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3 20:52:27| 人氣6,1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世紀台灣新詩選讀 01-10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世紀台灣新詩選讀 01-10

目 錄

01 煤炭頌 追 風
02 弱者的悲鳴 張我軍
03 黑潮集(節選) 楊 華
04 地 鼠 王白淵
05 南國哀歌(節選) 賴 和
06 秋天去了 陳奇雲
07 人力車夫的叫喊 楊守愚
08 疾馳的別墅 吳新榮
09 巧妙的縮圖 郭水潭
10 風的音樂 水蔭萍


01 煤炭頌 追 風

深藏在深山
長埋在地下
被地熱蒸過數億年的
你底身軀黑亮著
黑黑而冷靜
燒紅就燙熱
燃燒可熔解白金
你甚麼都不想留下來
作者介紹:
追風,本名謝春木,西元1902年出生,彰化二林人。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曾任《台灣新民報》主筆,1929年4月到過上海旅遊;1931年1月為王白淵日文著作《荊棘之路》撰序,同年6月發表〈台灣人的要求〉,年底再赴上海,隔年主持「華聯通訊社」,曾邀請王白淵由日本到上海;戰後到日本,即下落不明。日文短篇小說〈她要往何處去?〉、日文詩作〈模仿詩作〉四篇,均發表於1920年代,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早作品之一。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陳千武譯《台灣新詩日文漢譯36人集》(自藏影印本),標題有更異。原刊載《台灣》雜誌第5年第1號1924年4月10日,日文書寫。〈模仿詩作〉共包括四篇:讚美蕃王、煤炭頌、戀會成長、花開之前。另有月中泉翻譯,收進《亂都之戀──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9》(遠景版,1981年)。
讀書求學時期的追風(謝春木),是一位敢於縱論時局多才的文藝青年,與王白淵為台北師範學校同學,稱得上「手足情深」。
煤,亦稱煤炭,原為古代植物,由於造山或地殼變動,在深埋的適宜環境下,歷經漫長地質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逐漸堆積厚層,形成黑色堅硬的固體,可供做燃料,是近代工業化必需的動力資源。本詩八行,前五行是主角──「煤」形成的解說;接著兩行,為「煤」的效用,即現實利益的實用價值;結尾一行,強調「煤」的作用,純粹是發熱發光,熔解製作金飾,無意獲得回饋,是一種無償的奉獻行為。
作為台灣新文學開創的詩篇,無疑的,不能以嚴謹苛刻的角度要求之,況且,作者言明這是「模仿的詩」,一位殖民教育下成長的文藝青年,試著用簡單的說明文句,讚美原住民(土著、蕃)酋長、讚美實用的燃料、讚美戀愛、讚美花朵,
單單這種嘗試的勇氣,就值得鼓掌。中國新文學的第一部白話新詩集,不也就取名《嘗試集》!


02 弱者的悲鳴 張我軍

樹枝上的黃鶯兒呵!
唱吧!儘量地唱你們的曲!
赴那隆冬的嚴威
還未凍你們的舌,壅塞你們的嘴。
唱呀!唱呀!唱破你們的聲帶,
吐盡你們的積憤。

青空中的白雲呵!
飛吧!儘量地飛向你們的前程!
趁那惡熱的毒氣
還未凝壅你們的去路。
飛呀!飛呀!無論東西,無論南北,
任意飛向你們的前程。


作者介紹:
張我軍,本名張清榮,西元1902年(明治35年,清光緒28年)10月7日(陰曆9月6日)出生於台北縣板橋鎮。1921年到廈門,開始接觸中國新文學;1923年到上海,1924年到北平,進入高等師範學校(國立北京師範大學前身)附設夜間部升學補習班學習北京語,認識同班同學羅文淑(後改名羅心鄉),1925年9月兩人在台北結婚,12月自費出版詩集《亂都之戀》。1926年前往北平,1929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1937年至1945年擔任北京大學教授。1946年6月攜眷回台灣,1955年11月3日因肝癌病逝。
張我軍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開拓者。《亂都之戀》是台灣新文學史第一部中文白話詩集。另外,張我軍有三、四篇短篇小說和17部翻譯書,如《生活與文學》(1929年)、《現代日本文學評論》(1930年)、《現代世界文學大綱》(1930年)、《俄國近代文學》(1932年)、《日本童話集》(1942年)等,以及日文研究書刊,如《日語基礎讀本》(1932年)、《日本語法十二講》(1932年)等。台灣純文學出版社先後印行《張我軍文集》(1975年)、《張我軍詩文集》(1989年);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張我軍評論集》(1993年)。其哲嗣張光正於2000年8月編輯出版《張我軍全集》乙冊(北京台海出版社)。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張我軍文集》,原刊載《台灣民報》61號,1925年7月19日,署名一郎,未收進1925年的詩集《亂都之戀》。張我軍的詩寫作大都集中於1924、25年間,依此順序,這首十二行的詩應屬詩創作的尾聲了。
全詩12行,前6行以黃鶯為主,後6行以白雲為主,二者合而為一,詩人揀選這兩個小物體(配合標題「弱者」),賦予牠們強勁的生機,弱而不屈,產生整體連貫氣勢密合的結構,也凸顯主旨。
黃鶯,即黃鸝,屬燕雀類,常單棲於樹梢,春夏時歌聲流麗婉轉,百囀千迴,頗富變化,冬季只發出單調平直的氣音。本詩作者不太在乎牠的生態,只期盼歌聲持續不斷,甚至泣血,寧鳴而死,以避開「隆冬的嚴威」(嚴酷的威脅)。第二部分,白雲,象徵純潔自由的白雲,行程飄忽不定,卻有屬於自己明確的去向,不受毒氣阻壅。時局再惡劣,環境再窘困,仍束縛不了有決心的弱小,牠們(他們)竭盡心思要發聲,不願噤聲失語,要飛翔,飛往理想。
這首詩,既有作者奮鬥的腳跡,也是鼓舞後來者的箴言。徐志摩(1897~1931)
有首詩〈黃鸝〉,語言輕快,意象活潑,同時含蓋黃鸝和彩雲,可一併閱讀。





03 黑潮集 楊 華

1.
黑潮!
掀起浪濤,顛簸氾濫,
搖撼著宇宙。
2.
洶湧的黑潮有時把長堤沖潰。
點滴的流泉有時把磐石滴穿。
3.
時想引黑潮之洪濤,環流全球!
把人們利己的心洗滌得乾淨。
唉!洪濤何日漫流?
唉!世人何日回頭?
4.
本來是個無力的蒼蠅,
他專會摩拳擦掌。

作者簡介:
楊 華,本名楊顯達,字敬亭,筆名器人、楊花、楊華。1906(或7)年出生於日治時期台灣屏東的鄉下,1925年以前的事蹟欠詳,之後,以私塾教師為業,但體弱多病,生計一直困窘。1926年,新竹青年會透過《台灣民報》,向全島徵求漢文白話詩,至11月底,共計徵得五十餘首(篇);楊華以〈小詩〉和〈燈光〉兩篇,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七名;前三名作品刊登在隔年1月23日《台灣民報》第141號,因而,〈燈光〉成了散佚的有題無詩之作,這次徵詩是文藝青年楊華在台灣新文學界首次嶄露頭角。隨後,將近五年,沒有訊息。直到1932~35年間,又有詩和兩篇小說在報紙與雜誌發表。接著,《台灣新文學》1卷4期(1936年5月)刊載一則啟事,大意如下:「島上優秀的白話詩人楊華,因過度的詩作及為生活苦鬥,約於兩個月前,病倒在床。楊氏曾依靠私塾教師為生,今收入已斷絕,生活陷入苦境,貧病交迫,與妻艱困度日,極待諸位文學同志捐款救援,以助其元氣。通訊處:屏東市一七六貧民窟。」未久,《台灣新文學》1卷6期(1936年7月),在「消息通」一欄刊出:「詩人楊華五月三十日去世。」真實情況是:楊華久罹肺病,無法執教,缺錢就醫,走頭無路,只好懸樑自盡。已發表的詩、小說選進各種選集,目前由莫渝編輯出版《黑潮集》(2001年)。

作品欣賞:
台灣東方外海有一股壯闊的洋流,寬約四百到五百公里,屬於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分,長久以來,無聲的流過台灣東方外海;17世紀中期,荷蘭人即知道這股溫暖洋流的存在;因為這塊海域,水深四千公尺,陽光幾乎全部被海水吸收,使得水色深黑,日本人取名「黑潮」而留存下來。「黑潮」是一股暖流,影響著台灣的水質、漁業和氣候。
從浩瀚湧動的「黑潮」,到涓細不歇的「流泉」,既是生命持續湧動的象徵,暗示台灣的潛藏能量,也是鼓舞生存的力量,楊華以此自勉勉人。
20世紀20年代,台灣在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下,受到種種不合理制度的約束;1927年2月5日,窮困的私塾教師楊華因「治安維持法」違犯被疑事件,被捕監禁於台南刑務所(監獄)約20天。在獄中,楊華撰寫《黑潮集》53首,表達自己的心聲;出獄後,仍執教為生,唯體弱多病,最後,在貧病交迫下,1936年5月30日懸樑自盡。死後,友人整理遺物,發現這份未發表的遺稿,才披露於世。
《黑潮集》前幾首,充分指陳台灣環海潮流的澎湃洶湧,應屬作者寫這集詩的中心主旨。「黑潮!╱掀起浪濤,顛簸氾濫,╱搖撼著宇宙。」,第一首簡潔力勁的一句話,既有主觀意識強烈企圖的自負──作者就是「黑潮」,意欲扭轉乾坤,撼動宇宙;也有抵制客觀環境的隱喻──對抗外在惡劣的貧困、非法的監獄、被殖民的壓抑等。黑潮(詩人我)要「環流全球」,要「洗滌人心」。儘管身繫囹圄,楊華在黑牢裡發出的吶喊,聲調鏗鏘。另一方面,其內心仍有憂戚、苦悶:「唉!洪濤何日漫流?╱世人何日回頭?」不提自身的困窘,反而擔心世局,這是悲天憫人的胸懷。第4首的小蒼蠅,有兩則暗喻,一則指統治者小日本,專會耍些小動作欺壓人民;另一則指被壓迫的老百姓雖小,也會摩拳擦掌,隨時做好還擊的動作。《黑潮集》都以短詩形式,呈現匕首般的尖銳力量,以及表露生命無奈的自怨自艾。


04 地 鼠 王白淵

癡癡地撥土的地鼠
你的路黑暗而彎曲
但是築成在地下的
你的天堂使人懷念,
地鼠呀!你多麼福氣呀!
沒有地上的虛偽
亦沒有生的疲倦,
為看著無上的光明
你的眼睛才這樣細巧
為想到希望的花園
你的路才這樣地暗,
你,那怪樣的手夠足勞動
墨黑的衣裳 夠足取暖
亦有小孩,亦有愛人
在黑暗的地角裡
愛的花依樣地開著,
地上的兩足動物
都討厭你!迫害你!
地鼠呀!笑煞他罷!
在這樣廣大的世界裡
不能說沒有一個人
來讚美你的罷
沒有懷疑著,你的國土
從早到晚癡癡地
抱著地上的光明
在黑暗裡摸索著,
你是多麼可愛,多麼可敬
地鼠呀!
你的小孩吱吱哭起來了
趕快給他一點奶吃罷!

作者簡介:
王白淵,1902年11月3日出生於彰化二水,就讀二八水(「二水」舊稱 )公學校,台北國語學校師範學校 (台北師範學校、台北師範專科學校、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等前身 ),1921年3月畢業後,返鄉任教,1923年4月負笈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東京藝術大學」前身),1926年4月畢業,擔任岩手縣盛岡市女子師範學校教職。1931年6月出版日文詩集《荊棘之路》,隔年3月,籌組「台灣人文化社團」,因左傾思想的嫌疑,9月間,被日警逮捕入獄,未久,釋放,然教職已遭解聘;隨即抵東京,與友人籌組「台灣藝術研究會」,1933年3月成立,7月出刊《福爾摩沙》日文雜誌。同時期(1933年7月),離日轉往上海,任職於通訊社;1935年獲聘任教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仍居留上海;1937年,日本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件」,遭日軍逮捕送回台灣,關入台北監獄,1943年6月出獄。戰後,供職於台灣新生報、人民導報、台灣文化協進會、紅十字會等。1947年春天「二二八事件」後,一再受到牽連,坐牢三次。1965年10月3日(農曆9月9日),因尿毒症病逝台大醫院。除日文詩集《荊棘之路》外,另有中文論著《台灣演劇之過去與現在》(1947年)和《台灣美術運動史》(1955年)等重要文獻史料的發表;日文著作的中譯本有陳才崑編譯的《王白淵˙荊棘的道路》(1995年)、莫渝編《荊棘之路》(2001年)。
作品欣賞:
本詩收進王白淵日文著作《荊棘之路》時,編排為第二首;1945年12月,
作者以中文重寫(自譯?)刊載於《政經報》,且多次撰文時加以引錄,似有偏愛與特殊意涵。作者另外附言:1923年2月18日脫稿,如是,對台灣新詩發展史將增添一些話題。本詩尚有陳千武、巫永福、陳才崑等人的翻譯。
稱之為「鼠輩」的小動物,和蒼蠅、蟑螂一樣,同為人類的天敵,偏偏牠們繁殖盛,生存機能強,人類無法將之趕盡殺絕。討厭歸討厭,既然是生物,就有存在的價值與優勢。在這首詩裡,作者採讚美的方式,對地鼠相當認同。詩中的
地鼠,該指田鼠,奔逐於田野間會撥土藏身的戶外鼠,異於室內的家鼠。
全詩不分段,作者依序讚美地鼠的「窩」(使人懷念的天堂)、「眼」(為看著無上的光明)、「手」(怪樣的手能夠勞動)、「親人」(有小孩有愛人,綻放愛的花朵)、「工作的勤奮」(從早到晚痴痴地╱抱著地上的光明╱在黑暗裡摸索),最後,以類似人間親情的餵奶動作結束,這動作(原詩採喚叫的方式)使得地鼠不再是讓人厭惡害怕的病媒,而是十分可親的小精靈。詩人林鍾隆(1930~ )的詩〈老鼠了不起〉,開頭二行「很討厭老鼠╱卻忽然覺得老大很了不起」,是從老鼠的能耐(整個白天靜悄悄不發出任何聲響),加以讚美;王白淵這首〈地鼠〉
,幾乎是崇拜的讚美。
作者偏愛這首詩,在其〈府展雜感〉(1943年)文末提到,他將藝術家的生活態度以地鼠比擬,寫成一首詩。如此,從美學審美態度,藝術的創造精神,都十分吻合地鼠的生存──抱著地上的光明,在黑暗中摸索著。


05 南國哀歌(節選) 賴 和

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
只殘存些婦女小兒,
這天大奇變,
誰敢說是起於一時?

人們所最珍重莫如生命,
未嘗有人敢自清,
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
在他們當然早就看明,
但終於覺悟地走向死亡,
這原因就不容妄測。

雖說他們野蠻無知?
看見鮮紅紅的血,
便忘卻一切歡躍狂喜。
但是這一番啊!
明明和往日出草有異。

( -------- 中間省略7節 ---------)

兄弟們!來!來!
捨此一身和他一拼!
我們處在這樣的環境,
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
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
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作者簡介:
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1894年4月25日出生,彰化人。台灣醫學校畢業,在彰化地區懸壺濟世,1917年至1919年曾到廈門行醫。回台後,繼續為貧苦民眾診病,文學寫作,並參與多項抗日運動,先後兩次入獄(1924年和1941年)。1943年1月31日去世。賴和文學包括短篇小說、新詩、舊體詩,其作品影響當時及繼起一代的作家,被稱為「台灣新文學的先驅」,有「台灣魯迅」之譽。第一部《賴和全集》於1979年出版,以後陸續出版選集、小說集,以及多卷本的《賴和全集》。

作品欣賞:
本詩為哀悼「霧社事件」之作。1930年10月27日,南投山區霧社的原住民(山胞)泰雅族,利用當地日本人齊聚公學校(國民小學)看運動會的時機,由莫那魯道等人領導,發動抗暴起義,圍攻殺死了現場136名日本人,佔領整個霧社,再轉入深山繼續準備長期抵抗。台灣總督府進行「討伐」,調集駐台警察與軍伕各1000餘名,陸軍800人鎮壓,並以新式武器砲轟、飛機轟炸,最後施放毒氣彈(毒瓦斯),原住民非戰死即自殺,整個事件延續五十餘天,轟動全世界。
事件發生後,賴和撰〈南國哀歌〉,刊載《臺灣新民報》第361、362號,1931年4月25日、5月2日。發表時,第一次刊載前6節,第二次僅刊載第7節,餘者被日本新聞檢察人員查禁,不得披露。
原詩共11節,此處節錄前3節與最後一節。〈南國哀歌〉第一節,以倒敘方式,點出事件的結果:「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只殘存些婦女小兒,」這樣的種族屠殺,詩人採詢問間接言說「誰敢說起於一時?」意即有所預謀。詩的最末一節:「捨此一身和他一拼!」肯定抗日行動的價值。當舉世震驚日本的狠辣手段時,眾人噤若寒蟬不敢出聲,島內的賴和發揮無畏無懼的反抗意念,提出如此的詩篇,就發表的時間點,與作品的藝術,彷彿自己也是那群視死如歸的壯士,以匕首直刺敵人的胸膛,將血淋淋的慘劇,永書史冊。




06 秋天去了 陳奇雲

明知無從反抗
暴君的寒風
山丘的荒草
依然纏著茍延殘喘的根

今天
眼睛沉迷於虛無形態
而且眉毛染白,皺紋鬆弛
蒼穹傘下
──奔波勞頓
老壯士停戰的一天


作者簡介:
陳奇雲,1905年出生,澎湖人。1928年4月,初任澎湖公學校教師,與該校女教師戀愛,遭校方與女方家屬打擊,兩人來到高雄定居;1930年6月,突然被革除教職。1938年,死於肺結核。陳奇雲,大約在十五、六歲即有日文俳句、短歌的寫作;1929年10月,開始在《南溟樂園》(後改稱《南溟藝園》)發表作品,偶而亦出現於《台灣新聞》;1930年11月30日,出版日文詩集《熱流》,這是台灣新詩史的第一部日文白話詩集。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9˙亂都之戀》(遠景版,1982年),為1929、30年間作品,收進詩集《熱流》,日文書寫,月中泉譯。
儘管文學啟蒙早,大約在十五、六歲,陳奇雲即有日文俳句、短歌的寫作,這原本該是學校教育訓練課程的延伸;正式加入台灣文壇活動約在1929年10月,先在《南溟樂園》發表作品;《南溟樂園》是日本人多田利朗(筆名:多田溟漱人、多田南溟)主持的社團兼藝文刊物,1929年8月成立社團,1929年10月刊行雜誌,1930年2月5日第5號以後改稱《南溟藝園》。發表作品後不到一年半,陳奇雲即由「南溟藝園社」出版個人詩集《熱流》,這是台灣新詩史的第一部日文白話詩集,雖不能誇說天才,但,天分與勤奮加上詩藝特質,以及心聲吶喊的傾洩,應屬重要因素。多田利朗看出「他有許多未發表的傑作。這些作品我都很榮幸地將之登在《南溟藝園》上。」並在詩集《熱流》的〈卷頭語〉說:「你的詩忠實地由你的真情流露出來,代表台灣人毫無虛偽的心聲。」多田利朗稱得上是陳奇雲詩業的知音、伯樂。陳奇雲自己寫的〈序〉則說:「自己的詩大多是未經洗滌的有濃厚的主觀成分。-------這些心臟的跳躍、血液的溫度、氣憤的潮流才是我的詩最忠實的表現型態。我在詩裡灌注了所有的熱情。這種竭盡心力就是存在詩中唯一的生命。」可以說:集錄數十首作品的詩集《熱流》交織著作者兩股「熱情」的「潮流」:青春歲月浪漫情懷的表白,其間容有自憐自憫、自我調侃與反省;對現實(包括社會及國家)不公不義的牢騷與怨懟,流露出反抗的意識。
《熱流》詩集的作品甚多30行以上的篇幅,這首〈秋天去了〉,是較簡短的一首。全詩兩節10行,雖短,依然保持著反抗的精神。一年四季,秋天通常指收穫,予人成熟的感覺;但也會興起臨暮的感傷,因為時序輪替,逐漸凋零的秋天離去,繼之而來的就是封鎖的酷寒冬季了。本詩第一節4行,山丘的荒草不在乎寒風的冷顫,依然保住自己的生命之根,儘管茍延殘喘,堅信只要熬過暴君般的嚴冬,「我」仍有復活再生的時機。這一節是外界景觀的描寫,第二節轉為內在心境的寫照:壯士臨老,眼睛迷茫,眉毛泛白,皺紋鬆弛,奔波勞頓之後,已屆停止活動(停戰),儼然暗示著彌留將至。
詩中,荒草和老壯士都面臨暮秋之際,植物的生命隔年逢春復綠,壯士臨老,只得窮途末路的等候死神召喚。這是人與植物(草)的相異。詩人觀鑑自然界變化之餘,預伏自己命運的心聲。

07 人力車夫的叫喊 楊守愚

出盡了牛馬似的氣力,
流盡了珍珠似的血汗,
拉麻了兩手,
跑受了雙腿,
在那熱日寒氣中混熬,
在那風刀雨箭裡掙扎,
也只能得到粗衣淡飯,
免得兒饑女寒。
但是看看自己,
卻又是筋疲力竭,
形容憔悴。

雖然是筋疲力竭,
形容憔悴,
為著生之執著,
辛苦奚辭,
又怎容得你不
餓虎似地爭先恐後?
狂犬似地東奔西竄?
以獲得一圓五角
回去買柴糴米。

要獲得一圓五角
回去買柴糴米。
在這殺人的不景氣,
已不是隨隨便便,
更不是容容易易。
況加上了「都、都、都」的
自動車聲一響,
越弄得一天全無生意。

自動車聲的一響,
弄得一天全無生意,
「怎麼好呢?」
也只有輕看了自己的生命,
和機械去拼個你活我死,
也只有廉賣了自己的勞動力,
零星地掙來了一錢五厘

科學的發達,
容不得些兒抵禦,
手工業的淪滅,
也是必然的趨勢。
但這資本主義的沒落期,
表演出來的經濟恐慌呀,
怎能不叫人愁慘哀喊,
怎能不叫人怒目而視?


作者簡介:
楊守愚,本名楊松茂,1905年出生,彰化縣人。父親為前清秀才,漢文基礎很好。楊守愚跟賴和(1894~1943)是同鄉兼摯友。他寫舊詩、新詩、小說,是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群中文作品最多的一位。目前結集出版著作有《楊守愚作品選集上、下》(施懿琳編,1995年)、《楊守愚詩集》(許俊雅編,1996年)、《楊守愚作品選集──詩歌之部》(施懿琳編,1996年)。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李南衡主編,明潭版,1979年),原刊載於《台灣新民報》338號,1930年11月8日。中文書寫。
人力車,俗稱「黃包車」,早期載客的兩輪車,靠這種交通工具謀生的人,即為「人力車夫」,尚可包括三輪車夫,連同更早期的「轎夫」;他們都是工業並不發達地區廉價的勞動者,憑體力換取輕微的工資,跟類似勞動階級的「苦力」可以等質看待。
〈人力車夫的叫喊〉一詩5節43行(11+9+8+7+8行),詩題的「叫喊」,應指吶喊、呼籲、心聲,詩人以第三者悲憫心情描敘「人力車夫」這一行業的心酸。首節,詩人對人力車夫的出賣體力著墨甚多,他從第一眼瞧出:車夫出力流汗、拉麻雙手、跑瘦雙腿,在熱日寒氣、風刀雨箭裡操勞,為的就是一家人的溫飽。 二節,繼續鋪陳人力車夫的辛勞;三、四節,添加新興的競爭對手──自動車(汽車、轎車),更減低人力車夫的工酬,由「一圓五角」降為「一錢五厘」,貶了十分之九,作者說「只有廉賣了自己的勞動力」。末節,雪上加霜,1930年全球「經濟恐慌」也波及到台灣,因而詩人不禁發出「怎能不叫人愁慘哀喊,╱怎能不叫人怒目而視?」這首詩,不僅是人力車夫的叫喊,同時也是詩人對社會時局的叫喊。
楊守愚的詩作敘事成分多,演繹紛沓在所難免,詩中常採用迴文句的推演和說明句的支撐,前者在二、三、四節的首兩行均承接上節的末兩行;後者在末節最明顯。前者可發揮詩句的韻律效用,後者反而壓弱了詩質。
中國新文學運動初期,胡適於1918年1月發表過兩人對話的10行詩〈人力車夫〉,客人憐惜車夫年紀小(16歲,當時警察法令:18歲以下,五十歲以上,皆不得為人力車夫),不搭其車,小車夫反而與之計較,要求客人給他一次謀生的載客機會,有載客才有掙錢的機會。胡適這首〈人力車夫〉寫於1910年代的北平,楊守愚的〈人力車夫的叫喊〉寫於1930年代的台灣,楊詩是否受胡詩的影響,不得而知,但兩首詩同樣都帶有替底層勞動階級發聲的代言性質,這也是詩人本分的流露吧!

08 疾馳的別墅 吳新榮

擁擠得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我便看看隔壁的二等車廂
套著白布罩的椅子
不都是空空嗎
這對於軟弱的妻女,繞群的幼者
還有工作過勞的我
隔壁的車廂是天國
至少這遠程的三分之一也好
至少這夜間的一、二小時也好
希望能在那疾馳的別墅休息
我竟遺忘了這歲末的逼迫
拖著妻女進去
我好像得到了生涯的願望
而忽然變成富豪那麼
昂然給他們一個人一個位置
然後轉眼一看
卻有四五個穿和服與燕尾服的人種
睜大眼睛睨視著我們
我急忙看看自己難看的洋服
和全是泥土的鞋子
剎那間我有偉大的發現
如果在這地上--------不存在
這畫著藍線條的天國也不會有
夜深使我感到越冷
還是普通車票才有人的溫暖
尤其那體臭的芳香叫我懷念
作者簡介:
吳新榮,號震瀛、史民,筆名兆行,1907年10月12日(農曆9月6日)出生於北門嶼(今:台南縣將軍鄉)。1925年10月,赴日本入中學,1927年春返台;1928年1月,再赴日本,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1932年春畢業。留日期間與台籍學生創辦《南瀛會誌》與《里門會誌》,也曾因日共「四一六事件」牽累,遭拘禁29日(1929年4月6日至5月5日)。1932年9月返台,懸壺於佳里街(今:台南縣佳里鎮)「佳里醫院」。先後加入「台灣文藝聯盟」、「台灣新文學社」、「台灣文學」、「台灣文藝家協會」等。戰後,曾因李鹿案受累,再度繫獄四個月又2日(1954年10月9日至1955年2月14日)。1967年3月27日,因心疾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
吳新榮的文學作品有新詩、小說小品隨筆、評論,以小說〈亡妻記〉享譽文壇,為日治時期鹽分地帶重要文學家之一。生前,僅出版《震瀛隨想錄》(自印,1966年11月)。1980年代以來,逐漸被文壇注意,出版《吳新榮全集》八冊(張良澤主編,遠景版,1981年)、《吳新榮選集》三冊(呂興昌編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鹽分地帶文學選》(林白版,1979年),另收進《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0˙廣闊的海》(遠景版,1982年),原刊載《台灣新文學》第一卷第一號,1935年12月28日,日文書寫,陳千武譯。另有張良澤、葉笛兩種譯筆。
出差、旅行搭乘火車,坐在舒適的座位,觀賞窗外流動的風景,的確是一件愜意事。早期台灣和國外的火車車廂一樣,同列車次有不同等級的車廂畫分:一等、二等、三等,票價不同,搭乘的身分(有些地區甚至出現種族差異)不同,享受的待遇自然不同。歲暮年關,作者攜妻扶幼一家數人,搭乘火車返鄉欲與長輩團圓過節。1930年代,乃至5、60年代的台灣,最便利的長短途交通工具就只有火車。窮苦的勞工不敢多浪費車票錢,只好在較廉價的三等車廂,和許多人擠成一團。隔鄰不同等級的車廂裡,卻是空蕩的座椅,還套著白布罩。詩人一時興起幻想,如果能到「疾馳的別墅」般舒服的車廂去,該多好!──詩人將比較享受的隔鄰車廂稱作「疾馳的別墅」,最初有羨慕之意。隨後,想及自己,深覺和隔鄰的身分與打扮格格不入,而且三等車廂雖然人多(購買此等車票者居多,且大都屬台灣人),彼此有相同「體臭的芳香」,更具人間味。
〈疾馳的別墅〉一詩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學抵制日本統治的代表作之一,足以和全球反殖民文學並列。這首詩的演進,由羨慕轉為嘲諷,詩人以「穿和服與燕尾服的人種」(悠閒的上流社會人士)和「自己難看的洋服」(低層的勞動階級)產生強烈對比,表達統治者日本人與被殖民台灣人之間的隔離。用「疾馳」形容「別墅」(舒適的車廂),雖有實景的掌握,但「疾馳」隱含快速消逝之意;詩題即暗喻乘坐高級車廂內享福的人種,將迅速失去優越的統治姿態。此詩的另一對比是結尾三行,因「認同自己人」的親切,而引發溫馨,足以抵禦「夜深越冷」的寒意──日本越統治,台灣人的凝聚力越堅固。
本詩倒數第四行「藍線條」(原日文:青筋),當時(日治時期)二等車廂劃有藍色(青色)線條。倒數第二行「普通車票」(原日文:赤切符),三等車廂的車票為紅色(赤色)。


09 巧妙的縮圖 郭水潭

全是漫畫與文字的
公共廁所
一看 便令人驚訝
畫有內閣首相或
社會主義者等人們的臉
也寫著孔子和基督的
「格言」
也有絕命似的名言和
寫滿了大眾無產階級的聲音
也有變態性慾的
素描 令人好笑
臭氣衝鼻
憎恨和詛咒
令人不得不吐痰
公共廁所是
資產階級者未曾看過的
精密巧妙的社會縮圖

作者簡介:
郭水潭,號千尺,1908年2月7日(農曆1月6日)出生,戶籍登記為5月13日,台南縣佳里鎮人。早年研究日本古典文學、俳句、短歌等,後轉白話新詩寫作;1929年加入「南溟樂園」(南溟藝園的前身);1934年,加入「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小說〈某男人的手記〉獲《大阪每日新聞》新人獎;1939年9月加入「台灣詩人協會」,在其機關雜誌《華麗島》詩刊發表作品;1940年1月,加入「台灣文藝家協會」隨筆部員。戰後,1950年起任職台北市政府秘書室事務股長(1950~1953)、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1954~1956)、台北市中央蔬菜批發市場專員(1956~1964)、台灣區蔬菜輸出業同業公會總幹事(1964~1980),直到1980年6月退休,1981年4月返鄉定居。1983年8月,獲第五屆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新文學特別獎」;1993年10月,獲台南縣「南瀛文學特別貢獻獎」。1995年3月9日病逝。
郭水潭作品以新詩為主,兼及小品隨筆、評論、小說,為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壇健將之一,重要文學創作均完成於1930年代,歸屬社會寫實詩人。生前,僅在1930年初,鋼版油印1929年南溟樂園社同人《自選詩第一集郭水潭篇》(10首詩);1934年,短歌14首選入日本《皇紀二五九四年歌集》。1994年12月,由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近乎全集的《郭水潭集》(羊子喬主編)。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郭水潭集》(1994年),原刊載《南溟藝園》第三卷第二號,1931年4月,日文書寫,陳千武譯。
郭水潭的詩業起始於1929年,先在《南溟樂園》(稍後的《南溟藝園》)發表,隨後成為同人,並在翌年油印《自選詩第一集郭水潭篇》(1929年的10首詩),是初次嶄露頭角的文藝青年。由詩,兼及隨筆和小說,1930年代是郭水潭的詩文學寫作風光年。在〈薔薇詩人們〉的短文裡,郭水潭提出質疑:「美麗的薔薇詩人,-------,在你們一窩蜂推崇的那些詩的境界裡,壓根兒嗅不出時代心聲和心靈的悸動,只能予人以一種詞藻的堆砌,幻想美學的裝潢而已。沒有落實的時代背景,就是遠離這個活生生的現實。」這種立足現實生活的文學理念,形塑了郭水潭的社會寫實詩風,讀其詩,可以領會當時(日治時期)的社會風尚與庶民的生活動態。
郭水潭的這首詩〈巧妙的縮圖〉起筆,以欣賞的姿態,驚訝廁所牆壁的傑作:「全是漫畫與文字」,有包羅萬象的內容:上自政治人物的頭臉畫像、名人格言、下至普羅階級(大眾無產階級),還包括不堪入目的猥褻素描。驚訝之餘,作者更贊歎這些「作品」,不是出現於畫廊展覽館,而是「臭氣衝鼻╱憎恨和詛咒╱令人不得不吐痰」的公共廁所。原來,公共廁所是庶民聲音的展示中心。此外,作者提出「廁所文學」是「精密巧妙的社會縮圖」,從這角度,見證了民間生活的蛛絲馬跡。
人跡所到之處,總會(總要)留下記錄,美其名「到此一遊」;方式技術與內容不勝枚舉。非民主國家,統治集團總會(總要)明確告知或暗地指示:不得在公共場所談論國家大事;儘管如此,還是有隱密的角隅被忽略;「廁所」雖是公共場所,但在小隔間使用時,卻屬隱密空間,不易被窺伺,遭監視(科技年代裡,有更的精緻儀器,以方便更嚴密的掌控隱私)。因此,輪番進來出去的男女,不論時髦華貴或販夫走卒,趁此空檔,瀏覽前人「作品」,甚或抒發意見,宣洩情緒,博得後來者一笑(覓得知音?)。即興的題詞,如:「來衝衝,去輕鬆。」、「細水長流」等尚無傷大雅,粗俗者如裸女畫、男女性器官的描繪等,形成通稱「廁所文學」。廁所文學是笑譚的聲音,是趣味文學的一環。進一步比較,最早初民的山洞壁畫,和廁所文學的隨興揮毫,此二者的原創人前者嚴肅後者輕鬆,應該可以等質看待,他們都是素人畫家和文字工作者,他們都是無名氏。
本詩,藉堆疊拼貼現有的文字,組合成「浮世繪」的筆調,突顯底層社會的聲浪與作者的嘲弄,堪稱「廁所文學」的絕妙推廣者、評論家兼贊助人。

10 風的音樂 水蔭萍

春天的氣息顫抖 菫花之歌飄香
菫花的馨香中有少女們菫色的睡眠

敗興的孤獨的樂器
有杳渺的愛的欷歔
被遺忘的薔薇花萎落在guitare的弦上

少女之唇的紅色話語
果樹飄香的古老之夜

聽見故鄉祕密的樂音
我的臉頰上風的接吻在融化


作者簡介:
水蔭萍,本名楊熾昌,1908年11月29日(農曆11月6日)出生於台南州(今:台南市)。1927年,高中生時開始接觸歐美文學,尤其是法國文學;1930年留學日本,攻讀日本文學。1933年,與友人籌組「風車詩社」,發行《風車詩誌》4期(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引進超現實主義思潮,為台灣新詩壇注入新精神。戰後,任職報社;1947年春天「二二八事件」,曾入獄半年(1947年3月10日至9月9日)。1994年9月27日病逝。著有日文詩集《熱帶魚》(1931年)、《樹蘭》(1932年) 、《燃燒的臉頰》(1979年) ;日文小說集《貿易風》(1932年) 、《薔薇的皮膚》(1938年);日文隨筆集《紙魚》(1985年)等。目前較完整的中文著作是《水蔭萍作品集》(呂興昌主編,葉笛譯,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4月)。

作品欣賞:
本詩選自《水蔭萍作品集》,1935年5月寫,原刊載《媽祖》詩刊第六卷第三期,1936年4月,日文書寫,葉笛譯,另有陳千武的譯本。
在1930年代,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整體環境,已經由積極的武力抵抗轉為消極的文化抗爭,日本統治者仍多方箝制。水蔭萍認為「唯有為文學而文學,才能逃過日警的魔掌。」因此,他透過日文所瞭解日本與世界的詩文學新潮,集結林永修(林修二)、李張瑞(利野蒼)、丘英二(張良典)四人及三位在台日本籍人士,籌組第一個台灣詩人社團「風車詩社」,發行《風車詩誌》,引介寫實主義之外的「超現實主義」,嘗試「心理潛意識」的描寫,著重「心理的變化與唯美印象的結合」,為台灣詩壇注入「新精神和詩精神」,這是台灣新詩界首次現代主義思潮的行動。莫渝在〈蝴蝶與秋天──水蔭萍詩藝初探〉乙文,論及水蔭萍詩歌技巧的特點:1.喜用兩組形象做主題,2.散文詩的啟蒙,3.詩題或詩句夾雜日文(原詩為日文書寫)之外的外文,如英文、法文,4.形容詞使用得多樣,特別是顏色的形容,5.具體實物與人名的出現詩中。五項特點中,本詩〈風的音樂〉即佔有三項,即1.3.4.項。兩組原本不相關字詞「風」和「音樂」,組合之,形成詩題,產生新鮮富聯想的意味:「風」也是一件樂器,它傳達悅耳的聲音,激起聽者心靈的漣漪。
全詩四節,首節,空氣中散發春天的氣息,夾帶菫花的香味,少女在如此柔和的情境入眠,眠中似乎織著花樣的甜夢。菫花,似三色菫,花色紅、白、紫,落葉小灌木,庭園栽植供觀賞。第二節,繼續情境的佈局描述:帶有愛情失落的感傷低迷歌曲(流行歌),藉著guitare的彈奏,傳開來。「敗興」是水蔭萍詩中常用的語詞,類似的有「敗北」,莫渝在前述之文,敘及水蔭萍詩歌內涵有「蒼白敗北的美學」傾向。guitare,是「吉他、六弦琴」的法文,「超現實主義」是由法國興起的文學藝術思潮,日本文學受法國文學影響頗深;水蔭萍在
就讀台南一中時,開始接觸歐美文學,尤其是法國文學,1930年赴日留學的最初志願是讀「法文科」(法國語文及文學),未考取,才轉攻讀日本文學,因此,法文仍屬他的最愛之一,順理將之夾放詩內,是理所當然。第三節,轉入細微的描寫,眠中少女唇際的蠕動,隱隱訴說模糊的紅色話語,純粹是少女的心事吧!夜更深了,連果樹也歡欣的加入「香味行列」。末節,音樂輪換,傳來熟悉的故鄉曲子,精神為之一振(一驚)的詩人,強烈地感受到春風親吻臉頰的甜意。
整首詩洋溢著浪漫唯美的氛圍:春天、夜晚、少女、菫花、果樹、六弦琴,景的情調是陰柔的,人的形像是軟綿綿的,跟同時期鹽分地帶詩人的寫實詩風迥然不同,因而曾經惹來「薔薇派詩人」的詬病。詩,不盡然要表現時代的響聲,也可以是個人的悄音。超現實主義是1920、30年代世界文學的主潮,水蔭萍與「風車詩社」的文學理念一方面想打進日本文學界,另一方面則加入世界文學的環流,雄心與行動皆值得贊許。


台長: Ray
人氣(6,105)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