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19 14:05:26| 人氣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魏君子手 記之〈吳宇森——英雄遲暮?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豪情還剩 了 一襟晚照

因爲西方人尊吳宇森爲“暴力美學大師”,所以我們中國的許多影迷也就跟著叫了。在西方人眼中,慢鏡頭、人物表情特寫、白鴿、教堂、雙槍連擊、數不盡的彈殼等幾個既優雅又暴力的動作畫面就是吳宇森電影的全部。因此,當昔日之吳宇森遠赴好萊塢謀求發展時,他只需要不斷重復他那幾個招牌特技,便能讓西方人驚歎尖叫了。但在中國影迷的心中,吳宇森的電影之所以能令人百看不厭、甚至熱血沸騰,吳大師苦心經營的“暴力美學”電影技巧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卻是他在電影中注入了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忠誠、信義,男人之間由對抗激發的人格魅力,使港片時期的吳宇森電影充滿浪漫的激情和陽剛之氣!
在吳宇森的電影中,忠奸永遠重於正邪。因此我們看到了他的摯友兼愛將周潤發塑造的“小馬哥”、“殺手小莊”等一系列經典的“邪道”英雄形象,他們身在黑道卻講求人的尊嚴,做人原則首要的便是江湖道義,而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則是吳宇森電影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但正是這種真正體現吳宇森電影內涵的部分卻不被西方人接受,他們不理解中國的俠義精神,只會拿“混淆是非”來評判吳氏電影中的英雄,同時西方人也不能接受動作片中有大量的感情戲,他們需要的似乎只是吳氏電影那點表面化的“暴力美學”。而好萊塢的吳宇森似乎也一直在妥協,除了《變臉》還略顯幾分其原有的激情張力外,其餘卻都淪爲徒具表像的複製品而已。
吳宇森曾發誓以後再也不拍港片,這對我們這些《英雄本色》的擁躉者而言,極爲遺憾。不過,我們仍然支援如今這個好萊塢的John Woo,我們只希望能再看到的一部真正的吳宇森電影,而不是數部向好萊塢風格妥協的類型片。最近上映的《風語者》顯然遠沒達到這一要求——那個我們熟悉的充滿激情的吳宇森還能回來嗎?

他的電影

發憤之作——《英雄本色》
有太多的人談論過這部電影,它的經典、意義以及地位也被反復論證過N遍,但對吳宇森而言,拍《英雄本色》正如司馬遷寫《史記》皆是困頓之後的發憤之作。如果你知道1986年以前的吳宇森壯志難酬、落魄失意的話,你就應該理解“我一定會拿回我失去的東西”這句經典臺詞於他的現實意義。在《英雄本色》中,吳宇森將自己多年來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復盡透每一個畫面,其舞蹈化的動作與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另外,當年同樣失意影壇的周潤發也憑該片一飛沖天,這對“最佳拍檔”的合作就此開始。

忽視之作——《喋血街頭》
這是一部最容易被忽視的吳宇森電影。儘管該片涉及的越戰情節有抄襲美國影片《獵鹿者》《野戰排》的嫌疑,儘管它當年上映時票房慘澹,儘管它的暴力場面過分集中,多少削弱了故事主題,但作爲吳宇森在港自組公司唯一出品的電影,《喋血街頭》可算其最具野心之作,影片的視野由香港轉移到70年代動亂中的越南,對戰爭中人性的刻畫,兄弟間的愛恨情仇,還有戰爭場面的處理都顯示了吳宇森的大師功力。
時至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這部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影片的價值所在,美國片商花重金買下此片的版權便是明證。


 
東西融彙 集大成者——《變臉》
打進好萊塢的吳宇森曾有一段時間只是靠重復自己被稱爲“暴力美學”的電影技巧來吸引西方觀衆,《終極標靶》、《斷箭》莫不如此。直到《變臉》的出現,吳宇森的電影才重又生髮出一種除技巧表像之外的人文內涵。在《變臉》中,吳宇森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這就很容易使影片爲更廣大的觀衆(尤其是女性)接受。而該片最具懸念和魅力的地方當屬約翰-屈伏塔、尼古拉斯凱奇這一正一邪勢不兩立的人物經過交換面孔後竟成了一個人的兩種極端性格。而吳宇森也充分發揮了凱奇和屈伏塔的表演天賦,讓觀衆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影片中正邪的對抗轉變爲面對“自身”的決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奪面雙雄”令電影人對吳宇森的電影哲學佩服得五體投地。

高度複製 甚少創新——《碟中諜2》
儘管這部動作大片能在全球創下數億美元的票房奇迹,除了阿湯的偶像魅力外,吳宇森製造的視覺奇觀絕對是居功至偉,但在很多人的眼中,John Woo在《碟中諜2》中的作用似乎只相當於一個動作指導。因爲如果剔除掉該片大量的慢鏡頭、耍槍擺酷甚至亂飛白鴿等被用過N遍的老套電影噱頭,和一些異域風情及MTV畫面之後,我們會發現這部影片其實異常蒼白:故事勉強、情節弱智,片中人物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爲了開打,吳宇森以往電影中的俠骨柔情、浪漫激情在這裏已消失殆盡——儘管《碟中諜2》仍然有他華麗的特技,但即使是這些特技,我們也有些看得厭煩了。

烈血追風 英雄遲暮?——《風語者》
也許是我們對吳宇森的首部戰爭片期望太高,等看完之後才發覺,《風語者》並沒有想象得那麽激情四溢,感人至深。影片的戰爭場面雖然拍得極爲壯觀,但和《拯救大兵雷恩》相比似乎還差了些,倒是小規模的殲滅戰和貼身搏鬥的精彩程度拍出了同類戰爭電影的極至!而大量慢鏡頭雖然可以感受到吳氏電影的明顯風格,但用得太濫,早就令我等見怪不怪了。另外,《風語者》的情節線索顯得過於直接單一,重點表現的友誼與軍令的衝突這一矛盾主題本應震撼人心,也被吳處理得波瀾不驚,煽情力度不夠,有些流於膚淺了——客觀地說,《風語者》比之今年在美國上映的《哈特的戰爭》《我們是士兵》等戰爭片雖然自有獨特風格,卻並未給人帶來驚喜的感覺,拍慣了動作片的吳宇森導戰爭片顯然還缺乏經驗。
----


台長: 翡冷翠的夜
人氣(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