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01 05:08:04| 人氣1,5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年500億打折 人才流失「動搖國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0/06/20

5年500億經費今明兩年都打折,連8月1日實施的彈薪方案,來自國科會管理費也傳出要從10%降到5%,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憂慮,除了失業率會增加,還會流失人才,「動搖國本」。

5年500億經費對10多所頂尖大學在研究、教學上有相當助益,其中台大一年30億經費,教育部為讓大學有子彈加碼留住好教授,並延攬國際人才,8月要推彈薪方案,來源除5年500億經費,還有國科會管理費,但兩項經費來源都要減。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證實,受限經費,5年500億頂尖大學計畫中今年100億元,只給大學75%,剩下25%明年上半年給學校,第二期頂大計畫明年7月開始,只編50億,希望第二期第二年後都能補足100億。這等於今明兩年都打75折。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國科會一向支持彈薪方案,8月1日開始試辦。他說,國科會還要再討論,目前沒有決定,不一定會從10%變成5%;試辦初期不宜一下子投入太多錢,最好「先從5%試看看」,再慢慢調整。

台大校長李嗣涔昨天在校務會議針對5年500億經費短少感到憂心,他直言: 「明年是我們的危機」,因為學費不能漲,「今年要省點錢」,並要有短、中、長程規畫。

蕭介夫說,5年500億經費短少,對大學影響很大,以中興大學為例,新增國際事務處,一年編了幾千萬,還送學生出國交換,聘了不少助理、博士後研究,今明兩年經費都短少,不少約聘人員可能就得失業,失業率會提高。

蕭介夫說,總統馬英九在大學校長會議承諾要繼續5年500億計畫,這兩年靠經費打折勉強度過,但後年一定要補足1年100億,否則對頂大發展「會有嚴重影響」。

何卓飛指出,教育部對頂大計畫每年都編100億,只是政府這兩年沒有錢,「有錢就補回來」,但他強調,大學要有認知,5年500億是競爭型經費,「不一定每年都拿得到」,且第二期採領域及研究中心補助,跟第一期核給每校多少錢不同。


兩岸傳媒交流 果真沒準備好…
* 聯合報╱馮建三/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英國倫敦)2010.07.01

近日有兩則新聞,表面上八竿子打不著,但仔細檢討,可能是一體兩面。第一件,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聲中,聯合報記者從重慶報導,指江陳會時,陸方希望洽談「媒體在內的文化交流協議」,我方則稱:「對這個議題,台灣還沒有準備好,目前無法討論。」

然而,台灣不是自詡形式民主轉型成功,言論、新聞與傳播的消極自由,近五、六年來稱霸亞洲一次,其餘僅次於日本,但遙遙領先南韓與香港…等,因此有寬厚的文化軟實力,能夠貢獻於世人,使更多的華人能夠在放言時政、挑戰文化禁忌與政經權勢時,更能免於恐懼嗎?怎麼竟然會不將媒體這個當今最為平民化的文化形式,納入兩岸的談判項目?

答案就在第二則新聞。報載立委認為公視董事長等人違法提名與任命「華視董監事」,因此「籲新聞局介入」。事實上,這個議題至少業已喧騰一年多,蹉跎將近十年,這是名實還遠遠不能相符的台灣公共廣電集團之問題,它從深層反映了我國整體傳播環境與政策窠臼的困境。這則新聞,只是將沉痾宿疾,再次暴露一回。

總統府與行政院可能心知肚明,我們的傳媒體質虛弱,難以肩負文化交流、促進兩岸人民良性認知、互尊互重、相互提攜與監督的重責大任。私人傳媒方面,其經濟能量、職業倫理與表現多年來難以提振,眾所周知。同等嚴重的是,政府雖有權力,也必須有能力規劃的公部門傳媒,雖然達到廣播電台八個、電視台五個(還有中央社等等),迄今卻仍然四分五裂,不但毫無整體實力,更可能因政府不規劃不號召以致相互之間,積極性難以展現,甚至有彼此猜忌、功能重疊與抵銷的現象?公視與華視近日的鬧劇,可以放在這個背景理解。

作此理解後,政府說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先不談兩岸傳媒來往,竟然不失是負責的表現!誠實是最好的政策,但拖延也是時間之賊,還請總統與行政院長有靜有動,不談是為了未來終究要談做好準備,爭取時間,提出傳播政策的規劃。


劉政鴻爭取台灣館落腳苗栗
* 中央社╱上海20日電 2010.06.20

苗栗縣長劉政鴻今天參觀上海世博台灣館,表示有意購買台灣館的地方首長,想要把台灣館搬回苗栗縣,讓沒機會參觀上海世博的台灣民眾,能飽覽台灣館之美。

世博開幕一個多月,台灣館被日本媒體評第一,搜尋網站十大熱門,好口碑成功營造台灣形象。

台灣館不僅參觀人潮夯,世博結束後花落誰家更受到各界高度關切。

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曾表示,目前兩岸對台灣館展現高度興趣的買家已有12個單位。台灣館未來落腳何處,貿協已籌組專案小組進行評估。

表示高度意願購買台灣館的苗栗縣長劉政鴻,今天與縣議會議員參觀考察台灣館。

劉政鴻說,早已耳聞台灣館的精彩,此次參觀台灣館後,更確定將台灣館搬回苗栗縣的決定,並已著手規劃地點、周邊完善的交通。

他說,想要將台灣館帶回苗栗縣,未來讓沒機會參觀上海世博的台灣民眾,甚至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可以有機會飽覽台灣館之美。

在劉政鴻的談話中,顯現爭取台灣館勢在必得,說明未來規劃藍圖之時,獲得現場隨行苗栗縣議會議員的大力支持。

劉政鴻是第一位公開表示有意購買台灣館的地方首長,並親自考察,展現高度決心。

台灣館表示,不論台灣館花落誰家,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館」將會被保存下來。


人口爆炸耗資源/學者:百年內 人類滅絕
*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10.06.20

100年之內人類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消滅天花功臣之一、澳洲知名微生物學家芬納預言,由於人口爆炸,各種天然資源的消耗難以控制,導致氣候變化,將使人類在100年內滅絕。

聯合國去年統計全球人口68億人,預估明年底就會突破70億大關。

澳洲國立大學名譽教授芬納(Frank Fenner)日前接受《澳洲人報》訪問時說,人類會滅絕,「也許100年內就會滅絕吧,許多其他動物也會」。高齡95的芬納說,「情況已無可逆轉,來不及了。」

芬納的研究協助撲滅全球天花病毒,1980年,他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宣布天花絕跡,至今這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成就之一。芬納因此多次得獎,著作多達22本。

芬納說,目前已進入工業化革命後的「人類世」(Anthropocene),「我們對地球的影響,不在任何冰河時期或彗星撞擊之下」。他說:「氣候變化才剛開始,我們卻已見到莫大的變化。原住民證明,沒有科學,也不製造二氧化碳和全球暖化,他們可以存活4萬或5萬年之久。然而當今的世人卻不行,人類很可能和我們所知的許多物種一樣,從地球上消失。」


南韓主力出口產品 將被中國超越
* 中央社╱首爾20日專電 2010.06.20

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最近進行的調查顯示,包括船舶在內的南韓8大出口主力產品的技術,頗有可能在4年內被中國廠商超越。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全國經濟人聯合會今天報導,最近對三星經濟研究所、產業研究院等20家民間和國策研究機構的經濟專家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中國有可能在平均3.9年內超越南韓。

據報導,被南韓列為8大出口主力產品的分別是:船舶、晶片、無線通訊器材、化學、機械類、汽車、液晶顯示器和鋼鐵。

去年南韓上述8大產品的出口總值達2327億美元,佔南韓總出口額的64%。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晶片和汽車領域,南韓與中國的技術差距分別為4.8年和4.7年。除了這兩種產品外,其他產品的技術差距均不到4年,因此,南韓亟需擴大對研發方面的投資。

專家分析,提高技術水準和品質、世界經濟復甦和新興市場發展,將給南韓出口產品帶來新機遇。而新興國家的追趕、韓圜走強、全球市場供過於求等,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政府應有FTA策略藍圖
*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6.20

兩岸「經濟協議」(ECFA)進入最後收尾而可能於本月底簽署的階段,這也意味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已可預見各界將把ECFA文本逐條咬文嚼字,把早收清單逐項打起算盤。這是個必經的過程,但希望各界勿以辭害義,而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檢視ECFA,畢竟這只是一個架構;除早收清單外,其他條文大都是後續協商議題的方向與時間表。也因此,除鑽研ECFA外,我國更需要思考今後兩岸與全球經貿關係的政策方向與路徑。

令人擔心的是,政府對後ECFA時代的經貿政策藍圖,迄今只有模糊的印象而無完整的形體。政府多次宣示將推動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各種可能的對象也像猜燈謎一樣不斷浮現。但是,我國尋覓洽簽對象的指導原則為何?是否已準備好FTA談判的取與捨?更重要的是,我國又如何為這些問題找答案?

東協一直是政府的頭號努力對象,也成立各種工作小組與研究中心推動。但除了新加坡,其他如印尼、菲律賓、泰國與越南等東協成員,不是台灣主要的外籍勞工來源,就是農產品出口國;那麼,我們是否準備好與印、菲、越談藍領勞工市場的開放?政府又如何向農民交代可能開放熱帶水果與稻米進口?這些不是杞人憂天的空想,而是日韓與東協洽簽FTA曾面對過的難題。服務業也一樣,我國可以預期新加坡會提出醫療機構公司化、解除電信與有線電視外資限制等要求。長期而言,兩岸間的經貿自由化同樣必須面對這些問題。

馬總統宣示要親自領軍推動FTA,駐外單位也正尋覓各種可能管道多方接觸。但是,政府中不乏心態保守的部會,產業中亦有信心不足的部門。要化解這些心結,我們認為應先從蹲馬步的基本功開始;第一步即是儘早擬定並公開後ECFA的經貿政策藍圖,具體揭示推動原則、方向、目標與執行計畫。

這個由上而下的政策藍圖,對內對外都具關鍵意義。對內,這個藍圖是一種政治決心的展現,除說明台灣FTA洽簽對象的要件外,更促使社會各界與政府部會清楚瞭解自由化的利益、決心與步驟。明年是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十周年,十年前台灣為了入世,進行了最深最廣的經濟自由化與現代化工程;十年來固然有進步,但力道與深度比不上韓國、新加坡等競爭對手,現有的五個FTA亦不具實質經貿利益。為了推動FTA,更為了提升競爭力,台灣必須再次以相同的野心進行經濟自由化與革新。

訂定藍圖,更能收導正社會視聽之效。在ECFA中,政府與產業界都以「兩岸市場大小懸殊,中國應該讓利」為協調基調;但與他國的FTA談判,只有互利互惠,絕無單方讓利可言。看看新加坡與美國,抑或韓國與歐盟的FTA就可明瞭。因此,政府應在政策藍圖中,清楚說明洽簽FTA將面對的是不同的遊戲規則,是雙方有取亦有捨的過程;若不導正各界因ECFA經驗形成的觀感,未來推動FTA將會面臨很大的阻力。

對外,一個公開透明的藍圖,可展現我國的政策考量、自由化的決心及談判的誠意,讓潛在洽簽對象有所了解,而能展開有意義的自由化協商,使雙方均可互蒙其利,增加他國開始與我互動的意願。

台灣走向區域整合是無法避免的方向,也是永續發展的關鍵布局。過去因各種政治因素導致FTA停滯不刖,如今障礙逐漸排除,政府應積極以更具體的必要作為,儘早與主要貿易對手國完成一個高品質、有野心的FTA。

這個FTA很關鍵,因為它不但能提供骨牌效應的動力,提升其他國家的洽簽意願,更能為ECFA的後續協商奠定基礎。


看懂經濟學/失業潮衝擊經濟 超乎想像
*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10.06.20

在大批社會新鮮人湧入職場的畢業季效應影響下,5月失業率恐再度升高,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光只是影響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其對總體經濟的負面衝擊之大,恐怕超乎你我想像。

從個人角度觀察,失業的時間越長,對個人的打擊就越大,不論是經濟或心理層面。

經濟方面當然有坐吃山空之虞(或是回家當起啃老族),對個人心理也會造成挫折感日深,進而否定自我價值的危機。

對整體社會來說,年輕人沒有工作機會,或是薪資水準長期停滯,會導致民間消費萎縮,使得國內經濟失去成長的基本動能與創新誘因,因為台灣經濟的服務業比重高達7成。

就好像泡沫經濟時的日本,財富累積容易,男人們在聲色場所一擲千金,女人們花大錢買名牌,都很稀鬆平常,但超過10年的經濟疲弱不振,大和民族終於領悟出「平價才是王道」,然而緊縮消費的習慣一旦形成,只會讓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淖永無翻身之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一分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舉債度日的奢侈歲月將一去不復返,高失業率等於宣示「節約消費者」(frugal consumers)時代來臨了。

這分報告是由UCLA的安德森預測(Anderson Forcast)機構發布,報告中強調,如果企業不改變悲觀看法,不願增加工作機會,消費者也不可能樂觀看待未來,並且開始花錢買房、買車等耐久商品,美國經濟也沒有機會加速復甦,依靠消費帶動經濟復甦的可能性趨近於零。

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過去9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3.16%,同時期的平均失業率卻高達4.57%,是80年代的兩倍左右,而國人平均薪資水準,在民國86年突破30,000元大關後,12年後,仍停留在不到36,000元的階段。

顯然經濟成長的果實並未讓全民雨露均霑,不少人仍深陷失業之苦,而大多數人還在忍受數十年如一日的薪資水準。

更別提年輕人待遇太低、對未來沒有希望,自然不想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結果國內出生率節節下降,今年1至5月的新生兒人數不到7 萬人,創下歷年新低,「消失的台灣人」趨勢一年比一年明顯。

行政當局高度關切失業率問題,因為它引發的後續效應,遍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與國家存亡等諸多層面,毫無疑問是國人心中最大民怨之一。


足球,多精采!
*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6.20

世界杯足球賽開打以來,果然讓球迷驚呼連連。球是圓的,不踢完九十分鐘,即使賽前被看好,亦未必會贏。同樣,賽前不看好,卻仍有機會令球迷和球評摔破眼鏡。

世足賽分組賽事迄今,十六強輪廓慢慢浮現。歐洲傳統足球大國,紛紛中箭落馬:法國踢得一無是處,法國媒體以「恥辱」形容之;英格蘭一勝難求,枉費一堆英超名角上陣;在裁判「幫忙」下,德國「坦克」輸給塞爾維亞「新人」;西班牙號稱「無敵戰艦」,卻輸給實力普通的瑞士;義大利跟巴拉圭踢和,義大利球迷如喪考妣,巴拉圭則舉國歡騰;如今僅剩荷蘭維持不敗紀錄。

相較下,拉美球團聲勢看漲:昔日金童馬拉度納領軍的阿根廷連勝,巴西則運氣好,預期可輕鬆出線。其他的亞洲、非洲球隊,能闖進十六強的恐怕鳳毛麟角。

被看好的球隊,為何反而失常演出呢?這就是足球迷人之處。足球比分低,一場比賽踢到差距四、五分,就算懸殊了;通常勝負也不過就一、二分之間。踢到延長加賽,仍然和局,最後靠PK決勝負,那更是技巧之外還加上天意了。除了超低分的勝負格局動人心弦,此外,無論拉美或歐洲足球強國,足球員多在歐洲職業聯盟踢球,平日就在場上較量,很多甚至還是隊友,較勁更兼同儕觀摩借鏡;一旦各自代表母國出賽世界杯,因彼此熟悉腳法和優弱點,很多有趣現象即刻浮現。

足球的身體對抗性極強,過去有些球隊靠強悍球風震懾對手。但今年足總似有意扭轉此風,賽事迄今的黃紅牌頻率變高,德國對塞爾維亞那場堪稱經典,兩隊黃牌數驚人,德國還因此以十人打十一人地撐過大半場,終以一分飲恨。若繼續下去,可以想見,對往後比賽產生的影響,球賽精采度不免打折,但對保護球員不受傷,卻可立竿見影。

世足賽開打後,國內轉播的頻道收視暴增,可見雖然台灣足球不流行,但瘋足球的潛在球迷卻真不少。與世界同步欣賞體育之美,真是可喜。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