
億元,台升東莞廠總經理林奇穎說,許多同業都等著看笑話。更大的投資,代表更大的風險
。為了這全中國第一座生產臥房組的工廠,郭山輝跑到美國、加拿大參觀家具工廠,也到油
漆廠考察,長達兩年,引進了中國第一套的家具流線型生產線。

升級的道路,沒有幸運,一路荊棘。跨入臥房組市場,台升依客戶指定,使用來自北美的赤
楊木,上千萬元的木材進到工廠後,依序加工之後,等著要出口時竟然出現龜裂。原來,北
美天氣乾燥,大嶺山過於潮濕,赤楊含水過多就會發生龜裂。經過半年的研究,台升仿照北
美氣候進行溫濕度控制,生產線上維持恆溫二十四度、濕度含水度八度以下,從此,木材不
再龜裂,大嶺山也可生產出北美市場的中價位家具。

開拓臥房組成功,一九九八年開始,台升單月貨櫃出口量從一百個貨櫃,大幅提升到三百個
貨櫃以上。這是非常重要的轉型,台升的製造能力已遠超過昔日老大哥環美與美式、大通。
謝氏兄弟的兩大家具美式與大通公司也在那幾年先後收場。

郭山輝在邁向全球第一大木製家具企業過程,展現出異於一般生意人的布局。一九九四年,
當時總資產僅人民幣一千多萬元的美克企業,邀請台升入股。郭於是到烏魯木齊協助美克蓋
了兩座松木家具工廠,美克也派遣三十位幹部到大嶺山台升受訓。在台升協助之下,美克總
資產在二○○○年時達到人民幣十五億元,成長一百三十七倍,每年出口金額超過兩億美元
,並在上海股市掛牌。美克上市後,台升即撤資。

林奇穎說,培訓美克時,台升發現大陸幹部的能力不輸給台灣籍,於是開始大量任用大陸籍
幹部,現在生產線上擁有上百位陸幹,是台商家具業第一個生產線全面改用陸幹的企業,人
事成本也比台灣籍節省一半以上。

郭山輝認為,要幹掉對手需要激烈殺價戰或是購併戰,最後都可能會兩敗俱傷。面對壯大的
同業,郭山輝決定不走殺價競爭的路,而是再上層樓做品牌,於是台升在一九九九成立
Legacy的家具品牌,做進軍美國的通路與品牌市場的試煉。Legacy成功搶占低價市場,讓郭
山輝壯了膽做更大的突破。

二○○一年,台升更買下赫赫有名的環美家具(UNIVERSAL)的品牌和通路,這是台升第三
個轉折點。環美是香港柚木公司創辦人莫若愚所成立,早在一九八二年,環美就在美國紐約
股市掛牌(後來轉手給美國MASCO公司)。郭山輝還是小家具廠時,環美家具就是家具業的
巨人,如今當年的小蝦米卻反過來購併大鯨魚,此事轟動美國家具界。二○○二年,台升營
業額突破三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單月出口一千四百個貨櫃,出口量
成長四成以上,躍居全球木器家具霸王寶座。過去,環美家具為了將家具配送到客戶手中,
在美國加州設有一座約一萬五千坪、一千名工人的加工倉庫與工廠,光是工人薪水,一年就
高達新台幣十億元,同樣人力在東莞不到一億元成本。

新敵人學:
與同業亦敵亦友 競合磨實力,敵人化為踏腳石

這加工倉庫運作毫無效率。過去,環美設在大陸和東南亞的工廠,從生產到運抵美國,需三
個月時間,到美國倉庫再到客戶手裡,竟然也需要三個月作業時間,美國客戶下訂單到收到
貨,長達六個月時間。

買下環美之後,郭山輝關閉美國倉庫與工廠,而在中國大陸設倉庫,按照零售店客戶的訂單
生產後,直接分裝成為小包裝,依訂單別裝櫃,直接送往美國各家具店,從下訂單到交貨,
只要三個月。

專研賽局理論的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巫和懋曾說,企業的競爭本質取決於對手有多強,而非
本身擁有多大的資產與能力。郭山輝在全球家具戰場上不是靠廝殺,而是靠著既是盟友又是
敵人的同業一起營造聚落,在既合作又競爭下,一步步累積實力,從代工製造到購併、經營
品牌。

敵人,非殺死不可嗎?郭山輝從不如此想,因為,一路走來,所有敵人,都是幫助他登上世
界第一的踏腳石。(選錄自《商業周刊》九四五期)

*台升家具(順成控股)獲利穩健
年度:2005
營收:168億元
稅後獲利:29億元
獲利率:17%

年度:2006
營收:185億元
稅後獲利:34.5億元
獲利率:18%

年度:2007
營收:165億元
稅後獲利:17.9億元
獲利率:11%


小檔案 _郭山輝 [ 隱藏 ]
出生:民國44年
學歷:淡江大學合作經濟系
經歷:台升家具董事長、東莞台商協會會長
現職:台升家具董事長

 管理學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他,花了十五年研究,讓喇叭維持十年音準,上萬種模具精準組合,打造出樂器供應大王。
他,為螺絲釘斥資建立巨型自動倉儲,能以最快速度,供應世界兩萬種螺絲,稱霸全球。他
,用造飛機的規格生產嬰兒車,做到超標準的安全品質,拿下世界嬰兒車六成市場。他們追
求完美,小心翼翼不犯錯,因為他們明瞭——魔鬼就在細節中 !
管理學一》功學社謝武弘十年一個步驟,三十年霸全球
愚公樂器 六國大布局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胡釗維

謝武弘其實做了很多笨事,但是堅持到最後的結果,就全變成是對的了。相對於聰明人的不
做笨事,他的「愚勇」反而更顯得難得。
在工廠林立的台北縣蘆洲,窄窄的巷道中,遠遠就能看到一幢白色建築物一柱擎天。

八億元,是這棟新矗立建築物的造價,當地人稱之為「白色巨塔」。建築物裡,有一座能容
納三百人,音響與燈光設施媲美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整個蘆洲市,人口僅二十萬不到、平
均房價每坪低於十五萬元,這棟建築物與這座演奏廳身處其中,極不搭調。

「白色巨塔」的主人是功學社教育用品公司董事長謝武弘,他是已邁入七十五週年的功學社
集團第三代。去年,功學社教育用品公司創造出八十四億元的營收規模,旗下擁有涵蓋六個
國家共十七個生產基地,以及超過十個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樂器品牌,並行銷世界七十七個國
家,還被全球權威音樂專業雜誌《音樂貿易》(Music Trades)譽為「最近三十年內,全球
唯一有資格躋身世界一流的新進品牌。」

割捨:放棄文教專心管樂 父子冷戰十年,老臣帶隊出走

很難想像,在這曾經飽受水災之苦的蘆洲市,竟有一座國際級的演奏廳,不只如此,二○○
五年十二月,在此還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奏會,來自英國,曾獲伊莉莎白女王授頒「大英帝
國榮譽勳章」,被譽為當代最頂尖的長笛音樂家威廉班奈特(William Bennett)將在此開
演。這場演出,是他首度在私人的音樂廳進行演奏,所使用的長笛,是價值兩萬美元的功學
社「Altus」品牌,這是全球最貴的一把長笛。

功學社教育用品,這是年營業額八十四億元,但低調的未上市公司。當他們的員工很幸福,
一半以上是公司的股東。以一九九二年認股的員工為例,當時拿出一百萬元認股者到二○○
五年,十三年間,經過不斷現金配息,已超過一千四百一十萬元。去年,其每股淨值三十元
。對比當時的兩檔上市公司,裕隆日產汽車每股淨值四十三.四元,股價一百一十六元。做
車燈的帝寶,每股淨值三十三點八元,股價也達一百一十一元。


但有誰想得到,三十六年前,功學社教育用品竟是整個集團中,最不被看好的一支。

一九六九年,功學社集團由於組織日益龐大,必須進行分家,於是依照樂器與文教、機車、
貿易三大類別,分拆成三家公司。當時,謝武弘的父親謝敬禮所分到的,是規模最小的樂器
與文教事業體。

當年,大房兄弟分到的是掌管機車製造的功學社股份公司,拜台灣機車產業正值成長陡升坡
之際,年營業額已達上億元。功學社教育則直到分家後隔兩年,營收規模才首度突破一千萬
元。回憶往事,謝武弘不勝感慨:「他們是在天堂,我們卻如處身於地獄。」

分家那年,剛退伍的謝武弘進入集團。三年後,他從父親手中接下功學社教育。當時二十五
歲的他,決定聚焦發展管樂器,放棄文具教育用品事業。這看來明智的策略,卻引來兩起災
難:一來,這等於是刨掉他父親的根,不但引起父親震怒,父子甚至冷戰十年;再者,也立
刻面對與老部屬對公司發展理念不同的衝突,「少主接班,沒人服氣,也沒人看得起。」老
臣不滿,隔年,將近五十人的團隊出走自立門戶。

突圍:找畢業生開發模具 打破工匠神話,量產樂器零件

長久以來,樂器生產被視為傳統工匠產業,老技師的經驗,幾乎就等於公司的全部資產。台
中后里連昌樂器負責人張宗瑤說:「沒了工匠,幾乎就等於宣告一家樂器公司的死亡。」

地獄與死亡!走在死亡幽谷的謝武弘,踽踽獨行,思考該如何重建新的城堡。

在當時,從一個個零件生產,到組裝,得完全仰賴人力來製造樂器。一把薩克斯風從買進厚
度僅○.七公厘的專用銅板,裁剪成喇叭口圖形之後對折,經銀焊接之後再撐開,並敲打成
形後,再搭配留音孔,管身、彎管、吹嘴、按鍵、皮墊以及彈簧針等零件組裝而成,要十天
才能完成。老師傅決定一切成敗,他們箝制樂器公司的興衰,但品質卻無法穩定。

傳統,究竟有無突破的可能?

謝武弘想打破工匠神話,量產樂器零件。他找來一批剛出社會的機械科畢業生,將小喇叭等
管樂器一一拆解成眾多小零件,再就各零件開發模具。這是一項革命、瘋狂的實驗。

原因之一,難。光是一把小喇叭,就有八十個零件,一把薩克斯風的零件更超過三百個。如
果想成功量產薩克斯風,他們必須能開出三 百個零件的模具。

原因之二,險。當時他無力購入價值數百萬元的模具生產設備,只好大膽變賣祖產。在此前
一年,功學社營業額不過營收一千萬元,獲利更只有二十五萬元。

原因之三,市場小。以當時全球每年管樂器市場不過數十萬把數量,且當時台灣樂器工廠只
有內銷能力來看,謝武弘破天荒投資數百萬元購買模具生產設備的舉動,簡直是大費周章,
搬了大牛刀來殺小雞。

在功學社服務逾三十年的製造部總經理蔡根在說:「後來我們評估,好在功學社跨出國際市
場,否則這筆投資,三十年也不能回收。」

決心:臥薪嘗膽十五年 成為全球第三大管樂器供應商

難、險、小。所以,沒有人想到要量產樂器零件,建立開發模具的能力。更沒有人會像謝武
弘,臥薪嘗膽十五年。

然而,這卻奠定功學社日後步向國際舞台、成為全球第三大管樂器供應商的關鍵。當所有管
樂器的零組件都能用模具自動開發後,功學社的零件生產效率提高五倍,過去,以純手工打
造一把薩克斯風,至少得花上十天,謝武弘的創舉,讓時間縮短到一天內可生產五把;且由
於所有零件都是以模具開發完成,產品穩定性更高於其他同業。

目前(二○○五年),功學社已具備生產將近百種樂器的能力,近百種樂器所需零件高達一
萬零四百三十八種,也就是說,功學社已陸續開發出約一萬套模具。

來到功學社中壢過嶺廠,這是功學社生產管樂器零件的大本營,也是全世界前三大的管樂器
零件生產基地。也因此,它擁有最特殊的風景:儲存了上萬套的模具。在不同空間可以看到
,一排排的四層置放模具的鐵櫃,這樣的鐵櫃在工廠內至少上百個。

其中,光是為生產薩克斯風的模具,就擺滿一間二十坪大的房間,過嶺廠的員工戲稱:「這
些房間是功學社的藏經閣,我們有數十個藏經閣,要想偷走,比登天還難。」

披靡:投入製造薩克斯風 取代后里聚落,讓半數工廠關閉

功學社開發模具的實力讓人咋舌。最著名的例子發生在一九七六年,當功學社決定投入薩克
斯風生產後,讓台中后里的薩克斯風經濟體差點崩盤。之前,功學社只專營小喇叭、伸縮喇
叭等銅管樂器生意,遇客戶下單薩克斯風,功學社全自后里同業購入。功學社投入薩克斯風
生產後,全台灣最大的后里薩克斯風工廠群落,一年內從一百多家減少一半。

大后里樂器公司董事長李國忠說,早期因為工資低廉、市場資訊閉塞、價格與利潤有相當的
操作空間,在毫無競爭壓力下,產品和技術並未有多大進步。

不過,存活下來的公司,也因受到功學社的衝擊,逐漸改變生產方式。如今,后里製造的薩
克斯風早已改變既有的生產形態。

穩定的生產品質,與高於台灣同業超過千倍的生產效率,讓功學社在台灣樂器市場幾乎是打
遍天下無敵手,謝武弘因此投入外銷市場,為全球大廠代工樂器,甚而創立自有品牌。

為推廣自創品牌,一九八○年,謝武弘拿著引以為傲的管樂器,直奔德國法蘭克福樂器展,
不懂國際市場的他,拿著自創雙燕牌樂器在場內兜售,野人獻曝的結果卻得到冷漠的回應:
「別人說,我們做的只是一把會叫的玩具,而非真的樂器。」

對謝武弘而言,這無疑是重大的打擊。回憶當時,謝武弘說,當時,台灣樂器市場幾乎全以
中等學校為主要客戶,其次則是那卡西樂隊與電子花車社,「而我們竟天真的拿只能吹鼓吹
的玩具,就想在國際音樂廳露臉。」也就是說,謝武弘臥薪嘗膽的前期,雖然培養出量產力
,但品質還不足以登上國際舞台。蔡根在說:「我們滿腦子想的,只是如何讓我們生產出來
的樂器品質一致,如何讓效率再提高,卻從未以音樂人的角度來思考如何生產樂器。」

當時功學社的主力團隊全是愛好音樂的機械人,而沒有音樂人。為了製作出好樂器,謝武弘
於一九八一年延攬當時在全球排名前三大高級長笛公司Muramatsu工作的日本技師田中修一
到功學社擔任顧問。隔年,田中修一開始在台灣定居。此人是功學社轉型的靈魂人物,沒有
他,就沒有今天站在國際舞台的功學社。

相對於鋼琴等按鍵樂器或小提琴等絃樂器,其音準在生產後還能透過調音師重新校正,一把
管樂器的音準品質,「從工廠出貨那一天,就已決定其出身高低,」蔡根在說。

升級:嚴格管制音準品質 維持使用十年,不准有偏差

在管樂器領域,檢測品質的指標就是音準控制能力。以伸縮喇叭為例,抽管厚度僅有不到○
.○五公分,要想維持使用十年的時間音準都不能有任何一點偏差,內、外抽管間隙必須控
制在○.○一公分,且須考慮在不同的溫濕度下,其金屬彈性支撐樂器重量的變化值。功學
社花了兩年時間,也只摸索到大概的訣竅。更別提零件逾三百項的薩克斯風。

春秋時代越王句踐臥薪嘗膽也不過十年,但謝武弘臥薪十五年,篤實的蹲馬步,直到一九八
六年才開始轉虧為盈。品質技術突破後,其間高級長笛「Altus」品牌,擊敗過去功學社的
技轉母廠山葉,成為全球第一把交椅,一舉擺脫只能製造廉價入門樂器的困境。功學社的獲
利「黃金十年」,從此開啟。

到一九八○年代末期,功學社外銷訂單越來越多,謝武弘開始思索全球運籌布局。他深刻瞭
解,即使功學社已能藉由自製模具,自動化生產多達萬種的樂器零件。但占樂器生產成本達
六成的組裝製程,必須在完全依賴技師經驗,得百分百靠人力的現實下,循各地工廠最適生
產模式以強化彈性量產能力才行。「尤其高級長笛的材質非金即銀,製作模式宛如珠寶業,
需要精密的技術和精雕細琢的手工,唯有穩定性高的日本技師才能勝任。」

運籌:搶先布局大陸 再併百年老廠,生產線涵蓋六國

這是功學社的第三步——以全球運籌思維來強化彈性量產能力。一九九二年,謝武弘決定進
入中國大陸投資,希望建立起低階管樂器的組裝基地。又被業界視為瘋狂之舉。當時,上海
灘仍時時可見穿著灰色毛裝的中國人;國際上,幾無任何一家大廠進入大陸設廠。因為,「
樂器行業裡,人力素質是遠重要於人力成本,」田中說。一般都不認為中國的工人素質能勝
任。即便在台灣,一個樂器技師的養成都至少要三年,何況在中國大陸。但擺在眼前的是,
大陸工資只有台灣六分之一的事實,功學社很有耐心的布這著長棋。

數年後,這步棋奏效,功學社展現致命的競爭力:品質與國際大廠相同,但價格低上兩成的
產品。進而在在十年內成為全球第三大管樂器、全球第一大鼓樂器供應商的關鍵。

功學社又陸續在美國、德國、荷蘭,展開購併百年老品牌的行動。一連串的動作,讓功學社
得以擁有涵蓋全球六國,總計十七座工廠。論全球運籌布局,鴻海是台灣電子業的典範,而
功學社的腳步,絕對不輸鴻海,「設立全球銷售據點不難,但要把生產線搬到半個地球外,
台灣沒有幾家企業做得到。」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指出。

擁有全球工廠,功學社得以善用各地製造優勢。目前功學社將技術核心——模具開發與管樂
器的零件生產放在台灣,大陸則專司入門樂器的組裝生產,位於歐、美與日本的工廠,則各
司簧樂器、鼓樂器、木琴與高級長笛的組裝。

回首來時路,昔日的地獄已然不在,謝武弘說:「地獄已經變成天堂,而當年的天堂(指機
車業)則已落入凡間。」

當記者問到:「功學社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因素是什麼?」謝武弘陷入沉思,手中的菸盒
捏了又捏,才緩緩吐出兩個字:「愚勇。」

記者反問:「是『憨膽』嗎?」他點頭說:「什麼事情都早知道的話,很多事情就會不一樣
了;想太多,功學社可能就不會有今天。」伴他一路走來的功學社中國營業處總經理藍漢民
說:「謝總其實做了很多錯(指笨)事,但堅持到最後的結果,就全變成是對的了。」

相對於聰明人的不做笨事,精明算盡,謝武弘的「愚勇」更顯得難得。(選錄自《商業周刊
》九三八期)

*功學社排名全球前五大的樂器品牌

品牌:Hohner

成立時間:1857

主力產品:專業口琴、手風琴

等級:世界第一

品牌:Altus

成立時間:1983

主力產品:高階長笛

等級:世界第一

品牌:Hercules

成立時間:2002

主力產品:譜架

等級:世界第二大

品牌:Jupiter

成立時間:1980

主力產品:管樂器

等級:世界前三大

品牌:Mapex

成立時間:1990

主力產品:鼓樂器

等級:世界前五大

踏實築夢》用十倍努力,經營十年後市場
篤實如牛 目光如鷹 他靠「愚勇」成霸業

商周特刊 台霸特刊 2008-12-26 撰文者:胡釗維、編輯部

如果你是個忙碌的企業家,三十六年來頻繁往來國外,能記得自己總共出國幾次嗎?

採訪那天,我們隨口問了功學社教育用品公司董事長謝武弘這問題,沒想到,他卻不假思索
的回答:「二百五十九次!」他怎麼記得?功學社年營收八十四億元、每股淨值達三十元,
謝武弘能記得這麼細節的答案。

當著我們的面,他走到電腦前,叫出一個EXCEL(微軟報表處理軟體)檔案。

篤實如牛:親自記錄出國細節 反應一絲不苟、綿密布局的性格

頁面上密密麻麻的記載著,從他第一次扛著兩個舊皮箱到德國參展,到近年飛越三大洲購併
拓廠的行程,從一號編到二百五十五號,包括日期、時間、行程全部逐條細列。這是他每次
出國回來,親自拿著機票等單據對照,記下出國每個細節,三十六年不輟的成果。「最近還
有四次還沒有紀錄。」他說,所以總共是二百五十九次,毫無疑惑。

除了把行程用EXCEL簡表排列,對於每趟行程,他還會再另開一個單獨的WORD(微軟文字處
理軟體)檔案紀錄,檔案資料仔細到幾點鐘到哪家公司拜訪、跟誰開會,甚至連吃飯餐館的
備註都詳列其中。

謝武弘再忙,這些細節都還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的鍵入電腦,從不假手秘書。

二百五十九次逐筆出國紀錄,全台灣的董事長們,大概只有謝武弘說得出這數字。紀錄數字
的底層,代表主人做事一絲不苟、綿密布局的性格。彰顯在外在的他,如其貌,篤實如牛,
不管田地多大,總是將一行田走完才會轉到另一行。因此能在製程精密、零件繁雜的樂器世
界,讓功學社一步步做大。

這位篤實如牛的人,下手時卻又侵略如虎。牛與虎的性格,盡是謝武弘。這位出生地方望族
的第三代企業家,近四十載商場生涯中,曾兩度不惜變賣祖產,挹注事業。

侵略如虎:兩度賣祖產求現 買設備、大陸設廠,快速果決

他曾經為了開發新模具,第一次投入數百萬元,只因學測量的他,認為很多樂器零件應該是
能夠標準化;當世界級大廠全認定中國大陸設廠還行不通時,謝武弘已提前卡位,甚至不惜
賣掉中壢廠區部分土地,因為他「感覺,那裡是進軍國際舞台的一個機會。」

他們家光是在台北蘆洲就擁有上萬坪土地,這輩子,榮華富貴不愁。跟著謝武弘打拚三十餘
年的老臣蔡根在說:「老闆大可以靠家裡的祖產,躺著舒舒服服過一生。」但謝武弘沒這麼
做,他兩次賣祖產,卻都是為了領先同業,向外擴張。

第一次賣地,在一九七○年代初期。當全台灣同業還在用純手工製造樂器時,謝武弘為了跳
出光靠工匠技藝的框框,大膽賣掉蘆洲上千坪土地,將賣地換得的數百萬元全部拿來投資開
發模具,設立模具基地。

第二次賣地,在一九九一年。謝武弘決定到大陸設廠提前卡位,從長期培養樂器生產工人素
質、開拓中國市場。資金不夠,他還是要做,於是斷然賣掉中壢廠幾千坪土地,得款七億元
,快速換得在天津設廠投資的資金,布一個未來進軍國際舞台的局。

功學社赴大陸開疆闢土的第一人李京輝回憶,他到功學社面試時,只知道這是一家做樂器的
公司,其他什麼都不知道,問到未來工作內容時,老闆謝武弘竟然回答他:「我也還不知道
,但是我們就是要做。」

之後在國際市場的一連串購併,謝武弘如虎的性格展露無遺。

不只進軍大陸快速果決,節儉的謝武弘平常出差國外都隨身帶針線包,出手買個二千塊錢的
皮包都嫌貴,但為了事業擴張、訓練員工,砸兩百萬歐元(二○○五年約合新台幣七千九百
四十三萬元)卻是面不改色。

謝武弘的特助王皓說,當年他進功學社時,還沒業務經驗,但進來不到半年,就被謝武弘帶
去負責荷蘭Majestic品牌的合資案。面對高達二百萬歐元的投資,王皓忐忑問老闆:「難道
不怕我把生意搞砸?」謝武弘一派輕鬆回應:「大不了當成是你的學費吧!」

從一九九○年將高級長笛生產工廠移至日本,把既有的Altus品牌做大到世界第一,接著再
大手筆購併德國Hohner、Sonor樂器,投資荷蘭Majestic、美國ROSS等。就像是在草原上看
準獵物的猛虎,為了一個機會,看準方向,不惜鉅資,一定下手侵略。

「篤實如牛、眼光如鷹、侵略如虎」,這是謝武弘對自己性格的註解。

謝武弘成為台灣第一個有量產樂器能力的生意人、第一個外銷樂器者、比國外廠商早十年進
軍中國大陸的布局,都展現如鷹的遠見。

牛、虎、鷹,基本上是互斥的性格。尤其,一個人若有如鷹的遠見,既能振翅高飛,誰會篤
實如牛步?

之於謝武弘,並非天生有如鷹的能耐,全是因如牛性格的累積。他雖是富家第三代少爺,但
早年勤跑業務與苦跑市場,沒幾個人能比。從亞洲、歐洲、到美國,他跑遍全世界。

為了學技術,當功學社的主要市場還在台灣時,謝武弘已勤跑國際性樂器大展,不僅每年固
定可在德國與美國兩大國際展覽見到謝武弘身影,一些區域性的小展,他也不放過。功學社
開創之初,謝武弘光為了看展,一年至少得出國近十次。

去國外參展,同業忙著找代工訂單,謝武弘則忙著探聽整體市場趨勢、看國外大廠最新產品
,每次都帶著數本厚厚的筆記回來。前兩次,他老婆還跟著他出國,但實在太苦了,就不再
跟了。

一次到法蘭克福看展,謝武弘為了省錢,刻意住在距展場要徒步三十分鐘的小旅館,展覽進
行到第二天,法蘭克福下起傾盆大雨,沒帶傘的謝武弘,就這樣冒雨跑回旅館;結果,不但
感冒,還發燒。

但法蘭克福樂器展一結束,他即直奔美國參加另一個展覽。到了美國,謝武弘病情轉重,甚
至引發肺炎,他自己形容,「嚴重到差點死掉。」

人在異鄉,舉目無親,後來,還是謝武弘的妻子拜託謝武弘住在莫斯科的醫生姊夫,長途飛
行十多個小時去治療他。

謝武弘拚命看展,為的就是要在展覽會場裡認識有百年歷史的業界前輩。陪著謝武弘跑展的
功學社製造部總經理蔡根在說,「當時,他們根本不認為功學社是什麼。」也因此,一九七
五年,謝武弘第一次有機會踏進日本山葉的工廠,學習國際大廠如何生產樂器。這是一次非
常珍貴的機會。

目光如鷹:踏遍國際大展 累積市場敏感度,提早布局

蔡根在回憶,一個小時的參觀行程甫一結束,他們立即奔回飯店畫圖,窮記憶之所及,畫出
五十幾張設計圖,包括製程、零件構造圖等。

拿著薩克斯風的設計圖,謝武弘在回國之前,就已訂了一套幾十萬元的半自動生產設備並進
行開模。當時,功學社甚至連「土法鍊鋼」,用手工方式打造一把薩克斯風的能力,都沒有

經過上百次實驗失敗,當工廠內金屬回收場已堆起價值達數萬元報廢材料時,這套數十萬元
的半自動生產設備才開始運轉。謝武弘看著掛在牆上的月曆,這一天,距離買下設備當天,
已經過了半年。

長久海外參展的歲月,累積謝武弘日後對全球市場的高度敏銳。功學社已歷時七十五載(二
○○五年),他說,創業一百年時要做的業務發展,現在就已經看到。功學社將要向排名在
前的日本山葉挑戰,重點市場就在中國。為了打進中國大陸市場,功學社二○○四年即花費
鉅資重新設計企業識別系統。同時,也將在中國大陸重點城市投資通路,開設音樂教室,培
養下一個可能的大市場。

再布局二十五年,謝武弘已然邁入八十二歲。旁人不解,他這輩子,既不愁錦衣玉食,物質
欲望很低、非常勤儉,出差時還隨身帶針線包,又無子女牽絆,人生何必如此辛苦?

員工常形容謝武弘是個夢想家,總是看見十年之後的市場,再用比別人認真十倍的耕耘,以
如牛般的篤實步伐,如鷹般的銳利眼光,如虎般的攻城略地,讓功學社踏上更寬廣的國際之
途。

也難怪田中修一,這位個與他共事多年的日本人如此形容:「他就算不敢說是Number one,
也要追求Only one!」(選錄自《商業周刊》九三八期)


小檔案 _謝武弘 [ 隱藏 ]
出生:民國36年
學歷:淡江文理學院土木測量科(淡江大學前身)
經歷:功學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職:功學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低調家族》「以物易物」時代崛起的老字號
功學社傳家三代 開創兩百億營收

在台灣,提到功學社,一般人總會將其與日本山葉鋼琴畫上等號。很少人知道,這個看起來
有濃濃日本味的公司,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家族。位於台北縣蘆洲市的功學社謝家,在台
灣土生土長,已經擁有七十八年的歷史,如今邁入第三代,枝繁葉茂卻異常低調。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資料,功學社集團旗下共有功學社山葉樂器、功學社股份、功學社建設開
發、功學社音響、功學社教育用品、功學社單車、功學社貿易、功學社樂器、台灣山葉機車
工業等九個事業體。

這九家公司,沒有一家股票上市,九家公司的實收資本額加,起來甚至還不到四十億元。但
沒有人會料到,他們卻用這僅有的四十億元,開創出兩百億元營業額;更沒有人想到,當年
功學社是從賣香蕉、鳳梨的「以物易物」而發跡。

因為沒有公司上市上櫃,功學社龐大的事業體,主要靠著「寶樹聯誼會」來做為控股中心。
功學社旗下各事業體,再彼此之間互相轉投資,以交叉持股的方式,鞏固股權。

寶樹是東晉時皇帝賜給宰相謝安的堂號,「寶樹堂」因而成為謝氏祠堂名號之一,功學社謝
家更引用於家族企業。

「寶樹聯誼會」猶如謝氏家族企業的董事會,他們每年四月與八月相約聚會,聚會地點從日
本北海道到英國不等。

這個聯誼會成員只有謝家的五名第三代(第二代的五房兄弟,其後代各據一名額)。

高雄雜貨舖奠基 「無照經營」,轉賣教育用品

每三年選一次主席,每年開兩次會,四月的會議討論年度分紅、八月則討論重大轉投資案件
。因為有了「寶樹聯誼會」,謝家三代不但凝聚了深厚的向心力,也讓集團發展步調取得共
識。

功學社的發展主要有三個關鍵時期:一九三○年日據時期的「萬屋株式會社」、一九五四年
台灣光復後的「功學社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一九六九年的集團分立。

功學社如今雖以樂器聞名,但其前身卻是從一家雜貨舖子開始。

回溯到七十八年前,日據時期台南的總爺(編按:相當於今日部隊師長階級)之子謝子乾,
也就是功學社教育董事長謝武弘的祖父,在高雄旗山開設了一家以釀酒、糕餅等生意為主的
萬屋株式會社。所謂「萬屋」,在日文中,是「什麼都有」的意思,也就是雜貨舖子。

謝子乾後來把雜貨舖傳給第二代長子謝敬忠與次子謝敬禮,家族邁入第二時期。謝家的基石
也是在此時奠下。

謝家兩兄弟一個是校長,一個是老師,因為有學校的淵源,很了解學校需要什麼物品。台灣
光復後,「萬屋株式會社」更名為「功學社」,意思是「功」在「學」校及「社」會,同時
,也轉型為販售與教育用品相關的業務。

當時的功學社,幾乎什麼都賣,從體育用品、接著劑,到複印紙、鋼板,幾乎全數包辦。謝
敬忠、謝敬禮兩兄弟甚至把肥皂箱改裝,釘了一個雜誌箱放在店內。

「我們那時候是無照經營呢!」第三代謝武弘笑著回憶。

因為戰後資源缺乏,再加上外匯管制,無法直接自國外進口貨品。功學社便採取最原始的以
物易物方式,與青果合作社合作,用旗山特產香蕉、鳳梨罐頭、筍乾等食品,跟日本交換風
琴、體育器材。

也因為這樣的業務往來關係,功學社從日本YAMAHA(山葉)處,取得山葉鋼琴與山葉機車的
台灣代理權。

北上蘆洲發展 帶動吹口琴風氣,站穩腳步

之後,功學社的規模越做越大,謝家兄弟也從旗山一路往北發展,並決定以樂器生產做為未
來發展重點。謝敬忠的弟弟謝敬禮甚至專程到日本,花一年時間學習樂器製造及工廠籌設。

謝武弘回憶,當年功學社要蓋的是一萬坪的廠房,原本相中了台北南京東路及蘆洲等好幾個
地方,後來考量到蘆洲雖然離機場最遠,卻能夠避開空襲,最後決定落腳蘆洲。就這麼一念
之間,謝家沒有選擇後來土地價值暴增的南京東路。

功學社在蘆洲設廠時,謝武弘還在台北市念初中。他每天騎腳踏車往返台北市與蘆洲,沿路
所見,沒有高樓大廈,盡收眼底的是一畦又一畦的翠綠色稻田,也成了謝武弘日後重要的回
憶。

根據文化研究者楊蓮福所著《戀戀蘆洲情》一書所載,蘆洲曾經出了好幾個名人,用歌聲征
服海峽兩岸的名歌星鄧麗君,就是來自蘆洲;另一則是功學社謝家。而鄧麗君的蘆洲故居,
剛好就在功學社對面。

一九五六年,功學社正式落腳蘆洲,當時主打的第一項產品是口琴,因為這項熱門產品,成
功的在民間掀起了一股吹口琴的風潮,人手一支雙燕牌或蝴蝶牌口琴,都是功學社的產品。

在全盛時期的一九七○年代,功學社每個月可以生產一萬兩千支口琴,公司營收的八○%,
是來自於口琴的貢獻。後來,山葉鋼琴、山葉機車都是在蘆洲工廠完成組裝的。

一九六九年,功學社邁入第三時期,將事業體切割成三大塊,分別由老大、老二、老四掌舵

其中,功學社股份有限公司由老大謝敬忠負責,主要是進口山葉機車業務;功學社教育由老
二謝敬禮掌管,專責樂器進口及製造;功學社貿易則由老四謝敬信負責,主要業務為音響銷
售。

三大事業體一樣低調 默默推廣音樂教育、贊助樂團

這三大事業體如今營收合計已達兩百億元。機車方面,一九八六年,日本山葉發動機株式會
社與台灣功學社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台灣山葉機車工業公司,功學社從進口機車零件、在台組
裝,轉為整車在台製造。

後來,日本山葉母公司甚至將一百五十cc以下的速克達機車生產基地都移到台灣,由台灣山
葉負責五十c.c.、九十c.c.、一百二十五c.c.等山葉速克達機車,再回銷日本、歐洲、美國
及亞洲市場。謝敬忠的四子謝文秀後來在機車體系中自創單車業務。

音響方面,也從成立之初僅代理YAMAHA的各項音響產品進口,到後來陸續引進Dynaudio、
McIntosh、Tannoy、Arcam、Myryad等歐美大廠的知名品牌,逐漸奠定在台灣音響界的地位
。目前(二○○五年)年營收近五億元。

而三大事業體目前已都交棒給第三代。

其中,以台灣山葉董事長謝文郁的知名度最高,謝文郁不但是台灣區車輛公會機車製造委員
會主任委員,也在二○○五年當選中華全面生產管理發展協會理事長,算是功學社謝氏家族
當中,少數浮上檯面的一位。

但在檯面底下,以謝武弘掌軍的樂器製造的成長幅度最驚人。功學社樂器目前在全球六個國
家擁有十七座工廠,全球產銷分工布局完整。

蘆洲的謝家低調而神秘,即使事業已經邁向世界級,但他們只是默默行事,也堅持不搬到台
北市。

因為夠低調,當地居民只知道這裡住了一戶土地很多、有求必應的「土地公」。

時任蘆洲市長的李翁月娥,她最津津樂道的,就是蘆洲第一台社區巴士,即為功學社二十三
年前捐贈的。

謝家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不參選,也不幫人站台造勢。

他們最積極推動的,就是地方音樂教育,蘆洲國中的銅管樂隊及成功國小管樂團,功學社都
出力贊助。

此外,功學社也長期贊助各類樂團,從三軍樂隊到知名樂團如葉樹涵銅管五重奏、朱宗慶打
擊樂團,都曾經是功學社的贊助對象。功學社對他們的贊助金額,每年達一千五百萬元以上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二十四年前就開始與功學社合作的底細爵士樂團,團員楊明哲如
此形容功學社的贊助樂團動作,畢竟願意長期支持同一個樂團的企業,在國內並不多見,而
謝武弘甚至還掛名底細爵士樂團的名譽團長。

營運六十年,規模增兩千倍 隱身塵囂,連當地計程車司機也不熟

楊明哲記得,有一年底細樂團公演,為了其中的某首曲子,必須用到柔音號;但當年使用柔
音號的曲目其實不多,柔音號可說是稀少樂器。但發現這個情形,當時負責樂團業務的人員
二話不說,就從工廠拿了五把柔音號給底細樂團使用。

當年的小貿易商,搖身一變成為樂器大王。功學社的營運規模擴增了兩千倍,但蘆洲謝家一
樣刻意低調,甚至當地計程車司機也不熟悉功學社的位址,更不知蘆洲藏著這麼一家縱橫全
球的樂器霸主。

功學社隱身台北蘆洲,默默發光。(選錄自《商業周刊》九三八期)

*從三大核心能力出發/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口述 編輯部整理

企業的策略與執行,是由重要的策略選擇與一連串相互牽連的關鍵性價值活動所組成。「策
略活系統」(Activity System)便是用來表達策略內涵的一個重要工具。

功學社將自己定位為樂器的全球專業供應商。為支持這個定位選擇,功學社把音準控制、精
密機械及彈性量產三大能力,分別進行專業化發展,然後透過配套的組織做法,使其同時達
成商業化量產的效能與具有工匠藝術的產品水準。

在商業化量產方面,功學社利用內部的精密機械能力自行發展模具,並配合全球各地區的專
業化技術條件,將樂器零件的生產與樂器的組裝分別配置在最適合的地方,形成類似「卓越
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的全球布局方式。因此可以同時做到量產的規模
與當地客製化的市場反應。

尤其管樂與打擊樂的生產,音準的控制至為重要。功學社教育不僅在內部有音準控制能力,
同時配合當地產品需要,進行在地化音準的調整。

由於樂器類別眾多,功學社教育採取多品牌的策略,並陸續透過跨國購併方式,奠定在各產
品領域中,領導品牌的地位。內部則以多品項混線生產方式,以滿足行銷的需要。

最後,前述三項能力的專業化發展與人才的長期養成息息相關。樂器製造需要精密手工,手
工能力又需要長時間培訓,因此功學社教育透過員工認股與優渥的福利制度建立員工向心力
與穩定度,同時在家族企業結構下讓專業經理人充分發揮,從而造就今日格局。


 

台長: Alan
人氣(9,80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財經企管 |
此分類下一篇:你不知道的「台霸」(四)
此分類上一篇:你不知道的「台霸」(二)

ooxx
廖萬隆是土財主,春保鎢剛芭樂公司
2010-03-07 10:58: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