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2 14:00:17| 人氣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年資產國際化策略深思考(上):新興市場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年來,國人資產佈局國際化的態勢已經逐漸成形。據估計,目前台灣海外基金市場約新台幣一兆元左右,而且仍不斷增加中。然而,備受市場期待的海外共同基金在2005年的績效表現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導致許多民眾資產成長不如預期。這個現象顯示,儘管民眾在「資產國際化」的大方向上正確,但在投資佈局的規劃上,卻因對投資標的未能掌握本質,仍須再多作思考。
  2005年,海外投資市場呈現一片熱絡態勢。以「金磚四國」為始,到日本等國家的經濟復興榮景,在金融機構及媒體的宣傳下,海外投資盛行,在民眾資金佈局上,可以清楚看到這個觀念正在發酵。

  據統計,目前台灣海外基金市場規模不斷成長,目前約三百多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元);同時,國內投信公司的整體基金規模正不斷下滑,至94年11月止,國內投信公司整體基金規模正式跌破2兆元大關,整體規模縮減為1.99兆餘元。種種跡象都顯示:民眾將資產分配在國外的證券資產,已成主要趨勢。

  然而,台灣民眾的熱烈捧場海外投資項目,不代表資產成長就能符合預期。因為許多將操作標的設定為海外國家的金融商品,在2005年的表現卻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

  以標的鎖定歐洲的海外基金為例,2005年平均報酬率約7.6%,而美國海外基金平均報酬率也僅9.71%,只到達個位數的水準。相較之下,以新興國家為主的海外基金,獲利則相對較好,以日本海外基金為例,平均投資報酬到達30.26%的水準。
■新興國家崛起的深思考

  儘管2005年海外基金表現呈現「新興熱,歐美冷」的態勢,但投資朋友在佈局2006年的投資規劃時,卻要慎重思考下列幾項重要課題:

  首先,是「過去投資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表現」(這也是各基金說明書上字型最小、卻絕不會遺漏的警告文字),新興國家海外基金在2005年的獲利表現僅管相對亮眼,卻不代表在2006年就能原版複製相同績效,讓投資人的資產也能跟著成長。

  其次,是大量熱錢湧入時產生的不良效應。在《純正投資》觀念中,我們理解,當市場湧入大量熱錢時,對於基金操作和企業營運,雙方面都會產生不良效應:在基金操作上,市場上的優質企業就那幾家,但基金經理人手上現金滿滿,在法令限制下現金水位又不能太高,只好大量尋找標的進行操作(美其名「分散風險」),這是基金在市場過熱時普遍的現象。

  第二個不良效應在於企業營運面。基金經理人手邊現金太多、拼命搶當「散財童子」的結果,就是當地二、三流企業的股價和評價,也跟著熱錢的湧入而雞犬升天。在這種情況下,當地企業對於得之容易資金是否能善加運用,發揮最大效益,恐怕得持保留看法。此種情況屢見不鮮,網路泡沫化就是熱錢過多、不良企業憑著「本夢比」也能獲取大量資金挹注的明顯例證。殷鑒不遠,投資人要多深思。
■新興市場大興奮,更需冷靜審視

  上述都在金融機構在大舉促銷時,不會明白說出的隱憂。儘管投資佈局全球化,更能讓投資人掌握投資機會,但國際市場的規模和複雜程度,絕非如報章雜誌談論的的那樣單純。這些都是值得投資人深思之處。

  新興市場在包裝之下,或許就像一個美麗新世界,彷彿商機無限,夢想無窮。但投資人在此時卻更需要冷靜以對,跳脫市場過度興奮的情況,看待自己的國際化佈局是否有偏漏之處,是在媒體一窩峰瘋狂推薦下的「不理性決定」,還是經過獨立判斷的理性決定。唯有如此,才能做出正確投資決策,讓資產的成長更加穩健!(待續)

【預告】在下週出刊的專文中,將以「新興國家環伺中的美國市場」為主題,深入分析美國市場的投資觀點,敬請期待!

本文轉載自 嘉鼎資產管理集團

台長: 史密斯先生
人氣(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投資專文 |
此分類下一篇:投資環境中的「蝴蝶效應」
此分類上一篇:小心!共同基金的「定時定額」迷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