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4 10:58:01|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解析《巨波投資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彼得‧納華洛在其所著的《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中,歸納其著名的「巨波投資法」,強調那些重大、足以影響總體經濟的事件(例如9-11事件、921大地震…等)就是所謂的「巨波事件」,預測這些巨波對特定類股產生的影響,掌握「巨波力量」,並利用金融世界,各項金融工具及產業之間牽一髮則動全身的連動關係。就能在機會中致富。

■「巨波理論」看似聰明,卻不高明!?

  巨波理論嘗試建立一套看似機智、運籌帷幄的金融操作模式。舉例來說,當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時,巨波投資人會迅速思考到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產能可能將受到嚴重衝擊,而韓國三星、現代等其他的晶片主要製造商,會因為供給短缺而漁翁得利,應該立即作多;此外,台灣是蘋果電腦、戴爾電腦的晶片供應商,在廠房受到波及的情況下,供應量鐵定會受到衝擊,應迅速建立反手部位,雙管齊下,大賺一筆。上述當然只是一種理想狀況。事實上,環境的變數相當多,如果想靠建立快速的連動反應來致富,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而歸納其「巨波投資法」提供的教戰守則,較為主要的有以下數點:

●投機,但不賭。在上升趨勢中,買進強勢類股的強勢股票,在下跌趨勢中,放空弱勢類股的弱勢股票。
●時時密切留意總體經濟事件行事曆,順應時勢操作,絕對不要逆勢操作。
●設定停損點。有懷疑,立刻軋平。

  上述這些守則,看似很聰明,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高明。巨波投資法不具有任何能稱得上是「投資」的特質,事實上,它的本質其實和避險基金一樣,都是賺取「機會財」!【純正投資觀點】曾在避險基金LTCM的分析專文中,詳加介紹過以預測趨勢、分析可能的經濟變化的作法,就連擅長總體經濟分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也會栽跟斗,釀下大禍,逼得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不得不出面滅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可能預測失準,更何況是一般民眾呢?
  說也奇怪,彼得博士這套理論,台灣可能不一定很多人聽過。但上述這幾個特點,卻幾乎正是台灣民眾在進行金融操作時的行為寫照。換言之,很多台灣民眾在不知不覺中,都成了不折不扣的「巨波族」:翻閱報章雜誌消息、努力收集資訊、預測趨勢,這些行為,其實和我們之前分析過的「投機客」行動模式沒什麼兩樣。

■ 投資的真正價值

  「巨波事件」到底能不能使投資人致富?事件產生的「巨波力量」真有那麼不可忽視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看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年報中的一段話:「沒有人能預測越戰會擴大到這種地步,會出現工資及物價控制,發生兩次石油危機、蘇聯瓦解……這些事件不曾改變以合理價格收購績優事業這種作法的正確性。」
  上述這段話,正好爲台灣眾多的「巨波族」提供了一盞照明燈。因為一味地追逐「巨波事件」,很容易就被市場上的流長斐短弄得焦頭爛額,雖然做了一堆資料收集和預測,但操作結果往往和聽信市場消息的菜籃族沒什麼兩樣,這就是巨波理論看似聰明卻很難被高明執行的原因。

  事實上,總體經濟的預測固然有其擅場之處,卻仍有缺陷,因為企業個體才是經濟成長的基石。重大的事件當然會對金融市場造成波動,但是投資人應該理解,將投資的獲利來源建立在優質企業的價值本身,絕對比利用瞬息萬變的事件變化來賺取「機會財」來的長久和心安,而這正是「純正投資」所能達到的投資境界。

台長: 史密斯先生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投資專文 |
此分類下一篇:破除「me too」,建立你的『藍海型投資組合』!
此分類上一篇:「創新力」是投資最重要的關鍵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