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5 17:29:25| 人氣7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超級演出!伽佛利佑克連續兩天演出拉赫曼尼諾夫五部大型鋼琴作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超級演出!伽佛利佑克連續兩天演出拉赫曼尼諾夫五部大型鋼琴作品

四首鋼琴協奏曲 +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Complete Piano Concerti of Sergei Rachmaninoff

7月1-2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兩場音樂會已接近完全售罄!



廣受台灣樂迷歡迎的鋼琴家伽佛利佑克(Alexander Gavrylyuk)甫於兩周前在瑞士以七場的系列音樂會,演出拉赫曼尼諾夫五首的大型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包括四首協奏曲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由傳奇大師賈維指揮(Neeme Jarvi)瑞士羅曼德管絃樂團(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

該系列音樂會被日內瓦論壇報(Tribune de Genève)形容為:「在爆炸性的喝采中,於維多莉亞音樂廳完成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系列演出……如同在他之前的霍洛維茲與魯賓斯坦,伽佛利佑克令全場觀眾發出喜悅的驚呼。」(Le cycle Rachmaninov s’est achevé au Victoria Hall sous une explosion de vivats……Comme un Horowitz ou un Rubinstein avant lui, ce musicien fait crier le public de joie.)

相同的曲目,將在7月1日與2日連續兩天在國家音樂廳上演,伽佛利佑克與長榮交響樂團、指揮葛諾‧舒馬富斯與莊文貞共同合作,寫下音樂史上的空前紀錄。



鋼鐵的雙手與黃金的心靈:拉赫曼尼諾夫

最後的浪漫派大師拉赫曼尼諾夫一生當中,除了鋼琴之外,從未寫下其他樂器的協奏曲,他所寫的五首鋼琴與管弦樂團的大型作品,前四首為協奏曲,第五首為《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五部作品橫跨拉赫曼尼諾夫數十年的創作生涯,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與風格,不論在演奏技巧或詮釋上都具有高度的挑戰,鮮少鋼琴家可以在舞台上完美精彩的演出

140年前的4月1日,拉赫曼尼諾夫出生於俄羅斯諾夫果羅德(Novgorod),70年前逝世於美國加州。拉赫曼尼諾夫一生歷經沙皇帝俄、蘇維埃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中年之後來逃離祖國前往美國新大陸,音樂上承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也見證了二十世紀調性音樂的沒落與現代音樂的興起,其創作不易明確區分不同時期的風格,在和聲、曲式與音樂結構的漸進演變中,往往重複出現固定的主題,尤其在五部寫給鋼琴與管弦樂團的大型作品更為鮮明。根據馬里蘭大學音樂博士Anastassia Ivanova的研究:「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繼承了葛利格、柴可夫斯基與魯賓斯坦的傳統,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與管弦樂的部分不侷限於主奏與伴奏的關係,而其實是相互『競爭』,因而產生交響化的本質。事實上,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也稱這些協奏曲為『交響曲』。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具有濃厚的交響織度,也成為他的創作招牌。這種交響化的趨勢隨著時間演進而增加。」

除了作曲的才華,拉赫曼尼諾夫也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鋼琴演奏家之一,擁有一雙無與倫比的巨大手掌,可以輕鬆自在的彈奏十二度音,能緊密柔軟地控制整個鍵盤,使得每一個觸鍵都在掌握之中。鋼琴巨匠霍夫曼(Josef Hofmann)曾說:「拉赫曼尼諾夫是由鋼鐵般的雙手與黃金般的心靈所組成」;亞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拉赫曼尼諾夫擁有神祕、鮮活的黃金琴音,發於他的內心。我總是臣服於這個光輝燦爛且親密的演奏魔力。」


以上圖片由新象文教基金會提供

二十一世紀鋼琴三冠王:伽佛利佑克

在21歲之齡就囊括樂壇三大鋼琴大賽:霍洛維茲、濱松與魯賓斯坦冠軍的伽佛利佑克,2007年首度來台,即以潮水般排山倒海的演出風格震撼全場觀眾;此後幾乎每年都來台演出,是台灣樂迷最熟悉、最喜愛的新生代鋼琴天王之一;他的琴音濃郁、強烈、具貴族氣息,對音樂能夠完整的理解,以輝煌的音色與鋪天蓋地的氣勢,征服所有艱澀的鋼琴曲目,被認為新世代頂尖的鋼琴演奏家。2009年,他與雪梨交響樂團合作,在傳奇鋼琴家阿胥肯納吉的指揮下,灌錄極為艱澀的五首普羅高菲夫鋼琴協奏曲全集,被譽為現代演奏史上驚人的成就,阿胥肯納吉盛讚他是「一名超凡的天才。」



橫跨半世紀的五部大型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

1891年還在就讀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拉赫曼尼諾夫就完成了《升F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他以最喜歡的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為範本創作,然而作曲家對於初試啼聲之作不甚滿意,1917年編修成目前的通行版本;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被譽為音樂史上心理治療與東山之作的模範,1897年因為《第一號交響曲》演出失敗而陷入長達三年精神耗弱的拉赫曼尼諾夫,在精神醫師的治療與開導下,創作會《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征服世界,也奠定拉赫曼尼諾夫在國際樂壇的地位;《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寫於1909年前往美國的旅途中,在船上沒有鋼琴,拉赫曼尼諾夫只能以想像的鍵盤指法創作,寫下這部被譽為史上最艱深的鋼琴協奏曲,連寇蒂斯音樂學院院長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也曾說過:「我很後悔沒有在年輕還不知道敬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1918年拉赫曼尼諾夫移居美國,1926年完成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受到爵士的影響,也可以看見三年前蓋希文(George Gershwin)所寫下《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的影子,1941年,高齡68歲的拉赫曼尼諾夫改寫,精簡部分段落,成為今日演出最普遍的版本;《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寫於1934年在瑞士琉森湖居住的時光,以帕格尼尼(Nicolò Paganini)著名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為主題譜寫,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受歡迎的樂曲之一,二十四首的變奏可分為三組,對應於四首鋼琴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但是拉赫曼尼諾夫從未以協奏曲稱之,曾採用的標題包括「帕格尼尼主題交響變奏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幻想曲」,最後才改為今日世人熟知的名稱。



樂壇創舉  挑戰不可能的極限 

今年適逢拉赫曼尼諾夫出生140週年與逝世70週年,7月1日與2日的拉赫曼尼諾夫兩場鋼琴協奏大型演出,受到樂迷的大力支持,已經接近完全售罄的票房紀錄;主辦單位更精心安排,規畫音樂會演出現場與與幕後採排的拍攝,紀錄為這場藝壇盛事。




台長: YoYo
人氣(7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