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3 14:22:04| 人氣1,4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簡明CYC漫畫史之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漫畫觀摩及啟發》

 延續上回所述,高中時我趁美術社之便,接觸到許多漫畫(雖然大概不超過廿部,對我而言,那樣的種類算多了)暫時先不談高中時代的首要作品:高橋的「相聚一刻」,其他影響我最多的作品,可說是那時正當紅的國人作品「Young Guns」。不過,我看這部作品,並不盡然是因為喜歡它,而是它能給我一些啟示和訊息。

 當時高一下,我的課業已經處於劣勢,但為了表示自己還有振奮的精神,一次買了兩千多元的參考書和YG抱回家。我不能否認,YG剛開始確實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台灣漫畫作品,我也被它的劇情所吸引;不過,由於作者的劇情走向定位不明,及漫畫出版速度過慢(大約一年以上才出一本,導致我把他視為漫畫家怠惰的典範),變得讓人愈來愈不想期待,我買到第六集就沒再買下去了。

 目前,YG無論是連載或單行本,都處於無限期休刊的狀態約有三年之久,不僅林政德現在的知名度沒有以前那麼高,此作品也遭受冷落好一段時期了!雖然如此,YG及林政德這兩個名詞,畢竟曾經紅極一時,在台灣漫壇佔有一席之地,因此讓人不得不忽略它。

 林政德最早於民國七十年代初在漫壇展露頭角,是小咪(雜誌)時代的新人,跟游素蘭、高永等人算是同期;由於他曾在宏廣公司擔任動畫(卡通)製作,因此在動作繪製方面,以及畫面色彩呈現上,稱得上是國內漫畫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曾在大然、時報等出版社的許多雜誌刊載,不過由於環境或人為等因素,那些雜誌大都因故停刊;後來到了較有名的大然TOP雜誌上,才較穩定地連載幾年。YG作品曾製造成各種週邊商品,甚至還被拍成錄影帶、為機車廣告代言;此外,YG單行本銷售量至今仍保持國人作品的冠軍,每集超過十萬本,是大然全盛時期的王牌漫畫家之一。後來,他跟其妻(亦為漫畫家的星亞)從大然出走,自資開設陶林出版社,並逐漸將創作重心轉往大陸(主要由於助手及市場因素),目前他主力的作品是鹿鼎記。

 說著說著,好像快變成林政德漫畫史了!其實,這裡之所以提到林政德,是由於他的經歷確能充分呈現近年台灣漫畫發展過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林政德的遭遇,也就跟我的CYC漫畫史有關囉!

 在YG的每一集最後,都有一個「Young Guns俱樂部」,內容備載林政德自己的創作感言,以隨筆畫風和旁白雙重說明,論及有關漫畫家的各種面向,從第一集到第七集大致每一本都論及不同的主題,但不出:漫畫製作流程、助手素質、靈感來源、漫畫家和出版社及編輯之關係、讀者(市場)偏好、出版界生態、租書店氾濫、盜版問題、周邊商品開發、日本漫畫充斥、各國漫畫現況等方面,我高中時從那裡獲得不少資訊,了解台灣漫畫界的環境惡劣究竟到達什麼程度。不過,即使書中血淋淋如此,並不出本人之前所預料的範圍,所以我看了之後,仍未打退堂鼓,只是想著:究竟要怎樣才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基於對於助手問題的感觸,林政德在「YG俱樂部」曾數度強調:台灣未來的漫畫新人,都應該先經過幾年的助手磨練,等到經驗、人脈等方面累積足夠,才有機會在漫壇出頭,並保有持續創作之實力,否則非常容易夭折。另外,對於台灣漫畫家大多編繪一手包辦的現況,林政德也提出其看法:採取漫畫和編劇分工的制度,是最有效率的創作方式,也是台灣漫畫作品走出死胡同的最佳途徑。事實上,編繪分工的倡議,忠實反映了一個台灣漫畫界長期以來的現象:畫圖的人,受過美工學校磨練而身懷一副精巧手藝,但那種學習環境下,卻沒有給他帶來深刻的人文素養,支持他發想出好的劇情,以致於畫技好、劇情卻差;甚或畫得不怎樣,劇情更離譜。

 關於這方面,我高中迄今一直抱持天真的想法,認為:自己可以不經助手管道成功登上舞台,因此我幾乎沒想過要去「當漫畫家助手」,也沒有加入任何拜師學藝的場所,完全靠著自己從教學書或各種漫畫作品裡摸索。這也導致:我幾乎沒認識什麼漫畫家或編輯等有助於我登上舞台的人,所接觸到跟漫畫相關的人士,一直都是生活中遇到交換心得的同好朋友,直到最近一兩年,我才認識幾位活躍漫壇的人物,有助於我的人脈拓展,這方面就等以後詳述了。

 至於編繪分工,對於習慣諸事躬親的我而言,也覺得那是一種無法完整表達自己思想的作法,我總是希望能自己發揮想像空間,然後以自己認為最理想的方式表達;當然,很明顯地,這是一個充滿主觀的看法,我知道這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適合我這種個性的方法。我不太願意花費心力在協調別人想法上,假如能取得雙贏共識是最好,萬一聊到意見不合,就傷了兩人和氣,因此我常想:要是有好幾個「我」一起畫該有多好,每個都知道自己該怎樣做,加起來的力量又夠大(終究這只是個適合用來當漫畫劇情的夢……);喜歡自己畫的另一個理由,若想到一些麻煩費工的劇情內容,也不需三請四請、去拜託別人拼命「刻」出那種畫面,直接自己咬著牙去畫,就好了(當然效果也會打折扣……)!總之,即使那時在美術社並不甚得志,我仍然熱血奔騰地編織著自己的理想。

 還有,林政德出身動畫界的背景,也令我一度思考自己是否有必要先藉由動畫方面的工作,增強技能,回頭再到漫畫展現實力。我從他的作品觀察到:動畫的訓練,至少能幫助自己在肢體表現上更流暢,另外也由於動畫非常注重光影的表現,必能使我的素描、網點和彩稿,更自在地表現明暗。不過,由於當時我沒有深刻體會動漫畫之間的關連,直覺認為這兩種是不同領域的學問,所以想轉攻動畫這種念頭,並不太持久,我總是想著:還是應該專心畫好漫畫,漫畫有屬於漫畫的優點,動畫的事應該給別人操心。 

 當時仍是家中禁絕漫畫時代,基於漫畫的喜好,我和我妹(我妹是被慫恿合資)還是偷買神龍之謎、古靈精怪、灌籃高手、三隻眼、電影少女等(諸多不及臚列),而且都是陸續整套買齊,可惜這幾部(包括YG)後來都賣出去了!其中有些還絕版,想懷舊也沒辦法,不要說買,連在舊書攤看到都還不容易。這些漫畫的作者風格都差異頗大,不過我還在吸收期,於是就任意擷取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吸納為己有。

 我之所以認識「神龍之謎」,是由於美術社的至剛學長講課談及,我產生好奇心而買來看。乍見此作會覺得:跟電玩「勇者鬥惡龍」的感覺很像,都有冒險、地圖、角色成長等元素,的確,它就是類似RPG設定方式的格鬥漫畫,當時我是邊出版邊買,大約還買到第三十集,到後來我漸漸看膩劇情模式,終於停買;「神龍之謎」帶給我最明顯的影響,大概在自然場景畫法、衣服設計等方面,此外我也滿喜歡它的時代或場景設定。神龍之謎就是編繪分工的例子之一(三條陸作、稻田浩司畫),但或許在這部作品中用盡了心思,之後幾乎沒有再看到他們的作品(包括日本的JUMP雜誌亦然),直到2002年末才聽說刊載了新作。

 「古靈精怪」是一部愛情漫畫,由於高中時電視上曾播出其動畫,我先被動畫所吸引,然後才買漫畫原著來看,卻發現:原著的美觀度竟然明顯劣於動畫版,但因當時覺得劇情還不錯,所以仍然買了全部的冊數。「古靈精怪」的作者松本泉,稱不上特別出名的漫畫家,畫「古靈精怪」時正是顛峰期,之前或之後的作品都不太為人所知。另外,從古靈精怪或一些短篇可以發現,作者跟樂團、車隊的淵源頗深,其劇情三不五時就涉及這兩方面,我們因此常開玩笑:說他是忙著組樂團、搞車隊,沒空鑽研畫技;我並且將他列為「墮落漫畫家」借鏡名單之列--警惕自己當漫畫家之後不能接太多外務。

 當時有一部超紅名作「灌籃高手」,我家也曾經蒐集單行本以為觀摩之用,但因為本身不喜歡籃球,對劇情並無法產生共鳴,且該作者畫風跟我努力學習的目標不甚相同,後來也都是我妹妹在看。不過,「灌籃高手」的成功,也讓我知道:一部運動漫畫要做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愛,這是值得我效法之處。

 再來談到的「電影少女」作者,桂正和,他對我造成的影響,可說是僅次於高橋留美子、藤子不二雄!我對他的欣賞主要是在畫風方面(描繪女性功力十足),前幾回提及高中美術社裡的好手裡,有幾位正是師法桂正和。桂正和出道於一九八O年代中期,剛開始畫技並不出色,之後迭有進步,到「電影少女」時畫技才臻成熟,接下來還有「DNA2」、「Shadow Lady(月光淑女)」、「I”s」等作品;所有作品都在集英社的JUMP雜誌上連載。由於桂正和擅長畫可愛或美艷的少女,且劇情在一般少年漫畫中略顯煽情,我本來還不太敢看,但當時見社內同好畫技優異,遂思觀摩其作,開始購買其作品集。雖然,後來我的風格並未因看了桂正和的作品,而有大幅度改變,但至少感覺自己畫起女生來,是稍微好看一些了!

 桂正和在「電影少女」建立了他愛情漫畫的標準模式,其後作品大體都不出此範疇。我看了「電影少女」之後,第一當然是模仿畫風(或可說:接受視覺服務),另外,或許對劇中主角的遭遇有所共鳴,因而喜歡上他的作品;桂正和的作品中常出現的一些情景和劇情,大概也滿能代表許多男生的心情,因此感同身受的吧?


(原作於2003.3.8)

台長: 公車青年陳右錚
人氣(1,4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動漫畫 |
此分類下一篇:非經典卡通回憶錄(五)
此分類上一篇:非經典卡通回憶錄(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