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9-09 18:08:41|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狗眼看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運用強勢廣告以無孔不入的操作模式予人鮮明印象的「壹週刊」在台問世後,其標榜圖說為證式的窺密報導,正反兩極的看法皆存,而且每每隨著出刊日期迫近必然引發各家媒體的跟進追蹤,然而卻鮮少論及揭密過後的收尾該如何進行,徒讓口沫橫飛的指摘相互潑灑,誠屬遺憾。

持平而論,在日趨競爭白熱化的媒體市場中,競逐偏鋒、辛辣、以「賣相」高低論價值之重要程度多寡的報導並非壹週刊首創。近年來,SNG轉播車雖不至於滿街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閱聽大眾視為當天重要新聞事件的聚焦所在;然而,以採用社會新聞走向益趨明顯化的直播體裁為前導車的作法,從一連串自殺、跳樓、抗爭、緋聞、性侵害等等的目擊過後,留給閱聽人對於社會的整體觀感應該不僅止於單單注重真相、事實甚或各有說詞的絕對客觀層面而已‧因為在直接跳過編輯台守門人的把關門檻進而大刺刺地放送新聞畫面於家庭或公共場合的當下,誰也無法料想SNG即時傳輸的每一分秒會發生怎麼樣的進展,畢竟,屬乎當事人的言語、行為及情緒抒發正透過畫面持續放大、加溫,其蘊釀潛藏的影響力其實不容小覷。四年前白案主嫌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時在媒體上的電訪,美國CNN新聞網即力守新聞應有的規準不淪為陳嫌的傳聲筒,一度傳為美談並於事後成了學者們希冀國內傳媒人員朝此方向努力落實與自制的呼籲;而八掌溪事件的直擊更是暴露國內傳媒囿於SNG的工具性使用思維因而錯失可在同一時間內善盡媒體本身具備充沛人脈的告知通路,藉以提高挽救寶貴生命的機會與可能性之試行。

如果,目前的新舊媒體心裡頭只想著如何揭發更多秘辛好迎頭衝擊銳不可擋的壹週刊而不知應該盡到自身處理秘辛過後必須陸續面臨如何善了此工作責任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傷害的話,任憑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甚至社會教育再多花費許多時數來做價值澄清教學與宣導,對閱聽人接收新聞事件時即刻產生既定印象的改變與扭轉其成效恐怕有限,畢竟,喜好運用圖像思考的新人類還是會被聳動的話題吸引並建構其簡約的認知邏輯,而一般的市井百姓面對八卦的消遣心態就更不用說了。

很多時候「八卦」成了親朋好友碰頭時得以熱絡的引言人,「從八卦始,於八卦終」則是慣常的言談順序,長期浸淫的結果,要不「面目可憎」也難,因為「他們磨舌如刀,發出苦毒的言語,好像比準了的箭」,刺傷他人心靈的鮮明嘴臉對於飽受流彈攻擊的當事者來說,永遠歷歷在目,也永遠烙印成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

我們處在被媒體牽著鼻子走的現世,常常輕看自身原本就具備清明思維的本能,不斷地放任自我隨著大鳴大放的傳播生態時喜時悲,好似八點檔肥皂劇的死忠擁護者,此番現象正如一句台灣俗諺:「看到一個影兒,生了一個囝仔」,捕風捉影、對號入座般惶惶終日,甚或任憑八卦傳聞在周遭流傳,一種屬乎集體默許的慢性謀殺氛圍深入各個角落,假使有朝一日當上八卦主角,再怎麼澄清、解釋恐怕都是多餘的,因為那是整個社會一起縱容、一同陪葬的共犯悲哀。

或許「健忘」是人的通病,他山之石的攻錯效用亦有其一定的發揮時限,國內媒體在長期相濡以沫的共生情況下,往往都是在一窩蜂的追蹤報導之後,才稍稍做出一次又一次執行能力偏低的自律約束,不過,等到下回再遇新聞性強烈的題材就又不顧一切往前衝,如此反覆的採訪報導模式並非閱聽人之福亦陷入如同原地踏步般無法提升整個媒體具有監督、教育功能的權威形象,這不啻是看見壹週刊問市從而嚴詞批評其攪擾社會卻忘了本土媒體積習以久的弊病和盲點的弔詭所在。



------------------------------------影像合成:Sophia
------------------------------------小孩撰述於《時事回顧》







台長: 小孩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