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7 08:16:15| 人氣6,6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字典*二十五至三十二品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

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

!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

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菩薩!你知道這個意思如何嗎?你們不要把成佛

當作是一個目的,不要把偉人當成目的,解破一切因緣眾生

他的觀念跟思想的問題,因為眾生在迷惑,接受者一定要很

謙卑,善人是自己想的,他人接受會心存感激,但不是代表

施就很偉大,因為你也是需要幫助的,須菩提菩薩!別這麼

想,為什麼呢?其實沒有真正度化的眾生,而是眾生自己的

覺醒,眾生都是自度,沒有度他。其實都是自己度化自己,

而不是外力去度化眾生,我是如來,你也是如來,度化是自

我理解,而不是他人幫你理解,我度化你了嗎?其實還是你

自己理解,度化了你自己,我幫過你什麼嗎?並沒有,不必

區分,因為彼此皆在互相扶持,你若不肯,我說破嘴也沒有

用,所有的一切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所得的,今天會遇到施

者或受者,也是有緣,別強求一切,他人不願意聽就算了,

何必強迫他人,這樣也是使自己執著了,要聽著便聽,不聽

者便不聽,一切隨緣。」*


*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一般

人認為,如果沒有我,你早就如何了,如果沒有我,你早就

完了)。意思是,別自居厥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否)?」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

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

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菩薩!這個意思又是如何呢?可以佛的至像觀如

來嗎?(如果認為自己是大善人,當你照鏡子的時候,你看

到的是誰?你都沒有愧於心的感覺嗎?)須菩提菩薩:「的

確如此!的確如此!以你的名號,來看你自己的內心,三十

二相(法相、怒相、歡喜相,等內心世界)觀如來(反照自

己一切的行為,反省的意思)。」佛祖言:「如果會反省的

人,例如:轉輪聖王(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開始很殘暴,

以武力統一印度,創立孔雀王朝,後來力行佛教,以佛教統

馭全國,註:想要了解轉輪聖王的由來,請看以下連結),

是如來(反省)。」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釋你的

意義,不要以任何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心,而是要反省自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點醒須菩提菩薩):「如果我有

目的來求人事物,在面對自己內心的慾望時候,是不是覺得

自己很醜陋了,那就已經誤入邪道了,明知道不能去做的事

情,而又去做了,反覆掙扎做與不做之間,卻又忍不住去做

,是不是覺得很痛苦?所以就沒有辦法看到你自己的本心(

最初人的心)。」 *


*阿育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82%B2%E7%8E%8B

根據佛經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

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

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不久阿育王篤信佛

教(有人說是受佛教徒的異母弟影響;也有說是受沙門的影

響)。在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

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

度全境。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

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

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征服。但

似乎阿育王之後亦沒完全改變暴力與專制,他曾將以萬計的

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據記載因為此事導致阿育

王的老師亦被當是外道屠殺了,於是阿育王又後悔了。之後

的他並不像狄奧多西一世那樣,使自己的信仰定為國教,也

再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體記載,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

也予以慷慨捐助。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

暴力主義,稱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

。阿育王為了推廣佛教,並為了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

建立了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法敕多

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他自

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顏大王」。

阿育王作為佛教徒大力宣揚佛法。他禁止無益的殺生,為平民

建立醫院,為旅客建立休息的場所,對貧民施捨,並且親自朝

拜佛陀的聖跡,建立了許多佛塔。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 ,

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華氏城由帝須

長老舉行第三次佛教結集,使佛教成為了印度全國性的宗教。

他還向周邊國家派出許多傳教團,使佛教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

教。尤其是派人去錫蘭的傳教,使斯里蘭卡至今都是南傳佛教

的中心。依據語言學家季羨林的考據,阿育王所傳播的佛教,

只限於上座部派別。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菩薩!如果你做這個想法:「心不要以佛的角度

來看去發善心、願心、慈悲心,不需要求回報,而迴向給眾

生。」須菩提菩薩!不要把它當作是目的:「我的心不要以

當佛為目的,來發善心、願心、慈悲心,才真的叫心,如果

有目的,我所做的一切,就只是為了自己,就不是佛教的教

義了。」須菩提菩薩!你若是把它當目的,發善心、願心、

慈悲心,你所說的一切利益眾生的方法,其實都是虛妄的,

因為你已有所求,所以他人會將你看輕,不信任你的說法。

為什麼呢?我所做的根本不必去炫燿,斬斷他人對你的看法

,別人以為你行善就是想要出名,只要認真去做,不居其功

,他人反而會對你認同,信任,然後認同這個道理,而去實

踐。」*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

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

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

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如果菩薩(這裡說的菩薩是指,自以為是菩

薩的菩薩,因為他真的有幫助人,所以也稱為菩薩,例如:有

錢人捐出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所得來幫助眾生),使用所擁

有的物質上的佈施,然後,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他也在佈施,

知一切法無我(他默默行善,雖然物質佈施沒有有錢人多,只

是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但是他賺了10元裡面捐了8元,前者

的大富豪賺十億,卻只捐了一千萬,這是百分比的問題,後者

的菩薩更勝前者的菩薩所得的功德。


功,工、力,以自己的力量盡心盡力的去做,德,德性、德道

,感染旁人也自然而然的去做,作一個好的模範,讓他人學習

,讓這世界更好,跟自身的回饋多少無關連,切勿有利已之想

法。眾人皆感染這一份氣息、也會學習、也會實踐、能生信心

。世界若更好,對所有生命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功與德,是

分開解釋,而不是結合在一起,不是成績,也不是福報,而是

讓世界更好。為什麼?須菩提菩薩!以諸菩薩(捨身為人者,

如果你為了幫助危及性命的人,如溺水者,而你卻溺死了,你

要如何被回報,因為你當下立斷,他被救起來,而你卻溺死了

,就算他事後給你再多的金銀財寶,你能得到嗎?他只能一生

感激你,記得你生命的蹤跡,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金銀財寶也

有用盡的一天,而且死了,金銀又有何用?)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謂的菩薩不受福德,你覺得你會溺

死,卻還是救他,既然連身都捨了,還受什麼福德,還求什麼

福德?既然將生死於度外,也已不求得到回報。」(註解:捨

身為人才是菩薩,不是物質上的回饋才是菩薩,真心的成就他

人,犧牲自己,才是福德,超脫人性,才叫菩薩,來不及思考

的時候所做的,才是真的。)*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

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菩薩!如果有人說:「心沒有定型、一下子來,

一下子去;若坐(堅定)、若臥(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

),要如何控制我的心。」這是不了解我說的意思。為什麼

?證心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沒有一定的道德規範標準

,隨心所欲,所以稱做如來),如是我來。(不管是奴隸,

還是帝王,或是商人,只要放下階級制度的偏見,就是如來

。)



*當時印度有階級制度,只要解放階級制度,其實大家都是

人,沒有卑賤之分,沒有階級之分。

如:奴隸、軍人、商人、貴族、帝王之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

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否)?」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

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

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

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

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分

為每個最小的個體,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來看,為什麼?把

他區分成一個人一個人的世界,這麼多這麼多的故事,怎麼

講也講不完,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菩薩言:「很多。非

常之多,世尊!為什麼呢?我回答給你聽,若是微塵眾實有

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你所說的微塵其實就

是說眾生的故事,其實也不是在說眾生的故事,是在說這個

世界的故事,你只是比喻這些人給我聽,因為無法想像有多

大,所以用譬喻的方式給我聽,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子,只是

舉例。)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

界(世界有這個新聞,但你也不見得會發生,舉例說明的意

思),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

相(有這個例子發生,雖然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但是心生警

惕,即是一合相,例如:看到什麼情景,而心生警惕,如果

我是他,他是我,我又該如何處理等意思。」「須菩提菩薩

!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我現在

跟你講的你聽不聽得懂,你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沒有看到

壞的一面,就會想去學,那誰有辦法勸戒你的自我內心,而

是你自己的內心才能勸戒你自己的心。」*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否)?」「不

(弗)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

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

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

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

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菩薩!若是有人說:「佛說(佛教)我見、人見

、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菩薩!意思是如何?是眾人了

解我的意思嗎?」「不是,世尊,是人不解自心的想法,為

什麼呢?世尊說(解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

非(不是佛教執著於)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

(只是解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意思),眾

生不懂得反省自身,明知不該為而為之,而是慾望而為之,

明知道是錯的,卻還是去做,明知道不該為的要懂得拒絕,

該做的就去做,就不要退縮。」「須菩提菩薩!你既然發善

心、願心、慈悲心,相信這個教義,這個想法、說法,於一

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既然你相

信了,也看到了,不要猶豫,須菩提菩薩!所言法相者;不

要做第三者觀,而是相信這個教義,那做就對了,所以人家

稱你為佛,其實你只是實踐者而已,實踐佛的道理,內心正

確的道理,佛並不是高高在上,只是實踐正確的道理與理念

,所謂活佛,是活生生的例子,實踐正確想法的人,稱為活

佛。」*


*阿僧祇(祇,音qí),梵語「asamkya」的音譯,或譯為

無數或無央數,是一個佛教名字對於數字10104,是多到沒

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阿僧祇劫即指「無數劫」。


*我相:

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在看,我認為、我覺得,以我為中心

*人相:

他人的看法與角度,他認為、他覺得(類似此種之意)

*眾生相:

種族、團體、國家,來區分彼此

*壽者相:

除了前三項之外,加上時間、空間的因素,是所謂緣,會

想跟誰結緣,想要孫子,想要結婚,想要長壽,等。執著

以上四項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本品意思為,該為而為之,不該為而不為之,不要因為

慾望而去做,該做的反而退縮。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

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

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須菩提菩薩!如果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無限量的財富

)拿來佈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受持者

所發的心),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

說,其福勝彼(金銀財寶都是空,生來空無一物,死也帶不

走任何東西,實踐、教導正確的想法,對於後代、身邊之人

,才是真的有幫助。)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取決於現世的價值觀,而是要取決於對的,不要受現

世的價值觀影響,要堅持己心)想想看為什麼?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一旦不作,什

麼都是假的,正確的想法與實踐,才是真的)。」佛說是經

已,長老須菩提,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不管尊貴之

人、平凡之人、殺戮之人)及諸比丘、比丘尼、(尼姑、和

尚)優婆塞、優婆夷(善男、信女)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台長: CARESS.C果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