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1 13:42:36| 人氣3,7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 VITU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怎麼定義「天才」二字,高IQ、靈魂自由飛。
應該說是清楚知道這人生中什麼是您想要的、想追求的、想努力的。
大人對如何學會放手,支持孩子的想要的,去讀他的心靈想說的。
從小爺爺就是他的心靈朋友,在制式教育下,給VITUS另一放任空間。
當全世界認為VITUS不再是天才,爺爺從音樂中知道,VITUS正生活在真正快樂之中。
VITUS為想幫助父親解決財務危機,上網學習股票,在信任他的爺爺提供資助下買賣股票,不但幫助爺爺脫離貧窮,也圓了爺爺喜歡飛機的夢。他也偷偷暗中買下父親公司幫助父親重新回到公司。VITUS發揮他的聰明,努力平衡自在的生活。
爸媽收到爺爺在死前寄給他們的信,告訴他們有多麼幸運擁有VITUS,並告訴他們VITUS並沒有失去老天爺給予的天賦,但希望他們尊重VITUS對人生的選擇。
VITUS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對音樂的熱愛,讓他重新拜師學藝,成為一位鋼琴家。

生命需要自己摸索、尋找,什麼是最適合自己!
一部有想法,適合全家觀賞的電影~

 


(摘錄奇摩電影)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安東尼‧聖修伯里《小王子》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他有蝙蝠般的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鋼琴才華、精通股市操盤的數學頭腦,最喜歡看的讀物就是百科全書。雖然父母希望維特未來成為偉大的鋼琴家,但他卻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只想在天空飛翔。為了逃離父母加諸在身上的沈重壓力,維特總愛跟在古靈精怪的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一個下大雨的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以詩意輕盈的角度,巧妙將成人與小孩的世界顛倒翻轉,本片在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扮演12歲維特的小演員泰歐蓋爾基本身就是才華洋溢的鋼琴少年,全片配樂皆親自上陣演出;曾與荷索、文溫德斯、安哲羅普斯等名導合作的歐洲影帝布魯諾甘茲,則飾演維特的爺爺,瘋癲自在的個性,總能隨口說出的人生哲理,在小維特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

 

(摘錄網站 為電影簡介做註記)

想飛的鋼琴少年 天才的迷思  作者:藍祖蔚

.. 看天才大展威風,是浪漫傳奇最譁眾取寵的方式;看天才落寞受苦,是挖掘人性最深沈有力的招式,瑞士導演佛瑞迪.穆勒(Fredi M. Murer)執導的《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就兼具了傳奇與人性的雙重元素。

《想飛的鋼琴少年》描寫一位智商高達180的天才少年Vitus的故事,電影分為六歲和十二歲兩個階段,六歲的維特已經展現掩不住的才華,但是只能任憑父母親擺布;十二歲的維特找到反抗方法,不但突破了生命瓶頸,也找到走自己路的生命態度。
《想飛的鋼琴少年》根本就是一位自由主義人士對抗保守主義氛圍的電影。

電影中的維特就是充滿自學風格的孩子,一聽到父母親在對話中使用了「吊詭(Paradox)」一詞,卻又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釋「吊詭」,他也不多囉嗦,就自己翻書去找答案;他一旦聽到音樂,就能夠在鋼琴鍵上找到對應音符;父親發明了人工耳朵的助聽設備,他就可以拿來聽清楚父母親的憂慮對話;幼稚園的孩子還在唱著童趣兒歌的時候,他已經窩在書堆裡自得其樂地找尋知識了。

早熟又聰慧的他卻面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環境,一種來自父母,一種來自爺爺。父母親欣喜於他的天才,卻遵循著傳統的教育框架理念,深信唯有透過規律的苦練,才能夠有成,卻不知道天才從來就不受生命格局框綁,有自己的生長方式;老牌影星布魯諾.甘茲(Bruno Ganz)飾演的爺爺,給他的卻是絕對放任自在,卻又極其專業的生活方式,電影一開始就是爺爺替他打造了一隻迴旋標,一旦投擲出迴旋標後,理應循著弧線飛行一圈回到手邊,但是這隻標卻脫軌射破了玻璃窗,自由的生命,自由的軌跡,就在這隻不定向的迴旋標有了具體形象。

天才最大的困擾不在自己縱橫自在的才情,而在於一直拖著他,要把他拉墜到地面上的俗世力量,家庭如此,學校亦如此,例如維特懶得理數學老師的考題,因為他用簡單心算就能算出答案,於是他反而質疑老師的心智,而被惱羞成怒的老師逐出教室;例如面對著爸爸公司裡一堆庸俗的賓客,他被父親強抱到鋼琴前展現琴藝,於是先彈一首簡單至極的小星星,就在眾人臉上浮現「不過爾爾」的訕笑表情時,他就手指彈飛起來,把所有的訕笑嘴型,轉化成為錯愕,又收不回來的O型嘴型了。

維特是不耐煩於俗世教育的,更不願套進父母師長硬派給他的框架過日子的,在一個大雷雨的晚上,試圖穿上爺爺打造的飛機模型,從陽台起飛,卻不幸墜樓,從此維特變得呆笨,智力測驗也從180滑落成120,天才不再的他卻因此有了喘息自在的空間,而這卻才是他的「天才」所在。

看到《想飛的鋼琴少年》,你一定會想起法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思想家以及文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寫過的名著《愛彌兒》。

盧梭是自然主義的旗手,書中開宗明義就強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大自然如此,幼小的生命亦然,他主張以「回返自然」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認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社會人,而僅僅是人。《愛彌兒》的要旨就是唯有順著兒童本性加以引導,讓大自然、人與事物都能相互調和,才可以成就完整的人格。

維特事實上就是愛彌兒的當代範本,他有音樂才華,可是真的只有充份明白了音樂的美,全心全意有想要彈琴的衝動,琴才會彈得好。揠苗助長是註定事倍功半的,《想飛的鋼琴少年》中的維特可以拒絕練琴,卻也可以因為愛上了保母,而替一心想要當搖滾歌星的保母情人彈起搖滾樂;更可以因為聽見了巴哈的莊嚴與美麗,重新回到黑白琴鍵上練舞。

天才,從來就是不受禮法和格局羈絆的,問題是天才的父母和師長卻都不是天才,「吊詭」的生命矛盾因此而生,也唯有不世出的天才,才能找到自己的出口。《想飛的鋼琴少年》就因為捉到了天才與白癡的分界點與趣味點,鋪陳出充滿一則絕對傳奇也絕對浪漫的故事,讓大家在目擊一位天才的崛起、轉型與收割的傳奇故事中,進而思索生命與教育的意義。

 

台長: jean
人氣(3,7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片心得深思 |
此分類下一篇:紀錄片》 被遺忘的時光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 人在囧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