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11 07:39:24| 人氣8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科幻電影到科幻電腦遊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幻片中未來的太空城市

科幻片是採用科幻作為題材的電影,是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設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電影。科幻電影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許多科幻電影會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一些科幻電影是從科幻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但科幻電影會注重擷取其中的文學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無視科幻文學比較注重的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

科幻電影自電影發明不久後的默片時代就存在了。1902年,喬治·梅里耶拍攝了《月球旅行記》。這部改編於儒勒·凡爾納同名小說的電影以巧妙的攝影效果折服了當時的觀眾。另一個早期科幻電影的例子是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從1930年代到1950年代,科幻電影以低製作成本的B級片為主。而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里程碑作品《2001年太空漫遊》之後,科幻電影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開始成為更為嚴肅的電影類型。1970年代末期,隨著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一部(加上前傳後的第四部)的上映並獲得成功,使用了大量特技效果的大製作的科幻電影逐漸流行起來,為日後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大片潮流奠定了基礎。

要準確地判斷什麼電影是科幻電影是很難的一件事。科幻電影並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準確定義。實際上,科幻電影可以看做是科幻文學的一種衍生品。以下是科幻電影的一種定義:科幻電影是一類嘗試以未知事物滿足觀眾的電影。它注重於真實科學、推想性科學或思辨科學以及經驗性方法,並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將它們與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驗主義互相結合起來。這個定義假設了在經驗現實世界和超自然現象之間存在著連續的過渡地段。科幻電影可以劃分在這個地段中靠近經驗主義的一側,而恐怖電影和奇幻電影則在靠近超驗主義的一側。然而,科幻電影和恐怖電影的結合也不在少數,其中有名的有1931年的《弗蘭克斯坦》以及《異形》系列。

到了1990年的魔鬼總動員、1992年的未來終結者,1999年的駭客任務都是屬於經典的網路龐克類型電影· 其它的題材包括災難型電影,1998年的世界末日與彗星撞地球· 外星人入侵地球電影,1996年的ID4星際終結者· 由於生命科學的突飛猛進,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與1997年的千鈞一髮·在這十年當中,電影對於特效的重要性扮演不可言喻的角色,魔鬼終結者2,侏羅紀公園都有大量的電腦動畫· 隨著軟體的複雜性上升,便於製作更複雜的效果· 也使的製片人可以利用電腦提高動畫的品質,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與1999年的鐵巨人。

在21世紀的這10年中,科幻電影的最大特徵就是拍了一堆超級英雄電影,《X戰警》、《蜘蛛人》、《綠巨人》等等都是這這十年開拍的。 科幻片成了針對評論公共議題的一種工具如人工智慧,關鍵報告,太陽浩劫與人類之子·在2009年時,J·J·亞柏拉罕拍攝了星際爭霸戰,無疑就是一個廣受好評科幻片的例子。

                         

科幻片也被應用於電腦遊戲《戰爭機器》Gears of War-是Epic Games和微軟遊戲工作室於Xbox 360和電腦PC推出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戰爭機器》將生存的恐怖融合到戰術動作中,並且提供極具深度的感人故事,讓玩家體驗到人類與獸族部落(從錫拉星深處鑽到表面的可怕生物)為了生存而展開的慘烈戰役。遊戲中,玩家必須帶領戰爭英雄馬可斯菲利及其隊員,獨自面對各種殘暴怪物的猛烈攻擊。遊戲於2006年11月7日在北美正式發售,同日也在亞洲地區(日本除外)發售行貨版本;歐洲地區版本(德國除外)則在2006年11月17日開始發售;日本地區版本也在2007年1月18日發售。遊戲行貨版本分為普通版和限量鐵盒版:普通版包括遊戲磁碟片和海報;限量版則包括光碟、說明書、設定畫冊、製作花絮,包裝也改為銅盒外殼。

《戰爭機器》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被稱為Sera的行星上。數十年間,世界石油耗竭,幸好在科學家Helen Cooper的研發下,原被視為無用之物的一種流體物質(伊姆能源)「Imulsion」成為了石油的替代品。然而,大部分伊姆能源集中於少數國家,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而互相結盟,不久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一方是由較缺乏能源的國家所聯合而成的「Union of Independent Republics」簡稱UIR,另一邊則是由能源大國聯合而成的「Coalition Of Ordered Government」(維安政府聯盟)簡稱COG。不久,雙方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鐘擺戰爭",雙方一路拉鋸,直到戰爭爆發後第77年,維安政府聯盟在艾斯方戰役中獲得關鍵勝利,並於2年之後,戰爭第79年結束鐘擺戰爭。

鐘擺戰爭結束後6個星期「事變日」(Emergence Day)爆發,一群透過地底通道網路移動的獸族從地底出現,毫無防備的人類在24小時內被消滅了1/3的人口。隨後維安政府聯盟動員數以萬計的部隊與獸族交戰,但經過近一世紀的戰爭,人類已無法抵禦獸族的攻擊,維安政府兵敗如山倒;事變日後一年,獸族控制了整個星球上的重要城市、軍事武器和製造中心。整個星球只剩下賈辛圖高原(Jacinto Plateau),其周遭的都市,與少數幾個其他地方的城市未被獸族拿下;其中賈辛圖高原之所以未被攻破,乃因其花崗岩層為獸族無法鑽破的,然而在高原中依舊留有從前人類的礦坑通道,為了以防萬一,維安政府封死所有通道並灌滿神經毒氣。

事變日後1年1個月,「Ostri」一戰中,維安政府大敗,進而決定藉由發射軌道雷射武器(黎明之鎚)毀滅賈辛圖高原以外的地方來消滅獸族,為了避免打草驚蛇,維安政府在發動攻擊前三天才發布訊息,三天後所有進入賈辛圖高原的入口封閉,隨後黎明之鎚將整個Sera星球表面燃燒一遍。 然而攻擊結束後,維安政府發現多數獸族早已逃往地底下而逃過一劫,無法抵達賈辛圖的人類部分成為了犧牲品,其他則因暫時躲到地底下而逃過一劫,倖存者從此恨維安政府入骨,決定自力救濟而成為(遊民)「Stranded」。

事變日後5年,維安政府在賈辛圖高原外的最後一個城市,蘭登市(Landown),遭到獸族圍攻,在獸族的迫擊砲日以繼夜的轟炸之下,蘭登市於不久後淪陷。維安政府一直到十年後才重新奪回這個城市,並以此做為地谷風暴作戰「Operation Hollow Storm」的起點。

事變日後10年,賈辛圖高原中地層較為脆弱的城市(同時也是維安政府的首都),「Ephyra」,遭獸族成功地鑽破並侵略,起初維安政府節節敗退,但之後所有殘存部隊在東柵軍校「East Barricade Academy 」集結並開始反攻,然而,當維安政府漸漸占上風時,戰場上握有黎明之鎚定位器的人,馬可斯,為了救其父親而違背霍夫曼的軍令棄守崗位,進而導致反攻失敗,Ephyra淪陷,獸族得以進入賈辛圖高原。馬可斯也因違背軍令被判40年徒刑。

事變日後14年,維安政府擬定了一個能一口氣消滅獸族的計畫,光子炸彈作戰「Lightmass Offensive」,而為了這個計畫,他們需要全聯盟最能幹的戰士,因此,他們決定把牢中的馬可斯放出來....

戰爭機器的故事

一名聯盟士兵──馬可斯在監獄服刑四年後被他的朋友多姆拯救出來,並且加入了D小隊。長官霍夫曼上校授予D小隊的任務是,與A小隊會合,取得A小隊攜帶的位置共鳴器,這個共鳴器是用來探測地下洞穴並畫出獸族地底通道的地圖,接著發射光子飛彈來摧毀獸族的要塞。D小隊後來和A小隊會合並得到了這個共鳴器,但途中D小隊隊員卡敏與隊長金名揚先後戰死。混亂中,他們得到遊民的幫助,於是馬可斯帶領D小隊順利穿過Sera行星的廢墟城市,最後乘車來到了一個採礦工廠,並且經由工廠到達了地底深處的礦坑。

D小隊成功的開啟共鳴器,但共鳴器並沒有成功繪製出整個地底通道的地圖,當他們無功而返,準備返回聯盟總部時,他們發現了一份獸族地底通道的地圖,然而其內容並不完整,為了取得完整地圖,他們決定到此地圖的訊號來源,東柵軍校,馬可斯的老家。之後他們所搭乘的直升機迫降在城市中,他們在馬可斯父親位於東柵軍校秘密實驗室中的電腦中,發現了一張完整的地圖,這張地圖顯示了整個獸族的通道以蜂窩式的結構蔓延了整個星球的地殼,並且比任何人預期的還要大,D小隊於是下載這份地圖並打算用此作為發射光子飛彈時所需的地圖。同時,裝了8顆光子炸彈的火車出發,但不幸地,獸族成功地搶下火車,把車上所有的軍人丟下火車,D小隊只能從火車即將路過的車站跳上車。D小隊開車盡快趕到城市中的車站,馬可斯與多姆接著跳上了載著光子炸彈的火車,而巴德和柯爾則沒有趕上。馬可斯和多姆最後殺死了佔據光子列車的獸族蘭姆將軍,成功的引發了光子飛彈,摧毀了獸族的通道網路。遊戲最終部份,由霍夫曼上校發表勝利的演說表示獸族的通道已經崩塌,戰爭也近於結束;同時獸族女王最後發言,發誓獸族仍然會持續發動攻擊。

《戰爭機器》遊戲操作是一個第三身人稱射擊遊戲(TPS)。與大部份的射擊遊戲不同,在《戰爭機器》中,畫面中央在一般的時候不會有準星,此時玩家只可以按感覺進行盲射,但角色可以快速跑動;而當按下Xbox 360控制器的左板機時,畫面就會放大,中央並出現準星,但此時角色只可以緩慢移動。

生命值部分,《戰爭機器》取消了大部份射擊遊戲所必然存在的血條和醫藥包,而以《最後一戰》的裝甲值自動回復系統取而代之。過往的固定彈藥資訊也消失了,造成了接近電影的感覺,也取消了歷來在FPS遊戲都擁有的「跳躍」鍵(據稱是因為這是違反物理的)。在單人模式下,當玩家被擊中時,螢幕上會慢慢地顯現出現紅色的骷髏頭骨影像,當頭體成整顯目前,角色就會死亡,但若自己的隊友被擊倒的話,玩家可以到其所在位置將其救起;而在線上模式時,任何玩家被擊倒時,隊友可將其救醒,但是敵人也可以在這種情況加一腳將其徹底消滅。

而在掩護部分,《戰爭機器》中的玩家可以按下控制器的A鍵(電腦PC版預設為空白鍵),來利用矮牆、汽車、箱子等障礙進行自我掩護,在掩護狀態下,玩家可以進行無準星盲射,也可以按左板機進行有準星的精準射擊,但精準射擊會將自己的頭部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在掩護模式下,玩家可以再按A鍵來進行突進、橫跳、更換掩體等戰術動作。而在沒有接近掩體時,按一下A鍵的功能是滾跳、爬上高處,按著不放是跑步突進。

在遊戲正式發售前,《戰爭機器》在E3展已經獲得多個獎項。根據微軟遊戲工作室的副總裁Shane Kim,《戰爭機器》的預購銷售量在他們的歷史裡,僅次於《最後一戰2》。《戰爭機器》也是第一個在日本銷售量達到前10的Xbox遊戲。《戰爭機器》在各大評論媒體間,獲得了壓倒性的高分。在釋出發售的第一天,《戰爭機器》成為Xbox Live上最受歡迎的連線遊戲,超越已經佔有第一名兩年的《最後一戰2》。經過了僅僅10個星期的銷售,《戰爭機器》已經賣出超過300萬套。

戰爭機器2》Gears of War 2-於2008年11月7日在全球上市。二代的劇情銜接著一代之後6個月,在D小隊成功的將光子炸彈投進了獸族的主要據點之後,維安政府以為這樣便可以成功的消滅掉獸族,沒想到獸族大難不死的逃過了一劫,並且再次集結了更龐大的武力攻向人類最後的堡壘,賈辛圖。

在受到獸族連番猛攻之下,維安政府的軍隊節節敗退,至此維安政府決定轉守為攻,發起繼鐘擺戰爭以來最大的軍事動員,地谷風暴作戰(Operation: Hollow Storm),直接進攻獸族的大本營。維安政府選擇在不屬於花崗岩盤的地區,事變日後5年遭獸族奪下的蘭登市發動反攻,利用鑽地機長驅直入進入地谷,並與獸族正面對決,然而D小隊在這一次作戰行動中發現獸族原來是利用一隻巨大的鑿地蟲來鑿破花崗岩層,藉此把賈辛圖週遭的城市沉入地底,並打算利用之將賈辛圖弄沉,而D小隊在一次撤離時意外被鑿地蟲吞進肚子裡,藉這個機會他們從內部將鑿地蟲的動脈鋸斷,阻止了鑽地蟲的行動。

維安政府為了持續地谷風暴作戰,需要更多有關獸族據點的資料,所以把正打算要退回賈辛圖的D小隊臨時指派去一間維安政府多年前廢棄的"新希望研究所"取得有關獸族據點的資料,到了研究所後D小隊發現研究所在廢棄前培育著一些被稱為種獸(Sire)的謎樣生物,為了尋找資料,馬可斯誤將這些種獸釋放出來,在最後馬可斯在千鈞一髮之際逃過了眾多種獸的追殺,並將種獸關在實驗室中。

取得獸族據點位置的D小隊開著半人馬坦克前往卡達山脈並成功潛入了獸族的皇宮,同時也是獸族大本營,內克西斯(Nexus),馬可斯要多姆跟他潛行到內部啟動定位信號引導鑽地機抵達獸族皇宮周圍堅固的地面,然而多姆為了尋找他的妻子瑪莉亞而要求馬可斯先幫助他,在無可奈何之下馬可斯只好跟他一起去尋找,可是多姆最後卻找到了他最不想遇見的答案。

悲憤的多姆跟馬可斯一路殺到獸族皇宮附近,利用傑克的定位共鳴器使援軍能避開地底的伊姆河並安全降落到堅固的地面,同時與柯爾與巴德會合,進入皇宮途中卻發現獸人與螢光族發生內戰,同時也發現獸族打算弄沉賈辛圖藉此消滅螢光族,而如果維安政府能早一步在獸族撤離之前沉沒賈辛圖就可以重創獸族大軍。當D小隊終於找到獸族女王後,司寇將軍出現並牽制D小隊讓獸族女王能成功的逃離皇宮,D小隊為了追女王而騎乘掠奪獸跟司寇將軍一決死戰,最後成功殺死司寇將軍但卻失去了女王的蹤影,D小隊只好趕回賈辛圖協助維安政府撤離。

維安政府打算在獸族於賈辛圖地盤下挖的大凹洞中引爆光子炸彈,藉此早一步弄沉賈辛圖,深知維安政府計畫的獸族傾全軍對賈辛圖展開總攻擊,馬可斯跟多姆被指派去清空光子炸彈投彈點的漂浮詭雷與敵軍,讓巨鴉直升機能安全夠進入,馬可斯在陰錯陽差之下得以乘上巨龍獸並利用其重裝火力將賈辛圖凹洞內的敵軍清空,不料載有光子炸彈的直昇機被正變成螢光族的巨龍獸給擊毀,同時巴德乘坐的巨鴉直昇機即時救出了馬可斯與多姆,急中生智的馬可斯利用螢光族在死前會引爆的特性使用黎明之鎚將螢光巨龍獸殺死,一陣巨大的爆炸摧毀了賈辛圖,宣洩不止的海水灌進地谷讓多數獸族大軍長眠於海底,人類繼光子炸彈作戰後再一次成功重創了獸族,但是這兩方的戰鬥卻尚未結束……然而,維安政府跟獸族的戰爭還沒有結束……

《戰爭機器3》Gears of War 3為《戰爭機器》 與《戰爭機器2》的續集。已於2011年9月20日全球同步上市。故事由科幻作家Karen Traviss所編寫,而他也出版了四部相關小說,並正在撰寫第五本。在前作『戰爭機器2』的結局令人不知道是否還會有續篇,但在網路上出現「這個系列應該會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現吧」的傳言。但是,開發者的Cliff Bleszinski也發表模稜兩可的聲明「在確認銷售量與評價之後,才會採取下一步行動」。之後在2010年4月時,正式發表了預告篇與第三代遊戲的訊息。另外,也做出了「因為是三部曲的完結篇,所以是最戲劇化的作品」的發言。根據本作執行製作人Rod Fergusson的說法,本系列的愛好者中令人意外地也有許多女性,而為了這些女性愛好者,遊戲中操作可能的女性角色登場了。另外,他也透露了有關遊戲中的人氣角色卡敏兄弟的情報:『是個可以讓粉絲接受的結局!』等。這次的作曲者與『戰爭機器2』相同,仍然是Steve Jablonsky。

到目前為止的故事模式都是由馬可斯與多姆兩人合作,但本作採四人合作模式。而隨著故事進行,所操縱的角色也會不同。而在前作中5人合作以打倒獸族的「持久戰」進化成為「持久戰2.0」,並追加了獸人模式的持久戰「殺戮戰場」。對戰模式也依然存在,除了以分割畫面來進行遊戲以外,也可以一邊上網一邊以分割畫面來遊戲。簡單的來說就是前作的「逆持久戰」。玩家可操縱獸人角色,其規則與前作相同,但必須要在1分鐘以殲滅對手。若是殺死人類的話可以延長時間,並且會增加所持有的金錢。另外,殺死越多人類的話也可以購買較為上級的獸人兵種。相對於「持久戰」的50波,「殺戮戰場」只有最大12波。隨著模式進行,人類也有從武裝難民,COG士兵到被馬可斯等被稱為英雄的角色出現。另外,必須要以處決的方式才能殺死英雄角色。

《戰爭機器3》在近未來的錫拉(Sera)星上,為了一掃敵人,人類將最後的碉堡高原「賈辛圖」沉沒,付出了龐大代價的18個月之後。 普萊斯考主席在賈辛圖沉沒後失蹤。也因此COG(維安政府)失去了國家的機能,以無人島為新據點的人類開始了新的生活,但因為第二敵人「螢光族」的出現,使得人類不得不離開島嶼。殘存下來的一部分軍隊與難民不顧危險,回到了本土大陸上,展開了各自的生活。另外,在數個月之前,就偵測不到獸族的蹤影。但誰也無法確定,獸族會因為螢光族的進攻而瀕臨全滅的危機。故事在夏天,從失蹤的普萊斯考主席突然歸來開始。他交給馬可斯的光碟內容中,有早被認為已經死亡的馬可斯之父,亞當.菲利的求救訊息。而其內容,不只可以為人類・獸族・螢光族的三方混戰打上休止符,也關係到錫拉星球的命運……於是馬可斯等8人,以亞當所在的離島「亞斯拉」為目的開始行動。在途中,他們親眼見識到了伊姆能源的可怕之處…

而在2014年後的未來也將要開拍《戰爭機器》系列的科幻片電影.........

台長: 幻羽
人氣(82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