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8 08:18:48| 人氣2,34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與時間──文字魔力的另一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與時間──文字魔力的另一面〉

  我在〈文字的魔力-祭鱷魚文〉曾引用胡適的文章,胡適說:「「名教」便是崇拜寫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寫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文字的功用,不止是溝通,還可以祈福消災,更可用作詛咒,文字產生文化,文字的魔方,由此可見。

  文字崇拜的思想史,當然不僅於此,它的另個面相,是文字與時間的關係,文字作為一種符號形式,切入自然時間而塑造的人文世界,也正是一種文字的魔力。

  時間,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時間,秒、分、時、天、月、年、紀,是我們給予時間的單位,可是時間是動的,並非固定,時間流逝,不可追回,在過去未來之間,我們立足當下,關於當下,孔夫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一分秒地過去,歷史就一滴點地累積,當你看到這行字時,剛剛看的已經過去,由此可知,當下云云,其實也是不精準的說法。當下是現在,轉眼又成過去,這就是歷史,儘管人活在現在,可是卻是歷史的。生命不斷流逝,我們會長大、會衰老,時間的不可掌握、生命的驛動不安,套句莊子的話,就是「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另方面,生命又形成歷史,讓我們感受到存在,生命至此,起點就是終點,繞了一圈,是懷古,也是傷今,是當下,卻又詮釋了過去,「後知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在時間裡感受到生命,生命呼應了歷史,完成了我們對自身的認識。

  文字的魔力,非一時,非一地,亦不僅於驅鱷魚、趕蝗蟲而已,文字魔力的另一面,便是它的時間性,文字與時間的關係,正該由此切入。生命是有限的,經由符號的建構,出現了歷史,在時間長河裡,往上追溯或是平行延伸,幾至無限,從有限到無限,從過去到現在,文字與時間產生接觸,文字在時間裡延伸,時間任由文字作主,文字的時間性、文字背後的意義,立功立言立德、或是史書載籍,如此種種,我們叫它「不朽」。

  「不朽」,是相對於有限生命的一種無限,它可能因為時間而湮沒,但也可能因時間而流傳,一世二世至於萬世,而在文字的加持之下,時間出現了意義,這個意義便是歷史,《文心雕龍》說得好:「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視古,其載籍乎!」(〈史傳〉),文字-時間-歷史的形成概念,亦由此觀。孟子說孔子寫春秋,亂臣賊子懼,《穀梁傳》也說春秋:「一字之褒寵,寵踰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巿朝之撻」,時間經由文字的切入,與人文世界產生呼應,這種文字時間觀,歐陽脩在《新五代史》繼續發揮,又有「攻」「伐」「討」「征」「攻」「克」「降」「附」之分,對此書法義例,趙翼《廿二史札記》甚至有專篇討論(卷二十一〈歐公書法謹嚴〉)。史書成,而人懼之惡之,原因何在?歷史透過文字呈現,產生了義例書法,歷史因為文字的關係,有了道德式的評判,彰善惡、評是非、論功過,文字魔力加諸於歷史,歷史恆久遠,文字永流傳,人情史意,正在此焉。

  書法義例,在現今看來,或許囉嗦,我們不妨思考文字時間觀的另個面相:看到花開花落,想起了紅顏白髮,看著日升月沉,才明白春去秋來,歷史作為一種人文意義的詮釋,在於符號的建構,而符號經由時間的流傳,傳遞了生命的延續,古人的俯仰歌哭、悲歡離合,乃至於風土民俗文物典章,藉由文字的傳承,透過讀者本身生命的觀照,於是我們進了歷史,歷史的存在,正感染我們對當下的認知,流轉於文字宇宙,抒感生命性靈,淋漓酣暢、又或是哀怨流蕩,存諸記載,滄桑滿紙,司馬遷上下古今,進入歷史後,藉由文字在〈伯夷叔齊列傳〉發出感嘆: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個人興感的擴大,對天人之際作出省思,人的自處、生命的難處,在善/不善/橫死/壽終的兩難裡,反映了人生的困境,這種困境是當下、也是歷史。

  司馬遷透過了文字,傳達給後世些什麼,千百年之後,我們感受了司馬遷的史情筆意,這種存在,源於文字的功用,更在於司馬遷對文字的信任,託諸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而其深切著明者,依然是文字。

  魔力,固源於「名教」的神聖、文字的信仰,另方面,也是有感於生命的不可追回,念天地之悠悠,欲紀念之、延續之、流傳之,你想表達的,藉此抒發,你想追回的,以此興懷,你與後世對話,後世由而閱讀,言志或是載道,於是產生「不朽」。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反問:要紀念、要搞東搞西的,為什麼不藉由其它方式,而偏偏選擇文字呢?時間在文字魔力的摧情之下,又反應了什麼?終究還是選擇了文字,原因何在?

  司馬遷〈報任安書〉說得好: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以著作託諸己志,述往事,思來者,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文字的魔力,它的時間性,文字產生文化,文史、文化與人文,文字的時間觀,正在這裡阿!


二00六年三月十七日


圖片:
《文心雕龍》:「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視古,其載籍乎!」

台長: 劉大風/劉小風
人氣(2,34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哲學思想 |
此分類下一篇:從錢穆到新儒家-由《國史大綱》談起
此分類上一篇:文字的魔力-〈祭鱷魚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