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8 21:19:15| 人氣1,0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催眠文章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期以來,很多人對催眠療法的可靠性以及催眠狀態是否真實存在抱有懷疑。最新研究顯示,催眠確實影響大腦活動,催眠狀態確實存在。

催眠狀態

英國赫爾大學心理學系研究人員威廉·麥克格溫運用大腦活動成像技術研究催眠現象,試圖證實人類大腦在催眠狀態下的活動變化由催眠引起。

研究人員首先測試實驗物件對催眠的反應,要求處於催眠狀態下的實驗物件完成某項任務,例如聽一段不存在的音樂,看一隻不存在的小貓。根據實驗物件對任務指令的反應,研究人員從中選出10名高度易受影響者和7名不易受影響者。不易受影響者對催眠中聽到的命令沒有反應,只是進入放鬆狀態。

研究人員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觀察實驗物件大腦活動情況圖像。結果顯示,只有高度易受催眠影響的實驗物件前腦活動有變化,不易受影響的實驗物件大腦相應區域沒有腦部活動變化。

英國廣播公司BBC1116援引麥克格溫的話報導,研究結果明確顯示,這些變化由催眠引起,而不是簡單的放鬆所致

接受暗示

研究小組由赫爾大學心理學系和臨床神經系統學中心研究員組成,參與者包括世界著名催眠學專家蘭米爾·基爾舍、腦部成像技術專家和建議暗示專家等。

在以往催眠研究中,研究人員通常要求實驗物件在催眠狀態下完成某項任務,觀察這一過程中實驗物件大腦活動情況。質疑者認為,這種觀察結果不能說明實驗物件大腦活動變化是由催眠所致還是由於任務命令所致。

在麥克格溫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實驗物件完成每項任務的間隔時間內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記錄他們在沒有任何命令或任務干擾情況下的大腦活動情況,與實驗物件在沒有受到催眠誘導情況下的大腦活動情況比對。這是首次以這種方式研究催眠對大腦活動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表在《意識與認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雜誌。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希普認為研究為催眠能使大腦接受暗示和建議理論提供了依據。

改變模式

在一般情況下,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區域與做白日夢、開小差和發呆有關。這種狀態被稱為大腦默認模式

研究發現,在催眠狀態下,高度易受影響者大腦默認模式改變,分管開小差的部分活動減少。這一情況只發生在高度易受影響的實驗物件身上,麥克格溫認為這能證明催眠可關閉大腦中讓思路開小差的功能,使注意力更集中。

催眠療法正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治療。治療人員催眠患者後用語言等方式給他們建議和暗示,利用催眠狀態下大腦易於接受建議的特點,幫助人們戒煙或減肥。

轉貼自新華網譯文

 

 

台長: 張智棠の星光班催眠學校
人氣(1,03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催眠療法 |
此分類下一篇:前世催眠-宋朝偷竊牛
此分類上一篇:聖誕節的祝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