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21 10:35:19| 人氣9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神宗朱翊鈞(「翊」音同「翌」;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號萬曆,

明神宗[編輯]

明神宗

明朝第14代皇帝

在位時期:1572年7月19日-1620年8月18日
(48年 30天)
明神宗
明神宗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首都北京
皇宮紫禁城
年號萬曆
姓名朱翊鈞
出生年1563年09月04日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
立儲明光宗朱常洛
逝世1620年08月18日(56歲)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丙申日
逝世地紫禁城弘德殿
廟號神宗
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
光文章武安仁止孝
顯皇帝
陵墓明定陵
父親明穆宗朱載垕
母親李貴妃
皇后王皇后
明神宗
明朝皇帝
在位1572年–1620年
前任明穆宗
繼任明光宗

明神宗朱翊鈞(「翊」音同「翌」;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號萬曆,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在位48年,為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為「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人物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明神宗是明穆宗的第三子。

萬曆中興[編輯]

明神宗在位初之十年尚處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1][2],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是為「萬曆中興」。

萬曆怠政[編輯]

萬曆皇帝的老師、萬曆第一任內閣首輔兼萬曆新政的策劃與執行人張居正過世後,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3](一說是染上鴉片煙癮[4])。後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1589年,神宗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5]

萬曆二十五年,右副都御史謝杰批評神宗荒於政事,親政後政不如初:「陛下孝親、尊祖、好學、勤政、敬天、愛民、節用、聽言、親親、賢賢,皆不克如初矣。」[6]以至於朱翊鈞在位中期以後,方入內閣的廷臣不知皇帝長相如何,于慎行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四位國家重臣雖對政事憂心如焚,卻無計可施,僅能以數太陽影子長短來打發值班的時間。

萬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7]首輔葉向高卻說皇帝一日可接見福王兩次[8]。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署數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9]

囚犯們關在監獄裡,有長達二十年之久還沒有審問過一句話的,他們在獄中用磚頭砸自己,輾轉在血泊中呼冤[10]臨江知府錢若賡被神宗投入詔獄達三十七年之久,終不得釋,其子錢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氣血盡衰……膿血淋漓,四肢臃腫,瘡毒滿身,更患腳瘤,步立俱廢。耳既無聞,目既無見,手不能運,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氣,謂之未死,實與死一間耳。」首輔李廷機有病,連續上了一百二十次辭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後不辭而去[10]。萬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書孫丕揚「拜疏自去」[7]。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書趙煥也「拜疏自去」[11]吳亮嗣於萬曆末年的奏疏中說:「皇上每晚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後,左右近侍一言稍違,即斃杖下。」[12]

萬曆中期後雖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後並沒有宦官干政,也沒有外戚干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朝內黨爭也有所控制,日本入侵朝鮮、女真入侵和梃擊案萬曆都有反應,表示奏章還是有在看,並透過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萬曆三大征[編輯]

神宗皇帝,在軍事上任用幹練將校,先後發兵平定了播州遵義楊應龍之亂的播州之役、平寧夏哱拜之亂的寧夏之役、抵抗日本豐臣秀吉發兵侵略朝鮮以及奴兒干都司朝鮮之役,維護了明朝的內部統一及宗主國的權威。此三場戰爭合稱萬曆三大征。後世有說明軍雖均獲勝,但軍費消耗甚鉅,對晚明的財政造成重大負擔。但實際上明代晚期僅對後金的戰事,耗費就高達六千餘萬兩,遠超三大征。而三大徵實際軍費則由內帑和太倉庫銀足額撥發,三大徵結束後,內帑和太倉庫仍有存銀[13]

徵收礦稅銀[編輯]

自張居正死後,神宗皇帝開始通過向各地徵收礦稅銀的方式,增加內庫的內帑。在此以前,內庫主要收入為金花銀,即依靠南直隸地區的田賦。不過內庫所有收支最終仍由戶部負責,並對皇帝的使用進行嚴格的干預和管理。目前,關於礦稅銀的多寡存在兩種說法,一說自萬曆二十四年至萬曆三十二年間,共收銀三百萬兩。另說,自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共收銀560萬兩,金一萬二千兩。根據明光祿寺宮膳底賬《寶日堂雜鈔》的記載,包括礦稅銀在內的內庫,需要用於皇宮開銷的部分,除皇帝、后妃、宮女、太監以外,包括每日翰林院、文華殿、太醫院、教習官、起居注官、兵部主事等人的日常工作餐。僅宮廷膳食一項,共需要負責約萬人左右的飲食,皆由內庫撥銀。例如,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宮廷膳食開支12000兩白銀,人均約1兩左右。而內宮各類,如宮女、太監等服務人員,日常俸祿則為俸米,並不由礦稅銀等撥用。

礦稅銀除補貼內帑用於宮廷膳食以外,更多則用於國家開支,尤其是邊鎮用錢。如萬曆二十年十一月初四日,甘肅巡撫田樂上疏因河西地區邊疆用兵需數十萬錢糧,請撥內帑,神宗皇帝批覆同意[14]。萬曆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戶部因京師庫銀減少邊餉告急請神宗撥內帑,神宗雖然責怪戶部未提前做好庫銀儲備,並且不要因為有內帑而有恃無恐,但仍迅速撥發內府庫銀救急[15]萬曆三十一年四月,戶部更是因北部邊疆兵餉告急,請撥內帑百萬兩,神宗最顧及邊情,所以同意招數撥用[16]

另外,含礦稅銀的內帑也用於國家救災,如萬曆二十二年三月初九日,因河南飢荒,撥內帑三萬三千兩用於賑災[17]

而清人則多不了解詳情,多以明代言官的言論評論該事,並拔高為明代一大惡政,甚至就此寫入《明史》[18]。後人則更多將此附會,並假想更多的財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礦監稅使向皇室內庫共進奉白銀五百六十餘萬兩,黃金一萬二千萬餘兩,平均每年進奉白銀五十餘萬兩,黃金一千多兩。」[19]

而萬曆帝的生活花銷還遠不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水平[20][21][22]

另外,開徵礦稅的好處在於可以降低農業稅稅率。

女真崛起[編輯]

此時東北女真族興起,成為日後中原帝國的隱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女真酋長努爾哈赤湊「七大恨」,以掀起叛亂,並僭稱國號為後金。四十六年四月,女真兵克撫順,朝野震驚[23]。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遼東經略楊鎬四路進攻後金,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死四萬餘人,開原鐵嶺淪陷,首都燕京震動。朱翊鈞用熊廷弼遼東,屯兵築城,才稍稍將東北局勢扭轉。神宗在薩爾滸之戰的次年(1620年)駕崩,葬於定陵。雖然明神宗多年未正式上朝,但大到朝鮮之役,小到順天府祈雨,均由皇帝在內宮作出,並發各部門直接執行。

身後[編輯]

《明朝帝王陵》提到:萬曆的定陵1958年發掘,萬曆帝屍骨復原,「生前體形上部為駝背」。文革時期的1966年8月24日,遺骨被紅衛兵付之一炬。

任用官吏[編輯]

內閣首輔[編輯]

名將[編輯]

太監[編輯]

人物評價[編輯]

  • 黃汝良:「倉箱紅朽無憂歲,南北敉寧不用兵。北塞稱臣四十年,封疆無數獲生全。」
  • 姚希孟(1579—1636):「緬懷祖德豈難躋,八柄河魁手自持。鳳詔未聞傳墨敕,貂璫只許貢朱提。兵符細柳將軍令,國計元和宰相稽。蟬鬢秀才垂紫袖,批紅不改舊標題。」
  • 錢謙益(1582—1664):「國家修明昌大之運,自世廟以迄神廟,比及百年,可謂極盛矣。」「萬曆中,正國家日中豫泰之候。」「當盛明日中,君臣大有為之日。」「嗚呼,我神宗顯皇帝,丕承謨烈,久道化成,制科取士,人物滋茂。」
  • 王時敏(1592—1680):「神宗之世,海內乂安,生民不見兵火。」
  • 談遷(1593—1657):「今吏民嗷嗷,追念寬政,謳吟思慕,雖改代詎一日忘之哉?」
  • 夏允彝(1596—1645):「神廟沖齡踐祚,睿質夙成……士大夫以氣節相矜,雖無姚、宋之輔,亦無愧開元之盛時也。」「神廟睿聖非常,雖御朝日希,而柄不旁落,止以鄙夷群臣之故,置庶務於不理。士大夫益縱橫於下,而國事大壞。」
  • 陳洪綬(1599—1652):「楓溪梅雨山樓醉,竹塢香茶佛屋眠。得福不知今日想,神宗皇帝太平年。」
  • 吳偉業(1609—1671):「余嘗惟國家當神宗皇帝時,天下賓士。」「以余所聞,神宗皇帝時,士大夫以讀書講學相高。」「餘生也晚,猶見神宗皇帝之世,江南土安俗阜,風習最為近古。」
  • 顧炎武(1613—1682):「昔在神宗之世,一人無為,四海少事。」
  • 彭孫貽(1615—1673):「眼見萬曆年,朝野穆清昊。」「風光漫思江南樂,父老還思萬曆年。」
  • 方孝標(1617—?):「此時神廟正垂衣,四海烽清禾黍肥。」
  • 吳嘉紀(1618—1684):「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曆錢。」
  • 徐枋(1622—1694):「神宗朝正當國家全盛。」
  • 李鄴嗣(1622—1680):「神宗全盛日,海內一愁無。尚及聞遺老,今猶哭鼎湖。」
  • 汪琬(1624—1691):「琬嘗追溯神宗之世,國家方承平無事。」「神宗德澤猶在人心。」
  • 曾燦(1625—1688):「神宗乙巳年,中原邊輔無烽煙。聖人御極賢者出,粟米流脂貫朽錢。」
  • 陳維嵩(1625—1682):「先朝神宗御宇五十餘載,六服休暢,被潤澤而大豐美。」
  • 魏世效(1659—?):「萬曆之四十六年,天下熙暤。當斯時也,物安其性,民安其業,濡染涵育,莫不知立身愛君之道。而敦龐之風,謙下之節,亦惟此時人能有之。」
  • 成書於清初的小說《樵史通俗演義》開篇說:「傳至萬曆,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肉諸般食用之類,哪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得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醺醺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玩耍。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員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說神宗皇帝,真是個堯舜了。一時賢想如張居正,去位後有申時行、王錫爵,一班兒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權柄又不弄權柄的,坐鎮太平。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好不感嘆思慕。」

明史·神宗本紀》:「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趙翼廿二史劄記·萬曆中礦稅之害》:「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清高宗在《明長陵神功聖德碑》則道:「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懷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無告,故相聚為盜,闖賊乘之,而明社遂屋。嗚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懼哉?」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將萬曆皇帝的荒怠,聯繫到萬曆皇帝與文官群體在「立儲之爭」觀念上的對抗。怠政則是萬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報復。黃仁宇說:「他(即萬曆皇帝)身上的巨大變化發生在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復。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麼1587年丁亥,即萬曆十五年,可以作為一條界線。這一年表面上並無重大的動蕩,但是對本朝的歷史卻有它特別重要之處。」

在《萬曆十五年》文末總結,「1587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在黃仁宇等的著作中也表達出中國明代中後期,皇帝只是一個牌位,而事實上萬曆的個人行為對基層的國家的習慣軌跡並無大的影響。

家庭成員[編輯]

妻妾[編輯]

  1. 孝端顯皇后王氏,皇后,諡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合葬定陵,主祔廟。
  2. 溫肅皇貴妃王氏,光宗朱常洛生母,初封恭妃,後進皇貴妃,崩,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葬天壽山。明熹宗諡曰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遷葬定陵,祀奉慈殿。
  3. 恭恪皇貴妃鄭氏,初封貴妃,後進皇貴妃。薨,諡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銀泉山。明安宗諡曰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
  4. 恭順皇貴妃李氏,初封敬妃。薨,諡恭順榮莊端靜皇貴妃[24]。明昭宗諡曰孝敬恭順榮莊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后。
  5. 宣懿昭妃劉氏[25],思宗尊為太妃。
  6. 莊靖德妃許氏[24]
  7. 溫靜順妃常氏[24]
  8. 清惠順妃李氏[25]:(?-1623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八月冊封順妃。生有皇幼子朱常溥和皇幼女天台公主朱軒媺(皆早夭,次序不詳)。[26]天啟三年薨逝,諡號清惠,袝葬銀錢山恭順榮莊端靖皇貴妃旁。
  9. 賢妃魏氏[24][27]
  10. 端妃周氏
  11. 宜妃楊氏[25]
  12. 僖妃王氏[25]
  13. 端靖榮妃王氏[25]
  14. 榮嬪李氏[24]
  15. 德嬪李氏
  16. 偉嬪耿氏
  17. 和嬪梁氏
  18. 敬嬪邵氏
  19. 順嬪張氏
  20. 慎嬪魏氏

兄弟[編輯]

  1. 憲懷太子朱翊釴
  2. 靖悼王朱翊鈴
  3. 潞簡王朱翊鏐

子女[編輯]

[編輯]

  1. 光宗朱常洛(1582 - 1620),母孝靖太后王氏,繼皇帝位一月後死去。
  2. 邠哀王朱常漵(1585年),甫生即死[28]
  3. 福忠王朱常洵(1586 - 1641),母恭恪皇貴妃鄭氏,被李自成所殺。追尊明恭宗。
  4. 沅懷王朱常治(1587 - 1588),母恭恪皇貴妃鄭氏,生一歲殤。
  5. 瑞王朱常浩(1590 - 1644),母端妃周氏,被張獻忠所殺。
  6. 惠王朱常潤(1594 - 1647),母敬妃李氏,南明時被清廷所殺。
  7. 桂端王朱常瀛(1597 - 1645),母敬妃李氏。追尊明禮宗。
  8. 永思王朱常溥(1604 - 1606),母順妃李氏,兩歲殤

[編輯]

  1. 榮昌公主朱軒媖[29](1582 - 1647),母孝端顯皇后,萬曆二十四年下嫁楊春元。四十四年,春元卒。久之,主薨。
  2. 雲和公主朱軒姝[29](1584 - 1590),母皇貴妃鄭氏,七歲早薨,追冊。
  3. 靜樂公主朱軒媯[29](1584 - 1585),母榮妃王氏,薨於萬曆十三年閏九月戊午。
  4. 雲夢公主朱軒嫄[29](1584 - 1590),母孝靖太后,明光宗同母妹。四歲早薨,追冊。
  5. 仙居公主朱軒姞[29](1584 - 1585),母德嬪李氏,萬曆十二年七月二十日生,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薨逝。
  6. 靈丘公主朱軒姚[29](1588 - 1589),母皇貴妃鄭氏,於萬曆十六年八月甲午生,萬曆十七年五月庚申薨。
  7. 壽寧公主朱軒媁[29](1592 - 1634),母皇貴妃鄭氏,二十七年下嫁冉興讓
  8. 泰順公主朱軒姬[29](? - 1593),母德嬪李氏,夭折,追冊。
  9. 香山公主朱軒嬁[29](1598 - 1599),母德嬪李氏,在萬曆二十七年正月庚戌賜名,六月庚寅即薨。
  10. 天台公主朱軒媺[29](1605 - 1606),母順妃李氏,夭折,追冊。

台長: kk
人氣(9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