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22 22:20:04| 人氣1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區大專搖滾聯盟』的故事---貳拾、樂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貳拾、樂團

我想大多數的樂團不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就像很多人批評(或者說質疑)為什麼聯盟只會辦『演唱會』:),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對我們來說,演唱會不只是演唱會而已,更正確的說法是,我們的一切都必須從演唱會開始,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可以做很多事情,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而目前校園的通路,我們也還沒辦法建立(我想,在每個社團自行健全發展至某一程度前,整個校園通路要建立是有困難的)。

對樂團,我們能做的,就像我之前說的,在他們消失前,記錄他們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們也設法讓更多人能接觸到這些作品。

可惜,這或許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吧?!:)或許樂團根本不需要也不希望我們做這些事,……,我猜,特別是一些已經玩了很久的樂團,畢竟在這個圈子,他們已經卡好位置了,該是既得利益者吧?

說實話,我覺得自己離所謂地下樂團的圈子(如果說以scum的系統來說),已經越來越遠,可是,這足以代表所有的樂團嘛?我覺得也不是。

那是一個蠻封閉的圈子,已經半固定的由幾個樂團所掌控,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遊戲規則,除非今天樂團接受,否則將很難在這樣的一個圈子裡,佔有一席之地,好或不好,其實也都是由一群人決定,當破報的某樂評人說你們的東西好,並加以報導,然後,你們的東西可能就真的好吧?(註1)

想到我一個朋友說的『參加歌唱比賽都有得獎公式,只要寫什麼樣的歌就會進入決賽,什麼樣的歌就會得前三名……』,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做什麼樣的歌,就可以在『地下樂團』的圈子中獲得青睞,可是,那真的是自己想做的東西嘛?或者這又是另一種『媚俗』,而不同的只是討好的對象罷了。

這樣也對啦,總是先做好市場調查、找出利益、在選擇有利的市場區隔……,所以囉,當樂團選擇堅持自己想法的市場區隔時,也就是樂團不一定要做出聽眾喜歡的東西,而聽眾當然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喜歡樂團,所以若是真的不受歡迎,也沒有什麼好怨的,反正做自己爽的。

曾經,參加熱門音樂大賽,在總決賽採排的時候,test試音了兩次,被台下負責當天節目拍攝的導演問說,『你們怎麼每次都唱的不一樣,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如果還是不一樣,就別試了,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結果,正式比賽的時候,他們果然又唱的不一樣,台下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吉他手說,『音樂是活的』,『音樂是有生命的』,所以怎麼會每次都停在那裡每次都一樣呢?比賽前,一直思考究竟要做裁判要的,還是自己想的,結果,很清楚……,比賽後,團散了,吉他手封琴,現在改彈爵士鋼琴。

今年(97329),我們原本想多找一些在Scum系統以外的樂團,畢竟,我們希望讓新的聲音、不同的聲音出現,我們覺得這幾年過去了,不能每次講到地下樂團還是那幾個,這樣也太慘了。

只是,實際狀況離預期的還是有段距離,看到的還是比較多熟面孔,我知道這應該是我們在尋找樂團上的問題,透過原來的管道,當然就找到原來的樂團囉,事實上,應該說這些樂團本身也比較活躍吧!期待校園的聲音……


註1:
可是,說穿了,其實也可能只是因為,他喜歡你們的東西,因為跟他聽的東西很像,而他聽什麼東西呢?呵呵,又是國外所謂另類的『主流』,他看國外的雜誌國外的樂評,然後拿來看台灣所有的樂團,然後說台灣沒有搖滾樂,然後說那個團好,為什麼,因為他可以用他會的方式來『談論』這個樂團。

就像我以前在系上,如果真的要用教科書上那些國外的理論來看台灣的企業經營模式,那會是很可笑的,外國人或許無法理解早期台灣人那種打拼的精神,台灣人那種很緊密的人際網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絕不是那些適用課本裡分析模式的大企業,而是無數個小公司,小到可能只有夫婦兩個人的小公司,你去質疑他們為什麼沒有mission & goal,為什麼沒有策略,會不會太可笑了一點。
這些沒辦法套用模式分析的小公司,可是,他們真實的存在著這個世界啊,到頭來,西方學者又回來討論這些小公司。

這裡似乎提到了『樂評』的東西,就像最近『魔岩』那一掛,評選什麼十大爛歌……之類的,還是覺得很好笑,我會覺得有時候,有些人總是習慣借由『否定別人來肯定自己』;另一方面,球員兼裁判,好像也很難說的過去,或許,大家都應該相信,他們都有比較高的情操吧^O^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