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04 00:18:41| 人氣1,3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嗡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3:20一手打開紗窗澆花,手指一陣疼痛,縮手、甩了甩手,檢視發現手指一道紅痕,兇手趁隙嗡嗡飛了進屋。


被牠攻擊。
遇到20隻以上螫傷才需送醫?我好像也還活著,似乎不需要大半夜前去浪費醫院急診室人力。

看到一篇 被蜜蜂咬到怎麼辦? 不同意其中一項,毋須留牠的遺體,留牠的照片即可,為什麼要殺牠呢?

被蜂螫的那剎那,比捐血時用的抽血針刺穿皮膚,痛感再痛。

生平第一次被蜜蜂螫,希望別再有下一次。


早上8點,注意到被偷襲的手指腫之外,那支手背整個腫到看不見骨頭。16:40看起來手背稍微消腫一些;兩手手背比對起來,還是看得出來一手是腫的。
好奇兇手的正確名稱,蜜蜂圖鑑讓我眼花繚亂中。
蜜蜂圖鑑
http://gaga.biodiv.tw/new23/cp03_77.htm
認識虎頭蜂
http://longtan-alpine.myweb.hinet.net/source/Vespa.htm
............
08:00注意到被偷襲的手指腫之外,那支手背整個腫到看不見骨頭。16:40看起來手背稍微消腫;23:00兩手手背比對起來,仍看得出來一手是腫的。


好奇兇手的正確名稱,蜜蜂圖鑑讓我眼花繚亂中,不似虎頭蜂



看起來是牠,終於辨認出兇手──家長腳蜂  


Polistes (Gyrostoma) jokahamae Radszkowski, 1887「中文名為暗黃長腳蜂。別名為約馬蜂。雄蜂體長27~45mm,工蜂17~18mm。本種體色暗黃色或橙黃色為主。頭部黃色,頭頂黑色。中胸背板中間及兩側各有一對一大一小的黃斑,前伸腹節黑色,有一對黃色縱斑或縱紋;中、後足腿節基半部黑色,後足脛節深褐色。腹部第1節基部2/3處黑色,第2~4節有波浪狀黑橫線。


.............
10:20 澆花,才看到原來九重葛上築了個直徑3公分的蜂巢,巢上10多隻暗黃長腳蜂盯著我,牠們每一隻頭部全朝著我的方向盯著,隔一會兒再看牠們,牠們繼續在忙,就沒盯著人了。
 
需要請人摘掉它嗎?
不需要。
 
那日被一隻螫已經算蜜蜂們客氣,手跟蜂巢距離15公分以內。澆花時別再次螫我就好,小生物們繼續安心棲息於此處吧!

已周知請勿攻擊、驅逐或傷害蜜蜂們。

蜜蜂怎麼不見了? 

蜂群崩壞症候群  

................
這幾日都趁澆花時看一下暗黃長腳蜂,牠們是真的性情溫和,枝條葉子貼著紗窗故開紗窗時一定都會震動到牠們家,牠們對於這樣子的晃動度是可以接受的。這幾日也都如常,開紗窗後手拿整杯水澆花,手跟牠們家約莫25到35公分距離,這些暗黃長腳蜂們對於這樣的距離能接受。


隱於城郊裡的溫馴鄰居:馬蜂


節錄自〈【蟲蟲的祕密】紙雕大師長腳蜂〉虎頭蜂的巢通常是封閉式的,外部包了一層殼,使得外表看不見六角形的蜂室,內部不但腹雜,又具有多層的結構。長腳蜂則為開放式,蜂室外露,外表可見許多開口朝向地面。

若以規模來說,一個成熟的虎頭蜂巢彷彿多層樓的建築,長腳蜂巢則只有一層樓;因此,一窩虎頭蜂的數量可達一窩長腳蜂巢的數倍。除了巢的規模,牠們的習性也有不同。在長腳蜂的巢周圍,除非我們主動騷擾、觸碰巢,一般並不會遭其攻擊;虎頭蜂則相當危險,常主動攻擊接近其領域的生物,螫傷人畜的事件時有所聞。這些胡蜂類的蜂巢,週期通常為一年,到了冬天往往便面臨廢棄的命運。」

關於〈蜂螫〉較詳細的文章(下文引自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first_aid/)

蜂類螫傷在台灣常見的有蜜蜂及胡蜂兩種,蜜蜂主賴植物花朵生存為素食主義昆蟲,胡蜂(即俗稱的虎頭蜂、大黃蜂)則除食用花蜜外,亦攝食水果、小動物,因此為肉食性昆蟲。雌蜂的腹部末端有一根隱藏式伸縮的刺針,刺針的功能為產卵、鑽孔、穿刺食物及攻擊、注射毒液之用。  

蜜蜂的刺針末端有倒鉤,一生只能叮一次,不似胡蜂無倒鉤可行多次攻擊。蜂螫後由於螫針前端帶有倒刺,可能連同腹部毒囊、毒腺一起自蜂體脫落斷在人的皮膚內,如不儘速拔除,螫針後方的肌肉能繼續進行反射收縮而將毒液繼續送入人體,一般蜂螫後3~10天該蜂即殉職死亡。蜂類螫人後會分泌一種物質稱為費洛蒙(Pheromone)以吸引後方之蜂群支援攻擊,因此螫針除去後需用清水沖淨,以洗掉費洛蒙,免得再吸引毒蜂攻擊。

常見的蜜蜂有西洋蜂、中國蜂、印度大蜂及印度小蜂等,蜜蜂生性並不喜歡螫人,除非受攻擊時才會群起攻擊人類,蜜蜂所含的毒素主要為melittin,可造成局部螫傷部位的疼痛及破壞紅血球的通透性導致溶血反應。

胡蜂(虎頭蜂)在台灣較常見的有黑腹胡蜂、黃腰胡蜂、黃腳胡蜂、台灣大胡蜂及台灣姬胡蜂等,其中以黑腹胡蜂毒性最強,最易螫人致死。胡蜂所含的毒素最主要為致死蛋白及Serotonin,致死蛋白是一種磷酸酯酵素A1,造成溶血作用,引起腎臟衰竭、呼吸衰竭及電解質異常致人於死,Serotonin則造成組織腫脹及疼痛,其他蜂類的毒素尚有尿酸素(Hyaluronidase),組織胺(Histamine)、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等。

蜂螫後所產生的症狀可分為:一般反應、毒性反應及全身過敏反應。一般反應是指被螫部位出現紅腫、劇痛、發熱、瘀血等,局部症狀通常可持續1至3天,給予冰敷、止痛藥物、抗組織胺及消腫藥物治療即可;毒性反應是指蜂毒造成體內溶血反應、橫紋肌溶解、電解質異常,進而形成全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DIC)及腎衰竭。

除了給予支持性療法,尚需強迫利尿,必要時考慮血液透析或血漿置換術;全身性過敏反應是經由免疫球蛋白E抗體反應所引發,具有過敏史者較易發生,一般人發生率約在0.15~3.9%,至於養蜂者則發生率可高達43%,蜂螫後2~3分鐘就可能發生,大部份在15~20分鐘內出現,亦可延至6小時才發生,常見症狀為眼皮浮腫、癢、蕁麻疹、咳、喘、血壓下降等,若進展成過敏性休克,則應積極實施高級心臟救命術,維持呼吸道暢通,給予Epinephrine注射及抗過敏藥物。

到底多少隻蜂螫才會致命呢?一般認為20隻以上的胡蜂或50隻以上的蜜蜂同時螫傷時,即可能產生全身性的毒性反應,而500隻以上蜂螫時,則經常會致命,但是若有過敏反應者,只要1、2隻蜂螫產生過敏性休克即可能致死。因此最好的方法即是避免被蜂螫,下列事項提醒大家注意:

1. 野外郊遊應避免穿著鮮豔衣服及噴灑香水、化妝品以免招蜂引蝶吸引蜂類攻擊,吃剩的果皮、飲料、食物應用袋子包好放入垃圾袋密封,以免招來蜂群。

2. 當巡邏蜂在身旁飛來飛去時,表示它已懷疑你是敵人,此時最好站立不動保持冷靜,巡邏蜂自然會離去,切忌突然閃避或揮打,否則巡邏蜂會以為你在攻擊它,而發動反擊。

3. 若遭到蜂類攻擊,最好用衣服包住頭並順著風的方向跑,以免蜂隻分泌的費洛蒙隨風飄散,吸引更多的蜂類飛來攻擊,並避免用衣物驅趕蜂群,以免造成強力氣流及陰影,使空中蜂群更易認清目標,吸引更大群蜂類攻擊。



暗黃長腳蜂們跟敝人目前相安無事。小生物們必須享有優先路權,當然蜜蜂們也該好好的活著。

台長: Blanche
人氣(1,3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