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2 18:30:45| 人氣2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金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巴金逝世,全國都有紀念活動,悼念文字更是多不勝數。小朋友問:“為什麼這麼多人盛讚巴金講真話的勇氣?講真話,不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做人的基本道德嗎?”

  如果巴金的“講真話”只是相當於我們日常“不應講大話”的層次,當然沒有那種人人要盛讚的理由。不過,當人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自願或不自願的在騙人騙己的時候,當講真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時候,講真話這個簡單行為的層次和價值,就不一樣了。也就是這個原因,巴金晚年備受推崇的力作《隨想錄》,如果不放在文革等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政治運動的背景下閱讀,我們大概很難領畸自生那些最平常的語言,包含了多少勇氣在其中。所以,有人認為《隨想錄》就是巴金的代表作,應該好好的和先生的“講真話”一起推廣。

  周末參加教青局和澳門筆會合辦的巴金講座,有老師就關心如何在中小學推廣巴金的作品。不知為何,自己的第一個反應是希望澳門沒有需要推廣《隨想錄》和“講真話”的必要。希望沒有這個必要,並不是覺得“講真話”不該推廣,更不是覺得《隨想錄》沒有推廣的價值,而是覺得這三個字和這麼的一本書,其實是對中國特殊歷史的一記無奈而沉重的慨嘆。試想一想,當一個社會的人都要為講真話的人大聲喝采的時候,那說明的其實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講真話的勇氣,那樣的社會,其實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社會,那樣的喝采和無奈,我覺得還是留待研究歷史的時候,再去檢視好了。

  至於巴金的其他作品,尤其是他早期的小說名篇,像《家》和《寒夜》,卻是歷久不衰的經典作品。除了可以作為語文教育的範本、文學教育的研究對象以外,其實也是上佳的公民教育素材。《家》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除了有老生常談的對年輕人的衝擊與鼓勵以外,他們在舊體制下的生存狀態,對新思潮的噪動,對把握個人前途與改革社會的渴望,以至對個人生命與家庭和社會之間的矛盾的種種應對,無不可以成為中學生討論個人與社會的材料,而且是能令人有所感動有所思索的素材。要在教育體制中推廣巴金的作品,公民教育,其實也是一個渠道。

原載2005年11月2日《市民日報》

台長: 小鳳
人氣(2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教育東西談 |
此分類下一篇:課室發聲壓力
此分類上一篇:讓小朋友發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