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25 14:34:06| 人氣8,667|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牛轉乾坤:百家講壇,隋麗娟《說慈禧》

 
女人天下:隋麗娟《說慈禧》

書名:
說慈禧
 
 作者:
隋麗娟
哈爾濱人,1985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後就讀於吉林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史學碩士學位。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晚清巨人傳.曾國藩》等三部學術著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內容介紹:
透過隋麗娟《說慈禧》,看到「女人慈禧」走向「政治慈禧」的孤寂之路。
她,是慈禧太后,她,有功、有過。歷經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她垂簾聽政四十七年。然而,面對列強與朝廷腐敗,即使是男人,或許也不敢介入那段亂世。看著慈禧可悲、可恨的一生,我們看到了權力如何迷人、如何殘忍、如何腐蝕人心。
 
她原本只是來自滿洲鑲藍旗的一般少女,通過選秀,進入後宮,開始了蛻變為慈禧太后的過程。人們說,她為了確實地掌握權力,毒死慈安皇太后;又說她不顧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准許奕(ㄒㄩㄢ)挪用海軍軍費,推動重修清漪園,直接造成甲午戰爭的失敗;或是指責她的無知,相信義和團,並公然向八國聯軍宣戰;更令人髮指的是,她親手發動戊戌政變,造成中國現代化的腳步嚴重落後。
 
這些,真的就是事實嗎?是不是還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慈禧,埋藏在歷史裡?而在政權光環底下的慈禧,面對丈夫咸豐帝的懦弱、兒子同治帝的荒誕與早逝,她內心如何轉折?當她看著一手栽培的光緒帝企圖跳脫她所設的格局展開百日維新時,慈禧是否有著恨鐵不成鋼的遺憾?
 
四十七年的垂簾聽政,數千年帝國王朝的終結,在面對列強環伺、帝國腐化、西風東漸的交會時刻,原本只是單純蘭貴人的慈禧太后,如何運用她的權力,面對這些壓迫與挑戰,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史家各有論述;而同為女性,潛心治清史的隋麗娟教授,將呈現一個什麼風貌的慈禧給我們?
 
 
女人天下:隋麗娟《說慈禧》

目錄:
第一回 選秀入宮
第二回 榮為貴妃
第三回 暗爭皇權
第四回 叔嫂聯手
第五回 實施政變
第六回 垂簾聽政
第七回 整飭吏治
第八回 壓制奕訢
第九回 初興洋務
第十回 別樣舐犢
第十一回 歸政同治
第十二回 同治之死
第十三回 二次垂簾
第十四回 「君臣」母子
第十五回 慈安之死
第十六回 置換軍機
第十七回 蝟集后黨
第十八回 曲折親政
第十九回 光緒大婚
第二十回 六旬慶典
第二十一回 釜底抽薪
第二十二回 「規範」變法
第二十三回 「母子」反目
第二十四回 廢帝風波
第二十五回 珍妃之死
第二十六回 光緒賓天
第二十七回 慈禧大葬

 
女人天下:隋麗娟《說慈禧》

推薦序: 

受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邀請,在《百家講壇》大型系列節目中,全面系統地講述慈禧,隋麗娟教授是第一人。她的電視講稿,經過整理、充實、推敲、完善,以《說慈禧》為書名,由中華書局出版,現在同廣大讀者見面了。  

我和隋麗娟教授雖說是清史界的同行,但在《百家講壇》之前,各忙各的,從未謀面。《說慈禧》在《百家講壇》播出後,我們只見過一次面,通過一次電話。一天我和隋麗娟教授在同一個現場錄影,我在前,她在後,我剛錄完在休息室裡,隋教授匆忙到休息室向我打個招呼問候,便走向她的錄影現場;電視臺《隋麗娟說慈禧》第一講剛播完,隋教授打長途電話給我,虛心地徵求意見,我說我剛看過,這一講講得很精彩!不久,有的觀眾告訴我「演講精彩」,也有的觀眾對我說「好評如潮」!  

《說慈禧》出版之際,我想起了歷史學高雅與通俗的關係。我做學術研究,也寫通俗讀物,還在電視臺做系列講座。我的體驗是:為學術難,為通俗不易,為電視通俗更不易。同樣,學術說慈禧難,通俗說慈禧很難,電視說慈禧更難。  

為什麼呢?因為:一則,慈禧是皇太后,她的後宮生活,大多不見於正史記載,難於尋覓其真實蹤跡;二則,慈禧是女人又是政治家,執掌權力時間太長,既凸顯作為女人慈禧的特點,又恰如其分地評述她的政治生涯,錯綜複雜,很難拿捏;三則,太平天國烽火,燃遍大半中國,局勢紛亂,民生維艱,不大便於評述;四則,慈禧處於特殊的國際變局中,西方列強,威逼清朝,屢次侵略,割地賠款,國難當頭,辱莫大焉;五則,清宮史料,浩如煙海,外文資料,多如牛毛,窮畢生精力,難窺萬一;六則,電視時間緊促,語言亦須精練,不容囉嗦拖遝;七則,受眾面寬,士農工商,童叟婦孺,眾口難調;八則,對慈禧的評價,學界分歧大,民間爭議多,眾說紛紜,分寸難定。因此,既全面系統又綱舉目張,既嚴謹高雅又生動通俗,這樣來講述慈禧皇太后的一生,實在是一件很難、很難、很難的事情。  

隋麗娟教授講述慈禧,首重全面系統。她把慈禧的一生,按照紀事本末與通鑒編年的歷史體裁,向廣大觀眾和讀者,全面鋪展,娓娓道來。《說慈禧》全書列為二十七個題目:選秀入宮、榮為貴妃、暗爭皇權、叔嫂聯手、實施政變、垂簾聽政、整飭吏治、壓制奕訢、初興洋務、別樣舐犢、歸政同治、同治之死、二次垂簾、「君臣」母子、慈安之死、置換軍機、蝟集后黨、曲折親政、光緒大婚、六旬慶典、釜底抽薪、「規範」變法、「母子」反目、廢帝風波、珍妃之死、光緒賓天、慈禧大葬。從以上綱目可以看出,從慈禧被選作秀女入宮,到光緒帝死亡,總述慈禧一生的政治與生活、性格與本色。體大思精,邏輯嚴謹,語言流暢,敘事生動,編排得體,實屬不易。  

清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清朝十二帝中,孝莊皇太后身歷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順治朝和康熙朝;慈禧皇太后則關係後四朝—咸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和宣統朝。經常有人問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之異同,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的相同點:她們都是大清國的皇太后,都年輕守寡,都輔佐年幼的兒子為君——順治八歲繼位,同治六歲繼位,也都高壽——孝莊太后享年七十五歲,慈禧太后享年七十四歲。但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又不同:孝莊太后所處的清朝如日東升,慈禧太后所處的清朝則如日昏落;孝莊太后在後臺參與朝政,慈禧太后則在前臺禦政;孝莊太后輔佐兩代幼主,慈禧太后則掌控兩代幼主;孝莊皇太后在皇位繼承上按大清家法辦事,慈禧皇太后則在皇位繼承上過多考慮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後世對慈禧太后微詞多,而對孝莊皇太后肯定多等等。  

在進行歷史通俗化講述時,應注意正史與野史的關係。其一,正史不一定全可信,野史也不一定全不可信。對正史與野史的資料都應當甄別、篩選、考據、分析,特別在引用野史資料時,應當慎重、特別說明。其二,應注意史實與傳聞的關係。市井野聞、坊間俚語、道聽塗說,難以置信。如莊妃勸降洪承疇的故事,源於野史,純屬戲說。其三,應注意史實與戲說的關係。戲說是戲文,歷史要真實,應分清戲說與歷史,千萬不可把戲說當歷史。  

史學學術化與史學大眾化,其思維與表述的路徑不同:史學的學術化主要是提出問題、搜集史料、審慎考據、分析論證、科學表述、做出新論,是一個求實求是的邏輯過程。而史學的大眾化主要考慮對象的十個不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文化、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國籍,其關注熱點,其知識需求,既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又要有豐厚扎實的史實,應盡量地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準確表述,滿足廣大受眾的願望與要求。然而,史學學術化與史學大眾化也有共性,這就是求實求是,向大眾準確地傳遞歷史資訊。  

一本書像一個人一樣,總在不斷地完善。《論語.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是說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一本書的流傳歷程,也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如果每十年算一段,十年修訂一次,經過三、五次修訂,雖不敢說是爐火純青,卻可以說是減少遺憾。願以此同著書人共勉。是為序。  

閻崇年
二○○七年一月一日 於四合書屋
 
 

 
女人天下:隋麗娟《說慈禧》

書摘:第一回 選秀入宮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個女人很是引人矚目,她在男人一統的世界裡,奪得了本來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將國家命運控制在她的股掌之中;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
她對帝王之術駕輕就熟,卻對世界發展潮流不甚瞭解,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結果讓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這實在是中國的悲劇,也是她個人的悲劇! 

這個女人就是慈禧。
對於她在中國歷史上的所作所為,人們痛恨過!人們譴責過!人們謾?過!然而這個歷史悲劇完全應該由慈禧負責嗎?假如讓一個男人當皇帝,中國就必然躲過這一悲劇命運嗎?這確實是歷史上一道難解的高次方程式。如何認識歷史上的慈禧,解開慈禧其人其事的諸多謎團?讓我們走進慈禧的世界,去解讀歷史上真實的慈禧。

我們常常稱這個女人為慈禧,可慈禧既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名,而是她貴為皇太后時所上徽號中的兩個字。此號是她六歲的兒子載淳繼皇帝位時所「上」,那一年她二十七歲。
 
徽號是給帝后加上的吉祥、美好的名號,以歌功頌德。慈禧的諡號是生前的徽號加上「孝欽」和「配天興聖顯皇后」,合起來就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孝」是所有皇后諡號的第一個字,屬於所有皇后,只要看到這個字就知道她是皇后。「欽」是評價慈禧本人的,概括評價她一生的性情、行為,解釋為「神明儼義,威德悉備」,也就是指慈禧神明莊嚴,威嚴與德行兼備。「欽」字後的二十個字是她的生前徽號和死後又添加的尊號總和。「顯」是他的丈夫咸豐帝的諡號,慈禧諡號中的「顯」,表明他與咸豐帝的夫妻關係。所以,二十五個字中只要知道「孝欽顯皇后」,就知道是慈禧了。 
 
慈禧生於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關於她的出生,歷史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正式的紀錄,因為誰也沒有料到,二十七年後,這個普通人家的女子,卻在紫禁城裡,成為執掌大清國朝政四十七年的聖母皇太后,成為人人頂禮膜拜的「老佛爺」。
歷史留下的這段空白,給後世想瞭解她的人帶來了許多遺憾和困惑。自清末迄今,圍繞她的家世和生平,有種種傳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記載雖然記述慈禧的經歷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但我們不難發現相同之處:
第一,惠徵是慈禧的父親。
第二,慈禧以秀女的身分入宮。
第三,慈禧入宮之前曾經歷家庭的變故,家境艱難,屢經磨難,備嚐人世艱辛。

我們可以意識到,兩人一致認為惠徵為父、選秀入宮是慈禧的真實經歷。
 
正史版主要見於清史專著中。雖然具體表述不同,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中把握她身世的脈絡。慈禧,那拉氏,祖居葉赫(今四平附近),故稱葉赫那拉氏。原名不詳,正史中沒有記載。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
第一,與中國封建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有關。
在中國封建社會,除了一些特殊的歷史階段,如唐朝女人擁有比較高的地位外,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女性深受社會的歧視和壓迫,在男人獨斷乾坤的世界裡,女人永遠是男人的附屬,「夫為妻綱」。所以出嫁以後的女人的名字沒有任何意義,丈夫的姓氏加上自己的姓氏就成為公認的稱謂,如「錢王氏」、「鄧劉氏」等,閨中小名常被隱去。
 
第二,為了避諱。歷史上與君主或尊者的名字音同、音近的字都要避諱,更不能直呼其名。所以,正史中只有她的尊號,如懿嬪、懿妃、慈禧太后等稱謂,而沒有名字的記載。可是,我們卻在清末的多種小說筆記中發現,入宮前的慈禧常常被稱為「蘭」、 「蘭兒」或「玉蘭」,認為這是她的閨中小字,直到今天依然在文學作品中,甚至相關歷史傳記中被普遍採用。之所以眾口一詞,大概源於她被選秀入宮,初封蘭貴人。「蘭」字十分女性化,自古至今多被採用為女孩兒的名或小字,於是「蘭」就從官式名號,變為她的名字。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就可以為慈禧填寫一張現代意義的履歷表。
姓 那拉氏 性別 女 民族 滿 出生
年月日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
籍貫 滿洲葉赫(今吉林四平) 家庭出生 一般旗籍官員
家庭地址 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怎麼就入了後宮成了咸豐帝眾多後妃中的一個?皇帝選擇后妃的標準是什麼?首先,是門第。怎麼也應該是王公大臣的千金,這才門當戶對。就像皇太極娶了科爾沁親王貌美如仙的女兒為貴妃,也就是清初的孝莊太皇太后,這才門第相當,而不是王子娶灰姑娘。其次,是美貌。似乎只有傾城之美,才堪與皇帝相匹配。雖然,歷代君主都迴避美貌,人們也常常把亡國的罪責推到女人的身上,因為「紅顏禍國」。但不容否認的是,君主們依然將美色作為他們畢生的追求,通常美貌是女人走進男人世界的第一張通行證。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她是憑藉著在一場名為「選秀」的選美「大賽」勝出後,被選入宮的。清朝名為「選秀」的選美是為皇帝、皇子、皇孫、親王和郡王物色婚姻的對象。它開始於順治朝,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為了保證滿洲貴族血統的純正與高貴,首先必須資格審查,只有八旗官員家中十三歲至十七歲的少女才能成為入選對象。審查合格,才目視選拔。應選之日,秀女們由神武門魚貫而入,至順貞門前「候台」。太監按名冊順序引入,由皇太后、皇帝評選。通常是五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選閱,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再定期複選,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優秀的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后妃的候選人;其餘的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咸豐二年恰逢選秀年,十七歲的慈禧,以滿籍道員之女,參加了選秀,結果被選中,封為「蘭貴人」。根據清朝的后妃制度,後宮的位號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等級,貴人只位於第六等。這就意味著進宮後的慈禧必須身處下層,去應對、去掙扎。
 
 
書摘:第二回 榮為貴妃
咸豐年間修纂的《玉牒》中載
:「蘭貴人那拉氏,道員惠徵之女,咸豐四年甲寅二月封懿嬪。六年丙辰三月,封懿妃。七年丁巳正月封懿貴妃。」
慈禧即將跨進的後宮意味著什麼?對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君主來說,他的後宮意味著六宮粉黛、三千佳麗、鐘鼎玉食。入則黃羅傘蓋,出則寶馬香車、僕從如雲。要不怎麼歷史上無數的人,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如項羽一樣喊出:「彼可取而代之!」
對於即將進宮的慈禧來說,後宮處處彌漫著濃濃的血腥之氣,這一點她不可能毫無所知。慈禧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了,在未來的日子裡,擺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竭盡其所能,獲得皇帝的寵愛,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二是聽任命運的擺布,很有可能成為後宮傾軋的犧牲品。
 
剛剛入宮的慈禧面臨著極大的競爭壓力。與她先後入宮者共計四人:貞嬪、雲嬪、蘭貴人(慈禧)、麗貴人。貞嬪,鈕祜祿氏,咸豐帝即位之前就已入藩邸 ,登基後立刻由貞嬪晉封為貞貴妃,一個月後被立為皇后,是什麼原因使她入宮後就獲得如此的厚愛歷史缺乏記載,但由偏愛轉而頗受重視是順理成章的判斷。雲嬪是咸豐帝在藩時的侍妾,她比較瞭解咸豐帝的習性。麗貴人,容貌和體態都是佳中最優者。除此之外,民間傳說圓明園裡還藏有美女,名為「四春」。我們不知道慈禧宮中生活的細節,但在咸豐四年,也就是她入宮兩年,慈禧獲得了咸豐帝賞識,由蘭貴人晉升為懿嬪,這一轉變讓我們相信,慈禧贏得了皇帝的歡心;從慈禧後來對身邊人的回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她為贏得皇帝歡心所做的努力以及由此而招來的「同行」的嫉妒。她曾對身邊人自豪地說過:「入宮後,宮人以我為美,咸妒我,但皆為我所制。」
 
從她頗為得意的表白中,我們不難看出她成功的祕訣。第一,慈禧以美色成功地贏得了咸豐帝的心。慈禧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宮人以我為美,咸妒我」,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們現在可以零星見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畫像,即使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慈禧依然可以稱之為端莊。有兩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一位是德齡(西元一八八六—一九四四),為滿族人。其父裕庚是清朝外交使臣。德齡等家人隨父在日本住了四年,又在法國住了四年。一九○三年歸國後,慈禧得知德齡姊妹通曉外文,便召她們入宮,成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寵愛和信任。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另一位是美國女畫家卡爾,一九○四年八月進入清朝宮廷為慈禧太后畫像,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之久,將自己的親見親歷記錄於《慈禧寫照記》中。在書中她寫道:「我看眼前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極美麗、極和善的婦人,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其實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麗嬌好,使人一見便生喜悅之情。」「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太后廣額豐頤,明眸隆準,眉目如畫,口唇寬度恰與鼻寬相稱。雖然其下頷極為廣闊,但絲毫不現頑強的態勢。耳輪平整,牙齒潔白得如同編貝。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我怎麼也不敢相信她已享六十九歲的大壽,平心揣測,當為一位四十歲的美麗中年婦女而已。」
 
然而後宮佳麗,個個優秀,哪個都是精挑細選的美女,皇帝身處其中,移情別戀、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對於慈禧來說,維護與鞏固皇帝的專寵,還需要具備別人無法替代的潛質。第二,後宮「皆為我所制」。也就是慈禧用一步步的精心設計制服他人,贏得皇帝的愛心。這才是她走向成功的要素。
 
以後的歷史發展顯示了她在後宮的設計。
首先,努力接近皇帝,贏得他的喜歡。
這是後宮中所有的嬪妃都想做到的,但又不一定做得好。我們不知道慈禧究竟用了怎樣的行為使皇帝喜歡她,但慈禧一向機敏開朗、洞悉人性、善體人意,也許是這些留住了皇帝的心。而玟貴人、徐佳氏在這方面,卻出現了閃失。玟貴人入宮後初封為常在。因為她頗有姿色,所以不久就晉升為玟貴人。咸豐五年,不知玟貴人做錯了什麼事,咸豐帝極為惱怒,五月二十四日下令把她降為常在。二十多天過去後,皇帝仍怒氣未消,餘恨難解,再次下令把玟常在降為官女子,一下子又降了兩級。官女子實際上就是可以陪皇帝睡覺的宮女,地位極為低下。徐佳氏在一個月內由主子一直降為奴婢,連降三級,但表面上又不敢表現出怨恨和悲傷,只能在夜間以淚洗面,似乎咸豐帝也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些過分,所以在八天以後,又恢復了她的常在地位,日子不長又晉升為貴人。慈禧則憑藉她的特質,常蒙皇帝恩幸,成功地躲過了這樣無謂的懲罰。

其次,要為皇帝生下皇子。慈禧知道只憑藉著美麗可人、侍應得體並不能確保皇帝的專寵。只有為皇帝生下兒子,才能獵取皇帝的心。子嗣興旺是龍脈延續的保證,這是皇帝最為渴望的一件事情,更何況此時咸豐帝還沒有一兒半女。可咸豐帝是一個子嗣不旺的人,姑且不與他的五世祖康熙帝的三十五子、二十女相比,就是與他父親道光帝九子、十女相比,他也是大為遜色,直到咸豐四年他還沒有自己的骨肉來到人世(他一生只有二子、一女,且二子皆夭折)。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時間裡,正是中國人口迅速增長的時代,至鴉片戰爭前,中國人口已由清初的幾千萬攀升到四億多。

慈禧深知,後宮佳麗如雲,可就是沒有給皇帝生子的,她想率先生子占得先機,「母以子貴」,她可以憑藉生子提高自己在後宮的地位。
咸豐五年六月,慈禧懷孕,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八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下皇子載淳。從慈禧懷孕到生產,皇帝及後宮所有的人,都對此保持高度關注,因為這是咸豐帝的長子,也是皇帝迄今為止的唯一繼承人。咸豐帝興奮不已,揮筆寫下了「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欽率土萬斯人」。
 
咸豐帝高興之餘,更是重獎有功人員。首先,將西直門內新街口二條胡同路北的官房一所賞給慈禧的母親;其次,慈禧的地位也由此發生了急遽變化。《清皇室四譜》記載:「(慈禧)六年三月生皇子,是為穆宗(同治帝)。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七年十二月晉懿貴妃。」
  
由此可見,因為慈禧誕育了咸豐帝的唯一皇子,她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後宮五級的嬪,而為四級的妃,而為三級的貴妃。因咸豐帝沒有設皇貴妃,所以她已經躍居後宮第二位,僅次於皇后。這一年她二十四歲。
 
第三,要駕馭皇帝。由於生下了皇子載淳,慈禧位置一躍而成為宮中第二,僅次於皇后。按照一般女人的思路與生活軌跡,此時就可以享受這顯赫的榮譽,等待兒子繼承皇位,做太后。可慈禧不這樣想。她不認為她宮中的地位可以高枕無憂,畢竟她當時只有二十四歲。專制體制所賦予皇帝的權力是無所不在的,生殺予奪是他的權力,順治帝不高興即可廢皇后,而貴妃的立與廢應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慈禧要穩固宮中的位置,就必須駕馭皇帝。皇帝是人,他不可避免也有各種各樣的習性與缺點,只是看慈禧是不是能充分掌握對手的特性,並加以利用。
 
慈禧有一項後宮嬪妃們無人能抵的能力——能讀寫漢文,這在當時的滿族婦女中是極其可貴的。因為滿族婦女與漢族婦女一樣,不能入學,文化知識的獲取的途徑十分單一。因此,慈禧是宮中嬪妃中既能掌握滿語又能讀寫漢語的「雙語」模範。慈禧繪花鳥畫慈禧很有天分,在圓明園居住時,「因日習書畫以自娛,故后能草書,又能畫蘭竹」。  惲毓鼎《崇陵傳信錄》中記載:「西后入宮時,夏日單衣,方校書卷,文宗(咸豐帝)見而幸之。」炎炎的夏日,她單衣伏案,校讀書卷,不能不說對讀書有極高的興趣,同時說明慈禧知書識字。至於她掌握漢文的程度,從她垂簾聽政後要求罷免恭親王奕訢的上諭中可見一斑。
我們節錄上諭部分文字:
「種種情形等弊,嗣(似)此重情,何以能辦公事!查辦雖無實據,是(事)出有因,究屬曖昧知(之),難以懸揣。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傲,以(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朕沖齡,諸多狹致(挾制),往往諳(暗)始(使)離間,不可細問。」
慈禧所起草的共計三百餘字上諭中,錯別字竟高達十二個,語句亦不甚通順,足以證明其運用文字的能力不高。咸豐帝逃避現實,寄情聲色,對於國事窮於應付。由於慈禧能讀寫漢文,有些奏章就讓慈禧代閱。「時時披覽各省章奏,通曉大事」。在披覽奏章的時候,慈禧逐漸通曉了國家大事。
 
咸豐帝為了省力氣,有些奏章,就改為口頭諭示,命慈禧代筆。好在內閣呈送御覽的奏疏,絕大部分屬於報告性或對各省督撫重大事件的指示意見,一般皇帝的朱批是「知道了」、「依議」等簡單的字,對慈禧來說不是難事。《崇陵傳信錄》記載:「時洪楊亂熾,軍書旁午,帝有宵旰勞瘁,以后書法端腴,常命其代筆批答奏章,然胥帝口授,後僅司朱而已。」至於軍機處奏摺則關係軍國大事,咸豐帝必須朱批具體指示方略,要皇帝親自動手。但依慈禧的機敏與聰慧,很快就對朝政運作、君臣分際,了然於胸。這為她以後的執政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第二次鴉片戰爭向縱深發展的時候,英法聯軍突破了清軍道道防線並攻陷天津後,北京門戶洞開,天子之都暴露於侵略軍的炮火之下,如何應對這百年未有的變局,是考驗一個統治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咸豐帝與慈禧的表現。
 
《崇陵傳信錄》記載:「英法聯軍突破了清軍道道防線並攻陷天津這日,正逢咸豐帝在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與后妃共宴。酒至一半,軍機處奏報,英、法聯軍已陷天津。咸豐帝痛哭不止,皇后鈕祜祿氏與諸嬪妃哭成一團,只有慈禧一人走向前來對痛哭不已的皇帝建議:『事危急,環泣何益。恭親王素明決,乞上召籌應會之策。』」巨變面前,咸豐帝的懦弱、無主見暴露無遺,在他痛哭與束手無策之間、在尋求逃避國家巨變的危難時刻,慈禧卻有著與咸豐帝截然不同的表現,冷靜、沉著、敢作敢為。
 
慈禧在不露聲色、談笑風生間將至高無上的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後宮中僅次於皇后鈕祜祿氏的第二位重量級人物。然而,與忠厚、質樸的皇后截然不同的是,慈禧對於前殿男人間權勢之爭奪、大局之掌控有著更為敏銳的感覺和判斷,她不斷地將在後宮與嬪妃爭鬥的經驗滲透到太和殿那屬於男人一統天下的世界中。慈禧有著自己所獨具的能力,那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臨危不懼、敢作敢為,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延伸閱讀:清朝孝欽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
姓葉赫那拉氏,名杏貞。慈禧出身於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一個官宦世家。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簾聽政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1908年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為期僅次於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西太后」等稱之者;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清文宗逝世于避暑山庄後,治喪期間,大行皇帝皇后「母后皇太后」以及新皇帝生母「聖母皇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之東、西暖閣,故得「西太后」之稱謂。
 
由於在其48年的統治期間,中國內憂外患不斷,加上傳統對於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過去對慈禧皇太后的評價幾乎是完全負面的。近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從歷史條件侷限的觀點,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大事記
1852年5月,選秀入宮,賜號懿貴人(但經常被稱作為蘭貴人)。
1854年,晉懿。(清制後宮地位共分九級,依序為:皇后皇貴妃貴妃貴人常在答應宮女) 。
1856年,生皇子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當日晉懿
1857年,晉懿貴妃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率宗室重臣等避禍承德避暑山莊,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與聯軍議和。
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皇子載淳繼位,以皇帝生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八月,在恭親王奕訢支持下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殺肅順等八大臣,成功奪權。
1862年同治皇帝對聖母皇太后晉徽號「慈禧」。
1865年,罷議政王奕訢職務,遭洋人、宗室、大臣疑問,旋又復職,但是對奕訢開始有所戒備。
1874年,同治皇帝駕崩,因其無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位(即後來的光緒皇帝)。
1888年光緒帝大婚,翌年親政;慈禧繼續「訓政」。
1894年,皇太后六十大壽慶典;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致使在甲午戰爭戰敗。
1898年,因光緒皇帝發起戊戌變法,皇太后與守舊派大臣恐影響其勢力,聯合發動戊戌政變,殺六君子、囚光緒,後重行訓政。
1900年,因義和團發起庚子拳亂,導致列強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帝后被迫離京,前往西安避禍。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兩宮回鑾;皇太后及皇帝下詔罪己、行庚子新政。
1908年,光緒皇帝駕崩後一天,皇太后於11月15日下午五時病逝,後葬於定東陵大行皇帝無嗣,由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位(即後來的宣統皇帝)。
1928年,軍閥孫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盜掘了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慈禧定東陵,並盜挖慈禧臨終時口含大如雞蛋夜明珠一粒(夜明珠在宮內是太監裝飾品)。溥儀在回憶錄裡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盜事,讓他耿耿於懷。
 
 
正面評價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清廷的絕對權威。
 
慈禧皇太后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舉以新式教育,甚至立憲準備。社會改革方面,顯著者有:禁止婦女纏足等。總結慈禧執政四十八年中,對於政務掌握相當嚴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勉力維繫並且牢牢掌控著中央集權帝國的局面,中國因得免於陷入割據亂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外,並無家人能幹涉朝政。相對當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歪風,慈禧於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負面評價
個人的人格方面,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后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后的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繫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后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慈禧皇太后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在乙酉時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台。慈禧皇太后的選擇,一直是議和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
 
 
延伸閱讀: 清文宗咸豐帝
 
清文宗咸豐(顯)皇帝,
名奕詝道光帝第四子。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20歲繼帝位,年號咸豐。
咸豐帝即位後勤於政事,登基後明詔求賢,先後將穆彰阿耆英革職,朝政漸有生氣。這時天災人禍不斷,先後爆發了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對外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進一步喪失了主權,大清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最後被迫把東北大片土地割讓予俄國。亦於咸豐八年,簽定《天津條約》,更要屈下英法聯軍的恥辱。在位十一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煙波致爽殿葬于定陵,得年31歲,廟號文宗,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
 
大事年表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出生。後受教於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繼位。是年太平天國起事。
咸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是年曾國藩湘軍
咸豐五年四月,李開芳被俘,太平天國北伐軍覆沒。
咸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發生。九月,「亞羅號事件」發生。
咸豐八年四月,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五月,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及《中法天津條約》。十月,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
咸豐九年五月,清大沽守軍擊退英、法艦隊。
咸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和大沽一帶。八月,八里橋和大沽口相繼被攻佔,咸豐帝逃往承德,亦不足兩個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佔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條約》及《中法北京條約》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條約》立。十二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在承德去世。其子載淳年僅六歲,繼承大統。咸豐派肅等為輔政八大臣。
 
后妃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咸豐即位前即去世。
孝貞顯皇后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藍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道光十七年生,文宗死後,與西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崩,年四十五,相傳為西太后所害,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懿貴妃葉赫那拉·杏貞,滿洲鑲藍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征之女,道光十四年生,文宗死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即慈禧太后光緒三十四年崩,年七十四,曰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及孝德與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朝歷代皇后最長者。生一子,穆宗即同治皇帝載淳
 
咸豐共生有2子1女。
皇長子載淳同治帝, 母懿嬪葉赫那拉氏;
皇次子憫郡王,出生後未及命名即逝世,母玫貴人徐佳氏;
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母麗嬪他他拉氏。
 
 
延伸閱讀:清穆宗同治帝
 
清穆宗同治(毅)皇帝,
名載淳咸豐帝的長子。其生母為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咸豐帝死後,載淳的年號本定為「祺祥」。兩位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後,改年號為「同治」,以誌「同歸于治」(出自《春秋》, 或譯為母子同治天下)的垂簾聽政
 
同治帝六歲即位,一直在母親的控制下,十八歲親政,次年即病死。同治在位的期間,西方列強未有入侵,而太平天國已被消滅,清室亦興辦洋務,頗有發憤圖強之心。此段時期被稱為「同治中興」。同治帝婚後獨宿乾清宮,在內監和寵臣引導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崇文門外的酒肆、戲館、花巷,尋花問柳。野史記載:「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鳳輩,皆邀幸。」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據清室記載,同治帝是死於天花另民間傳說同治是死於梅毒。也有人認為是先患天花未愈而又染上梅毒,或先患梅毒而又染上天花,二疾並發而亡。同治無後,慈禧即挑出咸豐之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帝,是為光緒
 
大事記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出生。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去世,六歲登基
同治三年六月,清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
同治四年四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捻軍所殺。
同治六年十二月,東捻軍被平定。
同治七年七月,西捻軍主力被平定。
同治九年七月,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
同治十一年九月,冊立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十二年正月,親政,同年陝甘回亂及雲南回亂大致平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享年十九歲
 
 
延伸閱讀:清德宗光緒帝
  
德宗(景)皇帝
名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1874年以三歲沖齡即位,年號光緒」,世稱光緒皇帝。幼年時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成年後曾在為期不長的親政時間內試圖改革,任用康有為變法維新,最終不敵慈禧太后等守舊派,被軟禁瀛台至死。
 
生平
清穆宗同治帝堂弟和表弟。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為文宗(咸豐帝)獨子,又早死無後,慈禧太后便立載湉為帝。四歲登基,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19歲親政,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後,載湉逐漸在建立了以翁同龢汪鳴鑾孫家鼐文廷式志銳等為骨幹的帝黨,與慈禧太后爭奪政治實權。
 
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翌年簽定《中法新約》。光緒十四年大婚,翌年親政。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但國家積弱與內鬥嚴重而戰敗,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自此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于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當權保守派的反對。1898年8、9月間,由於兩派鬥爭激烈,戊戌政變失敗,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台,對外則宣布光緒帝生病,由太后訓政。從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起,到政變發生的八月六日為止,整個變法維新曆時不過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光緒二十六年,以上年已亥建儲為背景,義和團在旗下權貴的支持下動亂,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至西安,並殺害珍妃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庚子賠款)後才回北京。此後處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軟禁。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推動改革,此為庚子新政。光緒皇帝於1908年秋逝於瀛台,享年三十八歲。
 
死因
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死前一日逝世,時間過於巧合,外界對其死因歷來有諸多揣測。官方文獻記載光緒帝為自然病死。但光緒帝係遭殺害的說法也流傳甚廣,對於主使者又有慈禧太后說、袁世凱說以及李蓮英說。
 
確證:急性腸胃型砒霜中毒
2003年開始,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央視編導鐘里滿嘗試藉由現代法醫手法,由光緒所遺留毛髮與遺骸中檢驗出高量成份,顯示生前有被砒霜毒害的可能性。花了5年時間,反覆驗證光緒屍體上的頭髮、衣物,2008年1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與中央電視台聯合召開記者會,發表「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報告」,確定光緒是因為砒霜中毒而亡。至於對光緒下毒的凶手,目前仍待進一步調查,有學者認為當時除了慈禧太后外,並無其他人具備指使對皇帝下毒的能力。
 
后妃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靜芬,慈禧太后姪女,光緒帝的表姊,父為桂祥。後稱為宣統帝的兼祧母后,尊為隆裕皇太后。
端康皇貴妃:瑾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宣統即位後稱為皇考瑾貴妃,清遜國後被尊為端康皇貴妃,為四大太妃之一。諡端康皇貴妃。
恪順皇貴妃:珍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瑾妃之妹。因其傢人多支持維新,在八國聯軍進京時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遜國後將其祔葬光緒帝的崇陵,追贈為恪順皇貴妃。
 
 
延伸閱讀:孝莊文皇后(孝莊太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
生於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妻。天聰三年生固倫雍穆公主雅圖,六年生固倫淑慧公主阿圖,七年生固倫端獻公主淑哲。崇德元年皇太極改號稱帝,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福臨即位後(年號順治),尊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八月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順治十八年,福臨死後,第三子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75歲。二十七年十月上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聖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東陵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小傳
1613年,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之家。
1626年,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1592年生)為側室福晉。
1636年,皇太極改,即皇帝位,改元為崇德元年,封布木布泰為永福宮莊妃
1638年孝莊生皇九子福臨
1643年皇太極暴卒,福臨繼位,建年號為順治,尊孝莊為皇太后。
1662年玄燁即位,建年號為康熙,尊孝莊為太皇太后。
1688年孝莊因病辭世,享年75歲。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
 
評價
孝莊先後輔佐三代滿清帝王,對滿族的入關,滅明朝和鞏固滿清對漢族的統治起了極大的作用。又禮遇漢人,吸取金、蒙古之教訓,並對西方知識極為尊重,對康熙帝起極大之啟蒙作用。
 
輔佐皇太極
孝莊輔佐皇太極為滿清滅亡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招降洪承疇),但皇太極與她有很多誤會,緣于海蘭珠(布木布泰之姊)。
 
確保福臨即位
皇太極死,生前未指定繼承人,遂出現爭奪最高領導權的紛爭。孝莊以靈活巧妙的手段,使福臨繼位。避免多爾袞、豪格兩強相爭帶來的災害。
 
輔政康熙
康熙鰲拜,平定三藩,有少數史家認為,因康熙年少,謀皆出自孝莊。
 
 

台長: 讀.冊.人
人氣(8,667) | 回應(13)| 推薦 (15)|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牛轉乾坤:撫今思昔,經國之治
此分類上一篇:牛轉乾坤:己丑立春,從書開始

讀.冊.人
書中主人翁是慈禧。
可慈禧既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名,「慈禧」是她晉封為皇太后時徽號中的兩個字。慈禧的諡號是生前的徽號加上「孝欽」和「配天興聖顯皇后」,合起來就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孝」是所有皇后諡號的第一個字,屬於所有皇后,只要看到這個字就知道她是皇后。「欽」是評價慈禧本人的,概括評價她一生的性情、行為,解釋為「神明儼義,威德悉備」,也就是指慈禧神明莊嚴,威嚴與德行兼備。。「顯」是他的丈夫咸豐帝的諡號,慈禧諡號中的「顯」,表明他與咸豐帝的夫妻關係。所以「孝欽顯皇后」,就是慈禧。

清咸豐帝逝世後,
皇后「母后皇太后」以及新皇帝生母「聖母皇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之東、西暖閣,故得「西太后」之稱謂。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歷經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將國家命運控制在她的股掌之中。雖為女人垂簾聽政,執掌大清國朝政四十七年。

清朝,成也一太后。孝莊皇太后身歷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順治朝和康熙朝。敗也一太后。慈禧皇太后則關係後四朝—咸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和宣統朝。

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的相同點:
她們都是大清國的皇太后,都年輕守寡,都輔佐年幼的兒子為君—順治八歲繼位,同治六歲繼位,也都高壽——孝莊太后享年七十五歲,慈禧太后享年七十四歲。

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不同之處:孝莊太后所處的清朝如日東升,慈禧太后所處的清朝則如日昏落;孝莊太后在後臺參與朝政,慈禧太后則在前臺禦政;孝莊太后輔佐兩代幼主,慈禧太后則掌控兩代幼主;孝莊皇太后在皇位繼承上按大清家法辦事,慈禧皇太后則在皇位繼承上過多考慮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後世對慈禧微詞多,而對孝莊則肯定多。

《說慈禧》作者隋麗娟教授,把清朝慈禧西太后的一生,按照紀事本末與通鑒編年的歷史體裁,向讀者,全面鋪展,娓娓道來。從被選作秀女入宮,到光緒帝死亡,總述慈禧一生的政治與生活、性格與本色。體大思精,邏輯嚴謹,語言流暢,敘事生動。
2009-03-25 16:10:29
季節風
史說慈禧莫過於高楊的慈禧全傳

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母子君臣,瀛台落日

期待這部能有突破
2009-03-25 18:20:07
涼涼
說到慈禧太后
我蠻喜歡張清芳唱的那首廉後

簾後(中視戲說慈禧片頭曲)
作詞:姚謙 作曲:曹俊鴻 編曲:曹俊鴻 演唱:張清芳

最初的心 是守在簾後 安安靜靜的寂寞
多雨的春天 盡是無語 如鏡的沈默
長風吹動 簾外人世 如潮變得起起落落
因為等過 簾內的心跟著歲月不同
而我有夢 我有淚 簾後春秋誰與共
我有愛憎 我有眷戀 紅塵心事繁似星斗
而我有夢 我有淚 簾後春秋誰與共
世人看我 一簾相隔 看不到我眉頭深鎖
最初的心 是守在簾後 安安靜靜的寂寞
當繁華褪盡 誰的癡 誰的怨 皆不過風煙一抹
2009-03-26 08:52:51
翼(大翅膀)
早安~

哈哈...原來如此,
謝謝讀冊人兄的慈禧相關資料分享!
2009-03-26 10:53:19
書書
果然是需要多閱讀的......
2009-03-26 15:16:49
陽光貓咪
人生滋味 在於一顆
細細體會的心
懂得看到生命細微的
美感與滋味 詩意自現
這春季 我將恣意擷取滿眼新綠 ^__^

晚安
2009-03-26 22:50:06
無楚
春光點綴花紅顏,朵朵笑口開
路邊的、公園的草地上
小草小花依舊是爭奇綻放美麗

春暖花開綠意盎然的季節
到處都有美麗的景像

早安讀.冊.人
2009-03-27 07:57:23
楊風
燈火夜深書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版主回應:
慚愧慚愧
無言以對
2009-03-27 10:27:10
認真讀完屬於我最頭痛科目的一環
沒打半個呵欠
哈~

開心 / 午安 / ^__^
2009-03-27 13:13:01
lazybone
百家講壇真的包羅萬象
我朋友才錄下三國的部份借我看..
沒想到已經有那麼多專題了!!
2009-03-27 17:56:00
飛天馬
萬年曆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查出慈禧是射手座耶^^
2009-04-03 12:57:32
梅庭過
HI
這我看過了 是很不錯
這個隋老師的聲音確實很不錯喔 很有知性美
2009-04-06 23:51:27
淡路
今天還在誠品翻閱了這本書
因為蠻想多了解真正的慈禧是位怎樣的人?
我想維基百科裡
應該也對她有不少生平記載才是~

祝讀冊大人晚安好眠~
2009-05-06 21:07:4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