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4 13:13:59| 人氣1,4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蔡穎卿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1.6.10)感冒擾人的咳嗽讓思緒逐漸清晰,凌晨四點鐘,已難以入眠,索性讀完蔡穎卿的《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最後二個章節。
壓不住思緒沸騰,隨手的便條寫下了,湧上的訴說,這就是讀這兩本書的時,每每的停頓,不能持續。
5點出頭,天微微的泛白,清脆的鳥叫聲,身體提醒自己該是再回頭補眠的時候,隨著接腫而來的是擾人清夢的有感地震,我想這下大家想不醒都難了~

炎熱的午後,思緒仍停留在這二本書裡,和J相約至土城聆聽蔡穎卿,分享她對《來自大海的禮物》Gift From The Sea和她後續發表的《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二本書的發表會。

聽她告訴我們,林白夫人的故事。《來自大海的禮物》Gift From The Sea陪伴她度過人生紛亂、忙碌的日子,也從中學習到對自己、對未來她想要扮演的角色~

她語重心長的告訴大家,閱讀習慣的建立對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她不建議給孩子讀漫畫書和在電腦上摘要式的閱讀,跳躍式的閱讀無法完全了解書本內容的深意以及培養思考的能力。
也提醒大人們要以身做則,閱讀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庭環境的營造,才是持續閱讀的動力,才能導正日益嚴重的網路沈迷、閱讀力退步。

在與她面對面的簽書中,我告訴她,我幾乎閱讀她所有的著作,受益良多,她客氣的回答她也希望和我們一起成長。
正如她所說,《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這本書是送給自己五十歲的生日禮物,早年努力的經營家庭和教養小孩,現在行有餘力也希望回饋給社會,這也是她不厭其煩到處演說、推廣的動力。

「珍惜 」,是感受與擁有之間微妙的平衡
「變動」,面對任何變化,雖不能說我永遠歡迎變動,永遠不要先心懷恐懼!
「恩典」,恩典的生活是從幫助自己開始的。
「付出」,付出是摩擦力,引發的熱情照亮了自己與他人的生活
「牢籠」,不在用力撐開出口的框限,而是適時地側身,縮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
「平衡」,心靈的和諧與生活品質的和諧是可以並行的
「創作」,生活無法模仿或複製,必須有自己的創造元素
「複雜」,簡單生活,堅強信念維繫的世界,保持生活價值的共識
「溝通」,好好聽別人說話,說真正想說的話,說有禮貌的話,不說本來不想說的話。
「捨棄」,在人際互動中,不能不捨棄它既定的維護方式。
「錯覺」,赤子之心,因「了解」而昇華,使情感蛻變更為堅固
「快樂」,人的中年是第二個青春期。快樂的本質,是有目標的前進、是慢慢努力轉化生活為深沈的喜悅,領悟即使是青春為代價也無法易手

《來自大海的禮物》林白夫人的八個分享,加上《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蔡穎卿的十二個領略延伸,思緒的起伏、停頓為自己留下註記的伏筆。

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


(摘錄博客來)
林白夫人教會我辨識能與不能、勝利與失敗、喜樂與痛苦、勇敢與退怯;
我所不懂得的,似乎都可以因為一再閱讀與思考而乞答於她。
她把從大海得到的禮物分享給大家,
使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生活中沉靜的能力與深呼吸的自由。-蔡穎卿

  一本即將敲響台灣女性心靈的沉思筆記

  1955年,遠在西方的林白夫人寫下了世紀經典散文《來自大海的禮物》
  影響世界無數女性,包括台灣作家蔡穎卿、簡媜、朱天文等
  2011年秋冬,蔡穎卿(Bubu)寫下《我想學會生活》
  她說,「這本書是我送給自己五十歲的生日禮物」
  更是她從林白夫人的給予受用中,極想傳遞的生命之禮
  兩位原本陌生的女性,透過閱讀與書寫
  穿越時空,傳遞生命的責任、樂趣與力量

  蔡穎卿素樸生活美學的原點,真摯面對生命的從容源頭

 慶幸自己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林白夫人這樣一位女性之時,生命正當年輕,
  雖然心中的行囊裡也有一些理想與堅定,但躊躇與徬徨又似乎比信心還要多更多。
  我因為這本書而看見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女性是不怕生活中的種種平凡,
  她們用平凡的生活把自己淬鍊得真正不凡。

  我必須要說,林白夫人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時間點,是禮物中的禮物。
  在我當時快三十歲的眼中,
  作者五十歲的回顧與省思剛好把我從短視的生活顧盼中拉了出來,
  我不再只關心同年齡的人是如何生活,
  而更在乎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少了許多習慣性的觀察與比較之後,
  我因而生活得更專心也更自由;
  相信,這就是林白夫人要捎給每一位女性的訊息。--蔡穎卿

  兩位溫柔睿智的女性,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蔡穎卿閱讀林白夫人的著作《來自大海的禮物》(Gift From The Sea),

  從12個關鍵字:
  珍惜、變動、恩典、付出、牢籠、平衡、創作、複雜、溝通、捨棄、錯覺、快樂,呼應林白夫人的書籍內容,逐篇分享她在生活中經歷的小故事。

  蔡穎卿說:
  「遺憾與懊惱也等於是一種廢棄,如果能因自省而採取行動,生活就有改變,這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但願我能常常修正生活,使它具備有愉快容納自己並和諧於環境的功能。」

  透過本書,讀者可以看見她如何在紛亂生活中找到自己,如何在人生轉捩點思考抉擇,如何真誠的思考生命真義,專注而單純的活出和諧況味──那種「使日子充滿微風吹動的美感」……

作者簡介:蔡穎卿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因為最想要當一個「好大人」,所以努力以生活實作、教學分享來接近這個夢想,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裡相遇》、《廚房之歌》、《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我的兔子朋友》、《漫步生活》。
 
 
前言  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
緣起  從這張圖談這本書

第1章 珍惜
突然之間,我省起了人生有一種無法說明的公平,
是感受與擁有之間微妙的平衡,
因此,這個世界上或許並沒有真正的貧者或真正的富人。

第2章 變動
雖不能說我永遠歡迎變動,
但面對任何變化,
如今我最足夠的經驗就是:永遠不要先心懷恐懼!

第3章 恩典
「我希望生命中能有大半的時間活在上天的恩典裡。」
不要忘記這句話的主詞是「我」:
恩典的生活是從幫助自己開始的。

第4章 付出
我喜歡這樣連結「付出」與「熱情」的關係:
想想老式腳踏車的照路燈,
我們的付出是摩擦力,
引發的熱情照亮了自己與他人的生活。

第5章 牢籠
牢籠的掙脫有時並不在用力撐開出口的框限,
而是適時地側身,縮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
我們可以在籠內定睛於困擾自己的欄架,
也可以從欄與欄的當中眺望遠處。

第6章 平衡
「生活平衡」帶來一種最美好的結果就是「和諧」--
心靈的和諧與生活品質的和諧是可以並行的;
而和諧更使日子充滿微風吹動的美感……

第7章 創作
我們無法靠著不斷搜集資料來模仿或複製生活,
有質地的學習過程必須是動腦筋與再創造;
於是生活才有了自己的味道。

第8章 複雜
我們的複雜絕不是來自外在的多元,
而是失去對於生活價值的共識;
一個少了堅強信念維繫的世界,
必然會不斷複製憂慮使生活產生複雜的外表與內在。

第9章 溝通
我但願與任何人溝通時
能經常想到自己省思中的四個節制:
好好聽別人說話,說真正想說的話,
說有禮貌的話,不說本來不想說的話。

第10章 捨棄
在人際互動中,我不是捨棄一種關係的價值,
而是不能不捨棄它既定的維護方式。

第11章 錯覺
我們一直以為有一個更可愛的「自己」
還停留在愛情或婚姻關係的起點,
可供我們回頭去把他或她「找回來」,
虛幻的感覺不斷對比出現實生活裡的不完整,
但我們其實是可以與過去同樣完整甚至是更完整的。

第12章 快樂
我看到所有的快樂都是前進的,
在時間的巨流中接受自然的改變,
踩著實步、哼著輕歌,一路向前!

跋|值得修改的人生

序  前言  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

  雖然我與林白夫人在真實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相遇,但這本書卻證實了兩個陌生的人可以透過書寫與閱讀來傳遞生命的責任、樂趣與力量。是因為收了這份多年前的禮物並受益良多,才讓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中寫下這本小書。當這個奇妙的機緣突然降臨時, 我從書中所得的幫助早已從蘊藏心中的感動轉化於生活的改變了;於是我找出屬於自己的所得,整理與大家分享。

  林白夫人出版她的書《來自大海的禮物》﹙ Gift From The Sea ﹚那年,她四十九歲,而我還未出生;在動筆寫這本因她而有的小書之時,我剛剛好五十歲, 而她已過世近十年。此時的我不但已經領受書中的話語超過二十年,也完整地經歷了她書寫當時的各個生活階段。對於這本書的喜愛,我已超越了讀者對於作者的單純仰慕;這是接受一份珍貴禮物之後的感謝與回饋。

  慶幸自己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位女性之時, 生命正當年輕,雖然心中的行囊裡也有一些理想與堅定,但躊躇與徬徨又似乎比信心還要多更多。就在那樣的階段中,我讀到了林白夫人的話語,從此,書中對於生活深刻省察的文字與作者纖弱勇毅的身影就成了我的知心好友、陪伴我二十幾年。我因為這本書而看見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女性是不怕生活中的種種平凡,她們用平凡的生活把自己淬鍊得真正不凡。

  我必須要說,林白夫人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時間點, 是禮物中的禮物。在我當時快三十歲的眼中,作者五十歲的回顧與省思剛好把我從短視的生活顧盼中拉了出來,我不再只關心同年齡的人是如何生活,而更在乎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少了許多習慣性的觀察與比較之後,我因而生活得更專心也更自由;相信,這就是林白夫人要捎給每一位女性的訊息。

  林白夫人在《來自大海的禮物》中說話很輕,但論點精;她教會我辨識能與不能、勝利與失敗、喜樂與痛苦、勇敢與退怯;我所不懂得的,似乎都可以因為一再閱讀與思考而乞答於她。她把從大海得到的禮物分享給大家,使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生活中沉靜的能力與深呼吸的自由。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個奇遇,然而林白夫人的啟發其實是第一個奇遇的前導。

  就在我讀過了林白夫人的書之後,因為建築師萊特而對日本帝國飯店很感興趣。接著我在相關的閱讀延伸中知道了帝國飯店的廚房之父--村上信夫先生的故事,從此,在專業的領域上,我默默地學習、親近這位工作者,雖則,與林白夫人一樣,我與村上信夫先生也不大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相遇,但他的人生履歷卻是我工作努力的最高楷模;一如林白夫人對於我的意義。

  1999 年,因為一場餐桌設計統籌競賽,我獲得了夢想中的「帝國飯店賞」,當時,村上信夫先生還掛名為帝國飯店主評者,但我知道他那時已經病了。雖然我無法證實自己所得到的評語是否由年事已高的村上信夫先生親自所給,但這對我來說已經一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對工作的努力與生命的誠懇深深地影響了我,他使我成為一個比先前更好的人。

  這本小書的出現,也就是相同奇遇的第二次發生, 當遠流有這個出版提議時,我感覺到命運不可思議地給了我一個向林白夫人道謝的機會:她使我成為更快樂自足的女性;我已經到了她漫步在海灘上整理自己的年齡,我也可以向她傾訴這份厚禮成為我生活力量的事實。

  「奇遇」一定有著各種各樣動人的形式,在與林白夫人心靈相遇的那一刻,我牢握住自己的豐厚所得, 並心懷感謝地寫下這本小書以為紀念。

緣起  從這張圖談這本書

  遠流出版社從原本邀請我為林白夫人的書《來自大海的禮物》寫序而後演變為這本書的出現,完全是意想之外的計畫。我原本正忙著要完成已承諾許久的食譜,卻先空下時間、陸續記下我對自己中年生活的定心整理。

  我的心情時而歡喜、時而低落,不確定已有林白夫人這本書,為何還需要我這種平凡生活的回顧!一直到這張圖出現之後,我的心整個地穩定了下來,終於知道這十二篇文章至少可以通過「為什麼需要出這樣一本書」的自問;我相信對於多數的作者來說,這是最難過的一關,特別是我已到了對人生形成看法的年齡,不想做自己感到多餘或有所質疑的創作。

  這張圖是書寫到一半的時候,儀儀為我畫的插畫。儀儀小我的小女兒Pony 兩歲,從高中在美術班開始,如果寒暑假與Pony 見面,她們會討論畫畫的事。Pony 的手下功夫不足以指點儀儀,但畢竟因為是從小小孩起就以姐姐的關係互動,又因為旁觀者有一種清楚,所以在我收到這張圖之後就把它傳給了在美東上大四的Pony,想請她給儀儀一點建議。

  Pony 沒有動儀儀的圖,她印出後用黃色簽字筆直接標明了自己的意見,再回傳給我。當我看到這個回傳時,直覺地感到這張圖為我的書寫本意做了最貼切簡單的說明:在不同的生命體中,經驗深淺的意見溝通就是這樣地進行著互助;沒有人能修改我們的人生,但他們可以告訴我們該如何進行調整。

  Pony 提到的幾件事雖是針對圖稿,卻使我想到自己在寫這本書時深深體會到的生活:角度與觀點、連貫性、眼光與公平(影子的位置)、努力。

  Pony 亂七八糟的手寫字說:
  shadow in the wrong place.
  陰影位置錯誤。
  too flat. not convincing as a cylinder.
  太平面了,圓柱體的特性不夠凸顯。
  line not straight.
  線不夠直。
  beautiful detail.
  細節好精美。

  grid inconsistent. be careful when working with fixed patterns such as a grid.
  格子不協調。要小心,畫格子這類固定的樣式要注意它的準確。

  perspective lines are off.
  透視線偏離。

  Pony 的直言對準了問題,讚美則對準成果,這幅記載著兩個小小年輕人透過習作坦誠對話的小圖因為真實而讓我愛不釋手,無意中的資料使我想到一件美好的事:我們需要的生活建言也是這樣--應該具體到足以激發修正的意圖,而努力也真正被公平地看見並欣賞了。

  謝謝兩位小朋友,她們使這本書出現了更簡單、更生命化的說明:經驗是可貴的,而生活是值得修改的。

  註:
  這本書的篇章陸續完成時,我與負責編輯的幾位朋友在書信中對內容與細節時有討論。有一天小可信中問道:我很好奇你會如何寫「影子的位置」帶給你的聯想呢...... 感覺這個點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啊。

  要進入一校本前,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仔細回答過這個問題,在整個篇章中也只以「眼光與公平」帶過。也許我應該再說得更清楚一點,當我第一眼看到「陰影位置錯誤」這六個字的時候,有一種驚醒的感覺;在圖象具體的對照中,我想起自己的人生也曾有過多少次這樣的經驗:因為自我中心的錯置,所以導致心靈圖像上情緒陰影的有誤。

值得修改的人生

  如果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得到一點空閒,我最喜歡的休閒樂事是拿出舊衣物或居家用品來修改。針黹之事不但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又讓人因為使用了不同的工具而自然地牽繫起生活的溫柔;另一方面,修改是價值的重建,等於把因為過時而受限,或已經無用的物件重新送上時間的溪流,使它再度合適於不斷改變的身體、心靈、環境或眼光。

  會做衣服的人都知道,修改舊衣的工夫比做一件新衣要繁瑣得多,因為拆除是一份工,比對挪移是一份工,重新拼接又是另一份工;然而如果是以人生的歷程來思考,舊衣改新剛好可以比擬我們對於「自省」這件事情上的心思所費。不改的舊衣無論是送人或回收,對擁有者來說只有「廢棄」一條路,但經過思量與動工的衣物,卻生了新的實用價值;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遺憾與懊惱也等於是一種廢棄,如果能因自省而採取行動,生活就有改變,這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但願我能常常修正生活,使它具備有愉快容納自己並和諧於環境的功能。

  我覺得人生有一段時間,我們不必急著提問,但應該默默觀察前輩的生活方式與聆聽經驗者的省思,這就是我與林白夫人《來自大海的禮物》的閱讀關係: 我從她的省悟中得到避免誤入曲徑的警示,與提前修正自己的機會。

  這本書是我送給自己五十足歲的生日禮物,當然也是遠流出版公司給我的一份意外之禮。有人說四十是青春的老年,五十則是老年的青春;無論青春或老年,我但願所有與我年齡相仿的讀者,生活越來越甘美,精神愉快地邁向自己生命的第二個高原;另一個更大的希望則是,年少的讀者能因《來自大海的禮物》與我這本小書而歡迎成熟的心靈,早一點進駐精神與風華並茂的身體,得到我們年輕時未能及時得到的快樂。


第1章 珍惜

突然之間,我省起了人生有一種無法說明的公平,
是感受與擁有之間微妙的平衡,
因此,這個世界上或許並沒有真正的貧者或真正的富人。

我在海濱的生活中,首先學會的就是「捨棄」的藝術,這是因為我了解到人們賴以為生的東西其實非常的少。從物質開始捨棄,然後不知不覺延伸到其他領域。(《來自大海的禮物》第2 章〈峨螺殼〉)

我第一次讀到《來自大海的禮物》時,書中「揚棄」的想法最觸動我。當時,我就像每一個年輕人面對世界而眼花撩亂,許多未知的、新鮮的物質正要慢慢進入屬於自己獨立掌控的生活;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我曾讀到這段話,相信對於生活被沖進商業物質的大潮是不會有太大的警覺。

這麼多年來,這段文字的想法一直影響著我看待生活的眼光,我必須用生活的實行來探求「不知不覺延伸到其他領域」的意義是什麼、又有多深;這份了解讓我在面對物質快速進步與價值輪番更迭的生活中, 擁有足以小小抗衡的力量。

如今我們所處的生活已非林白夫人所能想像,「多餘」是受到商業的鼓勵,但生活裡的隱憂與恐懼也不斷交織成細密的隔網,阻絕了我們與單純生活的接觸。起先,我們是從習慣不斷加增的物質開始減弱防禦力的,接著,慢慢失去領受力的破洞,又允許更複雜的「多餘」千瘡百孔地透入生活,這循環要一直到某一天、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發生了某一件大事,才會讓所有的人都靜下來思考片刻。

然而,集體的感觸也一如時間的腳步那樣匆忙,從不多做停留。

五十幾年前林白夫人所說的話至今還在擴大中: 「諷刺的是,今天的美國比起其他國家更有權利在簡單與複雜之間選擇,但是絕大多數的我們卻都選擇了後者。」(《來自大海的禮物》第2 章〈峨螺殼〉)因為要在不同的複雜中收服生活,我才體會了「選擇」的意義--每一份後果與影響,最終都來自自己的選擇。

對於「捨棄」,這二十年來我領會最多的是,我應該從「不取」做起,而不是從「擁有中丟棄」;我要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讓「滿足」不斷能充滿我的內心。

這是在一場他國發生的災難之後,我再度想起林白夫人之後的省思。

日本地震陸續而來的消息與社會反應引我許多感觸,每天,我不只在讀到新聞時心情激動複雜,連日常生活最尋常的作息也受到無法想像的影響。有一天進淋浴室時,我不再把水開到慣用的水量、如以往般地暢快沖洗;關小水量的那一刻,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複雜卻溫暖無比。一個出水非常大、有好的恆溫裝置以及可變換水波的水龍頭,一直是我無論搬到哪個家都很捨得的設備,那是我認為自己生活中絕不可少的一份享受,於是,每天進淋浴室之後,蓮蓬頭裡永遠冒著白煙,供應我自以為完全得到的享受;直到有一天,那如煙水柱與池波蕩漾受到了一個完全不是對手的挑戰時,我才了解到,我以為圓滿的「享受」早在習以為常之中慢慢鈍化了。那是今年冬天回老家時的發現。

台東老家已完工整整25 年,是母親自己構想設計的一棟三層樓房。在極靜的住宅區裡,帶著前後小庭院的獨棟建築簡單而獨特;灰瓦粉牆三面環繞著深褐色的百頁套窗。窗前的樹在這25 年裡漸有濃蔭,大門旁那棵菠蘿蜜不但年年結出巨大的果實,繁枝闊葉也使得陽光穿堂入室時帶著隨風搖曳的婆娑身影。
我好喜歡這個家,光潔扎實的地板反映著母親一向以來實事求是的性格,上二樓的兩折扶梯,每階的高度是如此地適度,既沒有上行的費力蹣跚也沒有下樓需要的小心謹慎。我最喜歡赤腳上上下下這道樓梯, 每踩踏一階,就想起八十歲的母親與八十四歲的父親平日不假他人之手,親自維持著這七十幾坪房子的用心與作息;他們好珍惜自己的擁有,也是既活潑又穩靜的年老伴侶!

這棟房子裡有雅潔的客廳、母親喜歡的開放廚房、寬敞的起居室、簡單舒適的臥室和父親自己的工作書房以及我最喜歡的小閣樓,但在空氣、陽光、動線與功能都非常完整之中,卻隱藏著一個多年來未見改善的缺點,因為水塔架得不夠高,所以二樓淋浴室的水量很小。多年來我們一直想幫爸媽解決這個問題,但母親覺得對她來說已足夠,她不想在平靜的日子中再動工程。我們也只好順著父母的心意,遲遲未再幫他們做任何改善。

冬天回家那幾天,剛好遇到寒流,冷天之中,母親早早在黃昏就打開那台老爺電熱水器,看到溫度足夠了就催促我去洗澡。因為工作太忙,我已有兩年不曾回家了,所以第一天要進浴室時,心裡一想起那很小的水量,真有些懶洋洋;我偷偷在心裡想念著家裡淋浴室的熱氣蒸騰。

縮著身體走近浴室,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為我準備好的一套浴巾與毛巾,粉橘色的純棉用品是十幾年前我們一起在史丹佛大學旁的購物中心買下的;是因為母親很會保養愛護東西,也因為台東的陽光使毛巾充滿生活的香氣嗎?我覺得它比多數我住過的五星飯店所提供的浴巾都要舒服。放好換洗的衣物準備打開淋浴室的門時,一低頭就看到媽媽親手縫的腳踏墊, 啊!那一刻,生活的感覺充滿了我的身體四周。

我的腳踏墊一直都是買現成的,白色、絨厚的質料,但媽媽的腳踏墊完全不同。她把四、五條平常的毛巾都折成三層之後再連接成大踏墊,壓線與不同的花色,使這墊子充滿了百衲的趣味,串接的是母親對於用品與生活的憐惜與愛意。

進淋浴室開水之後,果然蓮蓬頭裡流出的水注小得連遠一點的直線都無法完成,但不知道為什麼,那柔柔軟軟、從蓬頭開出、像一朵花的水卻異常地溫柔, 流散在身上時,它不是平日裡我所熟知的力度,而是不知多少年前、多小的時候,我用水瓢舀起水,而後小心翼翼沖下的觸感。我只有以「珍惜」才能形容那一天淋浴的心情,而這份珍惜的感覺,可以說是如今我在生活中因為「不需要如此珍惜」而常常消失的覺知;突然之間,我省起了人生有一種無法說明的公平,是感受與擁有之間微妙的平衡,因此,這個世界上或許並沒有真正的貧者或真正的富人。

那天洗完澡後,我覺得好溫暖,跟我原先以為因為水弱而一定會冷的設想完全相反,我好久沒有在洗完澡之後感覺這麼舒服了;再回想起平日在家中,這樣的天氣我是怎麼順手在開啟房裡的暖氣、浴室裡的暖風機?我的空間裡完全沒有溫差,我的心裡也似乎因此而沒了對溫度的感受、對水的感謝與珍惜。

地震過後的某一天,我又想起在娘家那幾天洗澡的感動,我走進自己的淋浴室時,不知為什麼刻意把水關小了;在台北的寒流中,我用一種珍惜的心進行著平日裡不再用心感受的活動;我睜大眼睛看著飄昇而上、裊裊淡去的煙霧,突然覺得,日子好美,幾乎要流淚!

台長: jean
人氣(1,45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花小錢,過好日》-張偉明、黃慧馨
此分類上一篇:《來自大海的禮物》Gift From The Sea─林白夫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