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5 09:36:07| 人氣2,1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 嶋津良智 譯 劉格安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6.2.13)停止過度的學習,關鍵則是「減量」
40歲以後,體力、智力、精力有這明顯倦態,
想要的太多,會讓自己更疲累
生活必須要更有彈性,許多事要學會放手!
家庭與工作寫「日誌」提高效率外,專注重要的事,延長休閒時間愛自己
例休、排假,增加走路運動,休閒在山野間行走,除了減壓更增強體力
《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是小品工具書,提醒著自己!
隨筆摘錄~
1. 體力、智力、精力 40歲後會開始慢慢衰退
(睡眠、運動、蔬果飲食,來調整)
2. 花更多時間思考、反省,不留戀過去的自己,配合環境調整自己
 (運用智慧或組織能力)
3. 華特‧迪士尼曾說,「迪士尼樂園永遠不會完工。維持現狀等於是一種退步」,
他們能維持人氣,是因為他們永遠都在改變,捨棄「舒適圈」,為了避免自己賞味期截止,唯有累積新的歷練,從中學
4. 知識,必須由實踐(行動力)才能自己的東西
6.害怕「失敗」、「丟臉」、「受傷」的心態,會減緩行動的速度
捨棄「不必要的自尊心」並採取行動,就會看見不同的風景
7. 40歲,容易隨著年紀漸趨保守或獨善其身
禪僧兼庭園設計師的抍野俊明大師〈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不會發生
強調「專心活在當下」,不要動不動就瞎操心,因為我們大部分的焦慮,幾乎都來自想像或誤會,養成「先衝再想」的習慣,行動力也隨之增加
8每年制新的標語
9.停止無關痛癢的事   15.捨棄, 「放棄了也無關緊要的事情」
a. 習慣,現有的作法得不到成果、改變,培養新習慣
b.運用時間的方式,運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c.來往的對象,以是否有助於達成自己的目標,來尋找
10.討厭的事要設法移除它,而非逃避它
14.試著由比自己好運、優秀的人來選擇,讓對方幫自己選擇,相信能夠發現一個
「不同於以往的自己」
16.有時,不妨把自己的時間、金錢和能力用在過去不曾嘗試的事情(東西)上吧,
說不定正因為選擇了「無馱」(馬的背上沒載任何東西),才能夠重新發現
「重要的事物」
27.每件事都要投入精神,力氣易分散,要割捨,試著專注在其中「三件」事情上
28.把今天做的事寫「工作日誌」提醒,提高效率
30.把自己8%時間,用在20%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34.家庭與工作,隨時應變地調整重心的位置,是美麗人生重要秘訣
36.與正向、積極的人往來, 想成長的話,停止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37.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選擇並珍惜「想要讓線變粗的關係」
38.停止「責人」,培養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的習慣
停止「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必須把焦點放在「對人的貢獻」上,而不是放在「人」身上
停止「先入為主的成見」,捨棄老猜測「對方會怎麼想」的習慣,盡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43.進入正題前先「閒聊」一下,可使溝通更順輰
《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停止過度的學習,只要做對5項,人生就會開始改變》40歳を過ぎたら仕事は「半分」捨てなさい
作者: 嶋津良智  
譯者:劉格安
內容簡介
◎斷捨離的40歲具體實踐版
◎百萬暢銷書《不生氣的技術》作者嶋津良智新作
  「在40歲疲勞困頓且迷惘之際,意外救贖自己的一本書。」
  40歲是「夾心世代」,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動彈不得。
  為了過得更好,40歲之後請捨棄「一半」的事務,開始替人生卸載吧。
  卸下「目前擁有的東西」,留下「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
  40歲以前,為了活著只能拚命向前衝、拚命吸收;
  40歲以後,若要活得好,關鍵則是「減量」,用「半分」的方式生活著。
  40歲的人生是不知不覺堆積的「渣滓」,
  無論「好」與「壞」,都在不知不覺間如渣滓般沉澱,讓你的身體和心靈感到愈來愈沉重。
  整理人生的方法和整理房間或書桌一樣,都是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然後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而已。作者從人生、習慣、工作、時間、人際關係等5個面向,歸納出可具體實踐的43個需要捨棄的人生心得,只要能具體應用,人生一定會開始轉變。
  30幾歲:投資;40幾歲:選擇與集中,
  40歲以後,每年幫自己卸貨一次吧!
  如果繼續維持20、30歲時的生活習慣,不僅無法補充體力,更有可能加快耗損的速度。捨棄30幾歲以前的生活習慣,重新養成40歲以後的生活習慣。
  ►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只要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之後,就不必再煩惱了。如何對事物「賦予意義」,決定權全在自己。
  ►請停止利用空閒時間「提前」完成工作——不要將空閒時間補上後續工作,試著在空出來的行程表中,填入過去總是一拖再拖的事,就能發現新的風景。
►捨棄「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把焦點放在「貢獻」上,而不是放在「人」身上。能夠客觀地看待事情,被討厭也就不會在意。
►停止追求「百分之百誠實的人生」—捨棄絕對的誠實,偶爾也要撒點小謊,誠實和謊言的比例是「9:1」。
►如果無法採取行動的話,請停止「學習」—「學習」並不能夠化為成果,而是「行動」。因此,在學習新事物前,請先確保自己的決心。
►反覆地「捨棄」→「添加」,即可提升事物的「品質」—不斷捨棄之後,留下來的就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捨棄的關鍵不是為了不要什麼,而是為了想要補充什麼進來。
►用「支出(消費)」和「投資」的概念來思考與人來往的時間—必須釐清哪些是「該見面的人」,哪些是「不該見面的人」,亦或是即使不至於斷絕往來,也必須「改變與對方的相處模式」。
►想讓部下為你工作,請捨棄「控制部下」的念頭—如果想驅策部下工作的話,解決之道是:必須設法提高「工作」在部下心中的「優先順位」。
►停止所有「無法想像的事情」—人會對於「能夠在腦海中清晰勾勒的事情」才會採取行動,因此對於所有無法想像的事物,請大膽捨棄。
►先固定好時段,再決定「該做什麼事」—在規畫行程時,請先固定好時段的「框」,再把「該做的事情」填進框裡,而不是先決定「要做什麼事」再排出行程表。
 
 
作者簡介:嶋津良智
1965年出生於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IT企業任職,成為同期一百名員工中的頂尖業務員,受拔擢成為最年輕的業務部長,負責的部門成績亦在3個月內竄升至全國第一。28歲獨立創業,隔年成立合資公司。1996年併購3家投資公司,短短5年內擴展至年營業額52億的規模,於2004年5月正式上市(IPO)。
 2005年,設立「Leaders Academy」,提倡自創的領導者教育,期望培育出引領新世代的領導者。2007年將據點轉移至新加坡,以提升業績的獨創系統「主管學」博得各界好評,於全球為超過25,000名的領導者提供教育課程,同時舉辦演講、企業訓練或提供諮詢服務。同年,發起志願性組織「JBN(Japanese Business Network)」,於14個城市舉辦商務講座,為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日籍創業家或商務人士提供支援。2013年將據點遷回日本後,成立「一般社團法人日本領袖學會」,致力於培育跨國型領導人才。
  主要著作有銷售量約100萬冊的暢銷書《不生氣的技術》,以及《穿著亞曼尼的惡魔》、《鋼彈主管,你如何領導你的海賊王部下》等書,累計銷售量超過120萬本。
  網址:www.leaders.ac/
譯者簡介:劉格安
  政治大學會計系畢,大二開始接觸日文。曾任職於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類型包含商管、醫學、旅遊、生活和歷史等。聯絡信箱:mercitapo@gmail.com。
 
【前言:想要維持成果,請捨棄四十歲以前的自己】
◆不知不覺堆積的「渣滓」
跨過四十歲的門檻以後,你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最近身體好沉重……」
「只要一加班,隔天早上就很疲倦……」
「只不過是被叫去出席會議,一天就過完了……」
「一整天的待辦事項完全做不完……」
「每次部下開口提問,都覺得很煩躁……」
「三不五時就想看一下手機……」
「很擔心能不能達到業績,擔心得夜不成眠……」
四十歲到四十九歲的階段,是職業生涯的折返點。
在職場上打滾二十年的人,身上總背負著各式各樣的重擔。
• 二、三十歲期間累積的「工作實績」。
• 二、三十歲期間學會的「工作技巧」。
• 二、三十歲期間取得的「公司頭銜」。
• 二、三十歲期間養成的「習慣」。
• 二、三十歲期間建立的「自信」。
• 二、三十歲後栽培的「部下」。
• 二、三十歲期間建立的「人脈」。
無論「好」與「壞」,都在不知不覺間如渣滓般沉澱,讓你的身體和心靈感到愈來愈沉重。不僅如此,你還要負責管理部屬或營業收入目標,愈來愈多過去不曾接觸的新工作,此時全落到了你的頭上。
這簡直和搬家時的垃圾山沒什麼兩樣。置之不理的話,垃圾會愈積愈多,總有一天你會懷疑:「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究竟是從家裡哪個角落冒出來的啊?」
許多人就是在這樣幾近滅頂的工作洪流中,度過了四十幾歲的日子。
◆孔子說的「四十而不惑」是騙人的嗎?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
四十歲,不惑之年,意指「人活到四十歲以後,便不再對自己的生存方式感到迷惑。」但現實生活中,是否「四十而惑」才是正解呢?
幾年前,我在一本叫作《四十代男塾》(高橋恭一編著/日本Business 社出版)的對談集中,有幸針對「未來的領袖」發表己見。
在《四十代男塾》中,我將四十到四十九歲的人稱為「夾心世代」。
他們被夾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中間動彈不得。以往通用的商業模式不再通用,新的時代必須求新求變。他們從原本船員的角色,被迫成為掌舵的船長(主管)……
當肩上背負的擔子愈來愈多,卻無法再向上升職加薪時,會感到精疲力盡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因為已經預見未來的結局,所以不免開始考慮「要繼續留在公司嗎? 還是要轉職或創業呢?」這樣的念頭恐怕不會只有一、兩次。但是……實在很難下定決心。
這就是人在四十幾歲的階段會面臨到的現實。
◆四十幾歲的階段,連不需要背負的擔子也會落到自己肩上
人會感覺肩上背負的擔子很沉重,是因為把不需要背負的擔子也攬到自己肩上的緣故。
如果能夠卸下「自己目前擁有的東西」,獨留「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東西」,捨棄不要的、多餘的或陳舊的東西,便能夠改變「精疲力盡的自己」。
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擁有「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吧。
◆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把不要的東西丟掉
二、三十歲是累積、學習或獲取各種事物的階段。
投入愈多,成果愈豐。這道理既單純又明快。但是,假如始終對「投入=成果」這道方程式深信不疑的話,成果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減半。
就好比一個原本能夠投出150公里剛猛速球的投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無法光靠直球壓制對手一樣,是很自然的哲理。
過了四十歲以後,請鼓起勇氣「捨棄」現有的東西。整理人生的方法和整理房間或書桌一樣,都是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然後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而已。
捨棄陳舊的自己。捨棄堆積在身心靈的渣滓。捨棄疲憊不堪的自己。然後再一次找回「價值」和「自我」。想要脫離夾心世代,「捨棄(停止、減少)」才是最好的方法。
本書總共彙整出四十三項「不要的東西」,但願能成為各位再次確認「工作目的」和「生存目的」的契機。
作者 嶋津良智
【SECTION 37:請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和「線」一樣,粗細全憑自己決定
用一個東西來比喻的話,人際關係就好像一條「線」。
線的粗細或韌度,代表的是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若彼此之間的線又粗又強韌,代表關係良好。相反地,當線很細或亂七八糟地糾纏在一起時,這就是自己和對方關係正在惡化的證明。
而且到了四十歲以後,線的「數量」會愈來愈多,關係也愈來愈複雜。
自己和部下的線、自己和上司的線、自己和同事的線、自己和客戶的線……
自己和雙親的線、丈夫和妻子的線、丈夫和孩子的線、妻子和孩子的線、丈夫和岳父母的線、妻子和公婆的線、孩子和祖父母的線……自己和朋友的線、自己和鄰居的線……
隨著年歲增長,「關係的線」愈牽愈多,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有必要加以控制才是。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理清哪些是「需要變粗的線」「需要梳整開來的線」,哪些是「不需要變粗的線」「不需要梳整開來的線」。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很有可能會找不到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線在哪裡。
以我自己為例,以前在新加坡認識的人,和我之間的線就變細了。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我已經回日本了。
另一方面,我和學生時期的同學之間的線,正在「重新加粗」當中。我們趁著在臉書上重新取得聯繫的機會辦了同學會,還互相開玩笑說:「趁著有生之年,大家再聚一聚吧!」
◆只要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就不必再煩惱了    
想要控制漸趨複雜的線,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知道自己可以選擇「不在意」。如果在意東在意西的,搞得自己每天坐立難安,只會讓身心益發疲憊而已。稍微「隨便」一點,我認為才是最適當的狀態。
比方說,在「生氣」這個選項的背面,還存在著「不生氣」這個選項。面對部下的失敗,既然能夠選擇「生氣」,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生氣」。
同樣地,在「在意」這個選項的背面,也存在著「不在意」這個選項。
假如一位業務員在電話行銷的時候被掛電話,他可以選擇「一直去在意,搞得自己灰心喪氣」,或者是「立刻切換情緒」。
如何對事物「賦予意義」,決定權全在自己。
如果在汽車製造廠工作的人,賦予汽車的意義是「每年奪去超過四千條人命的殺人工具」,那麼這個人應該就無法興起「來製造汽車」的念頭吧。但如果賦予汽車「創造新生活型態」的意義,自此刻起他就得到了在那個職場工作的價值。
我能夠跟「討厭的人」來往,也是因為我不以好惡論人。我認為無論對方為人如何,只要和這個人來往能讓我得到成果,對我來說就是重要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不要想太多,試著選擇「不去在意」吧。我認為這種方式比較能夠減輕人際關係的壓力。
★我的行動:選擇並珍惜「想要讓線變粗的關係」。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